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高三獲獎作文(精選3篇)
母親節高三獲獎作文 篇1
四月下旬的一天傍晚,79歲的母親住院恢復得差不多了,外面天氣清爽,不冷不熱,我覺得應該和母親出去走走了,順便吃些什么。可問了母親一圈兒,母親竟沒有一樣子愛吃的。那吃啥呢?我忽然想起了我愛吃的耿家拉面。
從青州中醫院往北走,過了建行路口不遠路西,有一家耿家拉面館。耿家拉面是出了名的美食,多年來因城市改建它雖然幾經遷址,但每次搬遷以后,我都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找到它。聽說吃拉面,母親很高興,她說這輩子還沒有吃過拉面。我非常慚愧,這么多年里,我已不知吃過多少回拉面,竟沒有和母親吃過一次。我父親沒得早,母親一生清貧,勤儉持家的觀念已經融入了她的血液。給她買的營養品,她常拿給鄰居的小孩兒,自己卻很少吃,就愛粗茶淡飯。母親除了一日三餐別無所求,處處體諒人,她總是拒絕我帶著她到哪家商場、哪個景點游玩的提議,怕我們為她花錢。天下兒女如果都能像我母親一樣反過來體諒老人、理解老人,這世界該是多么和諧萬分!
記得兒時,母親拿了一個雞蛋,領著我和弟弟到合作社換醬油和鹽。一個雞蛋能換一毛錢,母親打上五分錢的醬油,買四分錢的鹽,剩下的一分錢買一塊糖。母親將那塊糖放在牙上咯嘣一咬,碎成幾粒吐到手心里,給我和弟弟分了吃,剩下一粒給上學的哥哥留著,母親自己則咂磨嘴里剩下的那點甜味兒。而年幼不懂事的我們,怎知道母親是在咽下年輕守寡的苦楚。那時,我家鄰居有一個慈祥的老婆婆,她經常到我家和我母親拉呱,給我母親寬心。老婆婆不知多少次叮囑我們:你娘不容易,長大了要好好孝敬你娘。直到現在,有機會和鄉親們坐在一起,就有老人和藹地囑咐我:好好孝順你娘啊,你娘活著就是家里的寶。每每此時,我的血液里就會升起一股滾燙的感動,我不知道自己聽話地點過多少次頭。
最近十來年,母親的血壓有些高,習慣季節性地犯病,頭暈、嘔吐,但是打幾天吊針,就會恢復如初,所以她自己也不在乎,整盒整瓶的降壓藥她藏進抽屜的隱蔽處,哄我們說吃過了。那天母親的頭暈病突然犯大了,倒在地上起不來,一句話也不會說,卻直望著我嘎嘎笑,傻了似的,嚇我個半死。到醫院上門診的臺階時,她又一次暈過去,雙腿下墜著軟癱下去,那一刻我感到是不是天要塌了!檢查,醫生說是間歇性腦干供血不足,也就是腦梗塞的前兆,再也不能大意了。看著母親躺在病床上瞇著眼睛打吊瓶的樣子,我知道,從前清靜悠閑、埋頭工作的日子結束了,百日床前看孝子的日子開始了。謝天謝地,母親本子好,只有半月,她就恢復得能走路了,頭也不再暈。不過,從前,母親走路的姿勢是很敦實的,她背著手走一段就會甩著手走,甩著手走一段就再背起手,而現在,她邁步搖晃,我已經扶著她了,她的另一只手仍然不時地想去扶墻根兒。
我扶著母親在拉面館坐下的時候,門口進來了一對看上去比我母親年紀小一些的老夫妻,男的看來身體差一些,女的扶他在靠門口的桌前背對著我們坐下,然后去柜臺點了餐回來坐到男的對面。吃的過程中,大媽不時朝我們這邊看。我以為她是在看我們點得什么小吃。她兩個只點了兩碗拉面。我點的是兩小碗拉面,兩份牛肉,一份小菜,一個茶蛋。我把茶蛋去皮,放進了母親的碗里,但那牛肉母親趕緊擋開不要,我才忽然想起母親吃齋。好在,母親沒嫌那泡在牛肉湯里的拉面和茶蛋,我很歉意地把小菜往母親跟前推推。我知道母親是吃不上一碗拉面的,可她只吃了幾口就不吃了,我就倒進了自己碗里,然后很快就吃完了。我回車里拿了一盒捎來的特侖蘇奶遞給母親,耐心地看著母親細嚼慢咽地吃那個茶蛋。越過母親稀疏的白發,透過寬大的落地玻璃窗,我往街的對面望去,腦子里想著再到哪個特色餐館和母親吃些什么,因為牛肉的原因,母親或許沒有吃飽。此時,那個和我正對著的大媽也吃完了,她抬起頭來一直在注視著我們母子。我會心地朝她頷首,她也報我和善的一笑,但我感覺她的面容里隱含著無法掩飾的苦楚。那男的似乎是輕度中風后遺癥,吃飯很笨拙,面湯灑到了桌子上。我不忍心看他。
看著母親吃完了茶蛋,我腦子里還沒琢磨出該和她再到哪吃點什么,她自己已站起了身,我趕緊扶著她向外走去。緩步走到門口,我剛要敞門,沒想那位大媽突然站了起來,激動地拉住了我母親的手,大聲說:大娘您真幸福,真有福氣,有這么孝順的兒子,真好啊,俺真羨慕您!然后和我說:你真好啊,你真孝順,那么耐心地看著你媽吃完那個雞蛋,老人的剩飯也不嫌!大媽的聲音很大,滿屋的人都聽見了,都在朝這邊看。母親的臉上綻開了舒心的笑意,一個勁地點頭。那一刻,我感動得差點落淚,也臉紅得發熱,因為我知道自己遠沒有那么孝順,天經地義的贍養義務,怎敢言孝啊!想不到的是,那位大媽竟一下子紅了眼圈,淚水禁不住撲簌簌落下來,她趕緊掏出手絹擦拭,抑制自己的情緒,一直坐著的中風老人也在用手不住地抹眼淚。我看到母親也落淚了,我的眼圈也開始發澀,一時都不知道說什么好,我惟有敞開玻璃門扶著母親離開。
母親節高三獲獎作文 篇2
母親可謂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我們應如何感謝和報答這份特殊的愛呢?
母親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哭著就來到了這個世上,當我們來到母親身邊的時候,母親露出了喜悅的表情,母親是我們的啟蒙老師,在我們剛出生不久的時候,母親便不厭其煩的教我們學說話,學走路,慢慢的當我們學會的時候,第一句話叫出來“媽媽”的時候,那時我們的媽媽是多么的高興。
母親就像一盞明燈,時刻為我們照亮人生道路上的黑暗;母親還像馬路岔口的路標,指引我們該往哪里前進。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漸漸長大了,在不知不覺中,十幾年過去了,就在這十幾年里,我們在母親那無微不至的關懷下,生活了十幾年,慢慢長大成人了,但是,你知道在她背后所付出的辛勤和汗水有多少么?在我們不順心的時候和父母頂嘴的時候,她有多么的難受,她有多么的傷心,想一想,是誰在這十幾年里撫養我們長大,是誰在這十幾年里日夜操勞的為了我們能過的更好,她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當你想到這里的話,你還有什么理由可以去頂撞她,當你頂撞她的時候,難道你的心里就沒有一點愧疚嗎?
記得有一首贊美母親的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是贊美母親對子女那無私,偉大的愛。
我們應該感謝母親,母親生我養我,含辛茹苦。我看過這樣一個電視劇,里面有一個母親為了保護她的兒子,在車禍發生的瞬間把兒子拋得遠遠的,自己卻撞向了通往地域的車。這足以證明母愛的偉大。
在母親的生日的時候,你可記得對母親說一聲生日快樂,可能有的人連母親的生日是哪天,然而在你的生日的時候,母親哪一次不是為你做一桌可口的飯菜,祝福你健康成長呢?你可知道,母親為了讓你高興,在讓你高興的背后,她又留下了多少汗水嗎?
當我們一回家就吃上可口的飯菜的時候;當房間總是被默默整理的時候;當我們穿著干凈的衣服上學的時候。我們是否像習慣于陽光的撫育一樣習慣母愛的滋潤呢?在心安理得地接收的同時,又有多少人想到應該去怎樣回應那一份親情?沒想到今日的母愛,地位竟如此尷尬,這正是因為我們的目光聚焦于校園,聚焦于游戲,聚焦于娛樂圈,以至忘記了報答近在身邊的母愛,幸好我們都忘記了,卻有人沒忘記。
提到感動中國,很多人都會想起姚明,但有一個名字也同樣應當記住,那就是田世國。為了讓母親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他毅然捐出了自己的腎,在忍受巨大痛苦的同時,他這么說道:“只要母親活著,就是我的動力。”若是他的母親聽到了這句話,想必會熱淚盈眶吧。田世國這一壯舉,足可以與古人舍生取義相媲美,而反觀并不需要以腎救母的我們,又應用什么方式去報答母愛呢?也許我們可以從小時做起,下班后的一句問候,能使母親感到溫暖;熱乎乎的一杯清茶,能清涼母親的心;面對面的一次閑聊,能夠化解母親的疲勞。你可能認為這些都太微不足道了,根本不能表達什么,沒錯,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如果持之以恒,這涓涓小流將匯成愛的汪洋大海。
母愛是甘霖,它可以滋潤我們的心田;母愛是清泉,它可以撫平我們心上的傷口,如果你沒用心感受母親給予我們的愛,就太對不起母愛這兩個無私的字,如果你沒用實際行動來回報母親,那么你太對不起母親這么多年來對你所做的一切了。
還在想什么,叫我們用實際行動來回報母親那無私的愛吧!
母親節高三獲獎作文 篇3
每個星期天的早上,我都要往家里打了個電話問侯一下母親,每次聽到母親在電話里那開心的聲音,心里頓時暖暖的,開心的聲音里意味著母親不但健康,而且精神很愉快。很早以前就想為母親寫篇文章,但每每拿起筆,盡管心里有許多想要說的話,但卻不知道從何說起,因為從小在我的心里,始終認為我的母親和別人的母親不一樣,別人家的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溫柔的,直接的,而我的母親給予我們的愛卻是嚴厲的,含蓄的。在我不理解這種母愛時,我曾經是那么怨恨母親,其實母愛已經深深地扎在我的心中,只是我不敢承認吧了。
母親出生在一個醫生世家,我的外公,是個很出名的中醫,在當時方圓幾十里老百姓心里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由于外公的名氣,在當時母親家里的生活還是比較富裕的。母親在她的十幾個兄弟姐妹中,是個么妹,是外公最疼愛的小女兒。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塑造了母親一種大家閨秀的氣質,同時也給了她非常敏感,不隨和的性格!
母親是個很有個性的女人,在那個年代她能不顧家人的反對,義無返顧地和父親走到一起,那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母親和父親是在工作中相戀的,那時十九歲的父親在鄉里當鄉長,母親在他的手下做婦女工作,年輕時,父親瀟灑。母親漂亮,可以說是天生的一對。但遺憾的是,父親家特別的窮,和母親家是門不當戶不對,當時,母親家全家都反對,可母親卻勇敢地沖破阻力,走進了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窮得叮當響的父親的家,挑起了家庭重擔。
母親很能干,小時候父親一直在外地工作,是母親一人帶著我們兄妹三人,白天工作,晚上干家務。母親是個非常愛干凈的人,那時候我們的家雖然不是很寬敞,但總是被母親收拾的有條不紊,一塵不染的,在那個年代,家里沒有自來水,更沒有洗衣機,家里的衣服都是用手洗,而且還要到大河里去洗。聽母親說,那時候她經常在寒冷的冬天,敲開冰塊在刺骨的河水里洗衣服,由此給母親留下關節疼痛的病根。
母親很聰明,母親姊妹比較多,在過去家庭一般都不愿意讓女孩進學堂,所以母親也就一直沒上過學了,如果母親有機會上學的話,那肯定是個高才生。我為什么這樣說呢,母親真的很聰明,在一字不識的情況下,母親在父親的幫助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認識了不少字,后來竟然還會寫信了。七十年代,在我國通訊非常不發達的時候,聯系方式只有寫信。那時我遠離家鄉,一人獨自來到兵團,年齡小,又是第一次離開家,經常為想家而流淚,那時母親的來信就是我精神上的安慰,盡管母親認識的字不是很多,但母親的信上語句還是很流暢的,字里行間里都透著母親的溫馨。每次讀著母親來信的心情就象每年回家過年一樣的開心,幸福。那時候,我和母親也有說不完的話,每次給母親回信時,都是寫了滿滿的四,五張紙。母親經常表揚我的文筆:“說我們家的老大就是會寫”。這么多年過去了,母親還保留著我的回信呢。
由于長時間和父親的分居,在加上勞累,辛苦,所以母親性格不是很開郎,脾氣也不是很好。我記得我小時候從來沒在母親懷里撒過嬌,對母親有點懼怕。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在母親的膝下撒嬌,玩耍,打心眼里羨慕。說句心里話,小時候,我倒非常希望自己生病,因為只有生病了,母親就會耐心的守在我身邊,問寒問暖,那不時的摸摸頭,掖掖被子,和風細語的語調,讓我會充分地享受到了和別人家孩子一樣的母愛,會在母愛的幸福里忘記病痛。?生活中,母親的嚴厲,工作中,母親的一絲不茍,這些形成了母親一種特定的性格。所以在我們家的規矩非常多,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說。很多事都是母親一言談。她如果反對的事,你絕對不能去干的。否則后果就不堪設想了。我小時候非常喜歡看厚厚的長篇小說,那時候這些書是買不起的,都是向同學借的,為了借書,費盡了口舌,好不容易借來,還都是在看一,二個小時時間內看完的保證中拿到手呢。
有一次,我向同學借了一本巴金寫的長篇小說,名字叫“霧,雨,電”吧。那天正看的起勁時,恰逢舅舅來我們家坐客,舅舅是母親的哥哥,在母親家那么多姐妹中他是的男孩,所以是個文化人,他看到我看的小說,就隨口說了一句“你怎么喜歡看這樣的書啊!”因為在那個年代,這種言情小說,大人都不允許看的,何況孩子呢。當時母親聽舅舅這樣一說,不問青紅皂白,堅決地要把這本書燒掉。無論我怎么傷心流淚,無論我怎么哀求解釋,母親都還要執意地去燒。看著燒書的火焰漸漸熄滅,我的心也被母親的無理刺得冰涼。那時,我真的非常非常怨恨母親,甚至懷疑我的身體里有沒有她的血。
七十年代,四個面向的政策把我送進了兵團,當時甭提我有多高興了,高興的是我終于離開家了,終于脫離了母親的管制了。可當我看到母親在送我時,在背后那默默流下的淚水時,我的心真地被震撼了,母親她是愛我的,這份愛是來自于內心的啊。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當上了母親,有了孩子。在撫養孩子的經歷中,我越來越明白當年母親一人撫養我們兄妹三人的艱難。也越來越理解來自母親內心的那種嚴厲的,含蓄的愛。母親愛和普天下母親的愛是一樣的,都是無私博大的愛!
母親老了,已步入古稀。自從父親走后,母親就一人獨住在老家。由于工作的繁忙,我們兄妹三人很少回家陪母親,這讓我們常常心里感到不安。每次回家走時,母親總是站在窗前默默地流淚,我知道母親她很孤單。每每在車子發動的那一剎那,我心里都在默默念到:母親,你一定要健康長壽,有了你的健在,我們才有了一個時常眷念的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