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高層建筑設計開題報告范文
了解綜合辦公型公共建筑和高層建筑設計的基本方法以及建筑空間組合方式。了解高層建筑的防火設計以及結構設計方法并熟悉國家有關設計規范。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高層建筑設計開題報告范文。
20世紀80年代開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逐漸由衰退走向復蘇,作為支柱產業的建筑業也相應有了新的發展,高層建筑成為明顯的標志,尤其是超高層建筑形成熱點。不僅歐美各國的高層建筑繼續大力建設,而且第三世界,特別是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高層建筑更是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反映了經濟的增長與強烈的競爭意識。高層建筑的性質主要以辦公樓居多。在建筑功能與技術方面日益綜合化與智能化,造型也越來越多樣化。數量與平均高度都在逐年增加。近幾十年來,各國高層建筑的造型特點,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
這一類高層建筑的數量最多,也最普遍,它們的體形多采用超高層的塔式建筑,層數一般在40層以上,重點強調頂部的尖頂處理,以形成城市的主要標志。 美國費城——自由之塔(1984~1991年)
這是一座典型的標志性超高層建筑,位于費城自由廣場上,是建筑群中最高的一座塔樓。自由廣場建筑群由三幢新建的建筑和一幢舊的40層的建筑組成,在方形的廣場上各占一角。其中自由之塔高達251米,是費城最高的建筑物,總建筑面積為118,500平方米。為考慮風的影響,高樓采用了常用的核心筒結構,并沿建筑周邊布置8根巨柱,通過4層高的珩架與核心筒相聯。塔樓平面的角部是內凹的,這樣可以增加每層的轉角辦公空間,也使建筑體形顯得輕巧。
亦稱云頂大廈,位于吉隆坡中心區。高88層,包括塔尖總高445米,建成后已超過了芝家哥的西爾斯大廈而獲得當時最高建筑的桂冠,這反映了第三世界不甘落后的精神。大廈底部有兩個電梯廳,設24部電梯,分兩個低層區和三個高層區,分別解決高速直達與區間上下之用。塔的平面為多棱角的柱體,逐漸向上。兩塔總共建筑面積為218,000平方米。
這一類高層建筑雖然數量不多,但影響卻很大,它主要表現了高科技的時代特點,使人們可以在傳統藝術王國之外看到一個技術美的新世界。它那震撼人心的工程威力與技術成就,使它的建筑價值超越了其自身的實用性而具有精神上的意義。 英國倫敦——勞埃德大廈(1978~1986年)
位于倫敦金融區的干道上,是一座保險公司的辦公大樓,大樓的北面是商業聯盟廣場,其余三面都是狹窄的街巷。主樓布置在北面,地面以上空間為十二層,周圍有六座樓梯和電梯的塔樓,加上設備層共有十五層。另有地下室二層。總建筑面積約35,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