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畢業論文范文
一、 房地產業的現狀與問題
近幾年,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政府啟動內需的政策,都為房地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總體分析我國的房地產業仍處在綠色景氣區內運行,但是,局部過熱和結構性問題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1、房地產投資穩步上升,地域熱點顯現
發展經濟理論告訴我們,資本積累,投資增加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沒有投資的穩步增長,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實現從農業國向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轉變。對于中國一個人口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保持一定的投資規模就尤為重要。近兩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我國經濟實現7.3%和8%的高增長率,其中投資貢獻率高達3.6%左右。在國內產業結構在調整中,房地產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從1990年的5.6%,逐步上升至xx年的20.7%(表1),彌補了傳統產業投資增長率下降的遺缺,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慢慢顯現出來。
從總量分析,在1997~xx年間,全社會投資增長率分別為8.6%,13.9%, 5.1%和10.3%,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率分別為 -1.2%,13.7%,13.5%和21.5%,略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但并沒有出現1992~1993年增長率高達117%和165%的過熱現象(圖1)。
房地產開發投資結構基本合理,xx年住宅占投資總量的比重保持在66%,
其中普通住宅占51%,別墅和經濟適用房分別占6%和9%,辦公樓為12%,商業用房為12%。
從房地產持續投資熱點的分布來看,它主要集中在以廣州、上海和北京為
主導的三大城市群(圖2),從xx年1-9月的統計數據來看,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投資增長率分別為29.%,31.4%,30%,33.4%,31.4%和40.1%。客觀地講,這些地區房地產投資熱有其合理的因素,也有令人擔心的一面。三大地帶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水平提高,消費升級換代,大量外資的進入和勞動力的流動都會增加對房地產的需求,但是,與其他產品一樣,房地產投資也要以需求為后盾,沒有效的需求,房地產投資就不可能持續的增長。那么,我國的房地區性投資穩步增長是否有需求的支撐?
2、銷售率空置率,地域分化明顯
近幾年,購房低息貸款、減免稅費、戶籍制度的松動是刺激居民購房的三大政策因素,xx年商品房屋和商品住宅的銷售率(當年銷售面積占當年竣工面積的比例)分別是88.4%和75%,其中商品住宅的銷售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圖3)。
但是,在銷售率回升的同時,空置面積也在上升,達到1萬平方米,其中,空置期一年以上的為4000多萬平方米,占當年房屋竣工面積的13.4%,高于國際警戒線10%。對于空置率需要我們做認真的分析。首先,空置率上升無論何種原因都不是一個好現象,空置率高意味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占壓銀行資金多,由此會影響資源的優化配置。其次,市場上任何一種產品都需要有合理的庫存。房地產作為一種價值高的大宗商品,其合理的庫存期、庫存比率應該為多少?以住宅為例,我國房地產開發的房屋多是高層和多層,國外多是一家一戶住宅,不同樣式的住宅,其均好程度差異極大,因此,就有好賣與不好賣之分。那么,不同質的住宅空置率是否具有可比性,就值得商榷。此外,國外的空置率是以全部存量房為分母,而我國城鎮存量房有多少至今仍是一個未知數。再次,地域差別。即便是在國內,不同地區經濟實力的強弱,其對空置商品房屋的承受能力也大不相同。1998年東亞危機爆發后,海南空置商品房425萬平方米,給當地房地產業和銀行業帶來重創,留下的是滿目瘡痍的“爛尾樓”,而當時上海的空置房屋接近700萬平方米,占全國的七分之一,卻能使之化險為夷,絕處逢生。
仍以房地產投資三大熱點地區為例,1998~xx年,廣東的商品房屋銷售率為66%,69%,71%和68%,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在銷售率走低的情況下,施工面積仍居高不下,這就不能不令人擔憂。同期,上海的銷售率為73%,90%。85%和100%。截至xx年9月,上海商品房屋銷售面積為1404萬平方米,當期竣工面積為1194萬平方米,銷售量大于竣工面積無疑有助于消化空置商品房屋。鑒于銷售率和空置率是房地產前期投資經營活動的一個結果,因此,全面的、動態地分析新開工面積、施工面積、竣工面積和拆遷面積的聯動關系,才能對銷售率和空置率的變化做出正確判斷。
3、價格基本平穩,結構變化突出
xx年1-9月份,全國一些大中城市的房屋銷售價格漲幅較快,其中,寧波南昌、杭州、青島、上海和廈門的銷售價格指數分別為119.2、109.3、108.4、108.7、107.9和104.4,漲幅超前。但是,全國總體平均價格的走勢力基本平穩,特別是與百姓相關的商品住宅價格漲幅很小,在北京等大城市還出現了小幅回落(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