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在小班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個性差異等方面,進行了不同語文方法的嘗試,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總結了小班化語文中的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共勉。主要談一下幾點:1、教學要注重以生為本。2、教學要注重師生交融。3、教學要注重優化組合。4、教學要注重尋求創意。5、教學要注重情感體驗。小班化教育營建了學生廣闊多樣的自主學習環境,促進學生主體主動參與,自主發展。在這里,一切都由學生自己進行,他們也都各自圓滿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整個學習過程始終洋溢著昂揚、向上的激情。在這里,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貼切,那么恰到好處。沒有扭扭捏捏,沒有一問三不知,更沒有老師支配下的被動接受。有的,是主動,是積極,是熱情,是投入,更是全面的收獲。這是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達不到的效果。
1、教學要注重以生為本
教師要著重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把學生視為一個個具有獨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識積累、興趣愛好等不同特點且客觀上存在差異的人,為學生的個體發展創造條件。因材施教是在承認學生有差異的前提下,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個學生都有所得,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可將語文程度相似的學生歸為一類或一層,依據差異提出分層要求,然后采用“同步教,異步學””的方法分層施教,之后加強個別輔導。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基礎,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又可在群體中增加個別化施教的因素。例如:對a類學生重在指導自學提高,對b類學生重在點撥釋疑,c類學生重在拾遺補缺。這樣一來,班級里各類學生都得到了發展。
2、教學要注重師生交融
這一點平時在大班教學時,也經常用到,但在小班試用更覺得得心應手。小班人數少,教師可以利用師生的近距離,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比如在小組圍坐討論時,我常坐到學生中間一起參與討論。有時走到討論得不太熱烈的小組中間插上幾句。學生有不同意見,我會大大加以贊許;學生指出錯誤,我會積極采納,并對這位同學表示感謝等等。時間一久,學生就覺得自己處于平等的氛圍中而無須做作,而且能夠自發地嘗試自我實現。同時,小班的語文老師要上好課,也要不斷地探索、實踐、總結。在設計每堂課的教學方法時,總是先考慮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處于活動的中心,讓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所以同樣一種教法,在小班化教學中效果尤為顯著。
3教學要注重優化組合
教師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教會學生交流、討論。在上課時,把要求解決的問題放到小組里去討論,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然后由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老師給予評價和鼓勵。營造一種既有“小組內以合作為主,競爭為副”,又有“小組之間以競爭為主,合作為副”的學習形式。教學時老師的言行舉動都要以小組為前提,這樣,小組中的個體活動自然得到小組全體成員的關注,組內個體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調動,集體競爭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小組內部的合作。這樣不僅能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最高平,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還增進了同學間的感情交流,使語文教學更具人文色彩。當然運用優化組合學習法要注意以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