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回憶故事:童年的臘八粥
編者按:臘八粥是作者童年的回憶,恰逢臘八作者寫下自己對臘八粥的回憶,下面我們來看看臘八節的故事吧!
童年很多的記憶都和吃有關系,因為那時不是吃不飽就是吃不好,平時除了玉米面大餅子就是高粱米飯大碴粥,極少有頓差樣的。即使家里來了客人,也是難得飽餐一頓白白的米飯。
要想飽餐一頓大米飯只能等到過年!所以,對年的那份渴盼和期待是現在的年輕人無法能體會到的。而對年的期待是從期待臘八開始的。小時候一進臘月,心就開始了滿滿的期待!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過了臘八,年就近了!而且臘八那天,可以飽餐一頓香噴噴的大黃米飯,那就是我童年的臘八粥。
“臘八煙囪先冒煙,高粱先紅尖兒!”當時在我們那農村流行著這一句話。高粱先紅尖兒,預示著五谷豐登,莊稼大豐收。對以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說,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了。所以家家臘八那天都是想盡辦法搶著起早做飯!
為了早早吃上大黃米飯,媽媽那時頭一天晚上就把大黃米泡上,就把紅紅的蕓豆煮好。蕓豆要是多就會多煮一些的,因為嘴饞的我們對煮熟的蕓豆也不會放過。媽媽當時少有的大方,總是笑瞇瞇的給我們兄妹五人每人一把煮熟的蕓豆,我們幾個就像吃糖果那樣一粒一粒的把煮熟的蕓豆扔進嘴里,覺得不解饞時,剩下的幾粒一下子全倒進嘴里,那滋味真的讓人回味無窮。
那時家里沒有鐘表,為了早起,爸爸和媽媽一夜是睡不好的,生怕睡熟了雞叫聽不見,夜里不知道要醒多少次。我們也是少有的精神,也會幫爸爸媽媽聽著雞叫。公雞的第一聲啼叫后,爸爸和媽媽就急忙起來,一個忙著生爐子,一個忙著在廚房燜大黃米飯。我們兄妹幾個也就再也躺不住了,就像過年一樣,個個都早早起來。我喜歡在廚房看媽媽燜大黃米飯,就圍在媽媽身旁,有時也幫填填柴。“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此時正是一年最冷的時候,那時房子保暖也不好,即使屋里,也難免滴水成冰,廚房更是極冷的!等水開了,屋里就是滿滿的一團霧氣,媽媽就得把門打開,冷風就一下子涌進來,廚房就格外的冷了。可媽媽在灶前忙得熱火朝天,鍋里噴出來的熱氣撲在媽媽的臉上,額前的頭發濕漉漉的,紅潤潤臉上掛滿著少有的笑。
燜大黃米飯要水開了米下鍋的,下鍋后要用鍋鏟子不停的攪動、翻動,以免粘鍋底,要是爨煙就難吃了。等大黃米飯慢慢變粘稠了,媽媽把煮好的蕓豆放進鍋里,再慢慢攪勻,看看鍋底的火,滿意的把鍋蓋蓋上,笑著說:“再燜一會兒就好了!”
桌子上,爸爸早已經準備好了葷油和白糖,我們幾個抱著空碗,坐在桌旁著急而又耐心的等待著……當媽媽把滿滿的一大盆大黃米飯端上桌子時,我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個個迫不及待的把碗湊到媽媽面前,媽媽就笑著說:“別著急,別著急,管夠吃!”我們都把碗里的大黃米飯中間掏出一勺,再把滿滿的一勺葷油埋進去,然后在飯上灑上一層白糖,那天,我們都可以奢侈的享受一回了!我們小心地拌勻,吃上一口,那香甜就無限地彌漫開來,讓人欲罷不能,吃了一碗又一碗。
轉眼四十年過去了,歲月無情的淡化了很多記憶,但總有一些甜蜜留在心底。今天,我又早早地起來,精心地熬好了一鍋臘八粥,配料比當年全上千百般,可怎么也吃不出童年臘八粥的香甜……哦,原來童年臘八粥的香甜永遠縈繞在心間,不曾走遠!
作者|李秀偉
公眾號|咱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