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英語critical thinking的直譯。critical thinking在英語中指的是那種能抓住要領,善于質疑辨析,基于嚴格推斷,富于機智靈氣,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維。簡單地說,批判性思維就是指對所學的東西的真實性、精確性、性質和價值進行的個人判斷,它提倡的是懷疑精神,要求人們不迷信書本、不盲從權威,有一個明辨是非的智慧頭腦。
作為現代邏輯的一個發展方向,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西方(主要是北美)出現了一場被稱為"新浪潮"的批判性思維運動。這場運動的重要結果之一,就是出現了以批判性思維的理念為基礎的風靡全球的能力型考試模式!芭行运季S”是關于能力型考試也是關于gct-me邏輯考試的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能力型考試的設計是基于“批判性思維”的理念之上的。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養成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精神氣質,對于應付復雜多變的世界,提升現代社會生活的人文精神,都是必要的。
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已進行多年,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忽視是當代高等教育中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就導致了我國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不足。由于批判性思維培養的不足,大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心理發展和個性養成也受到限制,制約了大學生發展的潛力和競爭力。那么,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主要有三點:批判性思維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的關鍵,是培養當代大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是促進大學生心理與個性良好發展的需要。所以,無論從個體發展方面看還是從社會要求方面看,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那么,高校應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我覺得主要應做到以下三點:
1、轉變傳統教育觀念
傳統教育觀念不利于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傳統教育是一種占有式教育,其特征就是教師主體觀,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宰者,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并且認為課本上的知識都是正確的。這種觀念最終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揮,使人成為盲目服從、缺乏批判精神和創造精神的單向度的人。因此要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首先應是教育者尤其是教育領導者教育觀念的轉變。只有當他們意識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弊端,認識到應當確立一種新的教育觀念,并制定相應的政策,積極推廣,狠抓落實,才能有效順應批判性思維的特點,達到培養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目的。
2、將批判性思維培養納入教學目標體系
高校的教學任務不僅應該使學生掌握知識,而且應該使學生了解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成果,使他們明確自己的思考內容、方式,使他們學會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控制。同時,應該致力于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習慣,不僅要求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作出正確的回答,而且還需要學生對自己缺乏理解的現象、學習中遇到的障礙等主動進行思考,作出回答。所以應該將批判性思維培養設為高校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3、開設相關課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在高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課程教學是最重要的載體。批判性思維既是一種批判技能,也是一種批判品質,而技能的培訓要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因此,高校應開設邏輯學和批判性思維課程。邏輯學(尤其是演繹邏輯)強調推理的有效性和必然性,著重培訓形式化的邏輯思維技能;批判性思維課程致力于發現、分析和發展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與分析論證的標準、程序和模式,主要培養非形式化的思維技能。兩者在培養批判性思維過程中是缺一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