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人交談時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禮儀(精選3篇)
在與人交談時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禮儀 篇1
第一,在語言方面要求文明,禮貌、準確。
在與人交談中不使用粗話,臟話、黑話、氣話,要說文明語言。
交談中要經(jīng)常使用的禮貌用語是:(1)您好,是一句表示問候的禮貌語。
不論是深入交談,還是打個招呼,都應主動向對方先問一聲"您好"。
若對方先問候了自己,也要以此來回應。
(2)請,是一句請托禮貌語,在要求作某件事時,要用它。
這樣可以贏得主動,得到對方的好感。
(3)謝謝,是一句致謝的禮貌用語,得到幫助、關助、接受服務時,都應當立即向對方道一聲"謝謝"。
(4)對不起,是一句道歉的禮貌語。
當打擾、妨礙、影響了別人,一定要及時說一聲"對不起"。
(5)再見,是一句道別的禮貌語。
在交談結束,與人作別之際,道上一句"再見",可以表達惜別之意與恭敬之心。
在交談中,語言必須準確,包括發(fā)音標準、清晰、音量要適中,語速要適度,口氣要謙和,講話的口氣一定要平等待人,不要隨便教訓、指責別人。
交談中還要注意"四有四避",即有分寸、有禮節(jié)、有教養(yǎng)、有學識,要避隱私、避淺雹避粗鄙、避忌諱。
第二,交談的主題要適宜,交談不言深。
交談中選擇的主題適用于雙方,可以選一些內(nèi)容文明、優(yōu)雅、格調高尚、脫俗的話題。
也可談一些另人輕松愉快,身心放松,饒有情趣,不覺勞累的話題。
對于個人隱私的主題,詆毀人的主題,令人反感的主題,不要談論,以引起對方的不快。
與人談話要自然隨意,不要心不在焉,愛理不理的,也不要忸怩作態(tài)或嘩眾取寵。
如果談話中出現(xiàn)了矛盾、分歧,不必太當真,可以開個玩笑并轉移話題。
閑談要把握尺寸,適可而止,更不能耽誤了正常的工作。
第三,交談時要神態(tài)專注,要用詞委婉,禮讓對方。
在交談中,雙方應該注視對方的雙眉到鼻尖的三角區(qū)域內(nèi),聽話者要表現(xiàn)得神態(tài)專注,是對說話者的尊重。
在與人交談時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禮儀 篇2
一、交談的態(tài)度
在交談時所表現(xiàn)的態(tài)度,往往是其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反映。若想使交談順利進行,就務必要對自己的談話態(tài)度予以準確把握、適當控制。
具體而言,在交談時應當體現(xiàn)出以誠相待、以禮相待、謙虛謹慎、主動熱情的基本態(tài)度,切不可逢場作戲、虛情假意、敷衍了事、油腔滑調。
(一)表情自然
表情,通常是指一個人面部的表情,即一個人面部神態(tài)、氣色的變化和狀態(tài)。人們在交談時所呈現(xiàn)出來的種種表情,往往是個人心態(tài)、動機的無聲反映。基層公務員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交談誠意和熱情,應當對表情予以充分注意。
1.交談時目光應專注,或注視對方,或凝神思考,從而和諧地與交談進程相配合。眼珠一動不動,眼神呆滯,甚至直愣愣地盯視對方,都是極不禮貌的。目光游離,漫無邊際,則是對對方不屑一顧的失禮之舉,也是不可取的。如果是多人交談,就應該不時地用目光與眾人交流,以表示交談是大家的,彼此是平等的。
2.在交談時可適當運用眉毛、嘴、眼睛在形態(tài)上的變化,表達自己對對方所言的贊同、理解、驚訝、迷惑,從而表明自己的專注之情,并促使對方強調重點、解釋疑惑,使交談順利進行。
3.交談時的表情應與說話的內(nèi)容相配合。與上級領導談話,應當恭敬而大方;與群眾談話,應當親切而溫和;在秉公執(zhí)法時說話,應當嚴肅而認真。
(二)舉止得體
人們在交談時往往會伴隨著做出一些有意無意的動作舉止。這些肢體語言通常是自身對談話內(nèi)容和談話對象的真實態(tài)度的反應。因此,必要對自己的舉止予以規(guī)范和控制。
1.適度的動作是必要的。例如,發(fā)言者可用適當?shù)氖謩輥硌a充說明其所闡述的具體事由。傾聽者則可以點頭、微笑來反饋“我正在注意聽”、“我很感興趣”等信息。可見,適度的舉止既可表達敬人之意,又有利于雙方的溝通和交流。
2.避免過分、多余的動作。與人交談時可有動作,但動作不可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拉拉扯扯、拍拍打打。為表達敬人之意,切勿在談話時左顧右盼,或是雙手置于腦后,或是高架“二郎腿”,甚至剪指甲、挖耳朵等。交談時應盡量避免打哈欠,如果實在忍不住,也應側頭掩口,并向他人致歉。尤其應當注意的是,不要在交談時以手指指人,因為這種動作有輕蔑之意。
(三)遵守慣例
除了表情和舉止之外,在交談時往往能通過一些細節(jié)來體現(xiàn)自己的談話態(tài)度。為表達自己的誠意、禮貌與熱忱,基層公務員在這些細節(jié)的處理上要遵守一定的既成慣例。
1.注意傾聽。傾聽是與交談過程相伴而行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交談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在交談時務必要認真聆聽對方的發(fā)言,用表情舉止予以配合,從而表達自己的敬意,并為積極融入到交談中去作最充分的準備。切不可追求“獨角戲”,對他人發(fā)言不聞不問,甚至隨意打斷對方的發(fā)言。
2.謹慎插話。交談中不應當隨便打斷別人的話,要盡量讓對方把話說完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確實想要插話,應向對方打招呼:“對不起,我插一句行嗎?”但所插之言不可冗長,一兩句點到即可。
3.禮貌進退。參加別人談話之前應先打招呼,征得對方同意后方可加入。相應地,他人想加入己方交談,則應以握手、點頭或微笑表示歡迎。如果別人在個別談話,不要湊上去旁聽。若確實有事需與其中某人說話,也應等到別人說完后再提出要求。談話中若遇有急事需要處理,應向對方打招呼并表示歉意。值得注意的是,男士一般不宜參與婦女圈子的交談。
4.注意交流。交談是一個雙向或多向交流過程,需要各方的積極參與。因此在交談時切勿造成“一言堂”的局面。自己發(fā)言時要給其他人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別人說話時自己要適時發(fā)表個人看法,互動式促進交談進行。
5.與對方保持適當?shù)木嚯x;
⑴親密距離:距離在15厘米之內(nèi)或15~46厘米之間,是人際交往的最小距離,適于親朋、夫妻和戀人之間擁抱、摟吻,但不適宜在社交場合,大庭廣眾面前出面。
⑵個人距離:其近段距離在0.46~0.76厘米之間,適合握手、相互交談;其遠段距離在0.76~1.2米之間,普遍適用于公開的社交場合,這段距離可以使別人自由進入這個交往空間交往。
⑶社交距離:主要適合于禮節(jié)性或社交性的正式交往。其近段為1.2~2.1米之間,多用于商務洽淡、接見來訪或同事交談等。遠段在2.1~3.6米之間,適合于同陌生人進行一般性交往,也適合領導同下屬的正式談話,高級官員的會談及較重要的貿(mào)易談判。
⑷公眾距離:近段在3.6~7.6米之間,遠段則在7.6米以外,它適合于作報告、演講等場合。
6.恰當?shù)姆Q呼他人。
我們之前學的稱呼禮儀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在這里就不再做過多的解釋。
二、交談的語言
語言是交談的載體,交談過程即語言的運用過程。語言運用是否準確恰當,直接影響著交談能否順利進行。因此,在交談中要尤其注意語言的使用問題。
(一)平易通俗
作為人民的公仆,自當以質樸的形象示人。因此在交談時,務必要以務實為本。
1.所使用的語言最好是讓人一聽便懂的明白話。如果在交談時所使用的語言過于雕琢,甚至咬文嚼字、矯揉造作,滿嘴的專業(yè)術語和子曰詩云,堆砌詞藻、賣弄學識,則只會讓人聞之生厭,不知所云。
2.在與普通群眾交談時,應充分考慮到對方的職業(yè)、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所說之話更應力求平易通俗,以利于溝通與交流。如果滿口“官話”,不僅有礙信息的傳達,而且容易脫離群眾。
(二)文明禮貌
日常交談雖不像正式發(fā)言那樣嚴肅鄭重,但也不能不講用語的文明禮貌。
1.在交談中,要善于使用一些約定俗成的禮貌用語,如“您”、“謝謝”、“對不起”等。尤其應當注意的是,在交談結束時,應當與對話方禮貌道別,如“有空再聊吧!”、“謝謝您,再見!”等。即使在交談中有過爭執(zhí),也應不失風度,切不可來上一句:“說不到一塊兒就算了”、“我就是認為我對”等。
2.交談中應當盡量避免一些不文雅的語句和說法,不宜明言的一些事情可以用委婉的詞句來表達。例如想要上廁所時,宜說:“對不起,我去一下洗手間。”或說:“不好意思,我去打個電話。”
3.在交談時切不可意氣用事,以尖酸刻薄的話對他人冷嘲熱諷,也不可夜郎自大、目中無人,處處教訓指正別人。作為各級政府的形象代表,務必要謙虛大度,文雅用語,禮貌交談。
(三)簡潔明確。在交談時所使用的語言應當力求簡單明了,言簡意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切忌喋喋不休、啰啰嗦嗦。這樣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可以體現(xiàn)自己的精明強干。
交談時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讓他人準確無誤地聽懂自己的發(fā)言。因此交談時務必要使用明確的語言。這里的“明確”,應當包含兩層意思。
1.要求發(fā)音標準,吐字清晰。交談時起碼的一點是要讓對方聽清自己的話,否則就根本談不上交流。當前最重要的,是忌用方言、土語,而以普通話作為正式標準用語。
2.要求所說之話含義明確,不可產(chǎn)生歧義,模棱兩可,以免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會。例如“咱們單位里老張是長壽冠軍,您排第二。可是老張不幸去世了,所以這回該是您了!”這句話是說對方已取代老張成為長壽冠軍了,可乍一聽卻以為是在說對方也要步老張后塵赴黃泉路了。可見語言明確是十分必要的。
三、交談的內(nèi)容
交談的內(nèi)容是關系到交談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基層公務員所選擇的交談內(nèi)容,往往被視為個人品位、志趣、教養(yǎng)和閱歷的集中體現(xiàn)。交談內(nèi)容的選擇應當遵守一定的原則和要求。
(一)切合語境
語境即說話的語言環(huán)境,它指的是說話的客觀現(xiàn)場環(huán)境,包括時間、地點、目的以及交談雙方的身份等內(nèi)容。在交談內(nèi)容的選擇上要切合語境,主要有下面兩層含義。
及時肯定對方;在談話過程中,當雙方的觀點出現(xiàn)類似或基本一致的情況時,談話者應迅速抓住時機,用溢美的言詞,中肯的肯定這些共同點。贊同、肯定的語言在交談中常常會產(chǎn)生異乎尋常的積極作用。當交談一方適時中肯地確認另一方的觀點之后,會使整個交談氣氛變得活躍、和諧起來,陌生的雙方從眾多差異中開始產(chǎn)生了一致感,進而十分微妙地將心理距離拉近。當對方贊同或肯定己方的意見和觀點時,己方應以動作、語言進行反饋交流。這種有來有往的雙向交流,易于雙方談話人員感情融洽,從而為達成一致協(xié)議奠定良好基礎。
1.遵守“tpo”原則。t即時間,p即地點,o即場合。交談內(nèi)容務必要與交談的時間、地點與場合相對應,否則就有可能犯錯誤。
2.符合身份。交談者的身份也是語境的構成要素之一。作為公司人員是形象代表,因此其交談內(nèi)容的選擇一定要符合身份。
(二)因人而異
所謂因人而異,即是指在交談時要根據(jù)交談對象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交談內(nèi)容。
1.談話的本質是一種交流與合作,因此在選擇交談內(nèi)容時,就應當多為談話對象著想,根據(jù)對方的性別、年齡、性格、民族、閱歷、職業(yè)、地位而選擇適宜的話題。如果完全不考慮這些因素,交談就難以引起對方的共鳴,難以達到溝通和交流的目的,甚至出現(xiàn)對立的情況。
2.正是由于交談各方往往有著不同的性別、年齡閱歷和職業(yè)等主觀條件,交談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彼此有不同的興趣愛好、關注話題等。遇到此種情況,應當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選擇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談話內(nèi)容,使各方在交談過程中有來有往、彼此呼應、熱情參與、皆大歡喜。如果選擇了雙方都不感興趣或者只有一方感興趣的話題,交談只能是不歡而散。因此交談必須“求同”。
如果交談各方在交談中對某一問題產(chǎn)生了意見或觀點的分歧,不妨進行適度的辯論。但這種辯論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如果誰也不能說服誰,就應當克制自己的情緒,保留歧見。切不可為了強行說服別人而爭得面紅耳赤,導致不歡而散。因此交談必須“存異”。
(三)一般要求
除去上述幾條具體原則外,在選擇交談內(nèi)容時還應遵循以下四點。
1.選擇高雅的內(nèi)容。應當自覺地選擇高尚、文明、優(yōu)雅的內(nèi)容,例如哲學、歷史、文學、藝術、風土、人情、傳統(tǒng)、典故,以及政策國情、社會發(fā)展等話題。不宜談論庸俗低級的內(nèi)容,如男女關系、兇殺慘案,更不應參與小道傳聞的道聽途說。
2.選擇輕松的內(nèi)容。在交談時要有意識地選擇那些能給交談對象帶去開心與歡樂的輕松的話題,除非必要,切勿選擇那些讓對方感到沉悶、壓仰、悲哀、難過的內(nèi)容。
3.選擇擅長的內(nèi)容。交談的內(nèi)容應當是自己或者對方所熟知甚至擅長的內(nèi)容。選擇自己所擅長的內(nèi)容,就會在交談中駕熟就輕,得心應手,并令對方感到自己談吐不俗,對自己刮目相看。選擇對方所擅長的內(nèi)容,則既可以給對方發(fā)揮長處的機會,調動其交談的積極性,也可以借機向對方表達自己的謙恭之意,并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應當注意的是,無論是選擇自己擅長的內(nèi)容,還是選擇對方擅長的話題,都不應當涉及另一方一無所知的'內(nèi)容。否則便會使對方感到尷尬難堪,或者令自己貽笑大方。
4.回避忌諱的內(nèi)容。每個人都有自己忌諱的話題,因此在交談時務必要注意回避對方的忌諱,以免引起誤會。例如不干涉對方的私生活,不詢問對方單位的機密事宜等。
由于中外生活習慣的差異,許多國內(nèi)司空見慣的話題往往是觸犯外國人禁忌的敏感內(nèi)容。因此在與外國人打交道時,尤其要注意回避對方忌諱的話題。例如,過分地關心他人的行動去向,了解他人年齡、婚姻、收入狀況,詢問他人身高體重等,都被外國人視為對其個人自由的干涉,是交談所不宜涉及的。
四、交談的方式
交談的方式,即人們在與他人進行交談時所采用的具體的形式。交談方式的選擇恰當與否,對于能否正確進行人際溝通、恰當表達個人思想、友善傳遞敬人之意都起著相當關鍵的作用。一般而言,可供選擇運用談話方式主要有如下六種。
(一)傾瀉式交談
傾瀉式交談,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打開窗戶說亮話”,無所不言,言無不盡,將自己的所有想法和見解統(tǒng)統(tǒng)講出來,以便讓對方較為全面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傾瀉式交談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以我為主,暢所欲言。
采用傾瀉式交談方式,易贏得對方的信任,而且可以因勢利導地掌握交談主動權,控制交談走向。但此種交談方式會給人以不穩(wěn)重之感,有可能泄密,而且還會被人誤以為是在和對方“套近乎”。
(二)靜聽式交談
靜聽式交談,即在交談時有意識地少說多聽,以聽為主。當別人說話時,除了予以必要的配合,自己主要是洗耳恭聽。在聽的過程中努力了解對方思路,理清頭緒,贏得時間,以靜制動。
靜聽式交談的長處在于它既是表示謙恭之意的手段,亦可后發(fā)制人,變被動為主動。但此種方式并非要人自始至終一言不發(fā),而要求以自己的片言只語、神情舉止去鼓勵、配合對方。否則就會給人以居官自傲、自命不凡之感。
(三)啟發(fā)式交談
啟發(fā)式交談,即交談一方主動與那些拙于辭令的談話對象進行合作,在話題的選擇或談話的走向上對對方多方引導、循循善誘,或者拋磚引玉,鼓勵對方采用恰當方式闡述己見。
基層公務員在采用此種交談方式時,切勿居高臨下,企圖以此控制對方,也不可存心誤導對方、愚弄對方,令對方丟人現(xiàn)眼。
(四)跳躍式交談
跳躍式交談,即在交談中,倘若一方或雙方對某一話題感到厭倦、不合時宜、無人呼應或難以回答時,及時地轉而談論另外一些較為適當?shù)摹㈦p方都感興趣的話題。
跳躍式交談的長處在于可使交談者避免冷場的尷尬,恢復交談的順利進行。跳躍式交談雖可對交談話題一換再換,但交談者切勿單憑個人興趣,頻繁跳換話題,讓對方無所適從。要使雙方處于平等的地位,共同選擇適當?shù)膬?nèi)容。
(五)評判式交談
評判式交談,即在談話中聽取了他人的觀點、見解后,在適當時刻,以適當方法恰如其分地進行插話,來發(fā)表自己就此問題的主要看法。此種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在當面肯定、否定或補充、完善對方的發(fā)言內(nèi)容。
在涉及根本性、方向性、原則性問題的交談中,有必要采取評判式方式。采用這種方式的關鍵是要注意適時與適度。同時要重視與對方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彼此溝通。切不可處處以“仲裁者”自居,不讓他人發(fā)表觀點,或是不負責任地信口開河,對他人見解妄加評論,甚至成心與他人唱反調,粗暴無禮地打斷別人的談話。
(六)擴展式交談
擴展式交談,即圍繞著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探討,以便開闊思路、加深印象、提高認識或達成一致。擴展式交談的目標在于使各方各抒己見,交換意見,以求集思廣益。
擴展式交談方式能使參與交談的有關各方統(tǒng)一思想,達成共識,或者交換意見,完善各自觀點。在進行擴展式交談時,一定要注意就事論事,以理服人,善于聽取他人意見,切不可自命不凡、強詞奪理。
在與人交談時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禮儀 篇3
【商務交談要素】
商務上如果說穿著打扮形成了他人對你的第一印象,那么巧妙的舉止言談是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的捷徑之一,活到老學到老,商務交談中需要注意哪些因素呢?
1、聲音大小:全場聽得見,聲音有強弱變化;
2、講話速度:快慢適中,約100~120字/分鐘;
3、音調變化:配合面部表情,根據(jù)內(nèi)容改變;
4、善于提問:能打開僵局和沉默,善于誘導啟發(fā)和提出話題;
5、措辭格調: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避免粗俗和咬文嚼字;
6、幽默處理:通過語言反常組合構造幽默意境,營造談話氣氛,調動對方情緒;
7、委婉含蓄:不直接提及不愉快的事情,用側面言辭來傳遞信息,通過幽默,轉折,誘導等方法否定,不直接說“不”;
10、耐心傾聽:耐心,目光專注;不輕易打斷,補充,糾正,質疑對方;及時予以回應,不顯煩躁。
工作中多觀察他人,交談中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總結和改進自身的不足,每天進步一點點,你,當然會越來越優(yōu)秀!!
【商務交談原則】
1、尊重對方,諒解對方
在交談活動中,只有尊重對方,理解對方,才能贏得對方感情上的接近,從而獲得對方的尊重和信任。因此,談判人員在交談之前,應當調查研究對方的心理狀態(tài),考慮和選擇令對方容易接受的方法和態(tài)度;了解對方講話的習慣、文化程度、生活閱歷等因素對談判可能造成的種種影響,做到多手準備,有的放矢。交談時應當意識到,說和聽是相互的、平等的,雙方發(fā)言時都要掌握各自所占有的時間,不能出現(xiàn)一方獨霸的局面。
2、及時肯定對方
在談判過程中,當雙方的觀點出現(xiàn)類似或基本一致的情況時,談判者應當迅速抓住時機,用溢美的言詞,中肯的肯定這些共同點。贊同、肯定的語言在交談中常常會產(chǎn)生異乎尋常的積極作用。當交談一方適時中肯地確認另一方的觀點之后,會使整個交談氣氛變得活躍、和諧起來,陌生的雙方從眾多差異中開始產(chǎn)生了一致感,進而十分微妙地將心理距離接近。當對方贊同或肯定我方的意見和觀點時,我方應以動作、語言進行反饋交流。這種有來有往的雙向交流,易于雙方談判人員感情融洽,從而為達成一致協(xié)議奠定良好基礎。
3、態(tài)度和氣,語言得體
交談時要自然,要充滿自信。態(tài)度要和氣,語言表達要得體。手勢不要過多,談話距離要適當,內(nèi)容一般不要涉及不愉快的事情。
4、注意語速、語調和音量
在交談中語速、語調和音量對意思的表達有比較大的影響。 交談中陳述意見要盡量做到平穩(wěn)中速。在特定的場合下,可以通過改變語速來引起對方的注意,加強表達的效果。一般問題的闡述應使用正常的語調,保持能讓對方清晰聽見而不引起反感的高低適中的音量。
【商務交談禁忌】
商務交往中,交談是必不可少的,注意交談的禮儀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切記,商務交談有幾大禁忌。
1、忌打斷對方
雙方交談時,上級可以打斷下級,長輩可以打斷晚輩,平等身份的`人是沒有權力打斷對方談話的。
萬一你與對方同時開口說話,你應該說“您請”,讓對方先說。
2、忌補充對方
有些人好為人師,總想顯得知道得比對方多,比對方技高一籌。出現(xiàn)這一問題,實際上是沒有擺正位置,因為人們站在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會產(chǎn)生很大的差異。
當然如果談話雙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時候適當補充對方的談話也并無大礙,但是在談判桌上絕不能互相補充。
3、忌糾正對方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慮同一問題,得出的結論未必一致。
一個真正有教養(yǎng)的人,是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尊重別人就是要尊重對方的選擇。除了大是大非的問題必須旗幟鮮明地回答外,人際交往中的一般性問題不隨便與對方論爭是或不是,不要隨便去判斷,因為對或錯是相對的,有些問題很難說清誰對誰錯。
4、忌質疑對方
對別人說的話不隨便表示懷疑。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質疑對方并非不行,但是不能寫在臉上,這點很重要。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帶來麻煩。
質疑對方,實際是對其尊嚴的挑釁,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人際交往中,這樣的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不同情況下的商務交談】
一個真正出色的商務人士,永遠會利用多種技巧,成功地展示自己與他人有別的個人魅力。
在商務場合中第一次與某人開口交談,你需要更慎重地處理好第一步:
一、與陌生人展開交談
1、借著介紹人的話題進行交談
如果中間有介紹人的,在介紹時,對方很可能會將雙方最驕傲、最出色的地方作為介紹點,并恰當?shù)卦儐枌Ψ剑軌颢@得對方的好感。
例如“聽說你們律所專注于企業(yè)法律服務,對您來說,這一行業(yè)的前景如何?”(通過恰當?shù)膬A聽與話題引導形成和諧的關系)。
2、以話試探話為了打破沉默的局面,你可以首先開口講話,自言自語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隨口說一句:“今天的天氣不錯。”對方聽到后很可能會主動地把話接過去。我們也可以選擇以動作為自己開場,如,為對方隨手做一些事情,鑒于國內(nèi)各地區(qū)的口音不同,如果你能夠從口音開始,與對方展開交流,那么話題會就此展開,如“你是廣東人嗎?”
二、規(guī)避個人隱私問題
以下內(nèi)容是初次見面不應談及的:
1、薪酬問題
2、個人生活問題,如:你結婚了嗎?孩子多大了?
在商務場合,個人情感生活常被視為極端的隱私,一旦涉及此類話題,將直接導致交談失敗。
三、如何面對私人問題
在商務場合中,我們很可能會遇到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而此類年輕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往往會提出過分私人化的問題。如果你在辦公室被問及新買衣服的價格,除非你想要與之深入交往,否則你沒有任何義務為對方提供相關的信息,面對這種情況,你只需要回答:“我已經(jīng)忘記它到底花了多少錢了。”有關錢的詢問在商務場合中往往是非常不適合的,原本應置之不理,但是出于日后很可能再次交流的需求,你不應說:“這與你無關。”而是應更溫婉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不想談這個話題,關于錢的問題,總是讓人不太能提起興趣......”然后,主動地提及另一個話題。另一個過度私人化的問題是:“你是干什么的?”若你不想回答對方,可以用“我的工作很普通。”一筆帶過,順嘴提出另一個話題。
如果你期望了解對方的職業(yè),最好在對方指明了相關的知識領域以后,再詢問對方的工作,或是在談話中加入與工作相關的特別話題。然后,再發(fā)問:您在這一領域中工作嗎?”
四、回避不當?shù)慕徽?/strong>
優(yōu)秀的交談者從來不會沒完沒了地將談話不斷地持續(xù)下去,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參與的一段談話變成了一味的吹捧時,禮貌地加入自己的評論,同時努力去轉換話題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剛認識的人開始對著你講一些聳人聽聞的故事,而你又對它沒有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理由離開那里。有些商務人士習慣使用一些成語來表示自己的博學,或者在說中文的時候,加入一些英文單詞來表示自己的意見——除非當下的氛圍濃厚、周圍的人都這樣做,否則還是正經(jīng)說一些大家都能聽得懂、都慣用的語言吧!如果有其他人說了明顯是外來詞、新詞一類的話語,只要不影響到整體的談話,就盡量忽視它,除非你對它非常感興趣。當有人在你面前發(fā)表一些帶有詆毀、污染性的言語時,你應找個理由讓自己走開。或者,你可以說“現(xiàn)在說這個話題有些太嚴肅了”,然后開始另一個話題。
注意:如果你對這種詆毀聽而任之,人們會以為你與他是同樣的人:不然為什么你坐在那里聽他講那些負面的評價?不要以為在商務場合中發(fā)言越多越受歡迎,當你發(fā)現(xiàn)對方談論的話題不是你所擅長的,你不感興趣的內(nèi)容時,最好不要張嘴——真正的聰明人從不會不懂裝懂,更不會說得太多。在與陌生人交流時,判斷自己是否應該閉嘴的最好辦法是:細心想一下自己說的話和對方的反應,自然知道自己的話題是否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