母親節懷念母親的現代散文(精選4篇)
母親節懷念母親的現代散文 篇1
20xx年,是母親去世后的第二年,為了生計,我離開原單位離開了家,在一個職業學校打工。那里條件很艱苦,我又是給單位請的病假,節假日不能回去,一個人孤獨,無助。那時候班上有個學生歌唱的很好,他的一曲滿文軍的《懂你》,讓我在課堂上淚流滿面。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那首歌,也許是那歌詞道出了我的心聲。從此喜歡上了那首歌,喜歡上了歌星滿文軍。后來,又聽到了閻維文的《母親》,歌詞通俗易懂,曲子也很上口,歌唱家也唱得好。我很快就喜歡上了這首歌,跟朋友偶爾出去唱歌,這首歌也成了我的最愛。一次,我的一個同事結婚,婚禮上司儀為了煽情,帶頭唱起了這首歌,同事的母親在席上抹起了眼淚,也許她想起了撫養孩子的艱辛;又或許想起了女孩子以后也許會有的命運的坎坷,流淚是能理解的。我自己,作為一個母親,也作為一個女兒,也情不自禁地眼淚一涌而出。可是我突然意識到:這是人家的婚禮,喜慶的事情,怎么能那樣?但是喉嚨里依然掩飾不住哽咽,感謝詞作者,道出了我的心聲,讓我常常可以用這首歌來寄托我對母親的哀思。
母親一生太苦了。人生有三大不幸:早年喪母,中年喪偶,晚年喪子。她就有兩個。那些年,我的二哥老生病,大姐也一直有病,母親心里的苦沒有人能理解。她擔心自己老了老了,卻喪失某一個孩子。整天祈求老天:千萬別讓哪個孩子沒在自己的前頭,她已經承受不了那么多的苦難了。母親8歲喪母。一個哥哥給人家放羊,父親給人家拉長工。她下面還有個多病的妹妹,才四歲。她帶著年幼的妹妹,看盡了人間的冷眼,從小學會了看別人眼色做事。后來嫁給了我的父親,因為那時候父親還算是公家人,也因為喜歡父親,母親為這個家任勞任怨:洗臉水先把干凈的給父親洗;好吃的先給父親,孩子。20歲就得了一場大病,在炕上癱瘓了接近一年。從55年到69年的14年里,生下了我們5個孩子,別人都是在坐月子的時候享福。我的可憐的母親,沒有婆婆,沒有母親,沒有任何親人照顧,在月子里還要做好多的活,給自己落下了一身的病。腦膜炎留下的病根,讓頭疼伴了她一生。
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中國農村,生活非常的苦,一年忙到頭,連飯都吃不飽。我清楚記得:父親常常半夜就得趴起來去植樹造林,去工地做土活,晚上天黑了還不能回家,母親是經常有病,算半個勞動力,但是遇到忙也得去。不管閑忙,都得一天三晌出工。我們家因為孩子多,勞力少,每年不但分不到錢,還欠別人的。在連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何談營養?母親看我可憐,不忍心給我斷奶,一直讓我吃到7歲。我記得那時,我們家隔壁的院子里,知識青年辦了個幼兒園,非常的簡陋,但是好賴總算是個幼兒園吧,對農村的孩子來說也已經不錯了。我上幼兒園回來,還會經常把母親擋在院子里,掀開衣服,在她的奶上暖暖手,然后吃口奶,再去玩。很多年過去了,我仍然不能想象:那么艱苦的年代,體弱多病,又有一群孩子要照顧的母親,是如何能容忍我那么大了還吃奶,還夜夜纏得她不能好好休息的?我的孩子小時候,在冬天里,想把手在我身上暖一下,我都嚎叫跟啥似的,我可憐,仁慈的母親,那么冷的天,連像樣的衣服都沒有,是如何做到那些的?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和耐心啊!
我記事起的好多年里,我家的糧食經常不夠吃。父親好面子,為了家人,為了孩子,母親只能拉下臉,經常去借錢借糧,面。很多時候,吃了早上的飯,還不知道中午的飯在哪。我不知道是什么才支撐著母親?也許正是幾個兒女讓她有了活下去的信心。我的母親從不打罵孩子,最生氣的時候就會說:“到處都死人呢,啥時候死我呢?”我的父母,在那么窮困的情況下,依然能借到糧食錢來維持生活,最主要的就是靠她的為人,她在人們心目的形象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每年賣了家里的豬或者土特產的時候,只要有點收入,母親即使再難,也一定要堅持先還別人的錢。
我母親堅信:“爬過面前的高山,眼前將是廣闊的平原。我們現在的日子不如別人,但是將來一定比他們的好。”雖然很窮,但是因為母親的勤勞,母親的心靈手巧,我們一家人從為有過破破爛爛的形象,總是干凈整潔,甚至村子里還有人夸贊我和二姐穿得洋氣。我記得小時候母親用蘭色碎花布給我做了一件帶兜兜的棉褲,暖和漂亮,我一直都記得那件衣服。還有大姐穿舊的一件紅絨外套,因為時間太久了,兩個袖子都磨破了,母親就把兩個袖子剪掉了,用蘭色的布另外做了兩個袖子接在上面,給別人的感覺是套了兩個當時還比較時尚的藍袖套。雖然經常是捉襟見肘,甚至冬天穿的棉襖到了開春,把里面的棉花去出來,洗洗仍然當夾襖穿,但是母親讓我們保持干凈整潔,保持做人的尊嚴。
記得母親在很多年里,連件像樣的外套都沒有。要走親戚時,經常借二媽的衣服,二媽比我母親低好多也瘦,我現在常常想:母親當年是如何穿那些衣服,才不顯得寒酸的?我現在常常會想:那種窮困潦倒,吃了上頓沒下頓,還有一群孩子要養,經常還有債主上門討債的日子,母親是如何熬出來的?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她?我想,正如她說的,是我們這群孩子給了她無窮的力量。如果不是為了我們,她恐怕早就活不下去了。
這種艱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78年。那一年大哥好不容易熬到初中畢業,看著家里實在太窮了,學也很難再念下去了。為了幫助父母支撐這個家,不到18歲的大哥去了我們縣上的煤礦。冒著隨時失去生命的危險,一個月掙四五十元錢,除了維持自己最基本的生活以外,把大部分錢都給了家里,買糧食維持全家的生活。經常借人家錢糧的情況才略有好轉。我記得81年以后,農村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地多了,哥哥姐姐也大了,陸續畢業了,嫂子也進門了,日子才比較好過一點了。無論是粗糧還是細糧,至少能填飽肚子了,錢依然很緊張。到了87年,我考上了大學,外語類有個面試,連基本的10元錢都拿不出來,還是母親為我借的。
幼年喪母的母親,到了中年又遇到了一次不幸:母親剛剛五十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在以后的10多年里,母親心中的孤單寂寞,只有她自己知道。我們做兒女的即使再好,也體會不了。那些年,她幾乎過著一種流浪的生活。幾個女兒家,親戚家,到處轉。后來,我工作以后,她就大部分時間跟我住在一起。后來我有了孩子,母親跟我一起住了三四年,直到孩子上了幼兒園。母親雖然有個家,一年到頭卻很少在家里呆。只有兩個兒子在農忙的時候回去幫忙。不是她不愛自己的家,別人的家再好總是別人的,可是在家里她心情不舒暢。那時候母親跟兩個哥哥,嫂子住在一個院子里,有很多的是是非非。母親一生好強,不愛看人臉色,經常干活還不討好。兩個媳婦在哥哥面前還有所收斂,哥哥不在家時,就想辦法,比賽著氣她冷落她。母親常常說,她在我們姐妹三個家時,覺得能吃能睡,心情好了,臉色也很快就紅潤起來了;可是在家里時,覺得白天也長,晚上也長,常常臉都是脹的。
母親越是到老了,越好看,60多歲的她,發白如雪,臉色白里透紅,慈祥善良,人見人愛的一個老太太,我們也都喜歡與老母親同住。隨便她住誰家,她絕對不是我們的負擔,而是我們的幸福。那時候我住在學校,一天就兩節課,又不用坐班,跟現在比起來,輕松很多。可是母親依然說:“我娃身體不好,工作太累,我能幫點就幫一點。”在兩姐姐家也一樣,母親總是那么勤快,鄰居們都羨慕不已。我也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母親過上比較好的日子,我跟她說,衣食住行里,哥哥只管住就好,其余的有我呢。一年四季的衣服,零花錢,日用品,甚至連蜂窩煤。能想到的都做了。遺憾的是:那時候工資太低,很多愿望無法實現,給不了母親太多。要是她現在還活著,那該多好啊!“子欲養而親不在。”這種痛痛徹心扉。
99年春節,是母親在世的最后一個春節。我依然記得我提前說那天要去,母親把大炕早早的燒熱了,站在路邊等我們。晚上我們姐妹幾個圍著母親坐了一炕,兩個哥哥坐在對面,抽著煙,拉著家常,一家人其樂融融。我對母親說,春節聯歡晚會上,陳紅唱的一曲《常回家看看》,很好聽感人,我當時看著,聽著都落淚了。甚至跟母親說起的時候,我也是淚眼婆娑,母親也是很感動。難道冥冥之中,我知道跟母親的團聚不再?如果我能預測未來,我一定多陪母親幾天。
我上學的時候,任何時候回去都有母親為我準備的熱飯,有母親噓寒問暖的聲音;我上班了,每次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回到母親那,在炕頭坐一會,說說話,她給我開導一會,心里就回敞亮好多,冬天要回去了,目前總是把炕燒的很熱,早早的在路邊等;現在,隔一段時間,我依然想回家,盡管沒有了母親可以呼喚,沒有了母親可以看望,但是我知道,母親知道的。區別只是我們之間隔著一個墳墓,她在里頭,我在外頭。
在20xx年母親節前后,在這個“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日子里,在所有人都轉發對母親的問候和祝福的時候,在人們忙著給母親送鮮花禮物表達愛的時候,在母親離開我已經16年的的日子里,我終于可以靜下心來,為母親寫點文字,寄托我的一點哀思,也算了卻了我的一點心愿吧!
母親節懷念母親的現代散文 篇2
我的母親如果還活著的話,今年應該快80歲了,可是她離開人世已經16年了。在母親節來臨的時候,沒有來得及寫下片言碎語來懷念她,現在,就讓我補上我的思念和愧疚吧!也算是對母親的另外一種祭奠吧!
1999年6月3號,母親突發腦溢血和心肌梗塞去世,從發病到去世就兩個小時。當我得知消息,匆忙找了個醫生,搭乘同事的摩托車趕到她身邊時,看到的是大姐家里滿院子的人,以及躺在炕上類似于打呼嚕的母親。只是跟以往不一樣,我趴在母親跟前叫了幾聲“媽”,她一點反應都沒有,依然呼呼大睡。我那時候年輕,沒有見過多少世面,以為就跟以前很多次一樣,會不久恢復到原來的樣子的。
大姐哭著說:“媽怕是不行了。”我還生氣地訓斥了她幾句。現在想想,恐怕是自己不愿意面對現實吧?因為多年來,母親一直有病,我想著這次跟以往一樣,吃藥打針就過去了,母親還會跟以前一樣去關懷我們,照顧我們。然而就在我轉頭的一瞬間,她就沒了。我突然聽不到呼嚕聲了,然后周圍一片喊聲,我好像還沒有反應過來,鄰居們已經張羅著要把她抬到臨時搭建的床上去。我這才反應過來,哭著喊著不讓他們抬,不讓他們動我母親。可是,她真的是沒有了,哭鬧還能怎么樣呢?人們都說,人去世前,聽力是最后一個消失的功能。我想:深度昏迷中的母親,雖然不能開口說話,不能睜眼看我,但是她一定是聽到了我的呼喚,知道她的小女兒來了。總之,她放心了,踏實了,才咽下那最后一口氣的。等兩個哥哥匆忙趕到的時候,已經連最后一面都沒有見上。晚上,我們雇了個大車,護送母親回家。車上躺著尸骨未寒的母親,車里坐著傷心欲絕的兄弟姐妹五個。我和姐姐一路哭泣不已,呼喚著母親跟我們一起回家。
可憐的母親,一直擔心自己某一天突發疾病,來不及安排后事,只有她知道自己的病有多重,她提前在日常生活中把好多的叮嚀都說了,擔心自己死在女兒家,讓人家笑話。老天爺最后還是這樣安排了。大姐說母親中午的飯還是自己做的燴面,吃完了還幫姐姐收拾,剩下一碗面還放在那,好強的母親到死都沒有靠別人伺候。那天大姐說母親反常,肯定是身體出毛病了,趕緊找大夫,等大夫來一量血壓,高壓已經到了240,村子里的醫生開的針也已經扎不進去了,這才趕快找人通知我們兄妹幾個。
1999年,電話還不是很普及,一個單位就一個電話,等來人騎著摩托趕到我的單位,再返回去,就已經來不及了。時隔一年,我,二哥都安裝了電話,可是我想讓母親坐在家里頭的炕上,我們在電話上聊天的愿望再也實現不了了。雖然葬禮很風光,可是母親的突然離去,讓我們做兒女的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哪怕在床上躺一兩天,大家也能接受。母親即使是病了治不好了,我們也可以盡點孝心吧。
母親去世后的幾年里,我好像都有點心理扭曲了,看到別的老太太就暗自想:我母親都去世了,憑什么他們活著?我的哥哥,姐姐也都說,他們不敢到人堆里去,怕看見別人叫媽。那種傷痛,很難痊愈。在那段日子里,我真正體會到了魂牽夢繞的感覺,常常從夢中哭醒來。
現在,每次回去,我都要去雙親墳前轉轉,哪怕只是看看,回來后心里就踏實了。去年清明節前夕,說好了不回去的。可是在前一天,我在教室看自習,順手拿了一本《中學生感恩父母100個小故事》的書,其中幾個故事讓我哽咽不已。我坐在教室里,忍不住抹眼淚。當時就決定:回!無論怎么樣,一定要回去看望母親,雖然她已經不在了,她在天堂一定能看得到我的。在母親墳前燒點紙,看看母親的墳頭墓碑,心愿也就了卻了。
在我的心里,娘家就意味著母親,母親就是娘家。那份溫暖,無人可以替代,無地方可以替代。一個女人,出嫁了的女人,哪怕到了80歲90歲,娘家依然是她的心靈歸宿。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有我熟悉的鄉音,有我熟悉的父老鄉親,有養育我成長的山山水水。是我幾十年來魂牽夢繞的地方。無論我走到哪,我永遠記得母親,記得那個小村莊。
母親去世的時候,我的女兒才不到7歲,因為是母親一手帶大的,跟外婆感情很深。按理說,那個年齡的孩子,還不太能理解死亡的含義,不能徹底管住貪玩的心。而我的女兒,讓無數人感動,小小年紀的她,戴個白頭巾,跟我們大人一起哭外婆,攙扶我,照顧我。去年再次翻出當時的錄像帶:我的小小的孩子,沒有去玩耍,利索地走來走去,滿臉的悲傷攙扶著哭泣的我,讓我感動不已。
如今,10多年過去了,悲傷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平靜了很多。以前很喜歡唱《媽媽的吻》,媽媽活著的時候我就參加唱給她聽過。在母親下葬前的那天晚上,我們當地有個風俗,樂隊的人拉曲子,親戚朋友要花錢點歌,算是為親人送行吧。我記得我當時就點的是那首歌。
母親節懷念母親的現代散文 篇3
母親節到了,可我們的母親離開我們卻已經五年了。星轉斗移,光陰“射”箭(母親活著總這樣說)。我的大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了,在一所職校任教,兩個小兒子一個大三、一個大二,我的工資也晉升了,生活是越來越好了,而我時常反問自己,母親為什么不能多活幾年,多分享一點我們的快樂,彌補一下她艱難而又勤勞的一生呢?
母親一生生下六個孩子,長大成人的有五個,長子出生后,還來不及取名字就夭折了,這對母親的心靈是多么大的打擊呀,也正是這一點激發了母親對以后的五個孩子倍加細心、萬般呵護。我在這五個孩子中居中,首上是二個姐姐,首下是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二個姐姐均出生在一九年以前,那是一個十分困難的年代,即使是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也難熬過這最艱難的年月,聽說母親總是把好一點的米粥留給孩子喝,自己吃糠、樹皮、野菜。有一次為了一家人不至于挨餓,母親平生做了一次“賊”,就是偷集體的白菜。由于天黑、心虛,母親菜沒有偷成,倒嚇得神經錯亂,折磨得母親風餐露宿,逢人就求,要食物給孩子吃。也許誠心感動上帝,顛瘋了一年的母親居然神奇般地康復了。這一年多母親受盡了凌辱,身心受到了巨大的摧殘。
我和弟弟出生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初期,國家形勢有所好轉,農民除了在生產隊勞動之外,也可以少量種點自留地,憑著父母親的勤勞,一家人的生活能勉強維持。記得每逢過年,母親總要把裁縫師傅請到家中給一家人添制新衣服,她自己卻還要在昏暗的煤油燈底下給一家人做鞋子。在弟弟長到5—6歲時,不幸又發生了,不知什么原因,弟弟的右腿上部與身子的交接處,非常疼痛,而且越來越利害,漸漸地不能行走了,別人說這要信迷信,可母親堅持把孩子送進合作醫療室治療,每天把孩子送到合作醫療室打針后,再回生產隊勞動。起初一點療效也沒有,后來醫生建議可以適當配合一下理療,也就是每天晚上用桐油點火曛,用桐油按摩。對于白天勞動了一天的人來說,這是需要多大的毅力呀。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真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第三個月,弟弟居然站起來了,而且到現在依然無恙。要不然我弟弟怎么會有今天呢?
母親節懷念母親的現代散文 篇4
今天,我懷著崇高的心情,再一次閱覽了季羨林老爺爺的文章——《懷念母親》,在這篇文章中我體會到了季羨林老爺爺,對母親的思念之情。這讓我回憶起了我對母親的思念。
那一年我還小,媽媽因為是黨員,所以參加了村里的九寨溝旅行。而我和我爸爸依然在家里過著安逸的生活,第一天我并沒有因為媽媽的離開而敢到難過,依然與鄰居家的孩子玩耍嬉戲,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的身體里變,似乎我的身體里面有什么東西失去似地,在后面幾天里我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兩眼都冒出黑眼圈身體瘦了整整一大圈,爸爸這下可被嚇壞了。甚至給我去醫院檢查,知道媽媽回來的那個晚上,我的狀況才恢復了正常。不過,我心中充滿了疑問:是什么東西讓我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在我絞盡腦汁的時候,我終于找到了答案,是母親的離去。
母親!一個多么熟悉的名字,是你展開翅膀保護著我,是你在失敗的時候給予我幫助,沒有你,我猶如一只無頭蒼蠅,在迷失中醉落。
這個故事,一直在我腦海中留著,永遠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