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題目
民族團結基礎
1、本論文課題國內外概況和文獻綜述:
民族團結是各民族間和各民族內部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結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關系,是馬克思主義處理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內容。民族團結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樹立各民族的團結意識,是民族團結的基本保證。
(1)國外研究現狀:民族團結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重要
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共產黨制定民族政策、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和理論依據。民族平等,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列寧十分重視民族平等問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夕,當時沙皇政府對非俄羅斯人民殘暴的鎮(zhèn)壓和屠殺,列寧為了強調保護一切非俄羅斯民族人民的平等權利,起草了《關于民族平等的法律草案》 ,還專門為這個法律寫了說明,表達了對俄國遭受欺辱壓迫的猶太民族的極大同情,這個說明便是《民族平等》一文,其中就論述到“工人階級需要的不是分裂,而是團結” , “對異族人的壓迫,是一根有兩頭的棍子,這棍子一頭打擊異族人,另一頭打擊俄羅斯民族”
(2)國內研究現狀:把列寧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理論成功運用于中國的革命與建設實踐中的光輝典范就是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她對促進各民族的當家作主、各民族的繁榮發(fā)展、各民族的團結合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984年制定的《民族區(qū)域自治法》是在總結幾十年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民族工作的實踐經驗基礎上,集國內外民族立法之結晶,成為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問題的部基本法。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憲法明文規(guī)定了中國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原則。此后,許多政策文件和法規(guī)都有了維護和發(fā)展民族團結的內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民族團結教育條列*(XX年12月29日)
國內關于民族團結研究概括為這么一下幾個方面:
1) 有關民族團結理論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
a.對馬克思、恩格斯民族團結思想的若干認識、姜 勇1 張麗娟鞏、新疆教育學院學報、XX年9月、第23卷第3期
b.論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團結思想及時代價值、劉紅艷、【民族論壇、,(9)
c. 淺析列寧的民族團結理論及其對中國共產黨的影響 、董友慶 姜勇、中國西北邊疆、XX年第四期
d.簡論毛澤東“民族團結"的思想與實踐、馬莉娜1,姜 勇、世紀橋、XX年第2期、
e.論鄧小平同志關于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理論、金炳鎬、云南民族大學學報、XX年9月
f. 論民族團結思想、張春秀、學理論、,(28)
g. 民族團結理論新解---學習民族團結思想、于潛馳、黑龍江民族叢刊、,(2)
2)有關民族團結教育研究:
a.論高校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思維創(chuàng)新、蒙運芳、廣西民族研究、XX年4期
b.民族地區(qū)高校院系黨總支統戰(zhàn)工作重在加強民族團結教育、馬吉勛、教育與職業(yè)、XX年第五期
c.對民族院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認識和思考、康春英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XX年第一期
d.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高校民族團結教育的社會工作介入、周瑞云 、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XX年第五期
e.試論加強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唐黎 、現代企業(yè)教育、XX年第二期
3)關于民族團結進步研究
a.各民族團結進步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毛樂燕、西北民族研究、XX年第三期
b.廣西當代民族團結進步的歷史考察與現代意義、劉紹衛(wèi)、廣西民族研究、XX年第四期
c.加強民族法制建設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黑龍江省民族法制建設30年、繆文輝、原波
黑龍江民族叢刊、XX年第一 期
4)有關民族團結思想研究:
a.民族團結理論新解——學習民族團結思想、于潛馳、黑龍江民族叢刊、XX年第二期、
b.孫中山和鄧演達的民族團結思想和及其啟示、陶季邑(taojiyi)\廣東社會科學、XX年第一期
c.論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的深刻內涵及當代發(fā)展、丁橡雨,周顯信、湖北科技大學學報、XX年第一期
d.建國以來我國民族團結思想在新疆的發(fā)展分析、馮蘭新、兵團教育學院學報、XX年第六期
5)有關民族團結政策研究:
a.新中國60年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政策、何叔濤、云南民族大學學報、XX年第五期
b.我國民族團結政策在新疆的發(fā)展、馮蘭新,瑪達尼亞、石河子大學學報、XX年第一期
c.論我國民族團結政策的基本內涵與特點、趙健君、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XX年第一期
6)有關民族團結與社會穩(wěn)定的研究
a.關于維護新疆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幾點思考、張工、新疆社會科學、XX年第五期
b.當前影響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因素分析、段超、中國民族大學學報、XX年第三期
c.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董立人、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XX年第六期
b.民族地區(qū)高校院系黨總支統戰(zhàn)工作重在加強民族團結教育、馬吉勛、教育與職業(yè)、XX年第五期
c.對民族院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認識和思考、康春英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XX年第一期
d.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高校民族團結教育的社會工作介入、周瑞云 、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XX年第五期
e.試論加強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唐黎 、現代企業(yè)教育、XX年第二期
3)關于民族團結進步研究
a.各民族團結進步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毛樂燕、西北民族研究、XX年第三期
b.廣西當代民族團結進步的歷史考察與現代意義、劉紹衛(wèi)、廣西民族研究、XX年第四期
c.加強民族法制建設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黑龍江省民族法制建設30年、繆文輝、原波
黑龍江民族叢刊、XX年第一 期
4)有關民族團結思想研究:
a.民族團結理論新解——學習民族團結思想、于潛馳、黑龍江民族叢刊、XX年第二期、
b.孫中山和鄧演達的民族團結思想和及其啟示、陶季邑(taojiyi)\廣東社會科學、XX年第一期
c.論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的深刻內涵及當代發(fā)展、丁橡雨,周顯信、湖北科技大學學報、XX年第一期
d.建國以來我國民族團結思想在新疆的發(fā)展分析、馮蘭新、兵團教育學院學報、XX年第六期
5)有關民族團結政策研究:
a.新中國60年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政策、何叔濤、云南民族大學學報、XX年第五期
b.我國民族團結政策在新疆的發(fā)展、馮蘭新,瑪達尼亞、石河子大學學報、XX年第一期
c.論我國民族團結政策的基本內涵與特點、趙健君、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XX年第一期
6)有關民族團結與社會穩(wěn)定的研究
a.關于維護新疆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幾點思考、張工、新疆社會科學、XX年第五期
b.當前影響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因素分析、段超、中國民族大學學報、XX年第三期
c.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董立人、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XX年第六期
2、本論文課題的理論和實際應用意義:
(1)理論意義:世界自有民族以來,民族之間的矛盾、糾紛,乃至民族戰(zhàn)爭雖然接連不斷,時有發(fā)生,但民族互動、團結和融合卻是發(fā)展的主流和趨勢,多年的世界民族關系史證明了這一點。20世紀80年代以來,自第三次民族主義浪潮在世界上掀起后,國際上民族矛盾、民族糾紛以及民族戰(zhàn)爭危機又頻頻發(fā)生。
本論文研究過程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民族區(qū)域自治法》和中央下發(fā)的《關于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意見》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民族團結教育條例》為理論依據,聯系新疆的特殊形勢和多民族地區(qū)維護穩(wěn)定工作的實際情況,以中華民族“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四種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為依據,以追求穩(wěn)定、和諧為時代主題,以探索民族團結基礎為主線,以喀什地區(qū)為例,較為詳盡地論述了民族團結的基礎,對怎么樣搞好民族團結提出了有益的見解。
(2)現實意義
世界發(fā)展到今天,在國際關系中,民族關系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看到,無論在美洲,還是在非洲;也無論在亞洲,還是在歐洲,尤其在中亞阿拉伯地區(qū)和南亞等地區(qū),民族或族群在互動中的矛盾、沖突不絕。相比之下,中國民族團結的現實案例,無疑給世界各民族或族群樹立了榜樣,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XX年發(fā)生的新疆烏魯木齊“7•5”事件,再一次證明民族關系在互動中既有走向和諧、團結的趨向,也會有沖突、整合的趨向。所以我認為,對烏魯木齊“7•5”事件不必大驚小怪,將其放在中國乃至世界民族關系的大背景去看待、去評價,一切又在意料之中。
重要的是烏魯木齊“7•5”事件從反面告訴我們:當下中國的發(fā)展正處在最好的上升時期,全國各民族正意氣風發(fā)地發(fā)展經濟、發(fā)展文化,人們最需要的就是安定、和諧,以實現強中國、富人民的理想。所以民族團結對于中國來說就如同生命一樣重要,如果沒有民族團結,就不會有社會的穩(wěn)定,不會有邊疆的安全,不會有國家的統一。類似“7•5”暴亂事件,是曾經飽受憂患的中國人民絕對不能答應的,當下中國民族團結研究的現實意義就在于此。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因此,我們應該像珍惜生命一樣堅持民族團結,愛護民族團結,發(fā)展民族團結。
一、民族團結是鞏固和發(fā)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的保障。
二、民族團結是增強綜合國力和中華民族凝聚力,實現社會和諧的基礎。
三、民族團結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祖國統一、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四、打擊三股勢力的重要保證和前提
3、論文的基本內容、結構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難點:
新疆是中國最大的一個省區(qū),新疆又是一個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統一的具有戰(zhàn)略地位的省區(qū)。在這個大背景下,新疆的民族關系不僅是新疆民族團結的關鍵和核心,也是中國民族團結的關鍵和核心;谶@樣的戰(zhàn)略背景,該文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及國內外學者關于民族團結的研究成果作為理論依據,從文章的開始敘述有關民族團結的理論研究。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來闡述,并且依據調研資料展開敘述。
第一部分:略述文章的研究的背景、意義、技術路線和可能的創(chuàng)新點。
第二部分:從理論角度出發(fā),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團結理論,并分析民族團結的的內涵和,并結合新疆具體的歷史發(fā)展趨勢,闡述在新疆實施民族團結政策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來闡述,民族團結的6個基礎也就是說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民族團結的精神基礎、民族團結的和諧基礎、民族團結的制度基礎、民族團結的情感基礎。
第四部分:通過對民族團結政策在新疆喀什實施的現狀研究,總結出民族團結政策在新疆喀什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思考對策提出建議。 主要講述搞好民族團結的對策。
1.突出強調依法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益,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進一步打牢民族團結的法治基礎。
2.大力培養(yǎng)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強化民族團結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持。少數民族干部是黨和政府聯系少數民族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是搞好民族關系、維護民族團結的第一資源。
3.大學生在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方面可以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與文化習慣;參與乃至幫助不發(fā)達地區(qū)少數民族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與發(fā)展;同一切危害民族團結的言論與行為做斗爭;做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的事等。大學生要為社會的和諧而竭盡全力。大學生應該都是有素質有文化的,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存有誤會和矛盾,那是因為民族之間沒有好好的去了解和溝通,在大學,少數民族同學和漢族同學接觸的應該會很多,大家多接觸,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多,漢族同學就多了解少數民族的風俗,并且尊重少數民族同學的風俗習慣,有些漢族人的確是很歧視少數民族,這樣,久而久之,少數民族的人總覺得漢族人歧視自己,所以民族之間矛盾就更深了,但如果在大學,漢族同學多關心關心少數民族同學,相信少數民族的同胞的心也不是鐵做的,他們也會感受到漢族同學的關心和溫暖,時間久了,大家一定會和睦相處的,少數民族的同學回到家鄉(xiāng),肯定會告訴家鄉(xiāng)的人,漢族人其實也很友善,這樣一來,不是起到了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的作用嗎
4.國采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著力消除歷史遺留下來的民族歧視和民族隔閡,促進各民族團結發(fā)展;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5.在維護民族團結的實踐中,國家既反對大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漢族主義,也反對地方民族主義.
第五部分:結語
4、論文計劃、進度及待解決的問題:
(1)論文研究的準備階段(XX年7月~XX年3月):收集資料。
(2)論文開題(XX年4月)
(3)論文調研(XX年5月~XX年8月)
論文組成員按照分工,通過研究文獻、材料、座談交流、個別談話、典型經驗分析、調查方案、撰寫案例、考查對比等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大量的實踐調研。
(4)匯報成果和修改完善階段(XX年9月~XX年2月)
論文組提出初稿,定稿,。在大量數據、案例、調研基礎上,對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評價和修改意見。
(5)進行論文答辯(XX年5月)
5、主要參考文獻:
[1][2]《列寧全集》 第20卷 第232頁 、 第211-219 頁
[3]《列寧全集》 第36卷 第631—632頁
[4]《俄共(布)黨綱草案》 列寧論民族問題(下) 民族出版社 第74頁
[5]《答〈觀察家報〉和〈曼徹斯特衛(wèi)報〉記者姆•法布曼提出的問題》 《列寧論民族問題》 (下)民族出版社 863頁
[6]《列寧全集》第30卷 第261 頁
[7][8]《周恩來選集》6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3頁
[9]《劉少奇選集》 下卷, 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第163頁
[10]光明日報,XX年5月28日, “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四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11]《毛澤東選集》 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第35頁
[12]詹真榮, 《淺論我黨對列寧民族平等理論的升華》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31卷第1期
[13]《中國區(qū)域自治》白皮書,XX年2月
[14]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馬克思恩格斯論民族問題•上冊.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46-47.
[15]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0:18.
[16] xx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7] .在國務院第五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09—30(1).
[18]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