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臘八節見聞作文(精選3篇)
七年級臘八節見聞作文 篇1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了。臘八節有很多習俗,泡臘八蒜,和臘八粥,還有各地不同的習俗。
每一年的臘八節我都會過得很開心,來和你們分享我快樂的臘八節吧!
臘八粥是每年這一天,奶奶必給我熬的。傳說,在古時候,是因為惡鬼總在農歷臘八這天出來嚇唬小孩。然而這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怕赤(紅)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說法,于是大人們便用赤(紅)豆、綠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臘八粥,也就是八寶粥。望著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點紫粥,細細品味,會讓你覺得這不是粥而是一個小型的豆類展示會。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這紫粥。
喝完臘八粥,便開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臘八蒜,在臘八這天泡上的蒜頭,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綠色或黃色。綠色的蒜頭綠得晶瑩剔透,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黃的蒜頭則如一個個味道甘甜的杏干,吃著翡翠、杏干樣的蒜頭,恨不得讓你再多吃幾個味道美味的餃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從櫥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密封罐,接著將紫皮蒜頭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將陳醋放入密封罐中,蓋好蓋子,將一罐臘八蒜放入壇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開始準備過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將各種水果、干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盤子清洗干凈,將干果、瓜子、水果一個個的放入盤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說道:“我的靜靜長大了。”擺放好拼盤,望著桌子上那五花八門的拼盤,我從心里不禁地笑了,畢竟這是我一番辛苦擺出來的。
在這一天,這還從奶奶那知道了北京過臘八節的習俗,得知,來北京的臘八節不僅要吃臘八粥、泡臘八蒜,還要喝一大碗熱熱的羊骨頭湯。
臘八節的習俗還有很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里吧。祝大家明天過一個快樂的臘八節。
七年級臘八節見聞作文 篇2
有到了臘八節,看著臘八節必吃的臘八粥,我不僅想起許多往事......每年的臘八節媽媽用花生、紅棗、核桃仁、綠豆、栗子、大米、紅豆之類加上白糖熬成的熱騰騰的粥。在我眼里曾經是不可多得的美食,當然,臘八粥也并是只在臘八,平常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母親有沒有時間,有沒有心情。每當母親說要熬臘八粥了,那我會開心的幫母親剝栗子、花生等等,還熱心的盡可能湊著八種原料,回想起來,吃臘八粥是一件很麻煩很熱鬧的事。
而如今,小吃攤上隨處都可以買得到的八寶粥讓臘八粥對我的吸引力消失貽盡,只要想吃,出門就可以買的到。我再不會對母親央求:“今天我們做臘八粥吧。”只因為,實在沒必要費工費時去準備那些東西,真想自己做,超市里就可以買到一應俱全的材料,而失去了準備的那番忙碌,喝臘八粥也便沒有了以往的樂趣。有時候,我們所在意的,真的并不是事情的結局,而是完成這件事的過程而已。就象臘八粥,沒有了為其忙碌的必要,品嘗起來便仿佛失去了當日的香甜。
臘八是如此,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也是如此。當月餅不再是只有八月十五才可以吃到的美味,中秋節在我的眼里便黯然失色。當新衣服不是只有在新年才能穿上身,只要想買,隨時隨地就可以購置新衣;當麻花、丸子、耦合之類不在是必須在年前準備的美食,只要想吃,隨時都可以吃得到,春節在我眼里便也成了越來越不熱鬧的節日。為什么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只因為,已經沒有什么能令人企盼的東西。曾經和母親忙碌著擰麻花、炸耦合的我已經一去不回了,取而代之的,是年關將近卻暗暗嘆息又老了一歲。似乎只是眨眼之間,曾經以為會是多么幸福的明天,擺在眼前時也不過如此,原來,幸福只是一種感覺。
臘八節的臘八粥真的是人間的美味,我喜歡臘八粥!
七年級臘八節見聞作文 篇3
明兒就是臘八,傳統農歷上清清楚楚記著一筆,從明兒始,就真的開始過年了。
從深冬清晨天邊淡淡的青白色,映在初開白梅還帶著淺霜的瓣尖兒上時,臘八兒笑意盈盈地溜進每家每戶,趁著當家的老爺子瞇著眼睛坐在灶前打盹兒,盤著手舒服地聽著砂鍋里小火慢燉的臘八粥歡快地“咕嘟咕嘟”響時,調皮的臘八姑娘悄悄一揮手,冬棗兒蓮子兒軟爛,黑米白米炸開了花兒,紅豆扁豆香糯可口。混著冰糖溫暖而清淡的甜意,氤氳在濕軟的白霧中,裊裊騰起。倏的,老爺子微微一趔,驚得睜開眼睛,仔細一瞧砂鍋蓋子,已經左右搖晃地在鍋肚兒上跳舞,“咕嘟咕嘟”唱得更加歡快了。老爺子忙顫顫巍巍站起來,伸出皸黑的手,平日里的破抹布也忘了墊,徒手一把掀開鍋蓋,猛地白霧朦朧了眼睛,涌入鼻中,老爺子別過頭猛咳嗽了幾聲,再回頭看鍋中燉的正好兒的臘八粥,拿著大木勺攪了幾攪,翻了幾翻,笑意便漾在嘴角、眼角、額頭深深淺淺的皺紋里了。
“今年的臘八兒有著落嘍!”說罷老爺子又捋捋花白的胡子,蓋上了灶火。一轉身,從陽臺上抱來了已經撂在那兒了一年的老壇,仔細地擦干凈,細細地,一滴不漏的倒了白醋,一瞬間小陽臺清冷的涼水似的空氣升騰起醋的醇香。老爺子將昨日晚上熬夜剝好的一搪瓷碗的雪白蒜瓣兒一股腦兒倒進去,再細細封好壇子,重新置回墻隅間,靜等年三十兒的“臘八蒜“開壇。待一切都忙好了后,老爺子一碗一碗將粥盛好,擺在桌席間,開了餐廳暖黃色的燈光。涼菜、醬菜、熏肉、還有一碗碗色美鮮香的臘八粥。
臘八兒的一天匆匆而過。
晚間,老爺子領著小孫女,走到陽臺上,拉來兩把躺椅,舒舒服服地蜷在柔軟的墊子里,淺淺淡淡地望著窗外被霓虹燈染得光怪陸離混沌顏色的夜晚天空。已經晚間八點過半了,這日的晚上和平日并無兩樣,形形色色的人們都扮演了這條街上的一個匆匆過客:西裝男舉著電話,粗魯地朝電話那頭的客戶喊著寫什么;打扮的再正式不過的白領低著頭,踩著高跟鞋,“啪嗒、啪嗒”的匆匆前行,手里捏著一份密密麻麻的資料,還時不時瞅兩眼腕上的表;三三兩兩的高中生在車站下站著,手里捧著手機,頁面不是在近些天火爆的游戲的對局界面上,就是在QQ、微信等即時聊天系統界面上停留,時不時的提示音也顯得蒼白而機械化;道路的轉角會滯留些個年輕人,臉上帶著微醺的醉意,和好友坐在長椅上看天空,聊八卦。似乎所有人都忘記了臘八這樣一個無足輕重的小節日。老爺子沒轉頭,只是開口,帶了一絲無可聽聞的嘆息:“爺爺小時候啊,村子里過臘八兒,家家戶戶都出門慶祝,慶五谷豐登,拜岳飛,演社火,說書,五花八門的看都看不完……那時候,我們村興吃臘八面,不喝粥的……”
饞嘴的小孫女睜著一雙亮亮的眼睛,脆生生的打斷道:“爺,臘八面是啥?好吃不?好吃不?”“好吃呢!”“啥味兒呀?”“拿新磨得小麥揉好面,切成丁的土豆、蘿卜、豆腐、黃豆做成臊子,澆在面上,再淋一勺肉臊子,三兩下一攪,用搪瓷大碗盛著,味道可香著吶!”“那爺你啥時候也給我做唄,我也想嘗嘗,就定在明年臘八兒,好不好?”“哎——,爺不行,爺老了,沒那精力、也沒那手藝。我們村那臘八面做的的是老李家的媳婦,三年前去了,也就再沒人做出來那味兒了……”。老爺子說著說著,聲音漸漸小下去,又懨懨地打起小盹兒來,“呼嚕呼嚕”,很濃重的呼吸聲。這一年的臘八,也就算是過完了呦。
……
臘八,不知道怎的就逐漸在人們的腦海里漸漸談去了身影,不見臘八粥擺在桌席之間,不見陽臺角隅里泡的瓶瓶罐罐的臘八蒜。看著眼前的臺歷,忽的想起自己還是個小小丫頭時,家里過臘八的情形,便忙找到廚房里那個忙上忙下的身影,提醒道:“爺,明兒是臘八節,可別忘了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