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會計專業論文開題報告書
1、本選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的經營規模、經營范圍越來越大,導致了大量集團企業的涌現。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日益擴大,經營范圍也逐步突破單一業務界限,成為從事多種產品生產經營或從事多種業務經營活動的綜合經營體;同時經營的地域范圍也日益擴大,有的企業分別在國內不同地區甚至在境外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在這種情況下,反映不同產品(或勞務)和不同地區經營的風險報酬信息越來越普遍地受到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重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與,以及入世的影響,人們對于分部報告所提供的信息,就越來越關注,其不僅可以幫助財務報表用戶:更好地理解企業的業績;更好地評估其未來凈現金流量的前景;而且可以對企業整體做出更有依據的判斷(sfas131,1997)。
因此,如何更好的加大對于分部報告的認知程度,讓更多的會計工作者了解關于此方面的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本選題國內外研究狀況綜述:
西方各國自60年代以來,先后制定和發布準則,要求企業編制一般會計報表外,還需編制分部報告。美國于1976年發布了fasb-14“企業分部財務報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也于1981年發布了ias-14“按分部編報財務資料”。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iasc于1997年正式批準了新修訂的ias-14“分部報告”,取代了原分部報告準則。該準則自1998年7月1日開始實施。這不但表示了分部報告的完善與發展,也標志著編制分部報告已是一種必然趨勢。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也會發布自己的分部報告準則。 我國證監會也在1997年首次要求跨行業上市公司在其年報中披露分行業信息。其后,財政部在發布的《股份公司會計制度人《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分部報告》(征求意見稿)中對分部報告進行了修訂和完善,XX年2月我國對修訂后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已由部務會議討論通過,予以公布,并自XX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前,我國分部信息的確認、計量與披露規則,已非常接近國際會計準則。
3、本選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寫作提綱
一、我國分部報告觀念的發展
二. 新準則在企業分部報告信息披露方面的變化和要求
(一)新準則較于以往的制度,可以說是一個質的變化,尤其在劃分標準上更加合理,更加結合實際。
(二)在對信息披露上,新準則要求要遵循重要性,相關性和充分披露原則
三、我國目前分部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一)國企經理制度
(二)上市公司治理結構
(三)外部監管制度
四、關于進一步完善的思考
(一)不斷完善高層管理人員的各項考核制度,突出管理層的責任。
(二)積極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三)加強監管力度,加大執法力度。
4、主要參考文獻
1.《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
2.《企業會計準則——中期財務報告》
3.《國際會計準則第14號——分部報告》
4.《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理論與證據》(吳聯生:,廈門大學博士后研究報告)、
5.《會計域秩序與會計信息規則性失真》(吳聯生:,經濟研究)等。6.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報告特別委員會綜合報告《論改進企業報告》(陳毓圭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7年。
5、完成措施及進度安排
XX年12月完成1稿
XX年3月完成對一稿的修改,完成2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