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地區二月二龍抬頭習俗大全
江蘇地區二月二龍抬頭有什么習俗?
南京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孩子要剃頭”。按照南京人的習俗,就是正月里不剃頭,不管頭發多長,都要等到二月二才剃。
1、理發——“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孩子要剃頭”。按照南京人的習俗,就是正月里不剃頭,不管頭發多長,都要等到二月二才剃。
2、回娘家——“二月二,家家人家接女兒”。到了二月二,各家都接女兒回娘家。尤其是那些懷有身孕的小媳婦,回娘家更有將龍氣帶回娘家的說法,特別受到娘家人的歡迎。
3、別用針——二月二這天,古籍記載:“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據說龍抬頭這天用針線,會傷害龍的眼睛。姑娘媳婦們正好可以不用做針線活,嬉戲玩鬧了。
4、吃龍子、嘗龍牙——在“二月二”所吃的東西均和“龍”有關:飯叫“龍子”,面叫“龍須”,餃子叫“龍牙”。
蘇北地區,“二月二”清晨,農家人會用石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然后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墻壁驅除蝎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掉。元末熊夢祥撰寫的《析津志》一書在描述京畿地區的風俗時也提到:“二月二日,謂之龍抬頭。五更時,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糝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內,男子婦人不用掃地,恐驚了龍眼睛。”
蘇北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在被接回來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我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也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淮安剃龍頭
農歷二月初二,是淮安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名叫“龍抬頭”,也稱“龍頭節”。“二月二龍抬頭,家家男子剃龍頭”。舊時淮安民間有“有錢無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南通民間有用面粉制作壽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簽上,晚上再插在田間,認為這是供百蟲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驅趕蟲災,也希望百蟲之神不要危害莊稼。
浙江:祭祀土地,吃薺菜飯,社戲等。
社戲。社日舉行的演藝賽會,為酬神求福,要演“社戲”,又稱“土地戲”。宋代陸游《稽山行》說:“空巷看競渡,倒社觀戲場。”農村中春秋社戲,通常在廟臺或臨時搭建的野臺上演出!吨腥A全國風俗志•江蘇》載:“二月初二,土地神誕辰。紙扎鋪剪紙為袍,而粉繪之,人家買以作供。大街小巷,供當方土地,張燈于神前……縣署祠旁搭草臺,演土地戲。”魯迅先生的《社戲》一文,就生動描繪了清末紹興鄉間社戲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