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的關鍵點控制
【 正 文】
有成效的管理就是著重強化那些會提高管理效果的關鍵點的管理。當然,這些關鍵點是達到目標的關鍵點,對這些點的控制比盲目地對整個過程的控制要可行得多,也有效得多。因為對關鍵點的管理任務較單1,可以集中管理資源和力量。abc管理法是關鍵點管理的1種方法。
1、abc管理法
abc 管理法是以管理對象在技術經濟方面存在的“關鍵的少數和次要的多數”的分布特征為依據,根據該類事物已知的數據,運用定量分析方法,進行分類排隊,把管理對象分為重點(a類)、次要(b類)和1般(c類)3類,針對不同的類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投入與其價值相適應的管理力量,進行相應管理的1 種管理技術。abc管理法又稱為重點管理法、abc分類管理法等;1開始是由意大利數理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vilredo pareteo, 1848—1923)提出的1種區別“關鍵的少數和次要的多數”的思維分析方法,后被發展為1種管理方法,成為以 “投入與價值相適應的管理力量”為管理思想的管理方法[1]。
實踐證明,在許多管理活動中無不存在“關鍵的少數與次要的多數”這種不均勻分布的關系。比如在學術期刊社管理中,有業務管理、行政管理、經營管理和印刷管理等管理對象。在以質量為目標的管理中,業務管理是關鍵的少數;在以利潤為目標的管理中,經營管理是關鍵的少數。1個學術期刊有很多欄目,但有時1兩個欄目策劃成功,會使刊物的學術影響和社會影響大幅度提升,這1兩個欄目就是欄目管理中的關鍵的少數,而其他欄目是次要的多數。在期刊社物品管理方面,少數幾種物品卻占用大量的資金,而絕大多數物品卻占用少量資金的情況普遍存在。在期刊社成本管理中,少數幾種費用占期刊成本的很大比重,而其他很多種費用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卻很小。甚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普遍存在“關鍵的少數與次要的多數”這種不均勻分布的關系。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存在著很多abc管理法,人們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應用著它,盡管運用得不規范因而也不徹底。
關鍵點的管理對整個過程的管理意義重大,關鍵點管理得好,管理的整體效果會大大提高。對任何管理對象的管理都要抓住其關鍵點,對學術期刊社的管理也是如此。
2、學術期刊社管理的關鍵點
管理的關鍵點與管理的重點有所區別。學術期刊管理的重點有很多。比如說在質量管理方面,質量管理運行到業務管理方面,其重點在組稿的選題策劃階段。策劃到位,便能抓住學術前沿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如果研究方法得當,稿件的質量就會達到1定的高度。編校管理也是業務管理的重要階段,編校流程適當,制度嚴明,管理到位,稿件的編校質量就會達到1定的高度。質量管理落實到印刷方面,對紅是1個重要的環節。對紅工作細致認真,編方與印方配合默契,雙方工作對接完好,配合默契,印刷質量就會達到1定的高度。如此等等。管理的重點并非都能成為管理的關鍵點。我們這里要尋找的關鍵點是概括度更高的、涵蓋面更廣的,可以通過量化的手段進行監測和控制的重點。
怎樣找到學術期刊社管理的關鍵點呢?我們可以運用以下1些原則來找尋學術期刊社管理的關鍵點的大致方位。1.戰略引導原則[2]。戰略引導就是根據期刊社所選擇的戰略模型來確定管理的關鍵點。不同的戰略要求控制的關鍵點不同。戰略的制定就意味著確定了期刊社的目標,也規定了戰略管理的關鍵點。管理的重點就是為了戰略的實現,因此,控制的關鍵點也應依據期刊社戰略重點來選擇。學術期刊是社會公益性事業,追求的是社會效益而不是經濟效益。其發展戰略1般是品牌戰略[3],追求刊物的學術影響力或社會影響力,其管理的關鍵點1般是刊物的質量,以及由此引發的刊物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如果將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加以量化,1般體現為刊物的轉載率和被引用率。2.問題導向原則[2]。在學術期刊社的運行過程中,會出現1些問題。1些問題也會成為管理的關鍵點,尤其是對全局影響較為重大的問題。比如學術期刊刊發出來的論文,如果出現1些編校差錯,尤其是出現1些邏輯性錯誤、知識性錯誤、語法差錯等,就會影響學術表述的準確性、科學性。這種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也會使學術期刊失去其嚴謹性,從而也失去其公信力,最終會影響其品牌戰略的實現。因而,我們可以通過出現的重要的問題,比如編校差錯問題,找到學術期刊管理的又1關鍵點。
學術期刊的轉載率、被引用率、編校差錯率,用定量方式反映學術期刊的質量和社會影響力。這幾項指標也是學術期刊界常用的評價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和規范程度的量化標準。即使是評定核心期刊,也是以期刊的轉載率和被引用率作為主要考核指標的。雖然這些指標并不能完全地反映出學術期刊的學術品位和期刊質量,但是它們可以在相當的程度上反映出該學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效益;又由于這幾項指標可以量化,容易評價和考核,因而也容易掌控,管理者很容易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對這些關鍵點進行監測、評價和控制,以達到期刊社的戰略目標。
反過來講,對于學術期刊社管理者來說,控制轉載率、被引用率、編校差錯率這幾個關鍵點,也就比較容易控制住期刊的質量。比如,管理者如果要提高期刊的轉載率,就必須在制度上和措施上鼓勵和要求編輯組織到選題或者觀點或者研究方法新穎的文章,創新的文章才容易受到關注,而被其他刊物轉載。這就會從整體上提高刊物的創新程度,從而提高刊物的學術品位。同樣,管理者要求編輯提高刊發文章的被引用率,編輯就必須更多地組織學術權威的文章,更多地在新學科、學科的新領域、學術的最前沿、學術最活躍的區位選題,要求作者研究方法更科學,論述更嚴謹。這樣,刊發文章才會更多更快地成為別人進1步研究的資料而被引用。那么,從總體上說,刊發論文的質量自然會提升,刊物的學術資料價值會大大增強,在學術傳承方面會起到更大的作用。管理者要求降低編校差錯率,在制度和措施方面就要加以規制,編輯的編校工作就會更加嚴謹、細致,從而使刊發論文的邏輯更加嚴密,表述更規范、準確。偉大的科學家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1個支點,我就能夠撬動地球。轉載率、被引用率、編校差錯率實際上就是撬動學術期刊質量的支點,控制好轉載率、被引用率、編校差錯率,是可以從總體上提高學術期刊的質量的。但是我們要避免拋開期刊質量單純追求轉載率、被引用率和編校差錯率的做法,因為這種短期行為并不能促進期刊的長遠發展。
由于學術期刊社的管理對象數量不多,也不是很復雜,運用戰略引導原則和問題導向原則即可大致確定學術期刊管理的關鍵點。但對關鍵點進行控制的時候,就要用到abc管理法。
3、關鍵點的分析與控制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學術期刊社已經意識到轉載率、被引用率、編校差錯率對期刊在學術期刊界地位的重要影響,以及對期刊未來發展空間的重要影響,并采取種種措施,希望不斷提高刊物的質量,以最終提高期刊的轉載率、被引用率,降低編校差錯率,強化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提升學術地位,實現其品牌戰略。當然,僅僅依據轉載率、被引用率、編校差錯率評價學術期刊的學術品位和質量并不是很全面,但這“3率”確實可以作為管理的“抓手”,用來提高學術期刊的質量。在實踐中,1些學術期刊的管理者也確實非常關注自己刊物的“3率”,然而在對這幾個關鍵點進行管理控制的時候,他們卻往往忽略定量分析的科學手段,從而對關鍵點的控制不得要領。國外的1些學術研究包括對期刊的研究比較重視材料和數據的收集,而我國的期刊研究比較偏重定性分析,定量研究尤其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比較欠缺。abc管理法是控制關鍵點的很好的定量分析工具,我們可以加以利用。
控制期刊的轉載率、被引用率、編校差錯率都可以運用abc管理法,這里限于篇幅,我們只論述對被引用率這個關鍵點的控制。我們可以運用abc分析法,對影響這個關鍵點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以找到控制這個關鍵點的根本辦法。
我們知道,發表的論文是否被引用,與文章本身的質量密切相關。控制文章的被引用率,首先要了解影響1篇文章能否被引用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有編輯的策劃、組稿能力,作者的選題、寫作水平,期刊發行對象的研究能力,除此以外,我們還要了解被引用文章的學科分布情況,以便掌握哪些學科哪些領域研究更加活躍,哪些學科是本刊的優長學科,容易被關注,如此等等。因此,我們要分析被引用文章與編輯的關系,與作者的關系,與引用者的關系(可以調整期刊的發行對象),與發文計劃(比如與策劃和欄目)的關系,以及被引用文章在各學科的分布情況等,以有的放矢地調整發文計劃,調整組稿和發稿方向。那么,我們首先要統計被引用文章與以上諸種因素的數量關系。
以下我們利用某社科類綜合性學術期刊XX年發文被引用情況的數據,運用abc分析法,分析引文與編輯、作者、學科以及引用者的關系。
(1)被引用文章與編輯的關系
分析、掌握被引用文章與編輯的關系,對于有的放矢地管理編校工作很有意義。我們首先要對有關數據進行統計(如表1),通過abc分析法,找出在引文方面重要的編輯力量和次要的編輯力量,以便分類管理。
表1 被引用文章與編輯的數量關系
編輯 被引文量 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編輯1 49 32.2% 32.2%
編輯2 43 28.5% 60.4%
編輯3 38 25% 85.4%
編輯4 13 8.6% 94%
編輯5 5 3.3% 97.3%
編輯6 3 2.0% 99.3%
編輯7 1 0.7% 100%
年總計 152 100%
畫出引文與編輯關系的帕累托曲線圖,如圖1。
附圖
圖1 引文與編輯關系的帕累托曲線圖
從表1和圖1我們可以看到,編輯1、編輯2、編輯3在帕累托曲線圖的a類區域,是影響刊發文章能否被引用的主要編輯力量。在考核時要對他們的工作成績給予肯定和獎勵,要對他們的組稿和編輯經驗進行總結,在全社推廣。對于圖中分布在c類區的編輯,要適當地進行培訓,必要時,根據其工作特長調整其崗位。
(2)被引用文章與作者的關系
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同樣用abc分析法,分析被引用文章與作者職稱的關系,與作者學位的關系,與作者年齡的關系,與作者單位的關系等。這里限于篇幅,利用上述某學術期刊社的數據,只對被引用文章與作者職稱的關系進行分析。首先對有關數據進行統計(見表2)。
表2 被引用文章與作者職稱的數量關系
作者職稱 被引文量 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博導、教授(高級) 66 43.4% 43.4%
副教授(副高) 56 36.8% 80.2%
講師(中級) 20 13.2% 93.4%
助教(初級) 7 4.6% 98%
其他 3 2.0% 100%
總計 152 100%
畫出引文與作者職稱關系的帕累托曲線圖,如圖2。
附圖
圖2 引文與作者職稱關系的帕累托曲線圖
從表2和圖2中可以看出,該刊被引用文章中有80.2%的文章是博士生導師、教授和副教授的文章,而且博士生導師、教授和副教授分布在帕累托曲線圖的 a 類區,是關鍵的少數,正是這些人的文章在學術文化的傳承中發揮著較大的作用,他們在作者隊伍中應該被充分重視。而講師、助教和其他人文章的累計轉載量是17.8%,分布在c類區,是次要的多數,對期刊引用率的影響不是太大。因而在組稿工作中,應該多組博士生導師、教授和副教授的文章,以較快擴大刊物的學術影響和社會影響;而對作者隊伍中的講師、助教和其他人要加強學術引導和選題指導,以提高他們文章的學術分量。
(3)被引用文章與引用者的關系
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分析引用者所分布的單位,以及他們的身份、職稱、學歷、年齡,以了解自己的刊物都是哪些人在閱讀和利用,從而可以及時地根據讀者需要調整發行對象,調整欄目,調整辦刊思路,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這里只分析引用者所分布的單位情況。
表3 被引用文章與引用者單位的數量關系
引用者的單位 發行量 引文量 引文百分比 引文累積百分比
大學 500 77 50.7% 50.7%
科研院所 300 39 25.7% 76.4%
大中專 400 19 12.5% 88.9%
企事業 200 9 5.9% 94.8%
政府部門 200 5 3.3% 98.1%
其他 200 3 2.0% 100%
總計 1800 152 100%
畫出引文與引用者單位關系的帕累托曲線圖,如圖3。
附圖
圖3 引文與引用者單位關系的帕累托曲線圖
從表3和圖3中可以看出,該刊所發文章被大學教師引用較多,占總引用量的50.7%,科研院所研究人員在其次,占到總引用量的25.7%,兩者的累積百分比占到76.4%,將近80%,分布在a類區,是關鍵的少數,應該重點對待。在b類區的單位是大中專學校,比較重要。企事業、政府部門、其他部門分布在 c類區,在發行對象中相對次要。實際上該刊對大學和科研院所的發行量也較大,這也是順應這兩類單位科研的實際需求的結果。但這個發行量是不是最佳數量,還可以探討。我們還可以利用這個工具,分析被引用文章與發行量的關系,以確定最佳的發行量數。這里限于篇幅,不再贅述。
(4)被引用文章的學科分布情況
分析這1項,有利于我們優化薄弱學科的發文質量,有利于我們調整各學科的發文數量和發文方向,以更好地調整期刊學科結構,實現期刊社學術資源的最優配置,從整體上提高期刊質量。
畫出被引用文章的學科分布的帕累托曲線圖,如圖4。
附圖
圖4 引文與學科數量關系的帕累托曲線圖
從表4和圖4中我們可以看出,該學術期刊的被引用文章主要集中在社會科學的顯學科: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這些學科,其引文總量在引文量的79.6%;這些學科分布在a類區,是關鍵的少數,值得充分重視。而人文學科主要分布在b區和c區,尤其是c區,從歷史學科往下都囊括其內,在引文中占據相對不重要的位置。這1方面說明,人文學科不如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學科活躍,另1方面說明,該刊人文學科的策劃和組稿能力可能比較薄弱,或人文學科在該刊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下1步在期刊社學術資源許可的情況下,學科建設方面應該抓強扶弱,保證并發展優長學科在該刊的優勢地位,同時,加強對人文學科的策劃和組稿力度,完善鼓勵人文學科發展激勵制度,建設該刊人文學科的優長學科,使人文學科和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學科齊頭并進,使期刊產生更大的學術影響。
表4 被引用文章的學科分布數量統計
學科 引文量 引文百分比 引文累積百分比
經濟學 35 23% 23%
法學 20 19.7% 42.7%
管理學 25 16.5% 59.2%
政治學 18 11.8% 71%
社會學 13 8.6% 79.6%
哲學 10 6.6% 86.2%
歷史學 9 5.9% 92.1%
傳播學 6 3.9% 96%
文學 3 2.0% 98%
語言學 2 1.3% 99.3%
其他 1 0.7% 100%
合計 152 100%
在應用abc管理法對管理對象分類進行不同的管理與控制后,可再次繪制abc曲線圖。這樣,通過改善管理工作前后的abc曲線圖的對比,就可以分析出影響因素的變化情況,并觀察、分析改善工作的效果,以使下1步的管理工作更有針對性。
我們還可以分析被引用文章與發文計劃(比如與策劃和欄目)的關系,與發文時間的關系,與引用期刊(文摘類期刊)的關系等,以實現對被引用率這1關鍵點的精確控制。同樣,對該學術期刊的轉載率、編校差錯率,也可以用這種定量分析的方式進行分析和控制,以最終從總體上實現期刊的品牌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 鄭安華.現代管理方法薈萃[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2] 王沖.關鍵點控制:實現最佳成效的管理方式[m].北京:地震出版社,.
[3] 苗潔.期刊產業化與期刊編輯觀念和素質的轉變[j].河南社會科學,,(5):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