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調查預防醫學遠程網絡教學效果段落
2.5 網絡教學對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影響 調查顯示,88.3%的學生認為通過網絡教學,掌握了相應的學科知識,78.3%的學生認為對所學知識達到了預期的程度;通過網絡教學,絕大部分學生認為他們的信息處理能力、獨立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思考處理問題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社會交流與協作能力等都得到明顯的提高,85%的學生均回答同意和非常同意;有83.7% 和78.0% 的學生認為,通過網絡教學他們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和相關的計算機和網絡的使用技能有較大或明顯提高;有67.5% 和73.4%的學生認為通過網絡教學他們思考問題的廣度、深度和多角度都有較大或明顯提高,見表5。
3 討論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如何在網絡環境下提高教育的質和量,更好地實現網絡與教學過程的優化整合,是當前高校教育研究中的熱點 。我們通過兩年多的不斷探索,初步構建了基于網絡環境下預防醫學自主協作學習模式。為了考察兩年多來本課程的網絡教學效果,我們在學期末采用問卷調查學生對網絡教學的態度、感覺及學習收獲,進行了網絡教學的效果評價。
教材的選擇是決定一門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護理專業的預防醫學學習的重點應是培養學生對預防觀念、群體觀念和環境觀念的認識與思維,樹立以預防為主的觀念,因此需要選用質量高、符合我國國情的預防醫學教材。通過對大專、本科幾種版本《預防醫學》教材的比較研究_3 j,本課程所選用教材是XX年出版的專供本科護理學類專業使用的凌文華教授主編的《預防醫學》 j。這套教材突出了護理工作在預防醫學中的作用,充分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強調醫學模式和護理模式的轉變,在各章節中涉及疾病的防治方面(如地方病、職業病、食物中毒等),加強了教材的針對性、實用性,比較適合高職高專護理專業的學生使用。調查結果也顯示,絕大部分學生認為這本教材結構科學、合理,內容實用、新穎,但認為該教材的練習形式并非多樣化、難度梯度不是很分明;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該教材對于組織教學不存在優勢。因此作為任課教師,在介紹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方面,尤其是如何針對不同層次的高職高專學生,怎樣達到既學到理論知識,又增強實踐操作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努力通過授課內容的調整來適應學生的要求。
網絡教學的效果取決于教師對網絡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實施,本次調查中,我們對預防醫學網絡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分別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同學認為學科的前沿知識和最新研究動態在課程中得到及時的反映,教學內容實用知識相對較多,實現了學科知識之間的滲透,但也有少數同學對此持不同意觀點,原因有待于進一步分析研究。
對于一個學期布置的兩次課程作業內容,絕大部分同學認為“能夠覆蓋相關知識范圍,有助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也有少數同學認為課程作業內容難度偏大,完成作業花費的時間太多。對于考試的形式和內容,78% 的學生認為“能反映學生學習效果和能力水平”,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對此表示不認可。因此,從教師的教學安排方面,以及作業布置和考試難度的把握等教學環節,我們依然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