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蘊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通用3篇)
底蘊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篇1
偶然看到一段醍醐灌頂的話:一個詞匯量只有100個的人,很難理解詞匯量達到1000個的人是如何思考這個世界的'。這兩種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里,因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程度取決于他們的語言能力。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愛”“溢滿”“世界”這三個詞的意思,那他永遠也理解不了什么是“溢滿愛的世界”,哪怕他就身處在這樣的世界里。
這一段話如同撥云見日,詞匯只是表現,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地去理解。差距是怎么來的?你每天做10個俯臥撐和別人每天做100個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你每個月讀一本書和別人每周讀一本書的收獲也是不一樣的。
能力來源于在一個方向上不斷堅持。很多事情在我們沒做到一定程度之前,是完全沒法理解的。有一天你突然被刺激了,然后滿懷希望地開始努力,目標有了,外在的驅動力也有了,但是一段時間過后,你會發現自己還是無法有效地執行,無法堅持下去。
我在這個過程中掙扎了好久,終于有了一些領悟。
不要追求完美的計劃。一個快餓死的人看見一片玉米地,如果他想著找最大的玉米,結果可能是還沒找到就餓死了。而如果只找一個可以充饑的玉米,那么結果雖然不是最完美的,卻是令人滿意的。
在制訂計劃的時候,我們總是把自己的生活計劃得極其完美,每天要6點起床,每天要跑步1小時,每天要讀書1小時……如果計劃太多,一旦出現計劃之外的東西,你的計劃就會被打亂,時間稀缺的緊張感,會讓你自責。人的習慣就是,當要求太多,其中有一項做不到,就可能全盤放棄。
我們不要貪多,先從最重要的開始,比如先開始早睡這個項目,堅持一兩個月以后,等你可以很好地實現,慢慢地再加上早起這個項目,這是一個抓住重點、循序漸進的過程。
至于拖延,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喜歡做簡單的事,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刷朋友圈和看書相比,當然是刷朋友圈簡單、有趣。我們的情緒大腦比理智大腦強大太多,都知道堅持下去會有效果,但我們的內心則更傾向于獲得及時滿足,相信我,所有人都是這樣,不用去自責。
既然大腦喜歡做簡單的事情,我們可以把任務變得簡單一些,拆分自己的項目或者目標。拿健身來說,每天堅持10個俯臥撐,不要強迫自己,把它當作一種挑戰。把它融入每天的生活中,每天走出一點點舒適區,短期內可能看不到什么太大的變化,但當你堅持一個月,一年,五年之后呢?跟另一個沒有這些好習慣的人已經拉開了差距,你們所看到的世界已經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一個清晰的目標,讓我們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一些好習慣,讓這種積累在生活的潛移默化中成長,看起來,你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但其實你每天都在為你的未來積蓄力量。
那些看起來毫不費力的人,或許只是每天比你多努力一點而已。
編輯手記
流年似水,去而不返。我們善待人生旅途中的一切,使每天的生活都有意義、有滋味。人生的厚度便是由這些不同滋味的體驗積淀起來的。“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種下不同精彩,收獲多彩人生。
底蘊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篇2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段醍醐灌頂的話:
“一個詞匯量只有100個的人,很難理解詞匯量達到1000個的人是如何思考這個世界的。這兩種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里,因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程度取決于他們的語言能力。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愛”、“溢滿”、“世界”這三個詞的意思,那他永遠也理解不了什么是“溢滿愛的世界”,哪怕他就身處在這樣的世界里!
這一段話撥云見日般,詞匯只是表現,我們可以舉一反三的去理解。
差距是怎么來的,你每天做10個俯臥撐和別人每天做100個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你每個月讀一本書和別人每周讀一本書的收獲同樣是不一樣的。
能力是怎么來得,源于一個方向上不斷地堅持。
很多事情在我們沒做到一定程度之前,是完全沒法理解的。
有一天你突然被刺激到了,然后滿懷希望的開始努力了,就像現在,目標有了,外在的驅動力也有了,但是一段時間過后,你會發現自己還是無法有效的執行,無法堅持下去?
我在這個過程中掙扎了好久,分享一下走出這個過程的心得。
1、不要追求完美的計劃
一個快餓死的人看見一片玉米地,如果他想著找最大的玉米,結果可能是還沒找到就餓死了。而如果只找一個可以充饑的玉米,那么結果雖然不是最完美的,但卻是令人滿意的。
在制定計劃的時候,我們總是把自己的生活計劃的極其完美的,每天要6點起床,每天要跑步1小時,每天要讀書一小時,babababa…, 計劃的太多,一旦出現計劃之外的東西,你計劃的事情就會被打亂,時間稀缺的緊張感,會讓你自責,人的習慣就是,當要求太多,其中有一項做不到,就可能全盤放棄。
如何解決?
80/20法則 是個好東西啊,我們可以不要貪多,先從最重要的開始,比如先開始早睡這個項目,堅持一,兩個月以后,等你可以很好地完成早睡這個項目,慢慢地在加上早起這個項目,這是一個抓住重點,循序漸進的過程。
2、拖延
我們拖延,是應為我們的大腦喜歡做簡單的事,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刷朋友圈和看書當然是刷朋友圈簡單,有趣。我們的情緒大腦比理智大腦強大太多,都知道堅持下去會有效果,但我們的內心更更傾向于獲得及時滿足,相信我,所有人都是這樣,不用去自責。
如何解決?
既然大腦喜歡做簡單地事情,我們可以把任務變得簡單一些,拆分自己的項目或者目標,拿健身來說,每天堅持10個俯臥撐,不要強迫自己,把它當做一種挑戰。把它融入每天的生活中,每天走出一點點舒適區,短期內可能看不到什么太大的變化,但當你堅持一個
月,一年,五年之后呢,跟另一個沒有這些好習慣的人已經拉開了差距,你們所看到的世界已經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一個清晰的目標,讓我們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一些好習慣,讓這種積累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成長,看起來,你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但其實你每天都在為你未來積蓄力量。
底蘊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篇3
朋友說我的心已不再這里,所以我才如此麻木;閨友說我的心早累了,所以我才如此冷漠;愛人說我的心早已飛翔,我說目標決定高度,心有多高,目標就有多大.
今天是我到這里來的第212天,二代表著我當初來時的心情,帶著一分為二的心,抱著希望,又抱著失望,因為希望太大,失望就會越大.所心并不想給自己太大的希望,讓自己抱著理智的心態,客觀地對待事情;一是在這七個多月的日子,我曾一度一心一意想改變這里,想讓這里發展起來,甚至于我一度天真地認為鐵桿真的能磨成針,那段日子我嘔心瀝血,可最后換來的結果現在不言而喻.二是代表著如今我的心情也是一分為二,而再也不是當初的希望與失望,而是在失望中矛盾著,要走還是要留?要走不僅是因為這里的一切讓我失望透頂,更是因為我的心,我的目標不僅僅限于這樣的工作,我想讓自己的舞臺更大,想讓自己各方面有更大的提高.要留^^^^^^,這里面有什么讓我留戀呢?蔡先生說每一個從這里走出去的人,他的心里都會很難過,難道這些人在這里的日子真的一點感情都沒有嗎?其實說到底,不是一點感情都沒有,有的只是"錢"的感情.我不知道我這個想法是不是很俗?可如今在我心里,對這里的感情確實只剩下"錢"的感情了.人走茶涼,在這里已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
直到今天,我仍然接受不了蔡生的這種性格.一直告訴自己,不要太在意,不要想太多,所有一切最后的結局會是人走茶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