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節水型社會經驗交流材料
烏魯木齊市地處亞大陸腹地遠離海洋,降水量少,蒸發量高,蒸降比大于7,是一個資源型缺水的城市。全市水資源量10.54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500立方米,僅為全疆的1/10,全國的1/4,處于極度缺水邊緣。面對我市水資源短缺的形式,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節水工作,堅持“開源、節流和保護水源并重,節流優先”的方針,堅持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資源、人口、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按照國務院全面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文件精神,以及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建設部制定的建設節水型社會(城市)指標的要求,XX年9月市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開展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活動的決定》、《關于批轉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實施方案的通知》。市委、市政府于XX年9月14日,召開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動員大會,正式提出了2011年烏魯木齊市建設成為自治區節水型城市; 2011年烏魯木齊市建設成為國家節水型城市;2011年烏魯木齊市建設成為節水型社會(含農牧區),實現節水型烏魯木齊的總體目標。
目前我市建設節水型社會(城市)工作,按照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建設部要求已全面開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一定差距,F就有關工作情況匯報交流如下:
一、健全機構,加強保障
1981年烏魯木齊市成立了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在20余年的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了國家、自治區、市節約用水的政策和法規,開展了節水宣傳、計劃用水、節水檢查、工業節水技改、水平衡測試等工作,我市的節水工作取得的一定的成效。XX年,市委、市政府,批準實施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模式。同年4月16日國家水利部副部長張基堯和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楊剛為新成立的水務局掛牌剪彩。至此,烏魯木齊市的水資源管理打破了城鄉、部門間的界限,建立了城鄉供水、節水一體化個管理體制,實現了城市與農村、地下水與地表水、水質與水量、供水與排水、用水與節水等涉水事務的統一管理。
二、加強領導 健全機構 制定方案分解目標
市委、市政府把創建節水型社會(城市)工作擺到了改善烏魯木齊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投資環境和建設“和諧烏魯木齊”的戰略高度,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各區(縣)政府及委、辦、局的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 “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水務局,節水辦負責具體日常工作。部分區(縣)也相應成立或完善了節水管理機構,成立了創建節水型城區領導小組,明確了管理職責,基本形成市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區(縣)節水辦——用水戶三級創建節水型工作網絡,為創建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有效的創建組織體系。
三、制定創建節水型工作制度,使創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結合我市實際,制訂了《創建節水型城市宣傳工作方案》、《關于加強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社區、居民小區工作的通知》、《關于印發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社區、居民小區各項標準的通知》等,把創建的各項工作細化、量化、具體化,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還使創建工作有目標、有檢查,便于考核,為成功創建節水型社會(城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