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論文答辯流程
答辯基本意思是應答別人的提問,進行辯解。同時,答辯也是一個法律術語,特指在法庭上為答復一種陳述、告發或起訴所作的辯護。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本科論文答辯流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畢業論文答辯的組織工作
1. 成立答辯委員會。由主管教學主任、教研室主任擔任答辯委員會主席。答辯委員會的職責是統一領導和指導全系的答辯工作,確定論文答辯方式、時間、地點和要求;嚴格掌握,統一評分標準;審查論文成績的處理意見;負責做好論文答辯及成績評定工作的經驗總結。
2. 專業教研室設立若干答辯小組。一般可設立2~3個答辯小組,每組至少有兩名具有中級職稱以上的教師參加。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審閱學生論文和組織答辯工作;根據論文質量、答辯情況和指導教師的評語等,提出初步的成績評定意見和成績的處理辦法。
二、 畢業論文答辯的基本程序
1. 由答辯小組組長宣布答辯小組名單,向學生介紹答辯程序和有關要求,并宣布答辯開始。
2. 答辯人介紹論文主要內容,時間在10分鐘左右。
3. 參加答辯的老師就論文的內容向答辯人提問。
4. 答辯人當即回答全部所提問題,或作短暫休息、稍作準備后回答問題。
5. 參加答辯的老師針對答辯情況可再次提問,答辯人當即再作回答。
6. 成績評定。待所有答辯人完成答辯后,用書面形式對擬評成績進行無記名投票,同意票數過半數即為通過。
三、 畢業論文介紹的主要內容與教師的提問
(一)畢業論文介紹的主要內容
1. 選題的目的、意義、根據、來源、理由等。
2. 論文的基本結構、基本內容及主要研究方法。
3. 論文的主要創新觀點及創新價值。
4. 論文的主要參考文獻與資料。
5. 論文的不足之處。
(二)教師的提問內容
1. 與選題有關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問題。
2. 論文中需要進一步說明的問題。
3. 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問題。
4. 論文的規范及其他問題等。
四、對畢業論文成績不合格學生的處理
1.學校將為畢業論文成績不合格的學生組織第二輪答辯。第二輪再不合格的學生,畢業后向學校提出第三輪答辯申請,學校將視具體情況審批。
2.學生在第二輪或第三輪撰寫與答辯中,原則上應由原指導教師指導,若更改指導教師,應在原部室主任主持下,重選指導教師。
3.第二輪或第三輪撰寫與答辯是否自由撰寫,可由學生自己決定。
4.畢業論文成績記入學生檔案。
五、對優秀畢業論文的獎勵
對各部室推薦的優秀畢業論文進行表彰,在第二學期舉行優秀畢業論文答辯展示活動,并將優秀畢業論文推薦在校刊上發表。鑒于此下面列舉一篇本科畢業答辯流程范文,供大家借鑒。
本科畢業答辯流程范文:
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叫,是**級**班的學生,我的論文題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的道德審視》。論文是在侯晶晶導師的悉心指點下完成的,在這里我向我的導師表示深深的謝意,向各位老師不辭辛苦參加我的論文答辯表示衷心的感謝,并對三年來我有機會聆聽教誨的各位老師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將本論文設計的緣起和主要內容向各位老師作一匯報,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個畢業論文設計的緣由。
語文學科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語文教科書不僅承載著聽說讀寫等基本知識和技能,更蘊含著一定的價值理念和德育要素,“文道合一”是其不變的價值追求。但是,“教科書不能保持價值中立,它蘊含的德育內容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產生一定的流變,它是我們國家、民族不同吋代所偏好的道德情感、政治態度及社會價值觀的縮影”寓言故事是語文學科教學素材中道德信息負載較大的一種載體,所謂寓言就是“在所說的話里寄托著別的意思”,它有別于祌話、童話等其他故事類型。與其說寓言是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還不如說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
17世紀法國寓言家拉封丹說:“一個寓言可以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敘述的故事好比身體,所給與人們的教訓好比靈魂。”寓言由喻體(故事)和本體(寓意)兩部分組成,其中喻體連接著具體的形象思維,本體連接著理性的邏輯思維,這與兒童的思維發展階段有一定的契合性。“寓言給人哲理性的教育,其主題是嚴肅的、深刻的,甚至是重大的,而用以表現哲理的故事卻常常是輕松的、淺顯的,篇幅短小的。” 這種“寓莊于諧”的故事體裁可以說是比較適合兒童的德育方式。
回想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學習,很多課文已經模糊不清,但對寓言故事仍舊記憶深刻。《烏鴉喝水》、《狐貍和烏鴉》、《揠苗助長》隨著年齡的增長,重讀這些故事也有了新的感知。以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科書中《牧童與狼》一文為例,牧童由于“好幾次”撒疏而不再被人相信,結果羊群都被狼吃了。文中最后的評論是:一貫說諒的人,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相信。這則寓言故事本身是勸戒人們要誠實、不能說諒,其價值邏輯是:因為說慌的后果會很嚴重,所以我要誠實。可是“好幾次”能說明是一貫嗎?(有的版本中細節性地刻畫了牧童的二次說謊)牧童說諒僅僅是因為無聊嗎?如果孩子在現實中因為內心不安(如害怕獨處)文)為依托,對被選入的寓言故事的數量和類型、呈現的道德要素進行整理與分析,并結合課堂教學實踐,通過觀察、訪談等研究方法考察其實際教與學情況,其中尤其注重對寓言教學的道德審視,如教學活動中真實呈現的價值觀及其呈現方式、教師是否具有學科德育教學的責任感與敏感性以及寓言教學對兒童道德成長的影響等。
而說諒,也應受到“不再被信任”的威脅嗎?如果說慌的后果不嚴重,甚至還可能會得到榮譽、獎勵,那孩子還會選擇誠實嗎?
被選入教科書中的寓言故事傳遞著怎樣的價值觀,教師如何理解美與丑、蒂與惡,并以何種方式在課堂上表達它們,教師對寓言寓意的解讀及其解讀方式對孩子有關善與惡的理解、價值觀的建構有怎樣的影響?這些都值得進一步探討。因此,研究者擬以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本文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進行研究。在理論層面,首先是對寓言概念的界定,并從教育的角度對寓言進行探討,厘淸本文所使用的寓言的概念意涵。其次,對寓言、童話和神話進行對比分析,進一步顯現寓言的獨特性。最后,分析寓言對小學生道德成長的影響機制,分別從寓言本身特性與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契合性、道德思考的提升以及思維空間的張力三個層次進行分析。在實踐層面,首先對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選編的寓言故事的數量和類型、呈現的道德要素進行整理與分析。在此基礎上,通過訪談、觀察等研究方法對寓言教學實踐進行道德審視,分別從三個環節進行,即小學語文教師對蘇教版寓言及其教學的認識,寓言教學的案例透視以及寓言教學對小學生道德成長的影響。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存在的不足。
本文研究主要基于訪談資料、課堂觀察,現狀的描述較為豐富,而理論分析有待進一步深化。此外,研究者以局外人的身份進入學校,雖然老師、學生給與了很多幫助和便利,但仍存在一些研究阻礙。在今后的學習研究中,會進一步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和實踐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