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會計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
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識別與防范
一、論文(設計)選題的依據(選題的目的和意義、該選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等)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目前,虛假財務報告是一個熱點話題,已經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虛假財務報告是不符合公認會計準則以及現行法律法規規定,不能如實對外提供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財務報告。虛假財務報告遍及世界各國,美國的安然事件讓全世界人震驚,中國隨著瓊民源、pt紅光、銀廣廈等上市公司績優股神話的破滅,也讓人們憂心忡忡。虛假財務報告造成的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會掩蓋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增加國民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欺詐廣大投資者,誤導國家對目前經濟的判斷,導致國家制定出不符合實際的經濟政策,最終造成無法彌補的后果,再加上現在企業高層在決策時以財務報告為主要依據,虛假財務報告給決策者以錯誤的導向,導致決策失敗,給企業造成更大的經濟活動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會計信息的復雜性決定了上市公司提供虛假財務報告問題是未來財務會計面臨的首要難題。因此,財務報告的目標定位十分重要,而上市公司是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源頭,應該更加給予高度關注,關注虛假財務報告對社會,利益相關群體的危害,分析危害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使得財務會計報告真實可靠,成為評價上市公司的一個具體指標,促進經濟正常穩定的發展,符合整個金融環境。
(二)、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國內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由于我國迄今尚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會計準則體系,因此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證券監管部門有關規定的影響。多年來,國內許多知名學者一直致力于研究于此,并得出了相關的研究成果。
1.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的重要性。陳信華,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金融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XX年出版的《財務報表分析技巧》,他提到:財務報表的分析非常重要,它能幫助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總結過去的營業成果和財務狀況,明確現在所處的競爭地位,加強內部控制,并在此基礎上預測和規劃未來;它能幫助銀行、投資者、供應商以及同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單位和個人,了解和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并根據此作出科學的投資決策和提供信貸的決策;它能幫助政府的財稅、外匯管理、證券管理和統計等職能部門,對各種會計數據進行匯總處理和分析利用,使國家對宏觀經濟和調控更具有效率;它還能幫助社會上的和經濟研究等專門機構更圓滿地履行其特定的職責。《財務報表分析》:王德發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XX年出版。其中提到財務報表分析是一項令人興奮而又極具技巧的實務操作,通過對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資產營運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為投資者、債權人和經營者的決策提供依據。還有造假甄別:剖析會計報表造假的動機和現象,介紹其甄別技巧,操作性強。《財務報表分析方法》:作者:陳少華 陳瑜 王棟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財務會計主要是面向企業外部,最終通過財務報告(尤其是處于核心地位的財務報表)把有關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等信息傳遞給外部信息使用者。財務報告作為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重要反映,成為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法定資料,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每一個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人(自然人和法人),幾乎都要使用財務信息,尤其是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和國家經濟管理和監督部門等。
2.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的方法。《財務報表分析》作者:程隆云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日期:XX年1月 本書的邏輯主線是以企業利益相關者為分析主體,以企業基本活動為分析對象,以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為依據,以決策有用性為目標,以戰略分析為起點,以會計分析、財務分析和預測分析為核心,以企業價值分析為綜合。池國華,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財務管理專業 獲管理學博士學位,于XX年出版的《財務報表分析》以世界上目前最為成熟、最為流行的“哈佛分析框架”為主線,以財務分析基本方法應用為重點,以XX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深入淺出,化繁為簡,分別介紹了財務報表分析基礎、財務報表分析原理、資產負債表分析、利潤表分析、現金流量表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償債能力分析、增長能力分析等內容。此外,《財務報表分析》還專門引入了一家上市公司XX年報作為貫穿全書的案例,采用了大量的上市公司真實案例。
3.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的辨別。XX年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吳革的《財務報表粉飾手法的識別與防范》一書中提到:我國的證券市場和會計市場還處于發展時期,遠未達到成熟,這表現在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程度、相關法規與制度的科學程度、政府部門的市場化程度等諸多方面,而這些不足之處又交織在一起,集中體現為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粉飾問題。因此,作者認為,這一防范體系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完善內外部公司治理結構、完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建設、完善注冊會計師制度、加強政府監管和引入司法介入制度。而財務報告粉飾防范體系也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防范體系則是萬萬不能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財務報告粉飾防范體系的研究在任何時期都是最重要的。單喆敏,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公司證券投資總部高級投資經理,同時擔任中國電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信公司財務顧問,以及多家產業基金的獨立董事。XX年出版了《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該書中提到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使用者主要有:上市公司的股東(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上市公司貸款人(如銀行),商品或勞務供應商,公司管理層,公司的顧客,公司的雇員,政府管理部門如稅務局、工商局和證監會,公眾和競爭對手等。這些人和機構構成了公司的所謂利害關系集團,由于這些財務報表的使用者與企業經濟關系的程度不同,他們對公司財務信息的需求也就不同。本書的出版能對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良性、健康發展有所裨益。
4.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的研究領域還有中國證監會和報告的使用主體。XX年12月11日,北京師范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指數報告()》和《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數報告()》,從財權配置、財務控制、財務監督和財務激勵等四個方面設計出包含4個一級指標、30個二級指標的財務治理評價指標體系。這兩份報告的發布將推動中國公司治理分類指數的深入研究,對提高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水平、正確認識高管薪酬合理性、有效保護投資者權益、為政府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和完善資本市場將起到積極的作用。XX年10月25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關于上市公司建立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管理制度的規定》,并自11月25日起施行。近期,上市公司紛紛披露《內幕信息及知情人管理制度》,從源頭防止內幕信息泄露。
國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美國對分部財務報告的質量要求和數量要求居世界領先地位。早在1939美國就已經鼓勵企業對國外經營分部作單獨的披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于1969年對在美國證交會登記的公司提出披露行業信息的要求。1976年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公布了第14號準則《企業分部的財務報告》,要求企業披露行業分部信息和地區分部信息。以后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又陸續發布了第18號準則(1977年)、第21號準則(1978年)和第24準則(1978年)等一系列與分部財務報告有關的準則:第18號準則要求將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所采用的會計原則和方法用于分部財務報告;第21號準則要求公眾持股的上市公司按行業、國外經營、主要客戶和出口銷售披露分部信息;第24號準則規定企業免于編報分部信息的幾種情形。這些準則的制定和實施,為美國分部財務報告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指南。1991年4月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理事會成立了財務報告特別委員會,經過三年的研究,該委員會完成了綜合報告《論改進企業報告》,有不少篇幅涉及分部財務報告的信息披露,該綜合報告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美國有關分部財報告準則的發展和走向。 英國是最早提出分部財務報告要求的國家之一。1965年,英國的股票交易所率先要求上市公司編制分部財務報告,披露分行業營業額和利潤額以及分地區的營業額;1967年,英國公司法首次作出公司應披露分部信息的法律規定;1990年,英國原會計準則委員會綜合當時的法律規定和股票交易所的要求,發布了標準會計實務說明書(ssap)第25號《分部報告》,要求企業增加披露行業分部地區分部的資產信息。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于1981年發布了第14號國際會計準則《按分部報告財務信息》,要求證券公開上市的企業和其他經濟上重要的單位按行業和地區分部報告財務信息。而后,該項準則經修訂后于1997年公布,把提供分部信息的范圍限定在“權益或債務證券公開上市的企業,和在公開的證券市場上其權益或債務證券正處于發行階段的企業”。 其他許多國家和組織也有披露分部信息的要求或建議。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有類似于美國的關于分部財務報告的會計準則;歐盟國家有類似于英國公司法中關于分部財務報告要求的規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出了披露分部信息的建議;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準則政府間專家工作組也對披露分部信息予以支持。
二、論文(設計)的主要研究內容及預期目標
主要研究內容:
(一)提出虛假財務報告的定義及表現
虛假財務報告的文字性表述,虛假財務報告的定義是相對財務報告而言的。其表現方式從性質和內容可以各分為兩類:
1.其表現方式從性質可以分為錯誤型虛假財務報告和舞弊型虛假財務報告。
2.其表現方式從內容可以分為財務數據虛假的財務報告和非財務數據虛假的財務報告。
(二)虛假財務報告形成的主要危害及原因
虛假財務報告危害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為四部分:
1.影響國家宏觀經濟決策;
2.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國家利益受損;
3.破壞市場經濟秩序,打擊投資者及利益相關者的信心;
4.影響社會的穩定。
虛假財務報告原因也分為四部分:
1. 上市門檻過高是導致虛假財務報告產生的根源;
2. 上市公司為了在當前證券市場中樹立良好形象,在披露會計信息時,有意夸大或縮小客觀事實,甚至粉飾績效,虛構利潤;
3. 一些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沒有從實際情況出發,致使利潤預測數和利潤實現數相差甚遠;
4. 內部自我約束功能不強,對統計數字缺乏必要的監督和檢查手段。
(三)虛假財務報告的防范及治理
針對虛假財務報告危害,從不同的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四點建議:
1.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內部控制制度;
2.注重外部監督,充分發揮職能監管部門監督的職能;
3.完善注冊會計師制度,發揮經濟警察的作用;
4.及時補充和完善各種會計規范制度.
預期目標:通過對主要內容的研究,目的在于得出以下結論:通過了解虛假財務報告的定義及表現方式,提出上市公司現實存在的普遍問題對于各利益群體的
危害,進而分析其形成的主要成因,相應地提出治理的對策,將其危害降至最小,使會計財務報告成為真實可靠的評價上市公司的指標。
三、論文(設計)的主要研究方案(擬采用的研究方法、準備工作情況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根據上市公司的現狀,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及規定,堅持將危害降至最小的方向與目標,應該采用調查法與規范研究相結合的方法。調查法是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規范研究是以某種價值判斷為基礎,說明經濟現象及運行時什么問題。
準備工作情況及主要措施:
(一)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況。
(二) 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么問題,需要什么材料和條件,然后作明確的規定。
(三)確定觀察對象。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
(四)從規范研究的角度,提出一定的標準,作為經濟理論的前提。
(五)以該標準作為制定經濟決策的依據,研究這些經濟現象如何符合這些標準。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田秀琴,呂淑娟.淺談虛假財務報告,商業經濟(2)
[2] 黃博.淺析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產生及治理,現代商業
[3] 鹿成,等.虛假財務報告的表現形式與審計要點實務全書,中科多媒體電子出版社,
[4] 高山.論公司財務治理與財務報告舞弊,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6)
[5] 李紅艷.市公司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剖析,中國商界,(2)
[6] 李德強.虛假財務報告常見的舞弊手法及其防范,企業導報,(4)
[7] 譚鵬飛.虛假財務報告成因的分析及對策探討,財經界,(2)
[8] [美]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著,婁而行譯,論財務會計概念,
[9] 潘琰.英特網財務會計若干問題研究[m].論財務會計概念,.
[10] 夏冬林.財務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及其特征[j].會計研究,.(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