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母親節的文章(通用4篇)
關于母親節的文章 篇1
人家講父背如山,母愛如大地,那我就是小樹苗。
我有了大地的養分,在大地扎根,而母親一路伴著我沐浴陽光,經歷寒風暴雨。有了母親的呵護,我成長壯大了。
母親是船,把兒女安全送到岸,母親是燈,照亮我遠行,母親是大海,我是魚,總是離不開母親對我的牽掛,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擾,養兒一百,長擾九十九。
啊!母親,你無論是寒冷的冬天,還是黑夜,你總是給我人生的溫暖,給了我人生的路標,你是我的明燈,指引我前行,也教會了我堅強。
啊!母親,我無法寫出詩來贊美你,你是我心中的太陽,你是我心中的月亮。
祝天下母親,母親節健康快樂。
關于母親節的文章 篇2
隨著時間的流逝,悲傷已被懷念所取代,但這當中誰又知道有多少無奈?人總是要離去的,生命從痛苦中來,又在痛苦中離去,我們今天悲傷著別人,也許明天又有其他人來為我們悲傷……
在眾多的信仰中,我更希望自己相信有天堂,有來生,但是不知道在那里,我們為之哭泣的人是否還認得我們?是否仍然需要我們呢?如果可以的話,我多么希望能互換一下角色!
在這又一個沒有母親的母親節里,我放下傷感,自己在心中許個愿望:遙祝九泉之下的母親安詳如意!
祝天下所有的母親——母親節快樂!感恩——母親節!
關于母親節的文章 篇3
早上起來一看手機,一幅母親節快樂的圖樣呈現在眼前。一對竹簽,一個線團,編織著母親濃濃的愛意。這就是所有母親為孩子為家庭付出的畫面。
是啊不知不覺又是一度相親節,祝天下所有母親們節日快樂!還有我最親愛的母親,您也一定要快樂!
今天,女兒要為您點一首歌,《沉默的母親》送給您:
“為什么您從不憤怒,當別人都不能忍受
為什么您從不抬頭,一雙手握不成拳頭
多少年風雨默默承受,多少年付出不問收獲
多少年苦難您都經過,多少年辛酸您都嘗過
我好想
撫平您臉上的皺紋
我好想
抹去您心底的傷痛
我要您知道
沒有您也就沒有我
我要您明白
您是我心中的強者!
……”
獨自唱著這首蘇芮的老歌,又想起了童年的時光,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日子,眼淚不知不覺掉下來……
那時候,我和母親總是形影不離。白天一起勞動,晚上共睡一床。累了,互相安慰;苦了,說說心事,嘮嘮家常。我從不輕易隨便的離開您,直到我出門打工,直到我穿上大紅的嫁衣。您總是依依不舍的送走了我,臉上帶著笑,心里頭淌著淚!
母親啊母親,我不愿意離開您,我多想永遠守著您!像小時候一樣一直都陪在您身邊。
母親啊母親,自從父親走后,您總是默默的承受著,默默忍受著,艱苦的歲月里長長的煎熬著!
母親啊母親,
我好想撫平您臉上的皺紋,好想抹去您心底的傷痛!
女兒深深明白,您外表的堅強而內心的柔弱!
母親啊母親,
我該怎樣回報您,生我養我之恩!
多少年風雨您默默承受,多么年付出不問收獲;多少年苦難您都經過,多少年辛酸您都嘗過……
可是您卻從來不曾埋怨過,后悔過!
母親啊母親,自從您病后,您還是寧愿默默的承受,獨自忍受,期盼的日子里為我們的家守候……
直到您終于等到解脫的那一天,父親接走您的那一天。
沉默的母親,我多想永遠守護著您,可我卻還是沒能夠留住您!
還記得小時候曾聽過這首歌,是在鄰居家的電視里聽到的。那時候家里很窮沒有電視,更沒有錄音機。那時候跟母親奔忙在田間地頭,偶爾傳來公社喇叭里動聽的歌聲,印象深刻的是韓寶儀的甜歌,總讓我陶醉其中忘記了疲憊……那時候聽歌對我來說實在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啊!
那時候,我也偶爾會在母親身旁哼起那記不清歌詞的調子,也會看到母親淡淡的笑容……
而今天,女兒真正唱出了自己的心聲,可遠在天堂的母親,您還聽得見嗎?!
時間飛逝,母親離開又快四年了。又是一度母親節,我真誠的祝愿天下所有的母親都快樂!而同樣作為母親的我,卻不快樂。
我最最親愛的母親,女兒更愿意相信,您在天堂再也不會有煩惱,再不會有傷痛,您一定要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每一天。
關于母親節的文章 篇4
畢業后,我留在異地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父母,和他們的溝通更多是網民式的。
我已經連續3個中秋節沒能回家了。去年中秋,我在上海出差,天黑后坐在酒店的飄窗上,外面是萬家燈火,月亮圓得有點清冷,突然很想家,想爸媽。
老媽給我發來視頻邀請,我趕緊收起愁容,對鏡揚起嘴角,點開視頻和他們打招呼。老爸的眼老花的更厲害了,瞇起眼睛盯著屏幕,也不知道把我看清了沒有。
有時候會害怕跟爸媽視頻,不敢端詳他們的面容,怕看到衰老的痕跡一次比一次多。只愿時光匆匆慢些走,讓爸媽老得慢一點。
今年媽媽的生日,我隔著屏幕給她送祝福。三個人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吹蠟燭,就像我們真的待在同一個空間似的。我問老媽許了什么愿望,她看著我笑而不言。我知道,她的愿望一定與我有關,她這兩年一直念叨我的終身大事,盼著我早日尋到一個好歸宿。
上個月,爸媽結伴去云南旅行。有一晚,我正在公司加班,微信來了消息,是老媽給我發來旅行照。其中有一張照片中間空了一個位置,我問媽媽是怎么回事,她說想把我P進去,這樣一家三口就全了,我頓時淚目。
進入社會以后,自由支配的時間變少了。被生活裹挾著前行,身心疲乏的時刻多的是,連通話的時間都少了,更別提說走就走,跨越千萬里的距離走到父母身邊。如果說陪伴是對父母的愛,我注定是個不稱職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