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臘八節(jié)日記500字(通用3篇)
五年級臘八節(jié)日記500字 篇1
從我很小的時候,每年奶奶都要煮臘八粥。
這臘八粥是由紅棗、糯米、桂圓、花生、葡萄干等很多種干果糧食一起熬成的。臘八粥吃起來非常香,由于放了紅糖,也非常甜,真是兩全其美。奶奶每年都煮一鍋臘八粥,就是我們一大家子每人喝兩碗都喝不完,我奶奶說過,臘八粥是由十八種干果、紅糖和糯米煮成的,這十八種干果象征著天上的十八羅漢,讓他們保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快快樂樂。所以每到每年的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全家人都要喝臘八粥,喝少了奶奶生氣,喝多了奶奶開心。
每到每年的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是我最討厭的一天。因為我小時候比較喜歡喝臘八粥,可是一年過去了,二年過去了,三年過去了……每年都得喝這種粥,慢慢地我就討厭喝臘八粥,可是奶奶有辦法讓我喝臘八粥,奶奶說:你要是不喝臘八粥,我今年不給你壓歲錢。天呢,奶奶沒壓歲錢怎么行呢?所以這臘八粥啊,不喝也真不行。
五年級臘八節(jié)日記500字 篇2
臘月初八是進入臘月的第一個農(nóng)歷節(jié)日,在這一天,各地均有喝臘八粥的習(xí)俗。在我國,臘八節(jié)喝臘八粥和中秋節(jié)吃月餅、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風(fēng)俗習(xí)慣,是千百年來流傳的習(xí)俗,代表著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希冀與渴望,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而近年來,臘八正與其他許多民俗節(jié)日一樣,漸漸淡出現(xiàn)代人的生活,成為遠去的記憶……
這天,以及這天的前前后后,都應(yīng)該是雪花的節(jié)日。它們像少女一樣干凈質(zhì)樸,在這個時候輕盈地飄落人間,來了就把一切抱在懷里:村莊、田野、小院、柴草堆、麥秸垛……
這天的炊煙是年底盛事開始的標(biāo)志,裊裊地蜿蜒在房頂上的天空里,延續(xù)著幾千年的鄉(xiāng)俗。在醇香的氣息里,游子想起了母親的呼喚,想起了老屋的溫暖,泛起了歸家的情思。
鐵鍋下火苗跳躍,像一群好動的精靈拉扯著柴草,紅色的錦綢消解了鄉(xiāng)親們四季辛勞的酸痛,化作母親們臉上止不住的笑意。水花沸騰中,清香飄逸。陽光的味道被各樣雜糧吸收,又在氤氳的水汽中化作一縷清香,散發(fā)出來。
這清香帶給我們臘月里第一絲清清淡淡的幸福。鍋邊那口盛滿清清山泉水的石甕還笨重地立著嗎?大黑還在翹著尾巴繞著石甕打轉(zhuǎn)嗎?甕里那把厚厚實實的水瓢還悠閑地漂著嗎?那只陳舊的木盆還在工作嗎?木盆里還有五彩的糧食嗎?金黃的小米,鮮紅的大棗,白的蓮子,各色各樣的豆子,核桃仁,花生米……那么多的色彩,那么濃的甜香,吸引著孩子們熱切的目光,傳達著鄉(xiāng)親們對土地的感激。
那個臉蛋紅撲撲、扎著小辮的“愛哭蟲”哪兒去了?呼呼的風(fēng)箱聲里還有媽媽那好聽的老故事嗎?還有媽媽那每年都說的話嗎?她說:過日子就像熬粥,總是要經(jīng)過時間的煙熏火燎,香甜才會慢慢醞釀而成。收獲總需要用心情的水去浸潤,去蒸騰,去熬煮,才會在心中留下智慧的營養(yǎng)……
五年級臘八節(jié)日記500字 篇3
今天是臘月初八,一年一度的“臘八節(jié)”快到了。校長為了犒勞大家一年的辛苦,親自安排后勤主任到超市購回磨蓮、紅綠豆、糯米、西米、高粱、蕎麥等,挑選上等瘦肉,加之老師從家里拿來些紅薯、南瓜,就這樣大家第一次在學(xué)校吃上了風(fēng)味別致的可口臘八粥。雖然是一頓粥,可是大家吃出集體凝聚力,決心來年更要發(fā)奮工作,不辜負領(lǐng)導(dǎo)的深情厚意。雖然以前讀過冰心的《臘八粥》,自己家里也吃過臘八粥,但覺得今天的臘八粥更甜更香。
關(guān)于臘八粥的來歷說法有很多,其中有這么一個美好的傳說最有意思。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饑餓和勞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羊女童發(fā)現(xiàn),女童急忙跑回家尋找食物。可她家境貧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種的糧食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幾粒米。姑娘向來慷慨大方,樂于助人,她將每個糧袋子底下所剩無幾的糧食搜出來,加上一些自家種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釋迦牟尼吃了香噴噴的粥后,很快蘇醒過來,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于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后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臘八粥又稱佛粥。每到這一天,寺廟里的僧眾將募化來的齋糧煮成稀飯,來供奉神佛,將佛粥供過之后,再分給窮人食用。后來,臘八粥流傳開來,成為民間的一種習(xí)俗。南宋詩人陸游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