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誠信會計工作
由于造假收益明顯大于成本,加之監管不力,造假之風愈演愈烈,形成了“不假反而假”的怪現象。這是會計誠信問題產生的又一原因。
4.會計人員綜合素質較低,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在我國現階段,部分單位的會計人員綜合素質較低,不能實事求是,恪守會計職業道德,不能堅持依法辦事,有的利用職務之便,侵吞公款中飽私囊;有的會計人員為了追求金錢利益、個人享樂,經不起物質、權利的誘惑,在道德觀念上出現偏差、蛻化甚至淪喪;還有的會計人員對領導人偽造、篡改會計數據敢怒不敢言,對會計工作缺乏信心,認為反正不是自己的事,避之甚遠,從而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另外,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還在于,會計基礎工作薄弱,財務監督失控,內部管理混亂。如有些企業對財產物資缺乏嚴格控制,從而導致很多財物有賬無物或有物無賬。可見會計人員綜合素質較低,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是會計誠信問題產生的又一原因。
三、關于會計誠信問題的幾點建議
1.重樹會計誠信,要加強法制和監管力度,做到標本兼治
從我國現行法規來看,缺乏對虛假會計信息的處罰力度,只規定了一些行政和經濟的處罰,負刑事責任的很少。因此應加大對此項工作的立法,從而加大對造假者的執法力度。對違反法規的企業和單位要依法追究其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除行政責任和經濟處罰外的刑事責任,使造假成本遠遠大于造假收益,力除造假之風,使其望而怯步。另外,還要加強監督機制。在企業內部要建立強有力的內部審計制度,外部建立以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稅務監督、行政監督為主的外部監督體系,形成內外共監的防范體系,通過法律和科學的約束監督機制,為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和準確創造必要的條件。
2.重樹會計誠信,要加快國企改革步伐,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改變企業治理結構,解決國有股份企業國有股一股獨大的局面,就必須通過加快國企改革,進一步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建立企業在現代經濟體制中的主體地位,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充分體現企業的獨立性,這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準確、完整的前提條件。企業沒有合理的治理結構,就很難杜絕虛假信息的產生。
3.重樹會計誠信,必須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誠信是培養人的高尚情操,指引人們正確處理各種關系的重要道德準則。建立會計誠信教育機制,就是要求會計人員要“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為行動準則,為共建繁榮和諧的社會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誠信教育要從大學在校學生入手,使誠信教育作為一門學科列入教材,進入大學教程,使誠信深入人心。同時,要在社會上廣泛宣傳,特別是會計領域更應以此作為“立身之本”和“處世之寶”。樹立“信”則“立”的觀念,在會計工作中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不貪不占、講究信用,同時應守法、守約,以信為本。
在崗會計人員在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同時要以誠信教育為切入點,切實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做到以法辦事、愛崗敬業、搞好服務,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關系,不唯上,不唯情,做好“內當家”,堅決杜絕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發生,以重樹會計誠信。
總之,誠信是會計工作的靈魂,也是會計工作的基本操守和立身之本,誠信更是每個會計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