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各地臘八節風俗 陜西臘八節有哪些習俗
每年農歷臘月初八的臘八節,全國普遍要吃臘八粥、臘八面之類應景的食品,但具體到各個地區,總還是會有些不一樣的民間習俗,下面就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陜西各地臘八節風俗 陜西臘八節有哪些習俗,歡迎閱讀!
陜西各地臘八節風俗 陜西臘八節有哪些習俗
西安市
農歷臘月初八,西安地區的人們普遍要吃“臘八粥”或“臘八面”。“臘八粥”用江米、黃米、高粱米、大豆、云豆、豇豆等熬制,一般為早餐食用。臘八粥內煮上面條或面片便是“臘八面”。
咸陽市
興平人講究臘八吃粥,要湊夠八樣東西,如糝子、大小米、大小豆、豆腐、粉條、大肉、青菜、豆芽等。還有一句俗語:“臘八姓張,越吃越香。”長武民謠則說:“雞兒雞兒吃臘八,明天給娃下圪塔(雞蛋)。”
咸陽各地臘八均講究吃粥,但北原以粘米黃豆煮粥,又以大肉、蘿卜、菠菜、芫荽、豆腐等烹調五香湯;南原在粥中雜以斜形面片、麥仁和蔬菜,湊夠八樣,要求當日太陽冒尖前即吃。俗云:“臘八吃早,地里不長草。”
飯后,人們還要用殘粥喂牛、豬、雞,涂抹樹木花草之類,以取吉利。乾縣人愛吃臘八面,內有豆、米、紅蘿卜、豆腐等,要連吃幾頓,意取為不缺吃。從這天起人們開始辦年貨,即“過了臘八聞年氣”。淳化人說“吃過五豆臘八,有錢盡量少花”,告誡人們年節將到,要注意節儉。
旬邑人臘八節家家吃面條,也有的吃麻食面,用臊子湯。當天早晨,男人們黎明即起,紛紛奔向井臺打水,據說誰打上第一桶水,誰來年就會交上好運。吃完臘八面,人們還搬出封存了一年的鑼鼓家伙,用火燎烤后開始操習。“過了臘八,鑼鼓鏗鏘”,“吃了臘八面,一天長一線”,婦女們趕集上會買線,開始給孩子準備新衣過年。
禮泉民間臘月初五有吃“五豆”的習俗。這一天早上家戶戶都要吃五樣豆子煮成的“五味稀粥”,以予祝來年五谷豐登,表示對未來生活的渴望。
銅川市
銅川王益區臘八習俗:早晨,吃小米粥燴面條,多用豬肉、豆腐、紅蘿卜、菠菜等作臊子。左鄰右舍互相贈送,謂之“散臘八粥”。銅川地區的農村,還流傳著在臘八節當天不能給幼子、幼女剃頭理發的習俗。
渭南市
渭南人民這一天家家食臘八粥或臘八飯。臘八飯,是以各種豆類特別是豇豆先煮熬,再放入小米、大米、核桃仁、花生米、毛栗子、紅棗等,最后下面片而成。臘八飯不僅人食,而且讓雞狗牲畜也食,甚至涂于樹上,舍于路旁,大作佛事。
在陜西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要吃的是臘八面。陜西富平縣的農家,在臘八節這天釀酒,叫臘腳或酒引子。
寶雞市
寶雞人民過臘八節:早晨,有大肉、蔬菜、瓜果、豆類混摻做粥吃之俗,并將果樹砍些小口,以粥澆之,謂此可使來年果子豐收。寶雞市的隴縣農村,在臘八粥內煮蕎面餃子,俗稱雀兒頭。臘八節當天五更時,當地農民不見日光,敲取大冰塊置放于糞堆之上,俗稱堆球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