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表達朗誦技巧
今天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關于語言表達朗誦技巧,希望大家會喜歡,同時也希望給你們帶來一些參考的作用!
一、情景再現
情景再現定義: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節、場面、景物、情緒 。。。在朗朗讀者腦海里不斷浮現,形成連續活動的畫面,并不斷引發相應的態度、感情,這個過程就是情景再現。
(一) 理清頭緒:腦海里連續活動的畫面----開頭是?----接下來的變化?---如何發展?---結果?---那里是特寫?---要心中有數,不溫不火。
(二) 設身處地:處于事件的情理之中,主要是獲得現場感,產生“我就在”的感覺。
(三) 觸景生情:是情景再現的核心,朗讀中特別強調積極的反映,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一個具體的“景”的刺激,馬上引起具體的“情”,又要完全符合稿件的要求。
(四) 現身說法:既然稿件中的情景始終“再現”,那么,把這情景再現的過程轉述出來,朗誦者在腦中再現了文章中的情景,經過自己的消化吸收,加工制作,使聽眾產生某中情景的再現,從中受到感染。
二、內在語
定義:是指那些在朗讀中文章的語言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沒有完全表露出來和沒有直接表露出來的語句關系和語句本質。(即話里有話、弦外之音)
內在語的兩大功能:揭示語句本質和語言鏈條
內在語的六種基本類型:發語性內在語、寓意性內在語、關聯性內在語、提示性內在語、回味性內在語、反語性內在語
有的時候內在語是提醒和調整自己內心,使語句表達有更充分的依據,雖然這依據不需要讓聽的人完全明白,但至少要讓聽的人能感覺到其中有豐富的內涵,而不是空洞的,泛泛的。
比如:長詩《雷鋒之歌》中有這樣三個相同的短句:“敲起來吧!敲起來吧!敲起來吧!”有人就會一聲比一聲高地呼喊,這樣也算是有一定的理解,但是簡單地提高聲調,只會顯得虛張聲勢?梢赃@樣利用內在語提示自己:第一聲“敲起來吧”是自我命令,第二聲“敲起來吧”是向眼前的朋友呼喚,第三聲“敲起來吧”是號召大家、所有的人都走向前去。在這樣的內在語提示下,朗讀的聲音就會出現一種力度,而不至于空飄。
比如,評論中的句子:“指導我們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呢?是馬克思主義。”這里一般人都不很自覺有內在語的處理,往往播得隨意。如果內在語是“您不知道吧?”,就有可能播成教訓人的語氣。如果將內在語改為:“正如您和我所共知的”,這樣仍舊不失評論的力度,卻沒有了對聽眾觀眾耳提面命的意味。
三、對象感
定義:對象感就是,朗讀者必須設想和感覺到對象的存在和對象的反映,必須從感覺上意識到聽眾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緒等并由此而調動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處于運動狀態。
面對屏幕是在“目中無人”的環境中,朗讀者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對象感正是被朗讀者用來作為使思想感情處于運動狀態的一種手段,一種途徑,屬于某種聯想想象的東西。
在朗讀中感受到受眾的存在,時時處處為他們著想,感覺到他們的確在聽、在想,產生感情上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