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題報告范文《論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完善》
論文選題理論意義、實用價值
一、理論意義
在我國,勞動仲裁制度作為勞動爭議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中的關鍵環節。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自80年代恢復以來,其發展已有近20年的歷史。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在90年代初期形成的勞動爭議仲裁制度存在的缺陷也顯現出來。任何一種制度都有一個從產生到完善的過程,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亦是如此,勞動爭議仲裁制度改革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全國人大常委會于XX年12月29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并于XX年5月1日正式實施。然而,對于新法的實施,仍有部分學者提出新法改革不徹底,仲裁前置的整體思路未變,建議取消仲裁前置程序,認為這是恢復仲裁原意,重構勞動仲裁機制的根本點。但是就立法確定的這種體制模式而言,將會在相當長時間內不會改變,因此,勞動仲裁制度的構建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勞動者權利能否得到救濟,關系到勞動關系能否和諧發展,在既有勞動爭議處理程序基本框架下,探究如何完善具體的程序模式以及相關基本制度,對勞動爭議的解決無疑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二、實用價值
勞動爭議仲裁制度作為勞動爭議處理機制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在世界各個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勞動爭議仲裁的性質認定,是構建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它不僅有利于認識勞動爭議仲裁制度,還對我國勞動爭議仲裁機制的構建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對勞動爭議仲裁的不斷完善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也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尤其是如何更好的將裁決處理的公平公正,只有平衡好各方當事人的厲害關系,切實保護好公民的利益,勞動爭議裁決機制才能健康,有序,持久的發展,我們的社會也會更加和諧,穩定,美好。
國內外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一、國內研究現狀
現行我國勞動爭議仲裁機制的法律依據主要源于1993年6月11日國務院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和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屆第八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及XX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近二十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經濟體制結構的調整變化,以及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勞動關系呈現出了多樣化和復雜化的特點,通過勞動爭議仲裁方式處理的勞動爭議案件大幅增長,同時勞動爭議仲裁機制的缺陷也逐漸顯現出來,如勞動爭議仲裁的屬性蛻化、立法不足、“三方原則”空虛、“一裁二審”體制的缺陷、勞動爭議仲裁員制度及監督機制不健全不完善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弊端不僅使勞動爭議仲裁制度越來越不適應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的現實需要,最后還將導致對勞動者利益造成損害的結果,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保護勞動者的理念是相背離的。面對這種情況,許多專家、學者甚至勞動者都指出,勞動爭議仲裁制度本身已經到了不得不進行改革和完善的時候了,但是如何進行改革和完善至今還仍無定論。因此,構建一個較為完善的既符合我國建設法治國家基本國情,又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則的勞動爭議仲裁制度就顯得尤為迫切。
二、國外研究現狀
在國外,對于這一領域的研究相對較早,主要有國際性組織,區域性組織,主要發達國家對這一問題做出了指導性,規范性的研究,如德國、意大利、瑞典、芬蘭、智力、法國等國家紛紛建立了勞動法庭或勞動法院。它們雖冠以法庭或法院的法庭,但在其組織構成、程序等諸多方面都與普通法庭或法院有較大區別。他們的特點主要變現在:1組織結構遵循“三方原則”;2因有勞資雙方代表參與審理,加之審理過程盡量奉行自愿和協商原則,從而有利于追求勞動爭議的友好、和平解決;3在程序設置上往往考慮到勞動爭議案件的特殊性,采用簡單、迅速的方式進行結案,避免訴訟的過度遲延而導致勞資雙方矛盾的激化;4收費低廉;5審理非公開化。此類特殊法庭或法院是各國司法界針對某些特殊案件和司法現狀進行改革的結果。它既有司法的強制性特點,即可由一方當事人申請啟動程序,另一方須強制參加;又有傳統仲裁制度的特點,即機構組成、審理程序、審理方式、費用收取上與傳統仲裁極為相似,從而實現了仲裁和訴訟的有機結合。
三、發展趨勢
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缺陷是多方面的,導致現有勞動爭議仲裁機制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其中的關鍵是最大程度地還原仲裁的本質,在完善相關法制建設和制度保障基礎上,理清裁審關系,實行“裁審分離雙軌制”,勞動爭議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加強人民法院的法律適用和程序監督功能;弱化勞動爭議仲裁的行政性,強化其民間性;不斷推進勞動爭議仲裁組織制度、仲裁員和仲裁庭制度改革。從實體法和程序法方面提高立法層次,為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改革提供法律基礎和支持。面對這些新時代的問題,傳統的法律難以形成有效的調整,所以有關勞動爭議仲裁的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將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也將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研究內容范圍
摘 要
abstract
引 言
1 勞動爭議仲裁制度概述
1.1 勞動爭議概述
1.1.1 勞動爭議的概念
1.1.2 勞動爭議的分類
1.1.3 勞動爭議的特點
1.1.4 勞動爭議產生的原因
1. 1.4.1 勞動關系利益化
1.1.4.2 企業管理不規范
1.1.4.3 勞動關系雙方法律意識和合同意識的淡薄
1.1.4.4 企業缺乏勞動關系的自我調節機制
1.1.4.5 企業經營虧損
1.2勞動爭議仲裁制度概述
1.2.1 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概念
1.2.2 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性質
1.2.3 完善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價值取向
2 域外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發展及啟示
2.1 域外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發展
2.1.1 美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
2.1.2 歐洲勞動爭議仲裁制度
2.1.3 香港地區勞動爭議仲裁制度
2.2 域外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借鑒與啟示
3 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現狀和存在問題
3.1 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現狀
3.1.1 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立法現狀
3.1.2 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理論現狀
3.1.3 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內容
3.2 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存在的問題
3.2.1 勞動爭議仲裁立法不足
3.2.2 勞動爭議仲裁機構設置不合理
3.2.3 勞動爭議仲裁程序設計不科學
3.2.3.1 仲裁前置程序弊大于利
3.2.3.2 仲裁機構受案范圍過于狹窄
3.2.3.3 仲裁時效之法律規定不一致
3.2.3.4 仲裁時效缺少中止、中斷規定
3.2.4 仲裁與審判之間缺少緊密銜接
3.2.5 仲裁監督機制不完善
4 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完善
4.1 健全我國勞動爭議仲裁法律體系
4.2 完善勞動爭議仲裁組織制度
4.2.1 真正發揮“三方機制”的功能
4.2.2 推進勞動爭議仲裁機構設置的改革
4.3 完善勞動爭議仲裁程序設計
4.3.1 取消仲裁前置程序弊大于利
4.3.2 擴大仲裁機構受案范圍
4.3.3 統一仲裁時效之法律規定
4.3.4 增加關于仲裁時效的中止、中斷規定
4.4 強化裁審之間的有機銜接
4.5 建立切實有效的仲裁監督機制
結 論
參考文獻
后 記
主要參考文獻
[1].論"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的"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
[2].完善勞動爭議訴訟制度的幾點思考 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 19(3)
[3].兩岸三地勞動爭議處理機制比較研究
[4].勞動爭議調解制度設計的本土資源和國際視野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 21(2)
[5].中小非公企業勞動爭議防范和化解的對策淺析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6].中國勞動關系變化中的問題與改進對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1)
[7].我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問題研究
[8].企業勞動爭議工作的難點與對策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3(1)
[9].我國勞動爭議的省際差異及其解釋 財貿研究, 19(5)
[10].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勞動爭議狀況研究
[11].鄭尚元 勞動爭議處理程序法的現代化
[12].孫德強 中國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研究中
[13].宋登科試論我國勞動仲裁制度的內在缺陷與完善
[14].試論中國勞動仲裁制度的改革——以強化行政adr為視角
[15].張需聰 中美勞動爭議仲裁制度比較研究——兼論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之完善
[16].王坤路 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研究
[17].張需聰 中美勞動爭議仲裁制度比較
[18].吳福常 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重構
[19].胡穎 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20].孟祥明 論仲裁與訴訟銜接的法律制度構建
[21].張紅彥 對人事爭議仲裁制度的反思與構建
[22].劉邦慧 人事仲裁制度問題的研究
[23].張穎 廢除我國人事爭議仲裁制度的若干思考
[24].周磊 勞動仲裁權構成要素的研究
[25].朱黎明 我國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的缺陷與重構
[26].林麗玉 我國內地與香港地區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的比較研究----以新《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為視角 法制與社會
[27].張冬梅 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的比較研究----兼談《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不足和完善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6)
[28].范愉 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9].李坤剛 關于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兩個問題的探討[j] 安徽大學學報,
[30].孫英慧 關于我國仲裁員制度的法律思考 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1].巴菱 我國勞動爭議調解制度的模式研究 華東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2].陶然 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評價及其完善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3].岳增鵬 我國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缺陷與重構 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4].熊琳 日本勞動爭議解決制度及其最新發展 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35].楊裕賢 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6].李楊 我國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研究 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7].馮蓓 我國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的模式選擇 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8].吉達珠 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的實證研究 西南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39].田強 勞動爭議訴訟制度研究 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40].陳東超 論勞動爭議仲裁與訴訟的沖突與協調 中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