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節目
在中國有哪些兒童節目深受孩子們的歡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中國兒童節目,希望大家能夠幫到大家。
中國兒童節目推薦
中央少兒頻道的智慧樹
動畫夢工場
銀河劇場
大風車
金鷹卡通的飛行幼樂園
玩名堂
浙江少兒的小神龍俱樂部
中南動漫大世界
炫舞春天
炫動卡通的炫動酷地帶
中國兒童節的來歷
兒童節其實并不是憑空而定的一個節日,在兒童節的背后有著一段真實的歷史,在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發起了一次殘酷的屠殺,他們將婦女、兒童關押、燒毀了許多的房舍、建筑,世界各地經濟蕭條,所有人都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很多兒童都因為得了傳染病而死去,有的則被迫當童工、受盡了各種折磨,生命得不到保障。在二戰結束之后,為了悼念在戰爭中死去的兒童,反對虐待兒童,保障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受教育權,改善兒童生活,在1949年國際民主聯合會會議中決定將每年的六月一日定了國際兒童節。
當前中國兒童電視節目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電視頻道專業化的發展,兒童電視節目成為電視節目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根據廣電總局近年對兒童抽樣調查的結果表明,有近一半的調查觀眾不滿意目前的少兒頻道。可見,兒童電視節目的快速發展并沒有帶來受眾滿意度的相應攀升。而目前如《芝麻街》、《天線寶寶》等國外優秀的兒童節目,則因注重創新,凸顯寓教于樂的理念,被我國很多電視臺相繼引進,反復播出,擁有眾多忠實的觀眾。國內兒童音像制品如《巧虎樂智小天地》等,也抓住目前幼兒教育備受重視的時機,發展迅速。這種巨大的反差,正說明了目前我國兒童電視節目在表面繁榮的背后,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筆者認為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節目收視對象的定位過于寬泛
在“分眾化”傳播模式的背景下,我國兒童電視節目的播出平臺迅速擴大,但目前我國少兒頻道的受眾定位主要是介于0~18歲之間,這種“大而全”的受眾劃分方式,看似滿足了更多的兒童需要,實際上寬泛的節目定位與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不相符合,各年齡階段的兒童需求都沒有得到滿足。
第二,節目的內容重復、雷同,類型失衡
雖然節目的需求量驟然上升,然而創作人才匱乏、資金緊缺等原因卻導致目前我國兒童電視節目的形式和內容出現了嚴重的同質化現象。盲目跟風等成人節目中存在的問題,也同樣出現在目前兒童節目的創作中。通過對各少兒頻道的播出節目進行粗略的統計,不難發現,動畫片和電視劇占到總播出時長的50%以上,而其他類型的兒童節目,特別是自辦兒童節目在播出總量中只占到很小一部分,節目類型嚴重失衡。
第三,節目編排過于隨意
節目編排的隨意性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由于兒童節目,特別是精品節目資源的不足,兒童節目在編排上不得不采取重播的方式,嚴重浪費播出資源;按年齡設置的節目數量與收視比例不相符合,兒童電視節目最大的收視群往往集中于學齡前的兒童,但目前適合中小學生觀看的電視節目數量卻占到了大多數;節目的時間安排不符合兒童的收視習慣,在兒童收視的高峰時段播出的節目往往更適合家長收看。
第四,節目的品牌意識淡薄
短短幾年,中國兒童電視家族中出現了很多新成員,但是真正被兒童所熟知,為廣大兒童所喜愛的新節目卻少之又少。在地方少兒頻道遍地開花的今天,孩子們經常看的還是央視的兒童節目如《大風車》、《智慧樹》等,新推出的節目卻缺少亮點,不能形成新的受眾群,節目的生存期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