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發展公務員對口培訓班考察報告學習小結
4、外向型經濟強勢推進.近年來,浙江縣域積極開展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實施對外開放戰略,努力擴大進出口貿易,尤其是外貿出口的強勁增勢,有力地推動了縣域經濟的快速增長。一些企業雖然起步較晚,但其經濟外向度高、起點高、發展快,出口能力顯著增強。同時,積極引進外資,通過建立良好的投資環境,開展魅力工程,吸引外商投資;通過開展居家工程,留住外商長期創業。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有力地增強了縣域經濟發展的實力。
二、幾點啟示
(一)推動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必須解放思想、創新體制。個體私營經濟是縣域經濟中最具活力和最具潛力的增長點,具有產權明晰、利益直接、風險自擔、機制靈活等特點,與市場經濟有著天然的親和力,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力、極大的膨脹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新形勢下,尋求縣域經濟跨躍式發展很大程度上要靠個體私營的
發展來實現。浙江縣域經濟之所以充滿活力,就是因為當別的地區還在為企業轉制爭吵不休、左右為難的時候,浙江已經開始并完成了企業轉制等制度創新,通過股份制和私有化等措施,比其它地區提前發掘了生產要素的潛能、釋放了生產要素的活力,經濟快速增長,資本原始積累順利實現。
(二)推動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必須依托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雖然縣域經濟的發展很不平衡,地區差異較大,但各地都存在相對的比較優勢和比較劣勢,應揚長避短,注重依托各地的特色資源、區位、技術、市場、人才等經濟要素,發揮比較優勢,從一草一木中尋找特色,在一針一線間培育規模。選準角度,找準空間,精心謀劃和打造一批叫得響的拳頭產品、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把產業做大,把企業做強。
(三)推動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必須產銷互動,以產品興市場,以市場帶動產業發展。生產需要流通來引導和帶動,作為加工環節直接延伸的流通環節,也是今后減耗增效潛力較大的領域。縣域經濟中應把流通作為一個大產業來發展。義烏“雞毛換糖”競換來了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市場和日用小商品生產基地的“頭銜”。雖然初始流通方式較為原始,但在改革開放初期,正是這種原始的活動,使浙江人較早地領悟了產業培育市場,市場促進產業,市場與產業互為依托共同發展的辯證關系,進而使浙江成為全國的“市場大省”和“區域特色經濟大省”。
(四)推動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必須搶抓機遇,擴大開放,借助外力求發展。國際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表現為生產要素全球性流動與配置,產業結構全球性調整和轉移,產業鏈全球范圍布局和重組;國內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產業西移態勢已日漸明顯,這種國際、國內產業調整局面,為我們承接輻射,實現跨越式發展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我們要象浙江人那樣,抓住新的機遇謀求發展,構筑新的開放格局。在開放對象上,既對內開放,又對外開放;既對境外政府、企業界開放,又對民間組織開放,要利用各種關系,拓展開放空間。在開放內容上,既引進資金、設備,更引進知識、技術和人才。在開放領域上,既要有第二產業,又要有一、三產業。在開放過程中,既要認真研究國家相關政策,又要認準自身優勢,抓好招商引資。通過抓項目引資金、引技術、引人才,增加并優化組合縣域經濟的生產要素,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