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畢業論文參考文獻示范
管理學畢業論文參考文獻示范
[1] 阿爾欽,德姆塞茨.生產、信息成本和經濟組織:企業的經濟性質[m].上海財
經大學出版社,
[2] 陳清泰,吳敬璉.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法規政策研究報告[m].中國財政經濟出
版社,
[3] 陳樹文,劉念貧; 上市高新技術企業高管人員持股與企業績效關系實證分析
[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 137-143
[4] 陳志廣.高級管理人員報酬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5):32-35
[5] 諶新民,劉善敏.上市公司經營者報酬結構性差異的實證研究.經濟研究,
,(8):55-63
[6] 程國平.經營者激勵[m].經營管理出版社,
[7] 鄧莉.股票期權在美國“失寵” [j].經營與管理,,(6):21-22
[8] 付強,吳娓.限制性股票獎勵、激勵性股票期權與企業薪酬制度的選擇[j].
財會月刊,,(11):47-48
[9] 顧斌,周立燁.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效果的研究 [j];會計研究;
,(2):79-84
[10] 郭福春.股權激動機制的理論基礎及效應介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
,(9):45-48
[11] 國資委.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內)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j]..12.6
[12] 黃俊峰,股權激勵:證券市場新期待[j].中國證券報, .12.11
[13] 黃湛冰,萬迪日方.期權和限制性股票的行為因素比較分析[j].預測,,
(6):37-39
[14] 蔣文杰.回歸模型中虛擬變量的設定與應用[j].探索爭鳴,(2):12-13
[15] 雋娟.管理層持股與經營績效的實證研究:來自深市的經驗證據[j].市場論
壇,,(2):64-65
[16] 李廣林,周來振.國有企業產權的改造與激勵[m].南海出版公司,
[17] 李維友.中國實行經理人股票期權可行性研究[n]. 中國證券報 -7-26
[18] 李曜.股權激勵與公司治理案例分析與方案設計[m].上海遠東出版社
[19] 李增泉.激勵機制與企業績效— 一項基于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
究,(1):41-45
[20] 梁洪學,李慧燕.七種股權激勵模式的利弊分析[j].稅務與經濟,(5):
32-34
[21] 米紅,張文璋.實用現代統計分析方法與spss應用[m].當代中國出版社
:121-193
[22] 寧相東.公司治理理論[m].中國發展出版社,[23] 潘穎.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于公司業績關系的實證研究[j].西北大學碩
士學位論文,,(6)
[24] 彭祥敏.股權激勵模式效果比較的實證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
文,
[25] 少波.黃欣.企業激勵機制創新-對三種股權激勵模式選擇的研究[j].財經
理論與實踐,,(4):27-28
[26] 沈沛.中國資本市場前沿理論研究文集[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7] 沈學軍.我國實施股權激勵主要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
[28] 石建勛.中國企業家的股權革命[m].機械工業出版社,
[29] 童晶駿.關于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效應的實證分析[j],理論探討,,
(5):48-51
[30] 魏剛.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績效[j].經濟研究,(3):32-39
[31] 吳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勵[m].上海遠東出版社,
[32] 徐振斌,方宇.股權激勵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國改革報,-2-13
[33] 許曄珉.股票期權:一把雙刃劍[j].新理財,,(3):27-27
[34] 楊賀,柯大鋼,馬春愛,等.經理層持股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相互作用機制
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 ,,(1):24-26
[35] 楊紅炳.委托代理理論與國有企業激勵約束機制的建[j].邊疆經濟與文化
,(8):42-43
[36] 楊家親.對股票期權及其會計處理的系統認識[j].會計研究,,(12):
34-37
[37] 楊志剛.股票期權方案一枝獨秀--股權激勵方案綜述[j] ,中國證券
報:-05-31
[38] 于東智,谷立日.公司的領導權結構與經營績效[j].中國工業經濟,,
(2):70-78
[39] 于武等.國有企業經營者物質激勵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1999,(7).21-24
與經濟管理,,(5):40-45
[40] 岳旭琴.期權期股兩種股權激勵方式的比較及其在我國的運用[j].市場周
刊.財經論壇,,(1):41-42
[41] 張俊瑞,趙進文.,張建,等.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相關性
的實證分析.會計研究,,(9):29-34
[42] 張培剛.微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張維迎.產權、激勵與公司治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
[44] 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張湛彬.股票期權與國有企業激勵制度[m].遼海出版社,[46] 證監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 [j].XX年12月31日
[47] 周建波,孫菊生.經營者股權激勵的治理效應研究[j].經濟研究,(5):
74-82
[48] 周璐 高管人員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的實證研究[j].內將科技,(5):
32-33
[49] aggarwal, r. k. and a. a. samwick. executive compensation, relative p
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trategic competition: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finance, 54(6), 1970-1999, 1999b.
[50]berle, a. a., and g. c.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
erty[m].new york, 1932.
[51] core, john and wayne guay.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deoff: the impac
t of risk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a comment[j]. forthcom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52]garen, john 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principal-agent theory[j]. jou
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2(6), 1175-1199, 1994.
[53]hermalin, b. and m. weisbach. the effects of board compensation and d
irect incentives on firm performance[j]. financial management 20, 101-11
2, 1991.
[54]hubbard, r.g., and d. palia. executive pay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
m the u.§.bank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9, 105-13
0, 1995.
[55]incentiv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i,1990,(8):225-264
[56]jensen, michael c., kevin j. murphy.performance pay and top- management
la porta, r. , f. lopez2de2silanes,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
[57]m. c. jensen, k. j. murphy. 1990. performance pay and top2manangement
incentiv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2p ril, vol. 98, no. 2, p225~264
[58]mcconnell, j. j., and h. servaes. 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7, 595-612, 1990.
[59]morck, r.,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
arket valu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 293-315, 1988.
[60]palia, darius. the endogeneity of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in firm valuat
ion: a solution[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4, 3, 735-764, .
[61]ross, s. a. . . compensation, incentives, and the duality of risk aversion
and riskiness. journal of finance. 59:207~225.41
[23] 潘穎.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于公司業績關系的實證研究[j].西北大學碩
士學位論文,,(6)
[24] 彭祥敏.股權激勵模式效果比較的實證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
文,
[25] 少波.黃欣.企業激勵機制創新-對三種股權激勵模式選擇的研究[j].財經
理論與實踐,,(4):27-28
[26] 沈沛.中國資本市場前沿理論研究文集[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7] 沈學軍.我國實施股權激勵主要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
[28] 石建勛.中國企業家的股權革命[m].機械工業出版社,
[29] 童晶駿.關于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效應的實證分析[j],理論探討,,
(5):48-51
[30] 魏剛.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績效[j].經濟研究,(3):32-39
[31] 吳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勵[m].上海遠東出版社,
[32] 徐振斌,方宇.股權激勵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國改革報,-2-13
[33] 許曄珉.股票期權:一把雙刃劍[j].新理財,,(3):27-27
[34] 楊賀,柯大鋼,馬春愛,等.經理層持股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相互作用機制
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 ,,(1):24-26
[35] 楊紅炳.委托代理理論與國有企業激勵約束機制的建[j].邊疆經濟與文化
,(8):42-43
[36] 楊家親.對股票期權及其會計處理的系統認識[j].會計研究,,(12):
34-37
[37] 楊志剛.股票期權方案一枝獨秀--股權激勵方案綜述[j] ,中國證券
報:-05-31
[38] 于東智,谷立日.公司的領導權結構與經營績效[j].中國工業經濟,,
(2):70-78
[39] 于武等.國有企業經營者物質激勵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1999,(7).21-24
與經濟管理,,(5):40-45
[40] 岳旭琴.期權期股兩種股權激勵方式的比較及其在我國的運用[j].市場周
刊.財經論壇,,(1):41-42
[41] 張俊瑞,趙進文.,張建,等.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相關性
的實證分析.會計研究,,(9):29-34
[42] 張培剛.微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張維迎.產權、激勵與公司治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
[44] 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張湛彬.股票期權與國有企業激勵制度[m].遼海出版社,XX40
參考文獻
[1] 阿爾欽,德姆塞茨.生產、信息成本和經濟組織:企業的經濟性質[m].上海財
經大學出版社,
[2] 陳清泰,吳敬璉.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法規政策研究報告[m].中國財政經濟出
版社,
[3] 陳樹文,劉念貧; 上市高新技術企業高管人員持股與企業績效關系實證分析
[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 137-143
[4] 陳志廣.高級管理人員報酬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5):32-35
[5] 諶新民,劉善敏.上市公司經營者報酬結構性差異的實證研究.經濟研究,
,(8):55-63
[6] 程國平.經營者激勵[m].經營管理出版社,
[7] 鄧莉.股票期權在美國“失寵” [j].經營與管理,,(6):21-22
[8] 付強,吳娓.限制性股票獎勵、激勵性股票期權與企業薪酬制度的選擇[j].
財會月刊,,(11):47-48
[9] 顧斌,周立燁.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效果的研究 [j];會計研究;
,(2):79-84
[10] 郭福春.股權激動機制的理論基礎及效應介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
,(9):45-48
[11] 國資委.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內)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j]..12.6
[12] 黃俊峰,股權激勵:證券市場新期待[j].中國證券報, .12.11
[13] 黃湛冰,萬迪日方.期權和限制性股票的行為因素比較分析[j].預測,,
(6):37-39
[14] 蔣文杰.回歸模型中虛擬變量的設定與應用[j].探索爭鳴,(2):12-13
[15] 雋娟.管理層持股與經營績效的實證研究:來自深市的經驗證據[j].市場論
壇,,(2):64-65
[16] 李廣林,周來振.國有企業產權的改造與激勵[m].南海出版公司,
[17] 李維友.中國實行經理人股票期權可行性研究[n]. 中國證券報 -7-26
[18] 李曜.股權激勵與公司治理案例分析與方案設計[m].上海遠東出版社
[19] 李增泉.激勵機制與企業績效— 一項基于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
究,(1):41-45
[20] 梁洪學,李慧燕.七種股權激勵模式的利弊分析[j].稅務與經濟,(5):
32-34
[21] 米紅,張文璋.實用現代統計分析方法與spss應用[m].當代中國出版社
:121-193
[22] 寧相東.公司治理理論[m].中國發展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