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范文大全 > 畢業論文 > 開題報告 > 教學樓設計開題報告(通用4篇)

教學樓設計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2024-12-04

教學樓設計開題報告(通用4篇)

教學樓設計開題報告 篇1

  一、本課題來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來源:

  教學樓是現代教育的服務設施,是學生接受知識的場所,應堅持典雅、莊重、自然又具人性化才是其本質特征。近年來校園集約化發展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高密度規劃。包括校園整體高密度和教學區建筑的局部高密度;第二,建筑資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校園建筑按功能類型進行重組,促使具有公共性質的使用空間為全校所共用,避免重復建設及浪費。密度的提高和資源的高效利用必然使校園建筑的功能向綜合性、復合化發展。因此,教育建筑綜合體的模式將成為新世紀我國中學建筑發展的趨勢。

  目的:

  通過本設計使我們更加熟練的掌握建筑設計、結構設計的步驟和方法,能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培養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相應的設計技巧,熟悉有關設計規程、手冊和工具書,提高自己畢業后到第一線工作的能力,同時還將培養設計工作中實事求是、嚴格、準確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意義:

  1)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所學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并在科學實踐中豐富和完善所學理論知識。

  2)獲得從事設計工作的初步訓練,培養獨立工作、獨立思考和綜合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初步掌握建筑設計研究的基本方法,培養文件編輯、文字表達、文獻查閱、計算機應用、工具書使用等基本工作實踐能力。

  4)樹立外國先進理論和本國實際國情相結合的思想和觀點。

  5)培養實事求是、刻苦鉆研、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工作作風。

  二、本課題所涉及的問題在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1.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的需求急劇增加,近幾年我國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幅度不斷加大,各種民間實體也把投資目標轉向高等院校。這使得高校的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面對新型學校的興建和現有學校的改造和建設的新形勢,學校的管理者和設計師對我國學校的校園規劃和建筑設計進行深入的反思越來越顯得十分重要。我國現有許多學校均建于計劃經濟時期,多數校園的建筑布局按學科、院系“小而全”的封閉體系設置,建筑的密度較大而容積率低,教室和實驗室的利用率不高,工程技術管網設施復雜,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空間上的割裂和孤立,使學科之間缺乏聯系和交流,不利于現代大學強調人際交往、學科交流的發展模式。而在這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代里,學校有限的土地資源日益顯其珍貴。

  集約化的教育建筑:在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領域,集約化是指“城市建筑在占有有限的土地資源的前提下,通過綜合組織生活功能和復合空間設計,形成緊湊、高效、有序的功能模式”。在校園的建筑規劃上,將有限的校園土地資源集約化使用,使建筑空間呈現聚集效應,以聚集空間結構形成集約化的建筑布局。高校教育建筑的集約化體現在功能組織和空間結構兩方面。功能組織的集約化是指在區分各系部或教育環節的各項功能的同一性和差異性的前提下,綜合組織教學功能,從而將它們通過建筑空間組合方式有機結合成建筑綜合體,集多種功能為一體。如將各系部的公共教學部分和基礎實驗室統一規劃設計,統一管理;把特殊實驗室和教師科研相結合,與公共部分有所區別。又如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過程的延續性,如上自習和信息查詢,可以將教室和信息中心綜合設計。空間結構的集約化包括空間功能的集合與空間配置的簡約,具有下述特點:空間有序化,通過基于,提高效益建筑空間組織的秩序原理來建立有序的空間體系,才能實現教育建筑多種功能并存于一體;"空間層次化,集約化教學空間功能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決定了空間設計中應包含從公共到私密不同等級的完整的空間系列。空間層次化和明確的歸屬感可以提高場所的可識別性,加強使用者的自豪感;空間彈性化,建筑空間結構必須具有彈性,體現在基礎技術設施的完善和建筑物結構系統及房間分隔的通用性,以適應靈活變化的要求;空間復合化,封閉的積層式與上下貫通的“動態流動空間”相結合,統籌考慮交通組織和公共活動領域的空間創造,使之趨向于立體化、開放化。

  集約化的建筑類型——教育建筑綜合體:大城市綜合開發對建筑功能提出綜合性和靈活性的要求,城市、建筑、交通一體化成為當代城市設計和建設的一種新趨向。它既要滿足人們對城市物質環境和精神生活的高度需求,又要講求高效、多能、低耗的綜合效益。順應這種發展趨勢出現了一種建筑新類型———建筑綜合體。建筑綜合體是由多個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間組合而成的建筑,又稱綜合體建筑。其基本形式有:單體式(即只有一棟建筑)和組群式(含有多個建筑)。單體式綜合體可以是各層之間的使用功能不同,也可以是一層內各個房間的使用功能不同。組群式建筑綜合體是完整的建筑群,各建筑群之間互為多種性質及功能的復合。建筑綜合體是對傳統建筑類型和功能單元的疊合重組以實現多種功能交叉、并存的空間環境系統。綜合體內部多種功能間相互協調平衡、相互激發使得建筑更加能動地發揮其職能和功效,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它可提供比普通建筑更多的服務內容,為更多的對象服務,使環境產生巨大聚合力。集約化教學模式使在校園規劃設計方面將具有相同功能和相近屬性的建筑適度聚集而形成組團格局,或者因用地緊張將功能不完全相同的單元聚集一體,構成一種新型綜合體———教育建筑綜合體。

  2.現代教學樓由于樓層逐新增高,結構越來越復雜.學生密度大.加上課桌、課椅等可燃物較多,當發生火災時,逃離比較困難。

  3.抗震方面的問題:新頒布的《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__)第6.0.8條中規定:“教育建筑中,人數較多的幼兒園、小學的低層教學樓,抗震設防類別應劃為乙類。這類房屋采用抗震性能較好的結構類型時,可仍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措施。”而設防類別的劃分是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劃分,針對乙類建筑,要求地震作用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方面,一般情況下,當抗震烈度為6~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但是尚存在以下問題:

  (1)目前對于此類建筑的重要性認識還不足,有待進一步提高;

  (2)低層建筑結構類型的選取除了常用的磚混結構外,框架結構被廣泛采用。而框架結構抗震性能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建筑平面布局的規整性。換而言之,僅僅通過結構專業自身的工作尚不能完全設計出抗震性能優良的建筑物。

  5、空間組合方面的問題:在現在社會中大部分中學教學樓都是比較綜合的,里面會有普通教室、實驗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師、計算機教室等,而在大學中,這些教室都是分開的,與之相比,分開比較好統一管理,也不會出現互相影響的問題,在這方面應該逐漸改進。

  三、對課題提出的任務要求及實現預期目標的可行性分析。

  預期目標:

  新的教學樓建成以后,力求成為布局合理,符合現代教學要求,具有多功能、現代化設備優秀建筑,希望可以給同學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滿足學生的各項要求,進而提高學習質量。另外,通過這次的設計,也會使我對軟件的應用能力有很大提高,這將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讓我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有一席立足之地。

  可行性分析:

  1.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我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建筑設計能力,制圖能力,建筑的結構選型,加強建筑的功能分析、空間組合、內外環境、造型處理等方面的能力,熟練掌握了建筑設計、方案設計、結構設計等程序階段,能夠獨立完成整套的完整的建筑設計及結構設計。

  2.這次設計參考了X大學附近的資源條件和環境背景,是在盡量符合環境條件的基礎上完成的,通過對X大學博學樓選址的基本概況(區位條件、地形地貌、人口與用地、道路交通、資源條件、建設條件等)、現狀條件、發展背景等的了解分析,以及高中城教學樓的建筑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方案設計,力求滿足社會需求以及業主方的期望。

  3.具體程序:

  在建筑平面設計中,除應考慮甲方提供的具體功能要求外,還應考慮建筑物所必備的基本功能。在平面設計中需要考慮:教室、教師休息室及教師辦公室、男女衛生間、門廳、休息廳、走廊及樓梯。各房間所應考慮的內容包括:房間面積、形狀、平面尺寸、門窗布置及房間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

  建筑剖面設計包括:確定房間的剖面形狀與各部分的高度、建筑的層數。根據教學樓的功能及使用要求,剖面形狀應采用矩形;各房間的高度包括:室內外地面高差、房間凈高、窗臺高度、黑板及講臺的高度、門的高度及層高。

  考慮到構造簡單、節省造價、施工方便等因素,一般采用平屋頂;屋面做法應考慮其防水、保溫及排水功能而相應設置防水層、保溫層、找坡及相應的找平層;屋面排水應采用有組織排水及優先采用內排水。

  材料、裝修及構造包括:樓地面、墻身、頂棚、踢腳、窗臺板、門窗以及其他。

  四、本課題需要重點研究的、關鍵的問題及解決的思路。

  五、完成本課題所必須的工作條件(如工具書、實驗設備或實驗環境條件、某類市場調研、計算機輔助設計條件等等)及解決的辦法。

  1、已學教科書及圖書館借閱相關規范書、圖集。

  2、CAD軟件、天正建筑、PK-PM。

  3、尺規作圖工具。

  六、完成本課題的工作方案及進度計劃。

  1、方案設計:1.5周

  2、施工圖設計:3.5周

  3、方案設計及荷載清理:0.5周

  4、梁、板配筋計算:0.5周

  5、現澆樓梯設計0.5周

  6、電算部分:1.0周

  7、繪制施工圖:1.5周

  8、一榀框架計算:2.0周

  9、獨立柱基計算:0.5周

  10、編制計算書:

  0.5周

  七、主要參考文獻(不少于5篇)。

  A.教材:(已學專業課本)

  1、《混凝土結構》

  2、《多層及高層房屋結構設計》

  3、《地基基礎》

  4、《抗震結構設計》

  5、PK PM軟件使用說明

  6、《工民建專業畢業設計手冊》

  7、《鋼筋砼構造手冊》 B.規范:

  1、《建筑結構設計統一標準》 GB50068-20__

  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50009-20__

  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0-20__

  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__

  5、《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__

  6、《砌體結構設計規范》 GB50003-20__

  7、12系列結構標準設計圖集

教學樓設計開題報告 篇2

  一、題目要求及意義

  畢業設計是對我們大學所學專業知識的一個綜合應用,不再是以往一門課的課程設計那么簡單,以前的課程設計只是畢業設計中的一部分。因此畢業設計可以鞏固和加深以前學過的知識,真正了解建一幢房子前所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掌握土木工程專業設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設計過程中,熟悉各種規范,如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建筑抗震結構設計規范,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等相關規范。獨立完成設計,過程中需要CAD繪圖、配筋計算等,培養了我們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并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二、工程概況

  東方外國語學校辦學面向世界,以外語教學為特色,實施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外語小班化教學,加強英語,實施雙語,選修多語種。學校的建設目標是建設一個網絡化、智能化、花園化、教育化、校本化和諧統一的現代校園。學校采取的措施是啟動學校改建方案,20xx年8月完成教學樓外部建設工程,完成教學樓底層內部裝修工程。20xx年8月,全部完成學校改建方案,顯現一個開闊、明亮,體現外國語學校面向世界。東方外語學校教學樓設計B,擬建總建筑面積約5000m2,用地面積約1500m2。詳細情況見用地總平面圖。采用框架結構形式。

  三、設計要求

  1、設計依據

  1)氣象資料:年平均氣溫14.5℃,年降雨量1400mm,夏季主導風向南及南偏東,冬季為北及北偏西。

  2)建材供應情況:必須保證材料質量,進場材料必須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3)施工條件:該工程由具有一級資質的企業施工,施工單位實力雄厚,機具及技術力量均滿足要求。

  2、設計原則

  根據任務書的要求,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遵循有關的設計規范,滿足有關功能要求,詳細收集有關資料,使設計合理、實用、美觀,力求有所創新。

  四、建設方案介紹

  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根據設計任務書的要求,綜合考慮地基環境、使用功能、結構選型及建筑藝術等問題,著重解決建筑內部各種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間的合理安排;建筑物與周圍的環境和各種外部條件的協調;內部與外表的藝術效果,創造出既符合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環境。同時突出對教學樓安全性的功能。根據設計題目的要求,該工程為教學樓,因此在結構布置時,教室的開間和進深都比較大,教室比較寬敞。教學樓設計還須滿足防火要求等。

  五、可采用的建筑結構形式

  1、框架結構

  框架結構是指由梁和柱以剛接或者鉸接相連接而成構成承重體系的結構,即由梁和柱組成框架共同抵抗適用過程中出現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采用結構的房屋墻體不承重,僅起到圍護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巖、空心磚或多孔磚、浮石、蛭石、陶粒等輕質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裝配而成。框架建筑的主要優點:空間分隔靈活,自重輕,節省材料;具有可以較靈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優點,利于安排需要較大空間的建筑結構;框架結構的梁、柱構件易于標準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裝配整體式結構,以縮短施工工期;采用現澆混凝土框架時,結構的整體性、剛度較好,設計處理好也能達到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澆注成各種需要的截面形狀。

  2、砌體結構

  用磚砌體、石砌體或砌塊砌體建造的結構,又稱磚石結構。由于砌體的抗壓強度較高而抗拉強度很低,因此,砌體結構構件主要承受軸心或小偏心壓力,而很少受拉或受彎,一般民用和工業建筑的墻、柱和基礎都可采用砌體結構。在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和其他結構的建筑中,常用磚墻做圍護結構,如框架結構的填充墻。砌體結構的主要優點是:①容易就地取材。磚主要用粘土燒制;石材的原料是天然石;砌塊可以用工業廢料――礦渣制作,來源方便,價格低廉。②磚、石或砌塊砌體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較好的耐久性。③砌體砌筑時不需要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設備。體結構的缺點是:①與鋼和混凝土相比,砌體的強度較低,因而構件的截面尺寸較大,材料用量多,自重大。②砌體的砌筑基本上是手工方式,施工勞動量大。③砌體的抗拉和抗剪強度都很低,因而抗震性能較差,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六、設計主要內容

  1、建筑設計

  根據任務書要求,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遵照有關設計規范要求,在參觀、調研、收集有關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合理設計,使建筑滿足有關功能要求,并力求做到美觀、有新意。完成設計說明書一份和施工圖7至8張。具體包括:

  1) 確定建筑方案

  根據教師提供的建筑設計初步方案進行修改方案進行修改完善,使本建筑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滿足項目的基本功能要求、防火要求等,并盡可能做到新穎美觀。

  2) 建筑平、立、剖面設計及主要節點構造設計

  根據本工程的使用要求確定各房間的大小(開間及進深)及布置,合理的人流疏散組織,確定層高,畫出建筑平、立、剖面圖,并進行主要的節點構造設計。

  3) 完成建筑設計說明及建筑施工圖

  建筑設計說明主要反映你的建筑設計思路及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建筑施工圖包括建筑平、立、剖面圖,及主要節點大樣圖,共7-8張圖紙。

  4) 建筑要求

  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層數為3層,建筑由并排兩棟樓組成,中間以連廊連接;一層為門廳及教室,二層至三層為教室若干,每層公共衛生間一套。

  2、結構設計

  1)確定基礎及結構設計方案

  根據建筑功能要求、荷載條件、總平面位置、工程地質條件、技術經濟指標和施工能力等因素,合理選擇基礎形式和結構類型,確定基礎和結構布置方案,并以文字闡述所選擇基礎及結構設計方案的理由和依據。

  2)設計條件

  自然條件:基本風壓值、基本雪壓值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取用;樓面和屋面活荷載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取用;抗震設防烈度6度;工程地質資料詳見地質勘

  察報告;建材供應必須保證材料質量,進場材料必須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3)完成結構計算書一份

  內容包括:a.基礎設計計算(如采用樁基礎應包括單樁承載力的確定,樁數與樁位布置,承臺的抗彎、抗剪和抗沖切計算);b.樓(屋)面板的荷載、內力和配筋計算;c.框架的內力和配筋計算(采用電算,包括荷載計算、內力分析和組合、截面配筋),并選擇一典型框架進行手算,與電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d.框架聯系梁或次梁配筋計算;e.樓梯結構的荷載、內力、配筋計算

  4) 繪制結構施工圖

  完成結構施工圖,包括結構設計總說明、基礎及上部結構的配筋圖。

  3、設計說明書

  設計說明書的內容包括:封面、中英文摘要、目錄、畢業設計計算書、任務書、畢業設計指示書、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外文原文及翻譯、實習報告等,設計說明書的主題內容是設計計算書。

  4、建筑施工圖紙

  1)總平面圖(1:500)及建筑說明;(建筑說明要寫明工程位置,總圖布局交通組織平面布局,層高剖面設計,防火設計,建筑造型設計及室內外裝修標準等。)

  2)平面圖(1:100),由指導教師確定層數和圖紙張數;

  3)立面圖(1:100),由指導教師確定不少于兩個立面圖;

  4)剖面圖(1:100),必須剖到樓梯間;

  5)大樣圖(1:20),檐口大樣一個,其它大樣任選1-2個;

  5、結構施工圖

  1)樁位布置圖、基礎平面布置圖、基礎詳圖各1張;

  2)底層或標準層、頂層樓板配筋圖(按平圖表示法)各1張;

  3)框架梁標準層、頂層配筋圖(按平圖表示法)各1張;

  4)底層柱(按平圖表示法)配筋圖一張;

  5)樓梯配筋圖1張

  6)其它結構施工圖2~3張。

  七、設計進度計劃編制

  英語翻譯、畢業實習報告、開題報告、文獻綜述 1周

教學樓設計開題報告 篇3

  一、題目要求及意義

  畢業設計是對我們大學所學專業知識的一個綜合應用,不再是以往一門課的課程設計那么簡單,以前的課程設計只是畢業設計中的一部分。因此畢業設計可以鞏固和加深以前學過的知識,真正了解建一幢房子前所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掌握土木工程專業設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設計過程中,熟悉各種規范,如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建筑抗震結構設計規范,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等相關規范。獨立完成設計,過程中需要CAD繪圖、配筋計算等,培養了我們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并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二、工程概況

  東方外國語學校辦學面向世界,以外語教學為特色,實施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外語小班化教學,加強英語,實施雙語,選修多語種。學校的建設目標是建設一個網絡化、智能化、花園化、教育化、校本化和諧統一的現代校園。學校采取的措施是啟動學校改建方案,20xx年8月完成教學樓外部建設工程,完成教學樓底層內部裝修工程。20xx年8月,全部完成學校改建方案,顯現一個開闊、明亮,體現外國語學校面向世界。東方外語學校教學樓設計B,擬建總建筑面積約5000m2,用地面積約1500m2。詳細情況見用地總平面圖。采用框架結構形式。

  三、設計要求

  1、設計依據

  1)氣象資料:年平均氣溫14.5℃,年降雨量1400mm,夏季主導風向南及南偏東,冬季為北及北偏西。

  2)建材供應情況:必須保證材料質量,進場材料必須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3)施工條件:該工程由具有一級資質的企業施工,施工單位實力雄厚,機具及技術力量均滿足要求。

  2、設計原則根據任務書的要求,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遵循有關的設計規范,滿足有關功能要求,詳細收集有關資料,使設計合理、實用、美觀,力求有所創新。

  四、建設方案介紹

  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根據設計任務書的要求,綜合考慮地基環境、使用功能、結構選型及建筑藝術等問題,著重解決建筑內部各種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間的合理安排;建筑物與周圍的環境和各種外部條件的協調;內部與外表的藝術效果,創造出既符合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環境。同時突出對教學樓安全性的功能。根據設計題目的要求,該工程為教學樓,因此在結構布置時,教室的開間和進深都比較大,教室比較寬敞。教學樓設計還須滿足防火要求等。

  五、可采用的建筑結構形式

  1、框架結構框架結構是指由梁和柱以剛接或者鉸接相連接而成構成承重體系的結構,即由梁和柱組成框架共同抵抗適用過程中出

  現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采用結構的房屋墻體不承重,僅起到圍護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巖、空心磚或多孔磚、浮石、蛭石、陶粒等輕質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裝配而成。框架建筑的主要優點:空間分隔靈活,自重輕,節省材料;具有可以較靈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優點,利于安排需要較大空間的建筑結構;框架結構的梁、柱構件易于標準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裝配整體式結構,以縮短施工工期;采用現澆混凝土框架時,結構的整體性、剛度較好,設計處理好也能達到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澆注成各種需要的截面形狀。

  2、砌體結構用磚砌體、石砌體或砌塊砌體建造的結構,又稱磚石結構。由于砌體的抗壓強度較高而抗拉強度很低,因此,砌體結構構件主要承受軸心或小偏心壓力,而很少受拉或受彎,一般民用和工業建筑的墻、柱和基礎都可采用砌體結構。在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和其他結構的建筑中,常用磚墻做圍護結構,如框架結構的填充墻。砌體結構的主要優點是:

  ①容易就地取材。磚主要用粘土燒制;石材的原料是天然石;砌塊可以用工業廢料——礦渣制作,來源方便,價格低廉。

  ②磚、石或砌塊砌體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較好的耐久性。

  ③砌體砌筑時不需要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設備。體結構的

  缺點是:

  ①與鋼和混凝土相比,砌體的強度較低,因而構件的截面尺寸較大,材料用量多,自重大。

  ②砌體的砌筑基本上是手工方式,施工勞動量大。

  ③砌體的抗拉和抗剪強度都很低,因而抗震性能較差,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六、設計主要內容

  1、建筑設計根據任務書要求,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遵照有關設計規范要求,在參觀、調研、收集有關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合理設計,使建筑滿足有關功能要求,并力求做到美觀、有新意。完成設計說明書一份和施工圖7至8張。具體包括:

  1)確定建筑方案根據教師提供的建筑設計初步方案進行修改方案進行修改完善,使本建筑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滿足項目的基本功能要求、防火要求等,并盡可能做到新穎美觀。

  2)建筑平、立、剖面設計及主要節點構造設計根據本工程的使用要求確定各房間的大小(開間及進深)及布置,合理的人流疏散組織,確定層高,畫出建筑平、立、剖面圖,并進行主要的節點構造設計。

  3)完成建筑設計說明及建筑施工圖建筑設計說明主要反映你的建筑設計思路及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建筑施工圖包括建筑平、立、剖面圖,及主要節點大樣圖,共7-8張圖紙。

  4)建筑要求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層數為3層,建筑由并排兩棟樓組成,中間以連廊連接;一層為門廳及教室,二層至三層為教室若干,每層公共衛生間一套。

  2、結構設計

  1)確定基礎及結構設計方案根據建筑功能要求、荷載條件、總平面位置、工程地質條件、技術經濟指標和施工能力等因素,合理選擇基礎形式和結構類型,確定基礎和結構布置方案,并以文字闡述所選擇基礎及結構設計方案的理由和依據。

  2)設計條件自然條件:基本風壓值、基本雪壓值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取用;樓面和屋面活荷載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取用;抗震設防烈度6度;工程地質資料詳見地質勘察報告;建材供應必須保證材料質量,進場材料必須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3)完成結構計算書一份內容包括:

  a.基礎設計計算(如采用樁基礎應包括單樁承載力的確定,樁數與樁位布置,承臺的抗彎、抗剪和抗沖切計算);

  b.樓(屋)面板的荷載、內力和配筋計算;

  c.框架的內力和配筋計算(采用電算,包括荷載計算、內力分析和組合、截面配筋),并選擇一典型框架進行手算,與電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d.框架聯系梁或次梁配筋計算;

  e.樓梯結構的荷載、內力、配筋計算

  4)繪制結構施工圖完成結構施工圖,包括結構設計總說明、基礎及上部結構的配筋圖。

  3、設計說明書設計說明書的內容包括:封面、中英文摘要、目錄、畢業設計計算書、任務書、畢業設計指示書、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外文原文及翻譯、實習報告等,設計說明書的主題內容是設計計算書。

  4、建筑施工圖紙

  1)總平面圖(1:500)及建筑說明;(建筑說明要寫明工程位置,總圖布局交通組織平面布局,層高剖面設計,防火設計,建筑造型設計及室內外裝修標準等。)

  2)平面圖(1:100),由指導教師確定層數和圖紙張數;

  3)立面圖(1:100),由指導教師確定不少于兩個立面圖;

  4)剖面圖(1:100),必須剖到樓梯間;

  5)大樣圖(1:20),檐口大樣一個,其它大樣任選1-2個;

  5、結構施工圖

  1)樁位布置圖、基礎平面布置圖、基礎詳圖各1張;

  2)底層或標準層、頂層樓板配筋圖(按平圖表示法)各1張;

  3)框架梁標準層、頂層配筋圖(按平圖表示法)各1張;

  4)底層柱(按平圖表示法)配筋圖一張;

  5)樓梯配筋圖1張

  6)其它結構施工圖2~3張。

  七、設計進度計劃編制

  英語翻譯、畢業實習報告、開題報告、文獻綜述1周

  建筑設計共三周,其中:

  (1)建筑方案設計,包括平面、立面、剖面設計

  (2)方案修改及節點構造設計

  (3)繪制施工圖結構設計時間共12周,其中:

  (1)結構方案設計

  (2)框架設計計算

  (3)基礎設計計算及樓梯計算

  (4)結構設計電算

  (5)整理設計資料及繪制結構施工圖

  (6)教師評閱1周3周1周4周2周1周1.0周0.5周1.5周

  八、設計所需的主要參考文獻

  [1]GB/T 50104-20xx建筑制圖標準[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xx.

  [2]GB 50009-20xx建筑結構荷載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xx.

  [3]GB 50011-20xx建筑抗震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xx.

  [4]GB 50223-20xx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S].

  [5]GB/T 50105-20xx建筑結構制圖標準[S].

  [6]GB 50003-20xx砌體結構設計規范[S].

  [7]GB 50007-20xx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S].

  [8]GB/T 50001-20xx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S].

  [9]朱慈勉、張偉平主編.結構力學[M].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10]包世華等主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1]聶洪達,郗恩田主編.房屋建筑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

  [12]崔欽淑編著.PKPM結構設計程序.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xx

教學樓設計開題報告 篇4

  一、設計題目:

  某某高校綜合教學樓(一字型六層)

  課題來源:模擬、或者實際工程

  二、目前國內外教學樓的設計方案

  目前國內外高校教學樓,采用的結構形式一般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而平面布置形式一般采用內廊式結構。整個布局一般采用對稱的形式,比如一字型、工字型、槽型等。

  三、該教學樓的平面圖

  見附圖

  四、設計理念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公共建筑的用戶提出了更高的建筑服務水平要求。這當然也包括了我們學生,我們需要更明亮的光線來保護我們的視力,需要更舒適宜人的環境來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需要更新鮮的空氣來保障我們的健康。

  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進行了很多改革。尤其是對于在校學生的素質教育及全面能力的培養已漸漸從探索走向成熟,高校對教學樓的要求有很多不同之處,這對于在校學生的素質教育及全面發展有極大的幫助,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的效率,擬建一座綜合教學樓。在該教學樓的設計中,除設置普通教室外,還增設了一些諸如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房、語音室、實驗室及教師辦公室等教學用房及輔助用房,更好的滿足學生和教師的日常工作學習要求。該教學樓外形采用一字型,這種形狀占用空間小,在日益緊張的城市土地中可節約空間,而這種形狀的`結構能夠給人一種安全感。在結構方面,該建筑采用現澆式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該類型結構整體性好,節省鋼材,造價低,布置靈活,使用方便,可以獲得較大的使用空間,應用廣泛,技術成熟。該教學樓的設計是本著教學樓各房間使用方便,功能合理,樓的技術指標符合國家標準,經濟指標最優化的思想設計的。

  五、設計內容

  5.1 該教學樓設計的要求

  1.主要技術指標

  該教學樓采用框架結構六層,采用內廊式矩形平面,建筑面積5375.34平方米,教室的面積、數量要求滿足普通高校的基本教學要求,每層均設衛生間。 2.主要設計參數 (1)氣象條件

  基本風壓為0.40 kN/㎡, 基本雪壓為0.40kN/㎡。 (2)工程地質條件

  根據對建筑基地的勘察結果,該地區場地平坦、無障礙物,經地質、文物勘探,地質良好,地下無古代建筑,地基土為粘性土為主,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180kN/㎡,

  建筑場地類別:Ⅱ類場地;

  地震設防烈度:7度近震設防,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 基礎形式:為柱下條形基礎。

  5.1.1建筑平面設計

  (1)使用部分的設計

  使用部分的設計主要包括主要使用房間的設計和輔助使用房間的設計。教學是該教學樓的最主要的使用功能。因此,在設計時,教室作為主要使用房間應滿足一定的設計要求。教室第一排課桌前沿與黑板的水平距離不宜小于20__mm;講臺兩端與黑板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00mm,寬度不應小于650mm,課桌椅的排距不宜小于850mm,縱向走道寬度均不應小550mm。課桌端部與墻面(或突出墻面的內壁柱及設備管道)的凈距離均不應小于120mm。前排邊座的學生與黑板遠端形成的水平視角不應小于30°。綜合考慮,選擇教學樓的教室進深為7200mm。

  輔助使用房間的設計作為使用部分設計的一部分,應當被重視。在該教學樓中,輔助使用房間主要有衛生間及教師課間辦公和休息室等。衛生間每層均有設置。該教學樓的學生廁所,女生應按每20人設一個大便器(或1000mm長大便槽)計算;男生應按每40人設一個大便器(或1000mm長大便槽)和1000mm長小便槽計算。

  (2)交通聯系部分的設計

  交通聯系部分作為建筑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對交通聯系部分設計要求要有足夠的通行寬度,聯系便捷,互不干擾,通風采光良好等。

  走廊:該教學樓設計中采用內廊式走廊,寬度為2700mm。

  樓梯:樓梯設計在整座樓的兩側,樓梯間寬度為3400mm。設置距離滿足防火要求。室外樓梯及水平欄桿(或欄板)的高度為1100mm 5.1.2立面設計

  建筑體型和立面設計是整個建筑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該教學樓設計中,考慮到建筑特點,以安全為立面的設計的主要依據。由于該樓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墻體僅起圍護作用。這就給空間處理賦予了較大的靈活性。該樓在立面開窗采用大面積的獨立窗,給人以簡潔,明快,輕巧的外觀形象。

  5.1.3 建筑剖面設計建筑構造

  該教學樓設計層數為六層。由于教室的使用人數較多,根據規范規定高校教學樓普通教室每層凈高不得低于3.1m的要求,故層高設為4.20m。該教學樓設計為單側采光。這樣,通常窗戶上沿離地的高度應大于房間進深的一半。考慮到便于學習,保證書桌上有充足的光線,窗臺高度取為900mm,窗戶高度設為2700mm。根據該樓防水防潮等要求,室內外高差設為450mm,室內標高從±0.000m算起。屋面設為不上人屋面,這樣女兒墻取為600mm。

  5.1.4 室內環境設計

  在這里,室內環境的設計主要考慮教學樓的采光通風及照明的設計。根據規范要求普通教室的采光系數不得小于1.5%。由于該樓采用框架結構,所以外墻采用大面積的獨立窗以保證有足夠的自然光照到室內。在外界光線不能滿足照明要求時,特別是底層教室。需要人工照明來補充光線,營造一個明亮的學習環境。由于外墻設置大面積獨立窗,通風方面也滿足要求。

  5.1.5建筑施工圖的繪制

  建筑施工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筑設計說明

  (2)、建筑平面圖

  (3)、建筑立面圖

  (4)、建筑剖面圖(樓梯)

  (5)、屋頂排水圖

  5.2結構設計

  5.2.1 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類型

  框架結構:框架結構具有結構輕巧,便于布置;整體性比磚混結構和內框架承重結構好;可形成大的使用空間;施工較方便;較為經濟等優點。能為建筑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本方案采用整體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5.2.2 柱網的布置

  柱網布置應滿足使用功能要求,還要滿足建筑平面功能要求,力求做到柱網平面簡單規則,受力合理,同時施工方便。在本設計中,我選擇的柱網尺寸為7200mm×7200mm、2700mm×7200mm。

  5.2.3 構件截面尺寸的估算

  框架梁、柱截面的尺寸可根據梁柱截面的估算的方法來初步確定。梁,柱截面的估算,梁:一般為h=(1/12-1/8)L(其中,L為梁的跨度)、宜滿足h≤L/15,(單跨用較大值,多跨用較小值),梁寬b=(1/3-1/2)L,梁高寬比h/b≤2.5~4.初步確定梁為350mm×600mm,柱截面b和h一般取(1/20~1/15)底層高,在本設計中為4.2m,且b×h≥210mm×210mm,對于抗震結構柱b≥300mm,取柱的截面寬度為500mm×500mm。

  5.2.4 內力計算

  1)恒載 包括結構自重,樓(屋)面恒載、結構重量、門窗重等,最后計算出各層重量和總重量。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規定進行計算。

  2)活荷載 包括樓面及屋面活荷載、風荷載等。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規定進行計算。

  3)地震作用 7度設防,二類場地,按三級抗震設計。考慮到抗震要求,采用強柱弱梁,強剪弱彎的設計思路和原則。在抗震布置中要求盡量使得結構剛度中心與結構重心重合,以減少結構的受扭作用,利于抗震設計。在抗震計算中,擬采用定點位移法進行結構自震周期的計算,此方法計算簡單,概念明確,利于手算。擬采用底部剪力法進行計算結構的水平地震作用,地震作用下的內力分析擬采用D值法,D值法比普通的反彎點法考慮了更多的因素,因此在精度上要更為精確。

  4)豎向內力計算:荷載統計上盡量保守計算,以保證安全。由于結構的復雜性,造成內力的分析與計算相當復雜,由于計算會出現計算量過大的困難,故必須作出一定的簡化處理,此結構雖然布置復雜,但仍然可以近似簡化成為平面結構進行計算,可以從中選出一榀框架進行設計計算。在傳力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傳力體系難以確定,主次梁的傳力模型難以合適選取,但經過一定的結構力學初步分析以后,認為傳力體系模型的選取對框架柱軸力有一定影響,但對于框架梁內力的計算基本沒有影響作用,考慮到這一點,認為此方案可以進行手工計算,而不至于傳力過程工作量過于繁重。

  3) 內力組合:在內力組合的時候,要考慮到有無地震作用情況下的各種情況,進行最不利組合,組合時選出每個構件幾個代表截面進行組合,截面的選取要有代表性并能夠保證安全,跨間彎矩有可能不出現在跨中,所以要進行更細一步的內力計算,以求得精確的截面內力。

  在內力分析時,擬采用彎矩分配法,但如果完全結構力學的方法進行計算,工作量過于繁重,可以采用一定的工程近似方法進行計算,能夠滿足要求,在此經過三次彎矩分配即可以滿足精度要求。

  5.2.5 結構計算方法

  設計計算方法上,考慮到盡量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以求讓設計達到最優化,所以采取多種方法進行設計計算。通過多種材料進行計算比較,選擇最優。計算框架剛度采用 “D值法”;水平地震作用計算采用“底部剪力法”,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計算采用“分層法”。風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采用改進反彎點法。本設計計算結果主要以手算為主,PKPM為輔助以驗算手算結果。

  5.2.6 基礎設計

  基礎埋深宜大于0.6m,小于2.0m,基礎采用條形基礎。該基礎整體性能好,可在豎向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不高以及承受水平力和力矩荷載等情況下使

  用。本案中,由于需要設置防震縫,因此可能需要將基礎斷開。

  5.2.7 結構施工圖的繪制

  結構施工圖的繪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結構設計總說明

  (2)基礎平面及配筋圖

  (3)框架梁柱平法施工圖

  (4)板平法施工圖

  (5)樓梯配筋圖

  六、主要參考文獻

  國家標準、規范、規程:

  《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GB/T 50001-20__)

  《建筑模數協調統一標準》(GB2-86)

  《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T 50033--20__)(20__年局部修訂)

  《建筑樓梯模數協調標準》(GBJ 101-87)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__)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__)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__)

  《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 50068-20__)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3-20__)

教學樓設計開題報告(通用4篇) 相關內容:
  • 2024網頁設計開題報告范文(精選4篇)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internet顯得更為重要它是人們發布信息與傳遞信息的重要渠道,為了與社會發展同步,為了讓我們成為真正的技術性人才。...

  • vi設計開題報告(精選3篇)

    一、課題研究進度安排完成資料的收集工作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完成初稿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修改初稿、提交導師并與之交流后再進行修改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基本定稿及定稿階段xx年xx月xx日0-xx年xx月xx日最后定...

  • 地鐵站的設計開題報告(精選3篇)

    一、畢業設計題目來源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脹和現代化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出行次數增多以及汽車的普及,相應的城市交通量大大增加,由于道路資源的低效率分配利用以及市區道路的結構性缺陷等原因,城市中道路的相對不足...

  • 設計開題報告(精選35篇)

    一、 課題名稱《山東省馬萊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綜合設計》是我們這次畢業設計的課題,這也是對我們大學4年所學知識的一次最重要的檢驗。二、設計背景我國公路建設方面成就十分顯著。...

  • vi設計開題報告(精選3篇)

    一、課題研究進度安排完成資料的收集工作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完成初稿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修改初稿、提交導師并與之交流后再進行修改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基本定稿及定稿階段xx年xx月xx日0-xx年xx月xx日最后定...

  • 設計開題報告范文推薦(精選33篇)

    摘要:在介紹了一般標志設計的創意與構想方法的基礎之上,解讀了蚌埠“愛心之家”奶茶店VI設計的內涵,給出了蚌埠“愛心之家”奶茶店VI基礎要素系統設計內容與分類。...

  • 2024網頁設計開題報告范文(通用5篇)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Internet顯得更為重要它是人們發布信息與傳遞信息的重要渠道,為了與社會發展同步,為了讓我們成為真正的技術性人才。...

  • vi設計開題報告十篇

    一、課題研究進度安排完成資料的收集工作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完成初稿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修改初稿、提交導師并與之交流后再進行修改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基本定稿及定稿階段xx年xx月xx日0-xx年xx月xx日最后定...

  • 設計開題報告十篇

    題目HT250中坐鑄件砂型鑄造工藝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的主要內容本課題主要的任務是結合工藝設計和數值模擬來對HT250中坐鑄件的工藝方案設計。...

  • 機械設計開題報告(精選3篇)

    課題名稱:hc軋機主體設計一、課題的目的與要求:通過本題目的研究和設計,使該學生得到——市場調查、資料檢索、機械設計、cad軟件應用、技術文件撰寫等系統的工程師技能的綜合訓練。...

  • 工程設計開題報告(精選4篇)

    一、選題由指導老師提供建筑方案。工程為民用建筑,一般為多層或高層辦公室、商店、商住樓、高層住宅,建筑面積5000~6000平方米左右,鋼筋砼框架結構。詳見方案圖紙。...

  • 地鐵站的設計開題報告(精選3篇)

    一、畢業設計題目來源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脹和現代化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出行次數增多以及汽車的普及,相應的城市交通量大大增加,由于道路資源的低效率分配利用以及市區道路的結構性缺陷等原因,城市中道路的相對不足...

  • 設計專業開題報告(精選6篇)

    目的是請專家幫助判斷所選的研究問題是否有研究價值,研究方法是否可行,科研設計是否科學合理,判斷課題研究實施的前瞻性計劃和依據,并監督和保證課題研究質量。...

  • 設計的開題報告(通用20篇)

    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以學生所學專業課的內容為主,不應脫離專業范圍,要有一定的綜合性,以下就是由編輯老師為您提供的本頁設計。在論文開題報告會上,出現的普遍問題是對的研讀不夠,對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夠深入,對研究方向上...

  • 視覺傳達設計開題報告(精選5篇)

    一、選題背景在中國高等設計教育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受到了社會的普遍歡迎,眾多高校均開設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開題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星| 澎湖县| 大埔县| 锡林郭勒盟| 马边| 青冈县| 寻乌县| 望城县| 河西区| 抚顺县| 朝阳市| 柳河县| 苏尼特左旗| 通海县| 错那县| 那曲县| 色达县| 文昌市| 闽侯县| 桃源县| 义乌市| 泗阳县| 广平县| 特克斯县| 林芝县| 百色市| 西平县| 瑞安市| 府谷县| 双流县| 蕲春县| 逊克县| 久治县| 隆回县| 喀喇| 昭平县| 博野县| 鄂州市| 和林格尔县| 永宁县| 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