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一、開題活動簡況(開題時間、地點、評議專家、參與人員等)
開題時間 20年12月16日
地 點 xx鎮中心小學
評議專家 閆光磊 孟令平
參與人員 xx縣教育局副局長李雙坡、xx縣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閆光磊、xx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孟令平、常河鎮學區校長馬在興、課題組全體成員及各學區業務副校長。
二、開題報告要點(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經費分配、預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頁)
題目:農村小學創新學生學習方式研究
一、課題的內容
1、選題的理論意義及應用價值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20)》指出:“要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學習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最后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但是,當前農村小學學生的學習方式依然令人擔憂。主要面臨問題:
(1)學生學習方式的被動性,學生在逼迫的情況下被動學習,學習效果事倍功半。
(2)學生學習方式的依賴性,學生沒有主見,缺乏自信,總想依賴老師和同學,不敢獨立負責。
(3)注重間接經驗的接受,忽視實踐過程中的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
(4)缺乏問題意識。
針對這些問題,專家們也做了大量的探究。如:葉瀾老師的《教育概論》;肖川老師的《論學習方式的變革》;龐維國老師的《論學生的自主學習》;河北省教科所李學紅老師《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冷思考》;河北省教科所趙杏梅和崔海江老師的《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研究》等。但是作為農村小學,師資力量薄弱,學生基礎較差等許多原因,使得很難在實際教學中實踐這些成果。本課題的理論意義及應用價值也就是在農村教師和專家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通過對常河鎮中心小學和西位明德小學兩所小學的研究,尋找一種適合農村小學生的學習方式。
2、課題研究的目標
(1)本課題的是專門針對農村小學而設立的,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問題,找到學生學習的需求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把興趣和需求轉化成學習的動力,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
(2)運用信息網絡化環境,優化學生獨立學習的途徑、方法。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提高獨立學習能力的目的。
(3)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課題研究的內容
(1)培養學生學習方式的主動性。
(2)教會孩子利用網絡資源獨立學習。
(3)兼顧學生的獨特個性,為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創造空間。
(4)引導、幫助孩子學會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習。
(5)培養孩子問題意識,讓孩子學會從問題中學習。
4、課題的界定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是農村小學生,具體指常河鎮學區的常河鎮中心小學和西位明德小學兩所學校的學生。創新學生學習方式,是對現有的學習方法,辯證的采納,進一步改進、創新,內化為自己的經驗從而摸索出適合農村小學特色的學習方式,并在全縣進行推廣。
5、研究的對象
本課題將對常河鎮中心小學的四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和西位明德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學生進行研究。我們將從兩所學校1100名學生中,選出四個班級作為實驗班,進行具體研究。我們將二年級一班、三年級一班、五年級三班和六年級四班定為實驗班。二三年級以綜合實踐活動學習為主,五六年級以“網絡資源”和“校本課程”為主。
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1、省內外同類研究現狀述評
趙杏梅和崔海江老師的《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研究》指出:課堂教學應該充滿內在活力,表現在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自覺需求,對學習進程的高度負責和對學習活動的充分自主上。嘗試教學法、引導——發現法、探究法,使學生自身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李學紅老師《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冷思考》也對學生的學習方式有獨到的見解:表演是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仿說與仿寫是學生理解和感悟語言的有效學習方式。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以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參與為特色,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老師用極少的時間進行點撥,還課堂于學生,還時間于學生。洋思中學教學模式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生學。威縣人才學校的“三三三一”教學模式,倡導自主學習是根,小組交流是蔓,提問展示是魂,當堂訓練是本。
毋庸置疑,省內外專家及優秀學校的研究成果,都在創新學生學習方式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新理念,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在我們農村小學,現有的方法好多方面不符合農村小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學起來操作性不強、不系統、不宜實施。因此,我們課題組仍要充分吸納這些專家成果的精華及優秀學校的成功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經驗從而摸索出適合農村小學特色的學習方式。
2、方法
(1)調查問卷法
(2)經驗總結法
(3)實驗法
(4)案例研究法
(5)比較法
三、課題研究的組織、分工
1、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 王 濤
組員 王素華 閆 震 馬軍鋒 吳曉敏 郭巧格 賀慶江
閆祎寧 馬 寧
2、課題研究成員日常分工情況
王素華 課題規劃
馬軍鋒 網絡資源創建
吳曉敏 檔案管理
王 濤 文印資料打印
閆 震 網絡資料的保存
郭巧格 課題材料的整理
閆祎寧 學生活動的調查
賀慶江 各項活動照片資料的搜集保存
馬 寧 學生活動的調查
3、課題研究成員具體分組分工情況
《農村小學創新學生學習方式研究》開題報告 王素華
閆 震
《農村小學學生學習方式現狀分析》研究報告 馬軍鋒
王 濤
《校本資源對學生興趣的影響》論文 王 濤
吳曉敏
《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研究報告 馬軍鋒
閆祎寧
《綜合實踐活動中體驗性學習研究》 論文 郭巧格
賀慶江
《農村小學創新學生學習方式研究》結題報告 王素華
閆 震
馬 寧
四、課題研究的進度
1、精選人員,組建課題組。(XX年6月)
2、分解課題,明確任務
建立核心成員課題負責制,明確分工到人,分工到位,課題運行正常,按照上級要求按時開題,進入研究階段。(XX年10月)
3、營造氛圍,形成骨干。
完成《農村小學創新學生學習方式研究》開題報告的撰寫。(XX年12月)
4、交流研討,促進提升。
完成《農村小學學生學習方式現狀分析》研究報告和《校本資源對學生興趣的影響》論文。(XX年12月—XX年5月)
5、確定案例,明確重點。完成《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學生學習方式》 研究報告。(XX年6月—XX年9月,中期研究報告)
6、確立方法,實施論證。
完成《綜合實踐活動中體驗性學習研究》論文。(XX年10月——XX年12月)
7、總結反思,促進交流。
完成《農村小學創新學生學習方式研究》結題報告。(XX年1月—XX年6月,完成課題研究報告,整理成果。)
五、課題研究的經費分配
本課題研究組主持人是縣教研室小學語文兼職教研員,先后在《中國教師報》、《教育前沿》、《心理教育》、《邢臺教研》、等報刊雜志發表論文數篇,參加XX年河北省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培訓和XX年“國培計劃”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培訓。研究組其他成員也都參加過市級課題研究,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組成員都具有本科學歷,以青年教師為主,多人參加過市級課題的研究,三人參加“國培計劃”骨干教師培訓,都是學校的骨干教師,研究能力有保障。
本課題得到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校領導專門為本課題設立課題研究辦公室,配備電腦、打印機、檔案柜等專用設備,學校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制定課題研究制度,劃撥專項研究經費,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管理、時間和經費保障。課題經費分配如下:
設備購置費:9900元
調研差旅費:1860元
資料印刷費:900元
會議費: XX元
工作量津貼:1600元
考察學習費:2800元
實驗材料費:600元
信息費: 800元
鑒定驗收費:600元
合計: 21060元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利用校本課程,改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年齡特點,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明確學生學習的需求,讓學生把興趣和需求轉化成學習的動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班刊”是我校的校本課程,也是我校特色,它是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把學生的優秀習作、精美繪畫作品等,匯編成《花開的聲音》、《心聲》、《金色的童年》等“期刊”。供孩子們傳閱,無形中會增大孩子們對習作的心理需求,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論文《校本資源對學生興趣的影響》。
(2)學生正確、合理的利用網絡資源獨立學習
我們嘗試運用信息網絡化環境提供的文字、圖像、聲音以及資源共享的特點,創辦學科主題社區、qq群等師生相互交流的平臺。優化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獨立學習的途徑、方法。提高學生有效收集、整理、應用信息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提高獨立學習能力的目的。撰寫研究報告《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學生學習方式》。
(3)尊重個性,培養孩子創造性學習方式的形成
每一個人的學習方式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學習應尊重每一個人的學習方式的獨特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于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課堂實用“詞語盤點四步學習法”,創新學習方式,張揚學生個性,為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創造空間。
(4)在體驗中學習,在積累中成長
我們倡導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學校,走進田野、社區、社會,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增進學生與社會的密切聯系,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撰寫論文《綜合實踐活動中體驗性學習研究》。
(5)培養問題意識,自主解決問題
學生學習同樣要從問題開始,產生學習動力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我們研究的邢臺市“”規劃課題《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就是要培養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學生問題式學習方式研究。
課題主持人簽名
年 月 日
三、專家評議要點(側重于對課題組匯報要點逐項進行可行性評估,并提出建議)
閆光磊:
課題選題大,全國各地都在研究;價值大,難度高。常河鎮中心小學和西位明德小學兩所小學強強聯手,對實驗班級分工細,班級任務明確。能充分利用校本資源的開展,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本學區的校本課程有“班刊”、“教師講壇”、“快樂閱讀”、“英語口語”等,這需要學校和學區的大力支持,在課程、課時的安排上有保障。
“利用信息技術改善學生學習方式研究”,教會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這一研究活動有立項的價值和意義,但是對于農村學校來說難度大:1、學校的硬件建設,就是電腦、多媒體、網絡、電子教室的設備配置要跟得上;2、學生的家庭是否有電腦設備;3、學生要掌握一定的運用知識。解決的途徑還是要與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緊密相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課程資源逐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依靠學校設立專門課程、專門的教師,利用“綜合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多方面改善學習的方法,最終達到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課題研究的側重點過于側重語文學科,其他學科應該兼顧,價值意義會更大。整個研究對我們影響大,要側重于學生怎樣形成學習習慣,認真研究總結。
孟令平:
省級課題是我縣第一個成功立項的課題,希望課題組成員認真研究,扎扎實實搞下去。不走過場,不光要結果,還要注重研究的過程,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切實為我縣的教育科研帶一個好頭。研究的學習方式,可以提升,形成一種模式,最好能在全縣推廣試用。
張改芬:
平時工作要做細,注重搜集資料。學校班級的活動資料要注意保存。通過活動帶動其他教師參與,達到學校資源的共享。本課題內容新穎,學生的學習方法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改變學生學習的依賴性,能合理利用資源。研究內容便于操作,根據計劃,逐步完成。改變學生學習方法,我從思想上的認識總結為三個字“魚”、“漁”、“欲”。從傳授學生知識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最后達到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學習的動力。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課題。
張巧存:
開題報告存在細節上的問題:1、大家都知道的沒有必要詳細介紹;2、個別句子存在啰嗦、矛盾等語病;3、時間緊迫,“交流研討,促進提升”一項中,兩個論文三個月完成,中間還有春節假期,時間沒保障,需要調整;4、最后一個大問題下的幾個小問題,序號不協調。
優點:課題選題好。“農村小學創新學生學習方式”的題材好,是現今的熱點問題,針對農村小學,可操作性強,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研究熱情,尤其以校本課程為基礎,能充分利用校本資源,取材方便。
建議:注重研究中的細節問題。每一個活動都要有詳細的計劃、嚴密的過程和科學的結果。你們要善于總結收獲、善于保存活動資料,便于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