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因素決定玉器的收藏價值(精選3篇)
4個因素決定玉器的收藏價值 篇1
1、玉質
材料是玉飾收藏的首要前提,優質玉材對于一件玉飾至關重要,如玉質、玉色、光澤、致密度等都是玉材等級的要素,不應忽視。不同品種的玉材,其材質特點和評價的要素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如和田玉要求顏色純白并且溫潤細膩為好,透明度高了反而不好,而翡翠則要求顏色艷麗純正且種水俱佳為好,透明度越高越好。又如一般的玉料要求其顏色純、無明顯色帶為好,而像孔雀石、瑪瑙等玉石則視顏色分帶后形成的圖案和紋理為美。所以,判斷玉質的好壞,必須要準確地判別玉石的品種,掌握其材質特點,這樣才能準確判斷其價值的高低。
2、造型和紋飾
造型是玉器審美的構架,也是決定玉飾收藏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狀決定的,其比例權衡要適當。紋飾是玉器的裝飾,它的美丑容易被人們覺察和感受,一般來說它服從于器型的需要。造型和紋飾兩者都取決于社會功能的需要。紋飾要看結構、章法、繁簡、疏密等的處理,凡結構章法有條不紊、統一和諧的就具有鑒賞價值。另外,造型和紋飾一般具有較強的時代特點,不同歷史時期的玉器作品其造型和紋飾是不同的。所以,準確地判斷玉器的價值,不僅要懂得從美學的角度品評其造型和紋飾的美,還要熟悉和掌握各歷史時期的造型和紋飾特點,從而準確地判定它附加的歷史價值。對于某些玉器而言,其珍貴的歷史價值占其總價值的絕大部分。
3、雕工
雕工包括設計和技法。凡砣工利落流暢、嫻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較美的,反之,板滯纖弱、拖泥帶水,則是收藏價值銳減的標志,不可貿然藏之。玉雕藝術要繼承傳統,更要創新以求得發展。玉飾創新表現在對材料、工藝、題材的創新。例如古代傳統玉材只有一二十種,而對玉料的使用有了很大的突破:一方面在于應用新的原料;另一方面在于對其他不同性質原料的組合應用,如玉與寶石、貴金屬的組合。因此,要能夠量料選材,因材施藝,充分利用原料本身的色彩。光澤、質地、紋理、形態以及重量感等天然優勢,通過獨特的設計、創意,表現得充分、自然,并與作品主題達到高度的統一,這就是在玉器用材方面的一種突破、一種創新。玉器作品是否有特殊的創新工藝技術應用,也是玉器評價的重要方面,具有特殊工藝的玉器作品,其價值也會有所提升。
4、藝術風格
藝術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難做到的。凡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的作品都是藝術美的表現,反映了豐富的收藏價值;反之,徒具形骸,一味摹古者都是違反藝術美的作品,鑒賞價值就遜色得多了。一件藝術性高的玉器不僅要有精美的藝術表現,同時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它不僅體現了制作者的文化修養和高超的技藝,還讓我們感受到它的靈魂和智慧。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美好的視覺感受,同時還是更高的精神享受。例如,有一塊極好的綠色翡翠,色澤純正,種水俱佳,唯一的缺點是中間有一小塊呈條狀的白色瑕疵。如要去除這一瑕疵,必然會損失很多極好的綠色部分,真讓人左右為難。最后,制作者把它雕成了一條又白又肥的蠶正在吃一片又綠又嫩的桑葉,不僅把白色的瑕疵巧妙地加以利用,而且整個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宛若天成,讓人贊嘆不已。
像這樣具有靈性的藝術佳品能不身價百倍嗎!如果一件玉器作品只是迎合市俗的一般嗜好,或是以奇巧炫人耳目,僅僅滿足于某種官能刺激,這樣的玉器作品就會被認為低俗。如果玉器作品在思想內容和形式風格上不但為人們所樂于接受,并且能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使人的感情得到凈化,思想得到提高,這樣的玉器作品就會被譽為風格高雅純正。
4個因素決定玉器的收藏價值 篇2
玉器收藏價值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
1、玉器的題材、類型
玉器作品種類很多,設計與雕刻時長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器皿類的玉器,用料多、耗費時間長,且制作難度大,在保證質地相同的情況下,其價值相對要高些。其次,像些做工復雜,栩栩如生的人物作品,也是難能可貴的。
2、名師作品價值高
為什么說玉雕大師們的作品價值要高,確實是因為其手藝好,雕刻出來的作品都不賴。精美的物品人人喜愛,受到追捧,自然價值就高。而且真正的精品是聚集了大師的心血的,有的一年也難雕刻出幾件作品,供應滿足不了需求。其次像大師的作品,是受到普遍認可和欣賞的,極具收藏意義。
3、玉質
玉器都是由玉石雕刻而成的,而玉石之美在于天然。所以它本身的質地決定了其最終的價值,因為再雕刻的如何完美的玉石,若是它的質地不佳,那么價格肯定不高。沒有保證質的作品,是達不到收藏投資級別的。
4、玉器的完整性
玉器的完整性也是影響其價值的關鍵。一些大的擺件和山子,由于所需材料大、成本高,甚至會出現不良商家拼接相似材料進行雕琢的現象。除此之外,對手鐲或其他條狀玉器上的包金現象也要多多留心,避免因不良商家借由包金手法隱藏瑕疵、斷裂而帶來損失。
考古專家:古代玉器與中華文明起源息息相關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北京玉學玉文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中國玉文化名家論壇”在珠海舉行。與會考古學家和玉學專家認為,發現于新石器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華文明有別于世界其他文明的'顯著特點,中華文明的探源離不開對玉器文化內涵的再挖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說,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通過對4個遺址的800余件玉器進行研究發現,玉的發展與中華文明的起源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興隆洼遺址發現的中國最早的玉器,說明距今8000年前那里的先民已經掌握了玉石的切割技術。在牛河梁、凌家灘以及良渚文化的貴族墓葬中,玉器明顯體現了最重要的禮器特征和功用,而在河南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玉器則以禮器為主,說明當時的華夏早期文明已經發展至一個新階段。通過對玉器的研究同樣可以證明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并非虛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李健民認為,通過近些年的考古發現可以看出,玉器雕琢是夏商周時期重要的手工業。縱觀夏商周玉器,經歷了青銅時代發展的全過程,呈現出一脈相承又具時代特色的清晰歷史軌跡,在東周時期,“禮崩樂壞”,享受玉器已非王侯貴族上層社會的專利,雅俗共賞的玉飾品開始步入尋常百姓家。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卜工認為,玉器是中國最早出現的禮器之一,因此中國的玉器對于研究中國古代的禮制如何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加強古禮的研究,從歷史的深度出發書寫中國古代早期的歷史,有助于建立中國自己的古史體系。作為維系社會統治秩序所謂“禮制”的重要構成部分,玉器的研究僅靠考古資料會有很大的局限性,玉的研究必須與歷史學、民族學、宗教學相結合。
關于舉辦“中國玉文化名家論壇”成因,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國祥在論壇上強調,要勇于承擔傳承于頌揚中國玉文化的重要使命,面向廣大公眾普及玉文化知識,宣傳玉文化研究成果,公布玉器考古的最新資訊,提升玉文化的社會認知度和影響力。
來自遼寧、浙江、廣東、內蒙古、香港、中國臺灣等地的200余名考古專家與玉學專家,在兩天的時間中參加了關于“中國史前玉器發現與研究”、“中國玉器發展狀況考察”等多個論題的研討。
4個因素決定玉器的收藏價值 篇3
夢想是地球上最美的思維之花。因為有了夢想,我們才有前進的動力,人生也驟然變得豐富多彩。在成長中的我也有自己的夢想,就因為有了夢想,我為之拼搏著、奮斗著。
勇敢奮斗的主角乃是自己。所謂拜名師,其實并沒有起多大的作用,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奮斗,即使師傅再好,自己不努力,一切都是白費。在奮斗的過程中有荊棘、有黑暗、有風浪、,但人生巨大的力量是從心里迸發出來的,勇者無懼。面對困難,我會大聲對自己說:“堅持,一定要堅持!勝利就在前方!”
于是無數個日夜,我為了心中的夢想去奮斗、去拼搏。
雖然奮斗并不意味著成功,但失敗也不意味著將要放棄。因為我知道人的心是無暇的美玉,即使碎了,那又何妨?只要問心無愧,只要努力拼搏,人生自會有其精彩與內涵,是什么樣的結果并不是重要的事。
從美好的童年到我快樂的小學生活,我曾有過無數的夢想,想成為一名飛機駕駛員,在空中翱翔,體驗飛的感覺;想成為一名教師,用知識來回報社會;想成為一名醫生,去救死扶傷;想成為一名邊防戰士,讓祖國不受侵略……我知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只有認真學習,我的夢想才有可能實現。
人的一生都在奮斗。在奮斗中成長,在奮斗中收獲……是啊,奮斗,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在奮斗的過程中我們飽嘗喜怒哀樂,其實,那就是耕耘,那就是付出,那就是勝利的信號,那就是對成功者的褒獎。
夢想越高,奮斗就越多,雖然奮斗十分艱苦,但我們依然為之拼搏著、奮斗著,因為夢想是地球上最美的思維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