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村自治經驗材料
積極探索村級黨組織管理的新模式
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中,我縣緊緊圍繞強化班子、精簡職數、服務群眾、促進發展的工作目標,在“穩、快、少、好”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村級管理的新路子。通過結對幫扶、典型帶動、優化組合,在3個鄉鎮8個村莊結對建立聯合村黨支部,實現了班子的優化,提高了村級黨組織的戰斗力。主要做法是:
一、搞好調研,創新思路謀“聯建”
換屆之初,我們跳出就選舉抓選舉圈子,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村級管理的新模式。立足“雙高雙低一交叉”的總體要求,派出了專題調研組,對全縣村級基層組織建設現狀、村級經濟發展、群眾滿意程度展開調查,特別是針對稅費改革引發的村級組織建設新問題、如何通過村“兩委”換屆選舉達到減少干部職數、提高村級黨組織的戰斗力,促進村級經濟發展等方面,與廣大基層干部、黨員、群眾進行了詳細座談,創新工作思路,推行村與村之間聯合建立黨支部的新的管理模式。我們召開鄉鎮黨委書記專題研究會,對這一思路進行了分析論證,一致認可,建立聯合黨支部,是在“兩推一馴村黨支部一項機制創新,是新形勢下強化村級組織建設有效途徑。在一些推出建立聯合支部的具體思路,我們按照“村莊相臨,村情相近,致富路子相同”的“三同”原則,選擇了人口較少,“雙百工程”結對扶貧村以及強弱明顯三種不同類型的村莊,挑尋聯建”村級對子,并在村黨支部換屆選舉中積極探索這一新的管理模式。
二、結對幫扶,“雙百”共建促“聯建”
工作中,我們充分發揮“三級聯創”活動中“雙百”結對幫扶的成功經驗,用“雙百”共建成果促使“聯合建立黨支部的成功。按“三同”的標準,選定了清水鎮前、后連兩村作為在“雙百”共建村莊的“聯建”工作試點,一來考慮村與村之間在結對幫扶中已建立一種穩固的互相信賴的關系,二來通過聯合黨支部工作進一步鞏固共建中的活動成果。清水鎮后連村班子渙散、經濟落后,工作被動,在“三級聯創”活動中與變化明顯的前連村進行了結對幫扶。起初,后連村干部有情緒,認為比前連不差,思想上有抵觸。但通過活動,前連村黨支部不怕背包袱,與后連村“兩委”一起出主意、想辦法,為該村千方百計謀發展。在具體幫扶中,經多次向協調溝通,并籌資20萬元,在清水鎮率先實現了兩村的“村村通”。前連村黨支部針對地質沙化的特點,幫助其興建農田水利設施,打機井5眼,解決了群眾澆灌難、相互爭搶的問題。后連群眾在結對幫扶得到了實惠,村級狀況得到了好轉。聽到在兩村組建聯合支部,兩村黨員干部群眾普遍持贊同態度,認為這樣更有利于村級的發展,有助于群眾的增收。在聯合支部推選中,前連村耿學印以高票當選為聯合支部書記。“雙百”共建為我縣聯合支部的建立創造了良好條件,也使這一新的模式產生了很好的效果,兩村呈現出人心思上,齊謀發展的局面。
三、典型帶動,共同富裕抓“聯建”
在村級組織建設中,我縣涌現一批立得注叫的響,有輻射力、帶動力的致富典型。在推廣這一模式過程中,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強帶弱抓“聯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斜店鄉前社莊和許盤后村的聯建工作中,前社莊是全縣聞名的蔬菜專業村,全村群眾收入位居全縣前列,生活提前步入小康;而緊鄰的許盤后村,因受前社莊的影響,群眾也建起蔬菜大棚,但因技術問題,產量、質量上不去,收入上不去。加之,村內黨員年齡偏大,帶動力不強的原因,群眾增收不大,村經濟發展緩慢。我們從村級發展、群眾增收、社會效應等方面,向雙方講明建立聯合支部是實現兩村共同富裕的好路子,前社莊可以在“聯建”中,擴大社會效應,許盤后村可以促進村級的發展,通過宣傳、座談、走訪,統一了兩村黨員干部的思想,達成了共識。我們嚴格按照程序規范操作,組織召開的兩村黨員“兩推一馴,并由兩村黨員選出了“聯合黨支部”,鄉鎮黨委任命聯合村支部書記劉永澤為管區總支副書記,極大地方便于工作的開展。新黨支部成立后,前社莊派出13名蔬菜技術員對許盤后村的大棚菜進行冬季技術指導,并制定出工作計劃,利用今冬明春,對許盤后村的圍村路進行修建。聯合黨支部成為兩村的共同致富的橋梁,實現了兩村群眾的“雙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