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散文的要求(精選3篇)
朗讀散文的要求 篇1
朗讀是達到語言規范化的途徑
我們的朗讀,必須使用普通話。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從語音上要求標準,從詞匯、語法上要求正確。雖然文字作品的多種多樣、古今中外都有,朗讀時要尊重原作,但是,聲、韻、調、輕重格式、兒化、音變以及語句的聲音樣式,不能不講究規范。這是歷史發展的要求、時代的要求。1958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章總綱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朗讀,是推廣普通話的重要形式,是達到語言規范化的途徑。不學習普通話,不掌握普通話,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朗讀者。而學習朗讀的過程,同時就是學習普通話的過程,通過朗讀學習普通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朗讀者要朗讀某篇文字作品,這作品里的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都要首先解決聲母、韻母、聲調、輕重格式、兒化、音變等問題,真是字斟句酌、不能馬虎的事。初學普通話時,在朗讀中比較容易發現問題,也比較容易糾正錯誤。諸如把“南方”讀成“蘭帆”;把“農村”中的“村”字的調值讀成33或22,而不是55;把“戰士”讀成中重格式,而不是重中格式;把“好啊(哇)”讀成“好呀”……這都不標準,不能說是普通話。在說話時,既沒有文字依據,語流又快,口腔再松軟無力,就不容易感覺到存在的問題,事過境遷,糾正起來也實在困難。如果加上方言土語摻雜其間,與普通話的距離拉大,當面校正更覺吃力。因此,在朗讀文學作品中使語言規范化,就成為朗讀的重要作用之一。
自己朗讀,不能閉門造車,一定要同聽別人朗讀結合起來。聽標準、正確的朗讀,同自己的朗讀加以對照,就可以在比較中認識到什么是普通話的標準音,什么是方言上語,怎樣讀才對,怎樣改正不正確的讀法,等等。相當多的人是從聽電臺、電視臺的普通話播音,聽朗讀唱片或錄音磁帶中學習普通話朗讀的。正因如此,周恩來同志于1958年l月10日,在政協全國委員會舉行的報告會上的報告<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中就強調指出:“北京語音是個標準,有個標準就有了方向,大家好向他看齊。……比方對廣播員、電影和話劇演員、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師就應該要求嚴些……”這方面的專業人員應該是人們學習普通話的榜樣。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范化而努力>的社論持別指出:“每年有上千萬兒童進入小學,訓練普通話應該從他們開始。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成百萬的教師是普通話最直接的教學者和宣傳家”,應該“使學生不但在語音方面,而且在書面語言的語法、修辭、邏輯方面都能得到有系統的規范化的教育,消除目前很多學生在中學甚至大學畢業以后還不會說普通話、不會寫通順文字的現象。”這個要求在今天看來仍顯得十分迫切。
語言規范化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朗讀在推動語言規范化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有的人,日常說話中帶有明顯的方言,可是一拿起文章朗讀,卻能基本上符合普通話的標準,這不是恰恰說明了朗讀在語言規范化中所起的作用么?學習和掌握普通話,達到語言規范化,完全可以通過朗讀率先實現,這是一條快捷方式,我們應該把它充分利用起來!
朗讀散文的要求 篇2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一直都是重中之重,是學生必備的一項基本功。教師可以多為學生進行范讀,以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讀得多了,學生的語感就會更好,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也會更強。學生愛讀、會讀,才能有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朗讀的過程也是一個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過程。當學生逐步掌握文章內容時,我們的教學也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朗讀散文的要求 篇3
今夜,雨落紅塵!
仰望蒼穹,大雨絕塵而下,一聲聲地敲打著靜夜的心扉,狠狠地跌落進塵寰,濺起水花無數。此刻,世界干凈而澄澈,一切都是透亮的,靈魂在落雨的暗夜里不染塵埃,好似被雨水沖洗過一樣安然。夜幕下,我在水一方,獨自清歡,靜看萬家燈火闌珊,傾聽雨打荷澤的潺潺聲息,訴說綠肥紅瘦的心事。
我是紅塵人間一枝蓮,一枝安靜的青蓮。
靜靜地生長在歲月深處,六月的花期已然來臨,我要好好地活在當下,在自己的半畝方塘中,蓄一池清水養心,不嘩眾取寵,以獨自的姿勢傲然綻放,以清絕的姿態出塵入世。我不在乎有沒有人能懂得,你來或者不來,我都會以最美的姿態綻放自己。
蒼茫的風雨中,青梅味已散,竹馬今何在?光陰把重門深掩,流年的庭院里草木深深;赝麃頃r的路,我已經找不到昨天的自己了。時光的窗前,我依然是那個安安靜靜地讀書寫字的素衣女子,情愿不爭不屑,與藍天白云對望,同花草樹木交談,向春夏秋冬微笑,和流水光陰對酌。
我是紅塵人間一枝蓮,一枝慈悲的青蓮。
生長于世,看盡了世態炎涼,習慣了不聞不問,不懼不怕,不驚不擾。慢慢地懂得了,人生沒有完美,世界也沒有絕對的公平。終于學會了,用簡單的眼光看待人生,用幸福的腳印去丈量生活,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愿意幫助自己的人,用寬容的心去接納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其實世界并不復雜,復雜的是人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像這樣“你快樂我也快樂”的事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或許你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呢?譬如:“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 ,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
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生活中也總有陽光照不到的角落。人生的路上,有多少痛苦,就會有多少成長。一只美麗的蝴蝶,一生之中總要經過多次蛻皮才能變為成蟲,然后又在蛹內再經歷一場漫長的寂寞,才可以羽化成蝶,相信每一次蛻變都是一次超越。陽光總在風雨后,我們所走過的每一段路都是一次深刻的領悟,因為人生必須穿越黑暗,才能抵達真正的光明。
我是紅塵人間一枝蓮,一枝勇敢的青蓮。
風云變幻的天氣告訴我,雖然我們都喜歡風和日麗、晴空萬里,但是卻也必須迎接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洗禮。
自然蘇醒的萬物告訴我,世間有許多事情是不可逆轉的。譬如太陽給予萬物生長的光芒,而我們卻必須去面對許多不見天日的陰霾;圓月曾經帶給人類千年無盡的遐想,我們卻也必須接受它那殘缺不全的輪回。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并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
冷暖交織的季節告訴我,春夏秋冬,四季輪回,天經地義。盡管我們都喜歡那最美麗的人間四月天,但是誰都阻擋不了最寒冷的屬于十二月的冰天雪地的到來。時光總是不動聲色地拒絕了那些讓人們無比喜歡的事物的衍生,同時也賦予了我們一些溫良的慈悲。
匆匆流逝的時間告訴我,有些人是用來遺忘的,有些人是用來相愛的。愛情告訴我,靜水流深,真愛是無言的,最溫暖的陪伴和最深的懂得才是這世上最聲勢浩大的告白。我眼里所能看到的美好,就是云在肩上,我一回頭,你還依然守在我身邊!
我是紅塵人間一枝蓮,一枝感恩的青蓮。
某個夏日的清晨,我把一盞薄念輕輕地寫進風里,托清風明月送寄至云水相隔的天涯。依稀記得,錦瑟流年里,有那么一朵水色的舊光陰,好似在昨夜的夢境里哭過笑過了。走過了那么多風雨交加的日子,人生在未來的時光里篤定平和,內心也越來越安寧了。深深地感謝這一路上的所有陪伴和相逢,哪怕是走著走著就不見了,我也一樣地感激這一場紅塵深處的遇見,因為遇見你,遇見你們,我也遇見了一個更好的自己。如果相逢總在山水外,莫如,在人生的渡口安然等待,不訴離殤。靜靜地幽居在這一池清水中,等你宛在水中央,看一段宿命,如何將你我的緣分,重新安排。
我是紅塵人間一枝蓮,一枝禪意的青蓮。
我本是端坐在佛臺前的一朵青蓮,只因與你前世有約,今生披著一身禪的袈裟,穿越千年的煙花柳巷,根植于煙雨蒼茫的人間滄海。身處紅塵道場,每一天都潛心修煉,靜聽禪音。要知道我們都是這世間獨一無二的風景,要懂得好好珍惜自己的美麗,善待自己,善待萬物,方不辜負來這世上走一回。紅塵深處,我安坐在光陰的菩提樹下,左手煙火,右手懂得,攜帶有你相伴的幸福,我們一起在歲月中打坐,惟愿時光不老,你我無恙。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許多時候,我們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的眼睛里,透過別人的眼睛折射出來的羨慕,你才會看到那些目光中反射回來的是你的幸福。其實,當我們仰望別人的幸福時,別人也正以同樣的姿態回望我們,那么,請你也不要忘記自己也同樣擁有簡單的幸福,只是你的目光望得太遠而忽略了近在咫尺的溫暖,切不可做那個丟了幸福的豬。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就像這世間的幸福與幸福也不盡相同,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會和別人的生活完全一樣。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今生,我只是一枝生長在清水池中的蓮花,紅塵路上有你在我心里種滿了愛,我無以回報,只靜靜地佇立在碧水中央,綻放獨一無二的優雅,為你站成永恒!
我是紅塵人間一枝蓮,一枝淡雅的青蓮。
青蔥的歲月里,我安然地生長,見多了陌上花開,麗日傾城;也看慣了緣分的天空下,聚散無常,花謝無語。光陰也終將會把那些華麗的色彩一一歸還給日漸蒼老的歲月,待到千帆過盡,喧囂的塵世亦會風煙俱盡。依著時光的水湄,我就這樣悠悠地生長著,每一天都心存美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心靜若菩提,上善若水,陪你笑傲江湖風雨。
我是紅塵人間一枝蓮,祈愿與你共今生,把這世間的山高水遠看至細水長流;祈愿與你赴來世,把這人間的悲歡離合舞成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