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題報告的組成要素
第一, 標題
標題可以準確地反映研究的重點,因此必須清晰、明確。原則上,對于定量研究,標題必須能反映所研究的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關系。對于定性研究或案例研究,標題必須反映所研究的問題的實質或核心內容。盡量避免使用“論…”之類的表述方式。
第二, 問題的陳述
包括研究問題的嚴格界定,研究問題的提出,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期望達到的目標等。
1 嚴格地界定所要研究的問題,特別注意研究問題與現實問題或管理問題的區別。
2 以容易理解詞匯陳述問題。
3 界定與限制主要的研究范圍。
4 預示所要檢驗的假設或可能提出的問題
5簡潔地指出研究的重要性或研究的意義(包括理論與現實兩個方面)
第三, 有關文獻的整理與評論
很多同學認為文獻綜述或文獻評論無關緊要, 覺得沒有什么好寫的,或者文獻太多啦看不過來,或者認為行內的人都應該了解。其實不然,文獻評論是少有這樣的功能:一是幫助讀者了解你的研究計劃和研究的起點;二是幫助你自己去思考問題。
一段適當的文獻評論,可以證明研究者已經把握該領域的重要觀點,而且了解最新的發展方向。據此,讀者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從什么角度來看問題,是從時間來分析問題,是在什么基礎上討論問題。
文獻評論可以表明你在研究上的突破。全面介紹和回顧了別人的研究以后,你的研究的創造之處就顯而易見了。
文獻評論的原則:
1 向讀者表明你對有關領域有一定研究,而且了解該領域最近的發展動向。
2 指出你的研究有所突破的地方,說明你的研究如何改進、修訂、完善或擴展了以前的知識。
3 盡量避免下面的陳述:該研究領域的文獻太少和太多,或不完全,這樣的評論過于籠統,往往表明研究者對該題目還不夠熟悉。
4 首先要對文獻進行介紹,什么人,在什么時候,用什么方法,做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結論。然后,要對文獻一定要進行評論,要表明你的觀點,同意或是反對或是懷疑以及原因。注意,關于原因的說明非常重要。
5 文獻評論時,盡量避免做抽樣方面的指責,例如只研究了美國人,沒有包括中國樣本。這樣的批評毫無疑問沒有抓住實質。
第四, 問題與假設
1 所謂問題是指與描述性和調查性的研究有關的研究內容,而假設則是與理論研究或實證研究有關的研究內容。經過對假設的陳述,讀者對理論的探討,才能夠把握一個基本的方向。
假設的陳述,可分為4類:
第一類,語義性的虛無假設:表述為理論性變量“沒有差異”的形式。
第二類,操作性虛無假設,表述為操作性變量“沒有差異”的形式。
第三類,語義性的替代假設,如虛無假設不成立,則應接受的假設。
第四類,操作性替代假設,如操作性虛無假設不成立的話,則應接受的假設。
所有的研究不是為了檢驗假設,就是為了解答問題。當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檢驗理論的內涵時,應該做假設的陳述。在理論架構里,假設應該有理論基礎,經過邏輯與預演過程而形成。特別要注意,假設不是憑空產生的,必須依據一定的理論框架。因此,一旦作假設陳述,讀者就有權知道:究竟原來的理論架構是什么?假設所依據的邏輯是什么?
在案例研究或定性研究中,可以采用問題陳述的方式,也就是提出問題,而不是陳述假設。因為定性研究,一般屬于描述性研究或探討性研究,這個時候一般還沒有理論,所以就談不上根據理論來推演假設的問題。所以定性研究只要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就可以了。但是,問題的提出不是那么簡單。首先,問題的提出要合理;其次,問題必須具體、明確;第三,問題必須在研究者可以探討的范圍內;第四,問題用已有的理論是解釋或解決不了的;第五,問題從來沒有人研究過。
第五,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是整個研究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一項研究成敗與否,重要的環節就在研究設計上。
1首先說明你將采取哪些步驟來解答或檢驗前面所提出的問題或假設
2所有的研究都可能受到調和變量或無關變量的影響,因此你的結論可能并不正確,所以應該對無關變量或調和變量進行控制。在研究設計中,你要重點說明,哪些是自變量,哪些是因變量,哪些是控制變量,哪些是調和變量,哪些是無關變量,你如何操弄和控制這些變量,是采用抽樣法,實驗法,還是統計方法。
3 對你要研究的自變量和因變量進行詳細的說明,給出操作定義。
4研究設計的另一個功能是要控制可能的誤差來源。你必須對有可能產生的誤差進行分析,并說明如何來控制這些誤差。
你必須知道自己的研究設計可能發生的錯誤以及錯誤可能的來源。沒有一個研究設計可能的是完美無缺的。
5 在討論研究設計時,如果能采用一些邏輯和統計的術語來表示會有助于讀者的理解。
第六, 研究工具
1 簡要的描述所使用的工具。如果已有現成的,則必須說明是什么人在什么條件下使用的,效果如何。如果沒有現成的,則必須對制作或設計工具的過程進行詳細的介紹。
2 由于工具的選用和變量的操作定義有極大關系,因此工具的選用至關重要的。
3 必須對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做客觀、科學地說明。
由于工具的選用和變量的操作定義關系密切,因此這個工具非常重要。一旦忽略,可能導致整個研究完全破產。
第七, 抽樣
1 抽樣的原因之一是為了保證研究的外在效度。也就是說,從樣本研究得出的結論或發現的結果,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推廣到總體。
2 討論抽樣的第二個原因是為了內在效度。如果樣本不符合概率分布(或正態分布),就無法建立誤差估計,于是我們便不知道研究所得的結果是否有用。
第八 ,資料的收集
1 說明收集資料的方法,問卷調查,結構化訪談,標準化測量等
2 說明收集資料的具體步驟和計劃
3 說明收集資料的地點和時間周期
第九,資料分析
1 指出擬采用的資料或數據的處理辦法,包括編碼、分類、整理等,統計方法,所使用的統計程序,以及其它分析方法。
2 根據測量的尺度決定數據分析的方法
3 說明分析的性質
4 說明可能得出的結論
第十,預算和時間計劃
1 說明完成研究所需要的條件,包括人、材、物
2 說明具體解決的辦法
3 特別要說明時間范圍和計劃
第十一,可能存在的問題
對研究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預測和說明。
第十二,參考文獻
開題報告的時候,你應該已經掌握了要研究的問題的有關文獻,對文獻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所以,文獻綜述或文獻評價是必須的。所評論的文獻和參考的文獻,必須完整提附在報告的最后。
第十三,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必須對學生的開題報告提出評價意見,特別應該具體說明學生是否具備完成該研究的條件和資源,研究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是什么,要注意哪些事項,是否同意開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