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老師工作計劃(精選6篇)
小學信息技術老師工作計劃 篇1
具體工作任務如下:
一、建立一個信息技術課程的考核機制。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必須按照系統原則進行科學管理,才能充分發揮其功能作用和效益。有的學校甚至只學不考,這種評價或不評價的`方式極不合理,更不利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這學年我準備組織小學信息技術考試及制定評估標準和相應的政策,分類推進,督導檢查。通過這些工作,提高學校和信息技術教師的重視程度,促進信息技術應用的制度化、規范化管理。
二、繼續加強培養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班班通等現有設備,與電教館聯合組織研訓活動。積極組織引導信息技術教師進行網絡教研活動,形成基層信息教研網絡。建立并完善動漫學科教學資源,以加強教材研究,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發現和培養信息技術學科的骨干教師隊伍。
三、充分利用“示范學校作示范”活動,帶動綜合實踐發展。在本學期,充分利用“示范學校作示范行動”活動,積極參與綜合實踐的聽課、磨課、研課。并大力推進網絡教研,實現觀課、議課、研課、磨課多位一體的教學研究活動,進而促進本學科的發展。
四、繼續管理和維護好教研網絡平臺,進一步推動整體教師信息技術水平。
五、加強農村信息技術教研工作。消除“數字鴻溝”,切實提高(文章轉自實用文檔頻道__09)農村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六、推動信息技術教研與綜合實踐課互相融通,有機整合,互相促進。
小學信息技術老師工作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本屆五年級29人,他們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雖然在家沒接觸過電腦,但學習興趣很高,都渴望學到很多信息技術知識。為此,這學期,教師要加強電腦知識的教學,大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12課,其中一單元7課,二單元5課。教材編排上注重了一下特點:
1、滲透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2、注重創設高度真實的學習情景。
3、注重對相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材設置主要包括:閱讀與思考:學習目標:學習與探究,實踐與創新,我的收獲。
教學重點:
1、多媒體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掌握幻燈片背景的設置方法。
3、了解信息技術對生活和學習的影響和信息安全知識。
教學難點:
1、通過玩電腦,使學生感受高科技的魅力和樂趣,使學生樂于學習。
2、養成良好的信息安全知識和信息安全防范習慣。
三、教學目標
1、了解多媒體演示文稿的基本構成元素,并掌握制作方法。
2、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3、了解信息技術對生活和學習的影響和信息安全知識。
4、能熟練打字,會一些常用命令。
5、通過玩電腦,使學生感受高科技的魅力和樂趣,使學生樂于學習。
6、養成良好的信息安全知識和信息安全防范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利用空閑時間,及時檢修電腦,提高課堂效率、
2、組織信息技術課外興趣小組,培養特長生。
3、認真備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4、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5、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多鼓勵,少批評。
6、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小學信息技術老師工作計劃 篇3
小學信息教學現在已經成為很重要的課程了,時代在發展,信息時代已經到來。當代學生必須要學會信息的掌握,這樣的學生才不會在將來的信息社會中感到不適應。信息技術的學習對我們來說,其實并不難,只是在很多方面,學生得到不到很充足的學習信息技術的時間,導致信息技術課很難學好,這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討論的現實問題。
一、學生情況分析
針對學生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有所提高,對于計算機中的一些理論性問題可以適當融匯于課堂中,以便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此外他們現在處于小學高級階段,在課堂中的教學方式、引導方式等方面需要謹慎,加強師生關系的調控,嚴格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可喜的是這些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且他們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維能力上也有所提高,因此他們的接受知識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二、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
作為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應以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心理、學習行為和學習方法為背景,把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最新應用融于一體,使之既體現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理論,又吸收現代教育技術的有益經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體現操作性、應用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又因為信息技術這門課的內容非常靈活,需要學生能舉一反三,所以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自由發揮。
三、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
根據我校的計算機硬件實際情況,結合《小學信息技術》知識要點擬定本期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word表格的制作
word表格的修飾
word表格行和列的運用
利用word完成課程表的制作
在word中插入藝術字用word制作日歷表
在word表格中修飾邊框和底紋
word表格中數據的處理
四、教材分析
根據我校的計算機硬件實際情況,結合《小學信息技術》知識要點擬定本期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學習用powerpoint做賀卡
學習在powerpoint中添加動畫效果
學習在powerpoint中錄制聲音、添加聲音
學習封面設計
學習在powerpoint表格的應用
改進教學方法與措施
1、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教學時采用放教學錄相,通過演示計算機應用軟件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知識。
3、傳授知識時突出一個“新”字、落實一個“趣”字、突出一個“活”字、落實一個“學”字(為學生服務);教學過程突出一個“難”字(找準知能點、難點及關鍵);鞏固知能突出一個“實”字(雙基訓練應落到實處)、落實一個“促”字(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創新實踐)。
4、加強教師業務知識和上機能力的培訓。在不斷的前進和發展中,我們有了更多的認識,這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斷努力的結果,在不斷的前進中得到更好的方向,這才是我們一直以來要求的事情。信息技術對教師來說,并不困難,只是很多的教學得不到重視,信息技術課太少,這是的弊端,相信隨著教育的改革,信息技術課會越來越多的!
小學信息技術老師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投資效益,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深入開展,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在學校工作中的應用,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開創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以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為重點,以創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學校為抓手,深化機制創新與實踐創新,繼續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大力加強教育資源建設,積極創新教師整合能力開發的方式方法,特別是電子白板在堂課教學中的應用,努力提升教學過程中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質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的能力,構建教育信息化新特色。
三、主要工作
1、加快校園網的建設,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學校資源庫。本學期,要嘗試將教學資料鏡像放到校園網上,便于教師隨時使用。本校教師所制作的教案、課件、PPT等資料要及時上傳到FTP。要充分使用有效的網絡資源,做到校內資源共享,發揮網絡優勢,促進教育信息化應用深入開展。定期更新學校主頁,及時在網站上發布學校的各類信息。要將本校的各類重大信息及時傳到學校網站。建設覆蓋各學科、多品種、多門類、可供師生自由選擇的豐富的教育資源庫群,購買資源與開發資源并舉,不斷豐富網絡教學資源,形成教育資源共享新模式。
2、教師要加強信息技術理論學習、研究,加強自身水平的提高,不斷學習。鼓勵教師參與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嘗試與研究,推進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以評優課為抓手,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深入開展。本學期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以自學為主線,以集中輔導為輔助,著重于進行網頁維護和電子白板課件制作方面的培訓。通過培訓,各教師除了能完成學校規定的班級網頁、學校網頁更新外,還要將學到的技能應用到日常教學之中,制作一批交互性較強的電子白板課件。
3、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信息技術課更要以任務驅動教學,以培養學生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內在動力。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加強學生上機的常規訓練,做好使用記錄,上足課時,保證學生的課時數。正常開展信息技術有關的興趣小組活動,活動有計劃、有內容、重實效。
4、經常檢查設備的使用情況,各辦公室由辦公室主任負責,教室內有電腦、電視機和實物投影儀,財產保管責任人為各班班主任。各教師課堂教學利用率要求在45%以上。以抽查記錄和學生座談會為準。充分利用網上報修平臺及時做好維修申報,確保設備正常使用。
5、做好學校網站和校內局域網的安全工作,做好網絡病毒的防治工作,提高對數據備份以及網絡安全的認識。
6、學校CK報警、周界報警和電視監控錄像系統由總務處負責。要確保正常,發現故障要及時處理,定期對攝像頭外殼鏡面進行擦拭。
7、校紅領巾電視臺按原定紅領巾電視臺方案進行操作,充分發揮電視臺的教育和促進作用。
8、建設班級網站,定期更新,展現班集體學習、活動風采。
9、繼續組織參與蘇州市網上家長學校,有條件的家庭鼓勵開通“家校路路通”,為家長教師協會搭建一個相互交流溝通的網絡平臺,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10、組織師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化相關比賽活動。
小學信息技術老師工作計劃 篇5
一、情況分析
1、信息技術狀況
信息技術裝備的改善,促進了我校信息技術教學水平的提高,目前除低年級沒有開設信息技術課外,中高年級已按要求開足開齊。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發展史、計算機的基本組成、計算機的各部分設備名稱、計算機的應用及特點有了一定的認識,已經學會了如何開關機,認識了鍵盤,并學會了正確的鍵盤操作姿勢和操作方法,知道了部分特殊鍵的作用,部分學生還學會了用拼音輸入法輸入漢字,練習畫畫。除此以外,所有學生都接受了計算機上機實習規則、計算機機房的清潔維護等教育,都對計算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使我校信息技術課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現特擬定信息技術課學科教學實施計劃。
2、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情: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都非常喜歡計算機,同時對計算機充滿了無知和好奇。我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加強四、四年級學生的教學管理,根據他們好動,不喜歡受約束的特點,多安排實踐性的學習內容。比如課堂學習以游戲、活動為主,盡量將理論學習的時間壓縮在20分鐘以內。四年級學生要給他們規范的學習方式,用建構主義原理幫助他們建立關于計算機的系統知識,提倡他們運用信息技術于其他學科學習中,均衡地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二、教學總目標:
1、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3、學會利用IE瀏覽器上網查找資料包括音樂、圖片,并整理成庫,學會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簡單的文檔。
4、能夠在他人在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軟件,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學會初步的文字輸入方法,逐步提高文字的輸入速度。
三、實施計劃的措施:
1、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教學時采用放教學錄相,通過演示計算機應用軟件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知識。
3、傳授知識時突出一個“新”字、落實一個“趣”字、突出一個“活”字、落實一個“學”字(為學生服務);教學過程突出一個“難”字(找準知能點、難點及關鍵)、落實一個“行”字(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認知能力訓練);鞏固知能突出一個“實”字(雙基訓練應落到實處)、落實一個“促”字(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創新實踐)。
4、加強教師業務知識和上機能力的培訓
四、具體內容安排:
四年級主要學習內容:了解信息和信息處理工具,利用IE瀏覽器上網查找資料包括音樂、圖片,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學會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簡單的文檔,中文版Win98基本操作。
重點:利用IE瀏覽器上網查找資料包括音樂、圖片,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學會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簡單的文檔
難點: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學會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簡單的文檔
小學信息技術老師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了學科特點,采取任務驅動方式,以多種方式鼓勵學生多嘗試,多思考,多運用,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形成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總目標
(1)知識與技能:主要讓學生了解信息與計算機的基本知識、鍵盤的使用方法、文件的管理。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期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手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計算機的演示操作,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以及關心社會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進一步落實具體措施,重視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面向全體學生,打好課堂教學主陣地,抓好中上生,促進學困生提高,使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逐步提高。
三、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信息與計算機,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信息與計算機的基本知識,第二單元鍵盤輸入法,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熟悉鍵盤的操作與使用方法。第三單元管理好自己的文件,主是是讓學生掌握文件的管理。
教學重點、難點:
①、基礎知識的掌握。
、、各種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
、、實踐訓練、操作的有機、靈活運用。
四、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剛開始開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通過各種途徑的了解,一部分學生對電腦的一些基本知識與操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也有一小部分同學家里根本沒有接觸過電腦,本學期將針對實際情況將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與能力。
五、評價工作安排
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評價的方式應靈活多樣,可以采用考試、考查,評估學生的作品和競賽的方法。不論采用什么方法進行評價都應鼓勵學生創新,使檢查學生學習質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術本身的發展一樣充滿活力。
評價方法:運用多種方法對不同目標、不同內容進行教學評價,做到評價全面化。評價方法主要有:教師觀察、與學生談話、優秀表現記錄,任務完成情況等。
評價時機:評價要做到全程化。它必須伴隨于教學過程之中,做到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反應,及時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的評價。
評價主體:評價要實現多元化,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師評、家長評等相結合。
評價目的: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最終實現課程宗旨。
六、教研專題及研究措施
為使學生能比較熟練了解、掌握鍵盤與文件管理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以上機操作為主,采用任務驅動的等多種教學方法。
1、多動手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能與操作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2、應用知識,形成能力,通過上機實踐,課后作業練習,解決實際問題,減少再現式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七、教學措施與方法
1、以學生上機操作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盡量加大學生上機操作力度,做到熟練的掌握所學的知識。認真組織信息技術操作考核:對學過的每一單元及時進行雙基考核,及時分析、指正、查漏補缺。
2、注重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并能舉一反三。認真組織輔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多元化的輔導,幫助分析原因,啟發思維,尋求正確的操作習慣和方法。采用多關心、多提問幫助學困生,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對于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3、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及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4、結合組織相應的競賽提高學生的興趣。
5、有意識地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注重輔差、培優、提中對于優秀生可以適當學一些課外的知識來充實自己,并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對于學困生在課上、課后給予更多關心、幫助和指導。對于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八、個人業務學習
a)大量閱讀教學理論書籍,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b)認真寫好教學反思,積極撰寫教學論文。
c)積極聽課并做好記錄
d)積極參加學校的集中業務學習,并做好記錄。
九、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本學期的第十五周:打字比賽
通過開展這樣一次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對鍵盤的熟練程度。
1、賽前準備:準備好比賽用的相關資料。
2、比賽過程:學生利用相關軟件進行比賽。
3、比賽總結:作品評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