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臘八節(jié)作文范文(通用12篇)
精選臘八節(jié)作文范文 篇1
“好香啊。”農歷臘八的早上,一起來,我就聞到了一股香味,匆匆穿好衣服,來到飯桌前。這時,一碗粥浮現在了我的眼前,正準備拿起筷子好好品嘗一番,媽媽突然走過來笑笑說:“小饞貓,你知道這是什么粥嗎?”
我搖了搖頭。
“這個是臘八粥,每年農歷臘八,人們都要吃臘八粥。”媽媽說著,拿起勺子
了一點粥,吃了下去。“說起臘八粥的來歷,那就悠久了。你想不想聽?”
我開心的笑了:“肯定啦,了解一下也好嘛。”
媽媽念念有詞的講解著臘八粥的來歷:“好了,我開始講了: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
有一天,他因饑餓和勞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發(fā)現,女童急忙跑回家尋找食物。可她家境貧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種的雜糧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幾粒米。姑娘向來慷慨大方,樂于助人,她將每個糧袋子底下所剩無幾的糧食搜羅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種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釋迦牟尼吃了香噴噴的粥后,很快蘇醒過來,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于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
后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臘八粥又稱佛粥。每到這一天,寺廟里的僧眾將募化來的齋糧煮成稀飯,來供奉神佛,將佛粥供過之后,再分給窮人食用。后來,臘八粥流傳開來,成為民間的一種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臘八粥作為民間的吉祥食品相互贈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豐收以及來年風調雨順,吉祥如意。從此,每年農歷臘八,人們都要吃臘八粥了。”
我用湯勺輕輕地在碗里的四周劃了幾下。然后,舀一勺放進嘴里,粥熬得爛爛的,不用嚼,很快融化了,嘴里還留有余香。喝下了這碗臘八粥,我的心就暖了起來。
精選臘八節(jié)作文范文 篇2
你們誰知道臘八粥是用什么組成的嗎?我知道,是用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棗等煮制的,有的還加進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白糖、紅糖、葡萄等作點綴,使臘八粥更精細可口。
我還知道關于臘八節(jié)的傳說:佛祖迦牟尼原來是印度的一個王子,他后來出家修道。一次他來到一條河邊,因饑餓勞累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用五谷雜糧和野果熬成粥,一口口喂他。釋迦牟尼得救后,覺得這粥十分香甜可口。他在河里洗了個澡,然后坐在菩提樹下修行,在農歷臘月初八這天得道成佛后,佛教徒們把這一天叫做“成行節(jié)”。每年的這一天,寺廟僧侶就舉行誦經活動,并仿效牧羊女用五谷和果子煮粥敬佛。這個習俗慢慢傳到民間,就成了臘八節(jié),把這一天煮的粥叫做臘八粥。關于臘八節(jié)的來歷,我省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從前有一個叫臘八的人,他自幼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習慣。后來他成家娶了媳婦,這媳婦和臘八一樣好吃懶做。臘八的父母去世時,教育他們要勤勞勞動,勤儉度日。可是他們沒聽父母的話,還是不喂雞,不種田。這樣坐吃山空,沒多久,就把父母留下來的糧食吃光了。
到了臘月初八這天,鍋里沒米,灶下無柴,臘兩口兒只好把囤底掃了掃。湊了一些雜七雜八的糧食,煮了一鍋粥。在這寒冬臘月,他們后悔沒聽父母的話。為了記取臘八的教訓,以后人們每逢這天就煮雜糧粥,以勉自己勤勞簡樸過日子。現在,河北民間仍然保留這一節(jié)日風俗。人們吃臘八粥,不再是供佛,而成了個單純的節(jié)日風俗。
精選臘八節(jié)作文范文 篇3
每年的臘八節(jié)媽媽都要熬粥,粥里除了有大米,小米,還有紅棗,花生很多東西,味道很好,可惜一年只喝一次。這種粥為什么叫臘八粥呢?為什么只有臘八這天才熬呢?在中國民俗網上,我找到了答案。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家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要向文武大臣賜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還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煮粥供佛。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還可以增福增壽。所以人們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很多,其中以北京的最為講究,粥里有紅棗、蓮子……總計不下二十種。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在半夜時分開始煮,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你想,這樣復雜能不好喝嗎?
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各種花樣,再放在鍋中煮。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一碗粥有這么多知識,中國真不愧是文明大國啊!我真自豪自己是中國人!
精選臘八節(jié)作文范文 篇4
早上,9點了還蒙在被子里,隱隱聽到電視里傳出聲音,睜開眼,看到一檔美食節(jié)目——主持人正美美的品著蒜,一拍腦袋,打開電腦,今天,不就是臘八節(jié)嗎?
確認了節(jié)日,還是將節(jié)目看個完整,南北兩地不同的習俗,共慶著同一個節(jié)日。臘八粥、臘八蒜,還有從來沒嘗過的臘八豆腐,一切都那么可愛,仿若近在我的眼前。坐在沙發(fā)上,節(jié)目結束了還是意猶未盡。臘八到了,新年就不遠了吧……
想起每一年的臘八,總是早早的來到姥姥家,撲鼻而來的便是臘八粥的香味,甜甜的,品上一口,頓時覺得心里像被溫暖糊住了一般,甜在了唇邊,印在了心底。轉眼,又是一年了,思念著那個味道,思念著溫暖的味道。
設想著,一會兒,就要吃到這團圓的歡樂了,天涯另一邊的朋友,是不是和我一樣?想著想著,那份甜蜜又充溢在心頭,是這一個節(jié)日,將天南地北的心都鎖在了一起,雖然未曾謀面,還是說一聲——臘八節(jié)快樂!我知道,我送去的祝福,朋友一定能感受到。
精選臘八節(jié)作文范文 篇5
不知道是聽誰說的,臘八這天采來的映山紅花(就是野生的杜鵑花),放到瓶子里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這天一定盛開。那個時候,也沒有賣鮮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里有一瓶子盛開的鮮花也不錯!我和我的同學一起,在郊區(qū)的東山上,踩著沒膝的積,登山爬砬子去采那些干枝的映山紅。人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這些十幾歲的小丫頭,也是夠龍性的了,干脆就沒想到,山上會出現什么野牲口,會隨時有墜崖的危險。由于山上的太深,到了家以后,每個人都濕了半截褲腿子,被風打過,凍得硬梆梆的,當然也免不了被家里人責怪。也許是巧合,也許是伺弄得精心,到了臘月二十九,這一瓶子的花啊,開得那叫歡實呢?我也終于有了一些成就感,家里人也為這盛開的鮮花感到節(jié)日的喜慶。
還記得在同學家吃過一種綠色的大蒜,酸酸的,很爽口。尤其是吃油膩菜肴時,用它做輔餐,那是相當得味。同學的媽媽說:臘八這天,把剝好的大蒜瓣放到白醋里浸泡,到了春節(jié)時,大蒜就變成了翠綠色,叫做“翡翠蒜”,也叫做臘八蒜。名字好聽,也很喜慶。從那以后,我們家的餐桌上就多了這道菜,當然也是我的杰作。
小時候經歷過的事物,永遠地留在記憶的深處。這歡樂的臘八,這的童年記憶,如今都遠遠的離去,只是在這樣特殊的日子里,還讓我酸酸地想起。
精選臘八節(jié)作文范文 篇6
農歷的臘月初八,是要喝臘八粥的。
臘八粥是一種很講究的食品。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家家戶戶都要制作。傳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窮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這種粥材料五花八門,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奶奶就為這頓粥忙活起來。用涼水泡起了黃米、黑豆、紅棗、花生等谷物。光看著就讓人聯想到了美味。
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點起火爐,架起大鍋,加好了水,輕輕放進了準備好的谷物,鍋中馬上變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綠綠的,散發(fā)著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攪和了一下,鍋中馬上就翻騰了起來。奶奶滿意的蓋上鍋蓋,去看電視去了,可是我依舊對這十分感興趣,細細的等待著,我現在終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燃出的火柔柔的,輕輕的烘托著鍋底,如此做出的粥才會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點點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條堅實的木頭為了我們的一頓美味,變成了灰燼。
過了一個多小時,鍋蓋沿冒出了白氣,鍋中也發(fā)出了咕咚咕咚的聲音,我興奮的大喊,奶奶走來拍拍我的腦袋,“等等,就來了,你這個小饞貓!”
她揭開鍋蓋,里面的水幾乎消失殆盡了,纏和在一起的米粒間不時有一個個小氣泡,仿佛一個個噴發(fā)的火山。膨大的紅棗們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愛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話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喚起了家人們。
一家人圍坐在一桌,每個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紅的臘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還透著一絲滑爽,仿佛吃親親果凍時的淺唱。誘人的紅棗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個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掃而光。神話故事說:“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yǎng),還能增福增壽。”
唉,如果天天都是臘八節(jié)該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臘八粥該多好!
精選臘八節(jié)作文范文 篇7
草草地吃過早飯,匆匆地上市場買菜。有人告訴我說,今天是臘八節(jié)。我一個人都過糊涂了,聽后,才有了點離年傍近的感覺。
回到家里,樓室空空。一股懷舊的情思便縈繞心頭。記得小的時侯,一進臘月,便期盼新年的到來。我們幾個孩子幾乎一有時間就翻看日歷,將春節(jié)那天的紅頁折疊,一遍遍倒記時數。一天,兩天,三天……恨不得春節(jié)即刻來臨。我們的母親見我們渴盼的樣子,便笑著說起了童謠: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小年過大年。聽著母親那慈愛的吟誦,便感覺春節(jié)真的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
臘月初七晚上,家里開始熱鬧起來。父親將黃米、糯米、紅棗、和紅豆用溫水泡上,接著就用砂鍋在火爐上煮板栗。父親說,做臘八粥得要用五種材料,預示著來年五谷豐登。我們哥幾個圍在父親身邊,象幾只沒扎翅的小鳥,等鳥媽媽喂食。栗子煮好,父親用干裂的手剝開褐色的硬殼,將又甜又面的果肉,一顆顆輪流送進我們的嘴里,可他一顆也舍不得嘗。這時,母親盤腿坐在炕頭,在明亮的罩子燈下,為她的這幾個兒女趕制新年的衣裳。橘紅色的罩子燈光柱直映用白紙糊的頂棚,頂棚便出現一輪圓圓的小月亮。小月亮下面就是我們幸福快樂的一家。臘八節(jié)的早晨雞還不叫,爸爸就起床了,他頂著星星抱進柴草。輕輕的開門、關門聲,他咕噠,咕噠的拉風匣聲,現在好象還響在我的耳畔。我們也都醒來,卷縮在溫暖的被窩里聽著風匣發(fā)出的有節(jié)拍的響聲,象在聆聽馬頭琴上優(yōu)美昂揚的《步步高》曲。粥做好了,父親呼喚著我們起床,笑著說:“快吃!快吃!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谷子先黃尖。咱們家早吃。”于是我的眼前又浮現了一片金黃。
臘八節(jié)年年有,而我們的父親、母親卻早已做古。我們兄弟姐妹也工作在天南地北。盡管交通方便,都聚在一起也是一種奢望。那美好的時光再也不會回來了!想著想著,兩行熱淚便從眼角流出。
精選臘八節(jié)作文范文 篇8
國人什么時候開始喝臘八粥,現在無稽可考,敢肯定沒有兩千年歷史。臘八粥是漢地人的風俗,起源于佛教,因此也叫“佛粥”。
距今兩千五百五十五年,佛誕生在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父親凈飯王,母親摩耶夫人,自己是太子。感于人類對生老病死的苦惱,二十九歲出家,隱居雪山修道。起初每日食一麻麥,瘦得前心貼到后背。由于如如不動,鳥兒在蓬亂的頭上筑巢。越六年,未得道。起身到尼連禪河洗去了身上多年的塵垢。遇到牧牛女蘇耶妲,牧女以牛奶和腐爛粥供養(yǎng)。不久太子面色紅潤,身體康健。于是跌坐菩提樹下發(fā)愿,若不成佛,將不起此座。是夜,清風和煦,繁星閃爍。黎明時分,太子仰頭剎那,望啟明星豁然開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腐爛粥,就是雜糧放在一塊熬的粥。東漢永平年間佛教自阿富汗傳入中國后,逐漸國內也興起了“臘八粥”的風俗。喝臘八粥,一來紀念佛的成道,二來也祈求自己未來成佛的愿望,或者說希望得到佛的哀佑。
我的母親沒上過學,連自己的名字也不認識,每年的臘八粥總會按時熬就的。那時家里窮,無非用的是大米小米蘿卜白菜之類。熬一大鍋。弟兄姐姐好幾個,吃的很香。母親說臘八粥是團圓飯,全家人都應該吃。有年二哥不在家,母親把粥盛一大碗珍藏起來,春節(jié)時哥哥回來了,母親看著哥哥把粥吃了。
母親去世多年了,哥哥姐姐都相繼成家,全家人再也沒機會圍著鍋喝香噴噴的粥了。身處江南,這里家家戶戶都喝臘八粥。單位的食堂也給職工煮粥喝。明天早晨我端碗時候,碗里盛的不僅是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而且也是久久懷戀漸行漸遠的親情。
精選臘八節(jié)作文范文 篇9
東西生明,時光速流,又是一個春節(jié)即將來臨,在春節(jié)來臨之前,第一個小節(jié)便是舊歷年的臘月初八,按家鄉(xiāng)的俗稱叫做“臘八”。“臘八”在我的印象里有著很深的記憶。因為“臘八”這天要吃“臘八粥”哦,每逢此時,一股久違了的香甜也會縈繞在唇齒之間。
我小的時候,家境雖不很富裕,但我的母親仍會把每一個節(jié)日都過得豐富甜美。記得臘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安頓我們幾個兄妹:明天是“臘八”,要早些起來吃“臘八粥”。母親說著,像變戲法一樣拎出一包紅棗,我們高興得如饞貓一般,在炕上打著滾,嘴里還“噢噢”地叫著,想要幾粒打打牙祭,母親卻在這叫鬧中把幾顆的紅棗悄悄塞給了我,哦,那一瞬間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兒了……母親準備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紅豆等東西,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然后再一次叮囑我們早起,并說否則會變成“紅眼睛”的。當然這一說法源于何處實在無處考證,因為我第二天還沒見過某個人因在“臘八”這天沒早起就變成“紅眼睛”的。“臘八”這天,母親總是起得很早,當我們還在香甜的酣夢中就隱隱聽到了那“呼噠,呼噠”的拉風箱的聲音,“呼噠,呼噠……”聽來是那么悠揚,那么綿長,那么溫馨……天還沒有放亮,但紅彤彤的灶火將屋子映照得燦爛美麗,當濃濃的香味在屋子里彌漫開來,母親便開始喊我們起床。當我們洗漱完畢懷著喜悅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著母親把那香味撲鼻,色澤鮮艷的“臘八粥”盛到碗里時,我們激動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會敞開腮幫子大嚼大吃,因為粥燙得歷害,“吸吸溜溜”的聲音響成一片。哥一邊吃一邊還不安分地將碗里的粥用力拋向空中,而最讓我佩服的是那被拋起來如球一樣的粥竟每一次都準確無誤落回到他的碗里,簡直像耍雜技,而我學了幾次不是把粥拋到炕上就是拋到后腦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聲。母親端著碗坐在一邊也不管我們,只用那充滿了愛的目光凝視著我們。這時節(jié),屋外往往是寒風呼嘯、冰雪嚴寒,而屋里的我們卻沐浴在母親溫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著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雖然現在臘八粥用的料已與以前大相徑庭,什么桂圓、蓮子、枸杞、蜜餞等既營養(yǎng)又保健,十分講究,但我吃來卻總感到少了幾樣味道……哦,當我在紛繁俗塵的生活中一身疲憊時,我多么想沐浴在母親那溫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臘八粥”喲!
精選臘八節(jié)作文范文 篇10
臘八節(jié),我們最期待的當然是吃臘八粥了。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僅書面記載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遲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而直到今天,喝臘八粥這個習俗一直被流傳下來。
我放學回到家中,準備吃臘八粥了。我跑到廚房問媽媽臘八粥好了沒?結果媽媽說正在準備做,我想我都急著吃了,還沒好。不過也好,以前每次都是吃做好的,卻沒見過怎么做的,這回可以親眼看看媽媽做臘八粥了,也不錯哦。
我看見媽媽準備了一些食材,包括:大米,黃小米,糯米,高粱米,紅小豆,蓮子,桂圓,花生米,紅棗,白糖等等。光看這些材料我就讒得不行了,難怪那么好吃了,材料豐盛啊!媽媽先將蓮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沒,再放入蒸籠,蒸熟后拿出來放著。接著媽媽又將桂圓去掉皮、核,只要肉。最后將鍋內放入適量的水,然后把紅小豆、花生米等倒入鍋內一起煮,10多分鐘后又將大米、黃小米、糯米倒入鍋內一起煮。將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時,把蒸熟的蓮子倒入粥內攪拌均勻,開鍋后再煮一會,盛入碗里,撒上一些白糖。這樣美味的臘八粥就出爐了,我一連吃了三碗,真爽。
精選臘八節(jié)作文范文 篇11
大凡北方人都愛喝粥,炒上三兩個菜,熬上一鍋粥,再吃些鏝頭、花卷、大餅之類的主食,這樣的一頓飯,對剛從外面出差的人來說,最是能找到家的感覺。
說到粥,便不能不提藥粥。春夏秋冬,季節(jié)變幻,人的身體也會隨著天氣變化而有所不適,你盡可隨著時光流轉去吃各種時令粥。
春季陽氣生發(fā),萬物萌生,你可以今天吃紅棗粥,明天吃首烏粥,后天吃山藥粥,再后天吃蘿卜粳米粥,只要你不嫌麻煩;炎炎夏日,暑熱悶濕,用梨、冬瓜、絲瓜、西瓜皮、薏苡仁等做粥,自會讓你食欲大增,暑氣盡消;秋季燥邪侵襲,在煮粥時,適當加入梨、蘿卜、粟子、芝麻等藥食,起到和胃健脾、潤肺生津、養(yǎng)陰清燥之功效;冬季么,還有點遠呢,你先備下些枸杞、龍眼、胡桃便是了。
當然,吃粥還是不加帶味的中藥為妙,假如天天吃飯如吃藥,還不如等病了將罪集中起來受幾天,好在上面提到的入粥皆好吃,你盡可敞開胃吃。
鮮花也可入粥。南方多梅花,不妨將梅花花瓣與粳米同煮,保你神清氣爽;三月桃花爛漫,五月月季吐香,六月百合盛開,七月荷花亭亭,九月菊花清麗,當是入食的好時節(jié),或曬干研末,或切開成條,加蜂蜜或白糖與米同煮,那味道,嬉,不說了。一年吃下來,四大美女看見你也要學阿拉伯女子,拿塊布遮面了。
有專門賣粥的,名曰粥屋。簡單干凈,種類達十多種。放著音樂,一碗粥,一份小咸菜,經濟又爽口。
以前天天盼著臘八。上大學時一到那天如果不早起,便吃不上飯。如果趕巧在家,母親會早早起來熬,那香味,讓貪睡的我會一咕嚕爬起來。現在為人母了,雖常有早上來不及做,去外面吃的舉動,但到那天,可是一定要早起做臘八粥的。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呵,吃了這么多年的臘八粥,管它保佑不保佑,反正臘八吃粥的習慣是改不掉的。
昨晚睡前本是想著泡上豆子的,睡到早上5點半,忽然醒來想起忘泡了,趕緊起來洗豆下鍋,又瞇了會,然后洗漱,炒菜。
我這一鍋粥,放了小米、大米、薏米、綠豆、蓮子、紅棗、麥仁、花生仁、黑豆、姜豆等十來種,還沒打開鍋,那香味已經溢滿了我的小屋。
清晨,因了這粥香而愈發(fā)迷人了。
精選臘八節(jié)作文范文 篇12
臘八節(jié)本應快快樂樂的,而我的臘八節(jié)卻是迷迷糊糊。
臘八節(jié)是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jié)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y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qū)仍有留存。據說,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jié)日,又稱“佛成道節(jié)”。
臘八節(jié)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y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qū)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jié)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臘八節(jié)一般要吃臘八粥。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谷類,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對于虛寒泄利、虛煩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中醫(yī)認為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濕的功能,經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癥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我的臘八節(jié),什么也沒做,相反我卻是復習復習再復習。迷迷糊糊的過了一天。沒辦法,在我父母的眼里,學習第一,節(jié)日第二。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