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標準論文格式
一、論文基本結構
國家標準局1987年頒布《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7713-87)和《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gb7714-87)
1,一般格式:
⑴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語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應避免使用的不常見的省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和公式,字數(shù)一般不宜超過20個題名用語.
⑵作者姓名和單位,兩人以上,一般按貢獻大小排列名次.
①文責自負;②記錄成果;③便于檢索
⑶摘要:是論文的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中文摘要一般不會超過300字,不閱讀全文,即可從中獲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實詞.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內容,使用方法;③總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見解,闡明最終結論.重點是結果和結論.
⑷關鍵詞.是從論文中選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般3-7個,有專用《主題詞表》.
⑸引言.回來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圍,相關領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識布局,理論基礎和分析,研究設想,研究方法,預期結果和意義.
⑹正文
⑺結論:是指全文最終的,總體的結論,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結的簡單重復.要求準確,完整,明晰,精練.
⑻致謝:是對論文寫作有過幫助的人表示謝意,要求態(tài)度誠懇,文字簡潔.
⑼參考文獻表(注釋),文中直接引用過的各種參考文獻,均應開列,格式包括作者,題目和出版事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頁碼)連續(xù)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稱,出版日期和期數(shù),起止頁碼.
⑽附錄:在論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圖表等.
二、正文的基本構成
1,學術論文的基本構成
前置部分:題名,論文作者,摘要,關鍵詞
主體部分:緒論(引言,導論,序論,引論)正文,結論,注釋,參考文獻,后記(致謝)
2,正文的基本構成:緒論,本論(直線推論)
結論(并列分論)
⑵提綱項目:
題目
基本論點
內容綱要
一,大項目(上位論點,大段段旨)
一,中項目(下位論點,段旨)
①小項目(段中心,一個材料)
標題寫法:簡潔,扼要,別人不易誤解
句子寫法:具體,明確
3,論文提綱編寫
⑴論文寫作設計圖:(三級標目)
一,
二,一
三,二1.
三2.
3.
4,執(zhí)筆順序與起草方法
⑴順序
自然順序:結論—本論—結論
顛倒順序:本論—結論—結論
⑵方法(初稿)一氣呵成;分部寫成.
5,學術論文的構段
⑴統(tǒng)一,完整的規(guī)范段(另兼義段,不完整段)
⑵段首和段尾主句顯示段旨.(也有段中或兼置首尾)
⑶容量運當,一般長段較多
6,表達:
⑴明確的觀點;
⑵結構講究方法;
⑶明快地敘述.
7,修改:整體著眼,大處入手.先整體,后局部;先觀點,后材料;先編章,后語句
8,引文和加注
⑴引文:盡量少引,不可斷章取義,考慮讀者是不理解,引文與解說要界限分明,核對無誤,未正式公布材料一般不得引用.網上發(fā)布的材料不宜引用.
⑵加注:段中注(夾注)腳注,章,節(jié)附注,尾注
引文要加注碼,一般用①②③,如注釋很少也可加”*”(星號).
⑶注釋體例
注釋的意義
注釋的目的主要在于標明作者在文章中直接或間接引用他們語句或觀點的具體出處,其目的:
1,是為了滿足讀者查證,檢索的實際需要
2,是規(guī)范的學術研究所必須的”附件”,它顯示著一個學術成果的視野,質量,水準,趣味等諸多方面
3,對待注釋的態(tài)度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學態(tài)度,諸如引用他人觀點或語句不作注釋或在注釋中不客觀,翔實地注明真實出處,將第二手材料說成第一手材料等等,均有違學術道德.
因此,凡涉及論文論點的形成,對論點進行論證,闡說所運用的資料信息,都應該提供出處,給予注釋.
2,注釋的格式
盡管國內的刊物對注釋格式的要求目前還不完全一致,但注釋的格式通常不外是按作者姓名,書名,出版地點,出版者,出版年代,引文所在頁碼的順序排列,只是在個別次序及標點符號的運用上略有出入.
i.中文注釋
a.引用專著
例:①歌德《少年維持的煩惱》,侯灘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年,第9頁.
說明:(1)作者姓名后不加冒號或逗事情,直接跟加書名號的書名;
(2)引用著作為譯著的必須注出譯者的名字,一般情況下在書名后和出版地點前;
(3)如作者不限一人,作者姓名間以頓號分開;如作者為二人以上,可寫出第一個作者姓名,在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這兩點也適用于譯者;
例:②赫爾曼·海塞等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斯人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第62頁.
(4)如書名中有副標題,以破折號與標題隔開,如:《波佩的面紗——日內瓦學科派文論選》;
(5)如所引著作系多卷本,卷數(shù)直接置于書號名之后,中間不再加逗號,也可以卷數(shù)加括號內的形式表示,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西方哲學史》上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西方哲學史》(上);
(6)如出版者名字中已包含了出版地,則不必另注明出版地,如上例注①中的”上海譯文出版社”,否則需注明出版地,如:北京:人民出版社;為準確起見,名字較長的出版社名字最好寫出全名,如:北京(或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不要簡化為”三聯(lián)書店”,”社科出版社”等;
b.引用編著
例:③張隆溪主編《比較文學譯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年,第6頁.
說明:(1)在編者姓名之后必須根據(jù)原信息準確地注明”編”,”主編”,”編選”等.
c.引用文集或刊物,報紙文章
例:④麥·布魯特勃萊,詹·麥克法蘭《現(xiàn)代主義的稱謂和性質》,見袁可嘉等編選《現(xiàn)代主義文學研究》(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第212頁.
⑤黃晉凱《巴爾扎克文學思想控折》,載《外國文學評論》XX年第4期,第16頁.
⑥徐宏《”再見”誤譯還是誤讀》載《文藝報》1999年11月23日.
(7)出版年代后不加”版”字;
(8)引文頁碼應力求準確,如引文跨越了兩頁,需注明,如第78-79頁;如引文涉及多頁,則應將頁碼按順序一一標如,如:第7,8,9頁;多個注釋合為一處的,頁碼的數(shù)量必須同注釋的數(shù)量對應,即使其中有些乃至全部注釋的內容出自同一頁,如:①②⑤⑧⑩……第20,22,22,22,28頁;若其中有的注釋涉及不止一個頁碼,應逐個對應注明,在總的頁碼中以頓號和逗號區(qū)分,即同一個注釋的幾個頁碼間以頓號隔開,而它們與其他注釋的頁碼間以號隔開,如:①②⑤⑧⑩……第20,21,22,23-25,27,27,28,28,29頁,(①的引文出自第20和21頁,②為第22頁,⑤為第23至25和27頁,⑧為第27頁,⑩第27,28和29頁).
ii.外文注釋
引用如系外文的論著,均應給出原著的版權信息,無須譯為中文,以便讀者查找原文.
a.引用專著
例:⑦arthurransome,oscarwilde:acriticalstudy,london:methuen,1915,p.61.
說明:(1)作者與書名間加逗號;(2)書名須用袋子斜體,不用書名號;(3)]
書名中的正副標題間以冒號或逗號隔開,不用破折號;(4)如所引著作為譯著需注明譯者.
例:⑧l(xiāng)eotolstoy,whatisarttrans.t.mande,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62,p.258.
b.引用編著
例:⑨karlbeckson,ed.,wilde:thecriticalheritage,london:routledgeandkeganpaul,1970,pp,178-179.
c.引用文集或刊物文章
例:⑩rolandbarthes,”styleandit’simage,”inseymourchatmaned.,literrarystyle:asymposiu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71,p.10.
⑾marymccarthy,”aboltfromtheblue,”innewpubilc,cxlve(june,4,1962),p.102
d.引用報紙文章
例:⑿richardbernstein,”s.greenblatt:aninterview,”innewyorktimes,august14,1989
說明:(1)文章篇名為正體,前后加引號,篇名后的間隔逗號在引號之內;
(2)文集書名,刊物或報紙名字均為斜體;
(3)外文刊物一般應注明卷數(shù),期數(shù)及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