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臘八節作文700字匯總(精選13篇)
八年級臘八節作文700字匯總 篇1
臘八節來了,新年還遠嗎?每一年的臘八節我都很高興,應該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臘八節有很多習俗,泡臘八蒜,和臘八粥,還有各地不同的習俗,每一年的臘八節我都會過得很開心,來和你們分享我快樂的臘八節吧!
臘八粥是每年這一天,奶奶必給我熬的。傳說,在古時候,是因為惡鬼總在農歷臘八這天出來嚇唬小孩。然而這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怕赤(紅)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說法,于是大人們便用赤(紅)豆、綠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臘八粥,也就是八寶粥。望著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點紫粥,細細品味,會讓你覺得這不是粥而是一個小型的豆類展示會。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這紫粥。
喝完臘八粥,便開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臘八蒜,在臘八這天泡上的蒜頭,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綠色或黃色。綠色的蒜頭綠得晶瑩剔透,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黃的蒜頭則如一個個味道甘甜的杏干,吃著翡翠、杏干樣的蒜頭,恨不得讓你再多吃幾個味道美味的餃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從櫥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密封罐,接著將紫皮蒜頭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將陳醋放入密封罐中,蓋好蓋子,將一罐臘八蒜放入壇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開始準備過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將各種水果、干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盤子清洗干凈,將干果、瓜子、水果一個個的放入盤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說道:“我的靜靜長大了!睌[放好拼盤,望著桌子上那五花八門的拼盤,我從心里不禁地笑了,畢竟這是我一番辛苦擺出來的。
在這一天,這還從奶奶那知道了北京過臘八節的習俗,得知,來北京的臘八節不僅要吃臘八粥、泡臘八蒜,還要喝一大碗熱熱的羊骨頭湯。因為這了這天,天氣便越來越冷了。
雖然天氣依舊在變冷,但我們一家人的臉上依然有著過節喜慶那快樂的笑臉?鞓返呐D八節,等待著新年鐘聲的敲響……
八年級臘八節作文700字匯總 篇2
走進臘月,年的味兒漸漸地濃了起來。這味兒是從家鄉噴香的臘八面里溢出來的。提起臘八面,現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記憶的塵埃,往事便會清晰地浮現眼前……
在我家鄉,臘月里最重大的節日就是臘月初八,也叫臘日。每年臘八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上一大鍋香噴噴的臘八面。家鄉有句俗語叫“紅白蘿卜似疙瘩,母親叫你吃臘八”,“疙瘩”是家鄉的土話,意思是說吃臘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臘八臊子”,這是展示姑娘、媳婦心靈手巧、烹調手藝高低的平臺。家鄉的“臘八臊子”做起來非常有講究,是將豬肉、紅蘿卜、白蘿卜、白菜幫子、豆腐等八種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ㄒ步小案泶瘛保,然后佐以大蔥、蒜苗、茴香等調料,用文火燴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別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臘八臊子”還要搟好臘八面。在家鄉,新媳婦或小姑娘不會搟面是要被人笑話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勻,軟硬適中,搟時要拿穩放平,用力要勻,先松后緊,先慢后快,富有韻律地一推一壓,將面團搟成一張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攤開的面頁上撒少許面粉,一層一層均勻地折疊。用刀切時,刀尖不離案,刀把緩緩抬,伴著“咯噔、咯噔”的節奏,面可以被切成長條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開下鍋,撈出面來,盛在碗里,再澆上提前炒好的“臘八臊子”,這樣,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著白生生熱氣的臘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幾滴紅艷艷的油潑辣子,更會讓你垂涎三尺,吃起來酣暢淋漓,吃完后意猶未盡。
“母親叫你吃臘八”說的是臘八這天,嫁出去的姑娘無論是十里八里、無論是忙還是閑,都要趕回娘家吃上一頓母親做的臘八面。這天,在鄉間的道路上,你會不時地看見穿著一新的姑娘、媳婦們高高興興地回娘家。臘月天寒地凍,為了迎接女兒回來,往往是做一大鍋臘八面,初八一整天都吃它。這天全家人端著一大碗臘八面邊吃邊嘮著閑話,圍坐在熱炕頭或是灶火前,溫暖而愜意。
吃完面后,母親還叮嚀兒女們給豬兒、貓兒、狗兒留下一碗,給樹上、糧倉等地方掛上面,據說,這樣會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樹木快長,人的身體也會更健康,這也寄托了家鄉人追求平安、向往幸福的情愫。
多想再吃上一碗家鄉的臘八面。
八年級臘八節作文700字匯總 篇3
臘八即我國農歷的12月8日。這一天,民間有喝臘八粥的習俗。這一習俗的起源和形成與佛教有著密切的關系。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在得道成仙之前,為尋求人生的道理,曾遍訪名山大川。一天,由于旅途勞累再加上饑渴交加,釋迦牟尼昏倒在人煙稀少的尼連河邊。后來,一位牧羊女發現了他。牧羊女將隨身帶來的各種雜糧,連同采集來的野果,再加上清澈甘甜的泉水,熬成乳糜狀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將他救活。蘇醒過來的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深思,終于在農歷12月8日這一天修成正果。寺院的僧侶們為了紀念這個有意義的日子,從此以后,每到農歷12月8日,便用五谷雜糧煮成粥供奉在佛祖像前。民間也紛紛效仿,長此成俗。到清朝的時候,吃“臘八粥”的風俗更加盛行,皇室還在雍和宮煮粥供奉,制粥和供奉的禮節都非常講究。雍和宮的臘八粥是由內務府主辦,一頓粥要用十萬兩銀子!煮好后先恭呈給皇上,然后再分別賞給王公大臣。誰如果得到這么一碗粥,會認為是非常體面的事。
臘八粥的具體做法是:將預先分別泡過的五谷雜糧和粥果放在一起,加水熬煮。五谷雜糧有大米、小米、江米、薏仁米、大麥米、紅豆、蠶豆等,粥果有栗子、紅棗、核桃、桂圓肉等,一邊煮,一邊用長柄勺子不停地攪動。講究一點的還要再另備一盤果料,如瓜子仁、杏仁、松子、葡萄干、蜜餞、青紅絲,這是為了放在粥面上的。
不過好象北方喝臘八粥比較多,寧波還沒怎么聽說過,以后在家里自己燒。
八年級臘八節作文700字匯總 篇4
今天是期末考試的日子,清晨我早早的就從暖和的被窩中穿了起來,一打開房門就聞到一陣濃郁的香味,我急忙跑到廚房,看見奶奶正在忙碌著。我問奶奶:“今天早上早餐是什么?怎么這么香。俊蹦棠陶f:“今天是臘八節,我正在做臘八粥”!笆裁唇信D八節?為什么臘八節要吃臘八粥?”奶奶給我說了一個關于臘八節的傳說。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在成佛前,因忍看著生經歷生老病死之苦,離開了自己的宮殿,修行入道,但是釋迦牟尼苦苦修行多年仍然一無所獲。一天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頭腦,沐浴過后卻因身體羸弱,無力爬回岸上。這時一位牧女從旁邊經過,將他拉上岸,牧女的名字叫蘇耶妲。(即為善生的意思),蘇耶妲給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來到菩提樹下幡然覺悟。這一天恰巧是農歷十二月初八。從此以后,佛門弟子將臘八這一天稱為“佛成道節”,同時在臘八節這一天,將粥視為良藥,寺廟每年在臘八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響,我國民間也逐漸形成了臘八節吃粥的習俗。
說完這個傳說故事,臘八粥也好了,奶奶給我盛了一碗香氣撲鼻的臘八粥,我一看有粳米、花生、紅棗、蓮子、葡萄干、板栗、桂圓、紅豆……,我趕緊吃了一口,真香!真甜。∧棠陶f:“臘八節還有一層意思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你今天考試,希望你能考出個好成績,也來一個大豐收!蔽尹c了點頭,就沖這個美味的臘八粥我也要努力考個好成績。
我愛臘八節,不僅是因為能吃到美味的臘八粥,更主要的是它寓意著豐收和吉祥。
八年級臘八節作文700字匯總 篇5
在我們東北素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是形容臘七臘八的冷勁兒,我們現在提起臘七臘八印象中也僅存一個“冷”字了。其實,臘八在古代曾經是一個挺隆重的節日,有資料說,臘八節孕育于秦,形成于漢,興盛于南北朝,之后走向式微,以至于衰落。
臘八的臘字來自于臘月的臘,臘月的初八日,謂之臘八。臘月的臘本與自然界的季候無關,僅僅因為臘月是農歷的十二月,進入年底,年終歲尾要祭奠祖宗、神靈,“臘者,獵也,獵獸以祭也。”臘來自于獵,久之,十二月便叫成了臘月。祭奠自然有很多的儀式,也就是說臘月本來有許多的習俗,不過在絕大多數地方,如今臘月的習俗僅存吃“臘八粥”了。
據說臘八吃“臘八粥”的習俗的與佛教有關,《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說:“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節,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以后傳于民間相沿成習。
我自小不喜粘食,對于臘八粥,除了喜歡吃粥的時候可以大量的放糖的甜勁兒之外,并沒有什么好感,能記住的是母親操持臘八粥和喝粥時的那種氛圍。長大以后才從書籍里知道,臘八粥是有很多講究的,據《燕京歲時記》說:“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的桃仁、杏仁、花生仁......等做點綴。每至臘月七日,則剝果滌器。終夜經營,至天明時則粥熟矣。”而母親當年不過是把各類雜糧,放在一起煮稠而已,起稠的主要的大黃米,而出味的則主要是紅小豆和飯豆,至于江米、菱角米、栗子是斷斷沒有的,點綴之物就更是連想都想不到了。不過,那黏糊糊的粥端到飯桌上,尤其是母親把白糖罐子擺上桌子的時候,兄弟們的雀躍和父母的笑容,還是深深的留在了我的心中,成了關于臘八的不滅的記憶。
如今臘八粥已經成了商品,不管是不是臘八,只要你想吃,隨便走進超市便可以買到,臘八粥連同制造臘八粥的歲月一起被裝進了罐子里,變成了一種速食品,只有記憶不能速食,不過也僅僅是記憶而已,安慰的是空寂的心。
八年級臘八節作文700字匯總 篇6
臘八節就要到,這讓我不禁想起家鄉的臘八節。那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節日,每年農歷的十二月俗稱臘月,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即是臘八節,習慣上稱作臘八;臘八節在我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習俗。加之近期全國各地天氣普遍十分寒冷,南方凍雨,北方冷空氣,在這種情況下,喝粥暖胃正是借節氣養生的好時機。
民間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雖然有點夸張,但足見人們對于寒冷臘八時節的感受。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是冬季的主氣,易傷人體陽氣,這一階段養生的關鍵是“養腎防寒”。中醫學還認為,早餐口味不開,而進清淡軟柔之湯粥,可滋潤胃氣,生津滑喉,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這個時節最宜滋補,這就是俗話說的“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而喝粥更能促進營養吸收,達到養胃養生的目的。
家鄉有很多關于臘八節的習俗,讓我現在都還念念不忘。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因為進臘月門,天氣也就真正的到“數九寒天”,所以,臘八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飯,“沾沾下巴”。
臘八節,在我國歷也算得上是悠久綿長,各地的習俗不同,過法也就不同,飲食的差異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視程度可不比其他的傳統節日差。因為過臘八,就離過年不遠,年味也就越來越濃。
小的時候,過臘八這一天,總能讓我們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黃米干飯。每人再給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個香啊!就覺得老過這樣的臘八多好?墒墙洑v過那個年代的.人,臘八吃粘米飯,其實是很奢侈的事情,糧店里定量供應的糧食中沒有黃米。有的人家農村有親戚種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門道搞到的,否則,所謂的臘八飯,就只能用帶粘性的其它米來充當。不管怎樣,人們對臘八的盼望值還是很高的,因為能吃上一頓飽飯啊。
我開始懷念家鄉的臘八節,真希望可以回老家過臘八節,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飯,那該有多愜意啊!
八年級臘八節作文700字匯總 篇7
臘八節歷史淵源
1、由來
臘八節,節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按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銷骨立,遂發現苦行不是究竟解脫之道,決定放棄苦行。此時遇見一牧女呈獻乳糜,食后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為紀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舉行法會,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弊詮姆鸾虃魅胫袊魉略憾加孟愎群凸麑嵶龀芍鄟碣浰徒o門徒和善男信女們。臘八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傳說喝了這種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臘八粥也叫“福壽粥”、“福德粥”、和“佛粥”!芭D八”本為佛教節日,后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2、相關
先秦時期我國一些地方已有與“臘”相關的臘祭的習俗,節期在臘月,具體日期并不固定,該臘祭習俗被后人視作“臘八節”的來源之一。據西漢戴圣所編的《禮記·郊特牲》輯錄,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睗h應劭《風俗通義》中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改為臘。先秦時期,我國一些地方有在臘月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習俗,祈求豐收和吉祥。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還有一種說法,即“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币颉芭D”與“獵”通假,“獵祭”亦為“臘祭”。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漢代之前臘祭的具體日期并不固定,到了漢代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后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臘祭的對象,則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門、戶、天窗、灶、行(門內土地)”。不過在這天并不喝臘八粥。
八年級臘八節作文700字匯總 篇8
臘八節吃什么呢?
1、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2、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3、臘八醋
臘八醋,傳統臘八節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凈凈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芭D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4、臘八蒜
中國北方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5、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6、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民間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在春節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
7、臘八面
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傳統面食,流行于陜西關中地區,在陜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八年級臘八節作文700字匯總 篇9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每年臘八節的前夜,媽媽和奶奶便會煮上一大鍋的臘八粥,供一家人品嘗。
夜剛剛降臨,媽媽和奶奶便忙了起來,淘米、泡果子、去核……忙得媽媽和奶奶不可開交。隨后開始煮了起來,等鍋里的水沸騰起來,就開始用微火燉。我一個勁地嚷嚷:“什么時候可以吃了,怎么還沒有好?”媽媽看見我等不及了,便對我說:“早著呢,臘八粥要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燉好!蔽覓吲d地去睡覺了。
第二天的早晨,我一起床,媽媽盛了一碗臘八粥放在了桌上。我顧不上洗臉刷牙,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一邊吃,一邊看著碗里的各種東西:赤豆、黃豆、紅棗、蓮心、花生……我好奇地問媽媽:“臘八節為什么要吃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寺院煮臘八粥,是為了敬佛;而我們煮臘八粥,一是為了供奉祖先,而是為了節約,你看,這粥里的東西大多是我們以前吃剩下的,趁著臘八煮上一鍋粥,不是一舉兩得嗎?”媽媽停了一會兒,又接著對我說,“臘八粥雖然有一個‘八’字,但它不一定是用八種材料做成的,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紅豆、黃豆、綠豆、花生……都可放在一起煮。以前有些講究臘八節的人家,他們還要將果子刻成人形、動物形、花形,再放入鍋中煮呢。”
想不到臘八節那么有講究,看來我要多了解了解臘八節的知識。
又就是一年臘八節,我過得真開心!
八年級臘八節作文700字匯總 篇10
“臘八祭灶年來到”,濃濃的年味,是從暖暖的臘八開始蔓延開來。
清晨,在一片霧氣中醒來,細密的水氣糊滿整個玻璃,房間好像不那么陰冷了。突發奇想,手指在“灰”玻璃上描出幾個大字“今天過臘八!
翻身下床,沿著霧氣找到在廚房忙碌的姥姥。這里的霧氣更濃。氤氳里,我找到這暖意的源頭。滿滿一鍋的香米,燉著紅棗、花生、核桃等谷物。“咕嚕咕!钡姆序v著,清香迎向我的臉蛋,濕潤潤的、癢癢的。深吸一口氣,微燙的香氣直沖鼻腔,留下久久不能消失的痕跡。這怕就是新年的味道了吧。我在心里嘀咕著,每會新年前,臘八的存在總是能讓我多一份回味,多一份期待!皠e在這兒轉悠了,小饞貓。收拾收拾,今天過臘八。”我回頭,望見姥姥匯著甜蜜的笑臉,我也笑了笑,一溜煙兒跑開了。
太陽藏進云層,霧氣可算消散了一些。我正和姥姥在廚房包著除夕夜的蘿卜丸子,案板上,幾排淡黃色的小團子圓滾滾的,不一會兒,就被姥姥送進了油鍋。熱油一遍遍的翻滾,蘿卜丸子就在池子里跳,冒著氣泡,裹上了一層外衣。這時我注意到,姥姥嫻熟地夾出一個丸子,卻擱在灶臺上。隨即打開灶爐,火焰開始侵噬丸子的肌膚。姥姥扭頭看見驚異的我,講到:“這叫祭灶,這丸子是給灶王爺的。每年臘八,灶王爺都會上天稟報一年中人間的情況。為讓他上天言好事,就給他送去點兒好吃的丸子!迸,還真有一段這樣的傳說,臘八又多了一份趣味呢!
不覺之時,初生的一年即將到來。小年臘八的幸福承接了過去一年的喜怒哀樂,引來了新一年的酸甜苦辣。淡淡臘八香,濃濃節日情。
八年級臘八節作文700字匯總 篇11
1月17日,人們將迎來傳統節日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也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繁多。其中以北京最為講究,摻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臘八粥吃了幾天還有剩下的,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在民間,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也有在這一天悼念亡國、寄托哀思的。
八年級臘八節作文700字匯總 篇12
臘月初八又是一個人盡皆知的日子——臘八節。
在這一天家家都要吃臘八粥,今年也不例外。媽媽也準備去靈隱寺領取美味可口的臘八粥以保家人身體健康,于是天還沒亮就出門了。到了靈隱寺看到的是云霧繚繞仿佛進入了仙境一般,接著往前走便到了師傅們早教的大堂他們每一個人都十分投入好像注入進了自己的靈魂。終于發放臘八粥的時間到了,住持說了臘八節的來源。你們一定想知道對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據載,中國有的寺院在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金本盂,到處沿街(途)化緣,將收集的米、粟、棗、麻、果仁等材料造成臘八粥,分發給民眾,吃了據說會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們叫它做"佛粥"。南宋陸游有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而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一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寺僧每日把化緣得來的剩飯曝干,積一年到臘月初八煮粥,供信眾享用,稱為"福壽粥"。怎么樣聽完了這個故事就到了搶粥時間。媽媽反應十分靈敏,一聽到拿卷領粥就沖進了禮堂成為了"冠軍"。此刻媽媽并沒有停歇,而是如裝了風火輪一樣飛到了領粥處,拿起第一碗粥就好像得到了勝利的果實一般驕傲地舉起捧著粥的手。緊接著就迫不及待的趕回來跟我們一起分享,于是我喝到了香噴噴的臘八粥。
八年級臘八節作文700字匯總 篇13
農歷十二月初八(農歷十二月被稱為臘月),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咸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臘八粥材料豇豆、小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肉絲、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說文》載:“冬至后三戍日臘祭百神!笨梢,冬至后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于菩提樹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并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