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組市級課題開題報告
一、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大多數教師都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革新,課堂的教學觀念、課堂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水平都發生了質的變化。然而,對如何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布置適量合理的數學作業,利用數學作業來發展學生,提高教學質量的關注還很不夠。歸納來看,當前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不足之處包括:作業設計的指導觀念滯后時代的發展、對數學作業的功能目標認識不明、數學作業題型不夠豐富、作業內容的差異性和擴展性不強等等。
只有進行“作業的設計和優化”的改革,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變“作業布置”為“作業設計”,是數學新課程教學目標的需要,是數學本體特征的需要,是培養非智力因素的需要。通過選擇、合作、實踐等類型的作業設計,幫助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學會學習,從而賦予數學課外作業生命的色彩。本課題研究目的是從數學課外作業的設計與優化這一角度,探討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效率,達到減輕學生負擔的目的。研究目標
1. 探索研究數學作業設計的新形式,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改善學生學習的策略、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的能力。
2.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讓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向生活,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探究,從“要我做數學作業”轉向“我要做數學作業”,在完成不同類型的作業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并在作業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學以致用,獲得全面、主動的發展,最終為自己的終身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教師在研究過程中進一步轉變角色,擺正自己的地位,把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突出,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并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二、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初中數學課外作業的優化設計是學生在對數學課堂教學后個人的反思過程中對所學數學知識、數學思想的理解和運用。本課題組想通過三年時間,重點針對本校實行新課程后,初中數學教研組進行從個性化與發展性對作業的設計、優化、批改、評價進行較為全面的嘗試探索,從而使教師對以后初中數學的作業設計能得心應手,并在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以推廣,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獨特個性,全面發展學生能力,以作業為載體的學習活動
1、設計趣味性作業,讓學生“樂中求知”。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特別要在“寓做于興趣之中”上下功夫,
2、設計自主性作業,讓學生“自由天空”。
能否讓學生參與作業設計,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呢?
3、設計實踐性作業,讓學生“行中求知”。
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布置實踐性的作業。
4、設計開放性作業,讓學生“活中求知”。
在善于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合理、恰當、巧妙地設計一些開放性作業,對學生思維進行求“新”、求“活”的調控,大膽創新。
5、設計“非常規”作業,讓學生“各顯其能”。
書面作業的形式正由單調走向豐富,可探索運用多種“非常規”書面作業形式
三、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預計有哪些突破
(一)國外研究現狀述評
西方一些教育先進國家的作業形式改革,對我們很有啟發意義。英國中小學生課程作業主要有四種類型:(1)實踐作業。即指有教師指導的各種實驗、獨立觀察、獨立完成美術作品及各種動手能力的測試;(2)書面作業。即指客觀性測試,其形式有回答簡答題、搶答題、寫隨筆、論文、觀察報告、評論、調查報告、科研項目等;(3)口頭、聽力作業;(4)表演作業。這些作業給我們的啟發就是:教師應該更多的從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來設計作業,而不應該僅從完成自身教學或增長學生知識的角度設計作業;作業的內容和要求應因人而異,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特長的目的;教師可以通過作業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對學生的教育合力等。
(二)國內研究現狀述評
近幾年,國內教育者加大了對同類課題的研究力度,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師也很多。特別是自從“減負”以后,很多學校對作業做了有益的改進嘗試,諸如“開放性作業”、“主體性作業”、“發展性作業”等創新設計也層出不窮,在豐富作業形式、激發學生作業興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寶貴經驗。
(三)預計有哪些突破
我國新頒布的《數學新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應將評價貫穿數學學習的全過程,既要發揮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更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發展功能。作業批改是教師通過了解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的重要手段,批改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由于學生情況不同,作業內容及形式不同,教師批改的方式也要靈活多變。預計在實施促進學生發展的多元化評價上有所突破。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可以更好地實現對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與激勵,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