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的語言
第二,刪繁就簡。把一切與表達主題不太相干的多余部分刪去,特別是那些不必要的重復和解釋。例如,“我每次讀了《鄧小平文選》以后,總不免要動手動筆寫自己的心得、感受”,就可以用“每次讀《鄧小平文選》,我總要寫心得”代替。再如,“社會主義國家要保持物價穩定,不能隨意提高物價,也不能亂漲價。”這里“隨意提高物價”和“亂漲價”是同一個意思,結果是同一個意思前后重復地說了兩遍。另外,論文要達到語言簡練,就不必在那些已被人們熟知的事實或事件上過分展開。例如:我們在論述“只有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我國經濟才能得到發展”這個論題時,往往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加以論述。但是由于我們是要論述“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我國經濟才能得到發展。”因此,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分析50年代前期、中期注意了按經濟規律辦事,經濟得到了穩步的發展360年代前期我們注意了按經濟規律辦事,經濟得到了很快的恢復和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又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實際情況的政策和措施,經濟又開始恢復并健康發展上。對于“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時期”由于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甚至違背客觀規律,經濟建設受到嚴重挫折可以賂寫,不必做過多介紹。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觀點鮮明、分析深刻、緊扣主題,避免枉費筆墨。
總之,我們這里強調語言要精練,是以能否清楚地表達思想為準。畢業論文該長則長,該短則短。從實際出發,在準確、全面、深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的基礎上,力爭做到語言簡練。
(三)
語言要生動形象
畢業論文在具備觀點正確、鮮明,語言準確、簡練的前提下,還要力求做到語言生動,讓人讀起來不枯燥乏味。“我們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語言表達出來。若是表達不出,誰能知道那思想與感情是怎樣的好呢7”(老舍《關于文學的語言問題》)。可見要把論文寫好,光語言準確、簡練還不夠,還要生動感人。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夠使畢業論文生動形象呢?
1.要使用形象化的語言。
學術論文的特點之一,是語言的抽象性。但是任何抽象的概念都來自具體的事實。如果我們在寫作時,能把理論的概括同形象的描述恰當地結合起來,就會有助于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并使理論易于為人們理解和接受。例如,毛澤東同志在寫“黨八股”的罪狀(之五)時,競直接用“甲乙丙丁,開中藥鋪”來形象概括;寫黨內團結和同志間互助的必要性,則用“荷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等生動語言來形象說明,把深刻的道理寫得明曉易懂,生動活潑。
2.用詞要新。
我們在用詞時,應當刻求新意,努力使語言新鮮、生動些。如果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總是在老套子里打轉,語言就不會生動。要不斷挖掘和發現語詞中新的含義、新的用法,即不斷發現事物的新意,并給這些事物以最準確、貼切、新鮮的表現。例如:著名作家王蒙寫“事實”;“事實就是宇宙,就像地球、華山、黃河、水、土、氫、氧、鈦、鈾一樣,既不像想象的那樣溫柔,也不像想象的那么冷酷。”這一連串的比喻就比“鐵一般的事實不容置辯”一類句子新鮮有趣得多。
3.要使用多樣化的語言。
畢業論文的選詞和造句,都要有適當的變化,切忌反復使用,這也是語言生動的一個重要條件。若能按照主題的需要把敘述、議論、設問、比喻、舉例、解釋等交叉起來使用,相錯成文,這樣,文章就會顯得變化多,讀起來有興味。例如:毛澤東的《質問國民黨》一文,語言活潑多變,生動引人,值得我們學習。“假如你們既沒有什么對付日本久的‘蒙汁藥’、‘定身法’,又沒有和日本人訂立默契,那就讓我們正式告訴你們吧:你們不應該打邊區,你們不可以打邊區,‘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兩個故事,是有道理的。你們應該和我們一道去把日本占領的地方統一起來,把鬼子趕出去才是正經,何必急急忙忙地要來‘統一’這塊巴掌大的地區呢?大好河山,淪于敵手,你們不急,你們不忙,而卻急于進攻邊區,忙于打倒共產黨,可痛也夫,可恥也夫!”這里運用多變的語言,不僅莊諧并作,語態瀟灑,而且雅俗結合,內容豐富,文章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