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法綜治工作調研報告
適應新“舞臺”唱好“傳統戲”
實行專門機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發動和依靠群眾維護社會治安,是政法、綜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社會治安情況,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如何繼承和發揚走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也就是說,如何在深化改革這個新舞臺上唱好群眾路線這出“傳統戲”?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面臨的一個新課題。作為擁有百萬人和素有“江南魚米之鄉”的農業大縣,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社會穩定工作,在與基層干警、群眾座談看到,在貫徹執行專門機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方面,廣大政法、綜治干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許多不適應的方面和問題,需要不斷進行新的探索,豐富更新的內容,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要求。
一、新形勢下采用的新形式
近年來,隨著改革不斷深化、經濟社會加速轉型以及社會利益格局的調整,我縣在繼承和發揚專門機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專群結合,依靠群眾的新路子、新形式,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一)著力建立保障體系,夯實政法、綜治工作基礎
在力量排布上,縣委、縣政府由一名副書記、兩名縣委常委和一名副縣長專抓政法綜治工作,全縣各鄉鎮、縣直各單位都配備了一名黨委副書記專抓綜治工作,常設了辦事機構,配備了3—5名不等的綜治專干。在實際操作中,堅持做到“四個納入”,即把政法、綜治工作納入黨政重要議事日程,常抓不懈;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具體規劃,統籌安排;納入目標管理,量化考核;納入黨政一把手政績評定,與晉升晉職、工資獎金掛鉤。在經濟待遇上,縣財政每年拿出一批專項資金,用于綜治維穩津貼,結合平時抓穩定工作,實行獎優罰劣。鄉鎮黨政主要領導每人每月200元,行政村(居)主要領導每人每月100元,綜治專干每月享受60元崗位津貼,行政村(居)“兩會”主任(治保委員會、調解委員會)享受村(居)委會副主任待遇。在政治待遇上,做到優先入黨,優先提拔重用。據統計,近五年,全縣先后93名綜治干部被提拔到副科級以上工作崗位,鄉鎮11名分管綜治工作黨委副書記直接進入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崗位,有25名“兩會”主任被提拔為村支書或村主任。在經費保障上,采取政策傾斜,做到高投入,僅XX年度,投入基層基礎建設和基層創安經費就達987余萬元;在群防群治隊伍方面,全縣共建立各類治保組織783個,專兼職人員3000余人,做到了村里有治保會,組里有治保員,企業有保衛處(科),單位有治保干事;組建專職治安巡防員隊伍17支,隊員160人;治安信息員111支,成員1173人;綜治特派員186人,由“五老(老黨員、老干部、老軍人、老模范、老教師)組成的治安志愿者2645人,各內保單位均成立了看樓護院(廠、校、庫、路)隊伍。僅XX年,群防群治隊伍共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28人,發現治安隱患496處,教育、勸止違法違章行為1700余人次,及時提供治安信息2400余條,群防群治隊伍的建立,大大緩解了警力不足的壓力,為維護社會治安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宣傳方面,我縣把宣傳教育群眾,提高參與意識貫穿于各項措施的落實之中,堅持經常性宣傳不斷。歷年的三月份,縣鄉(鎮)各級領導都要與全縣群眾一道掀起學習、宣傳《決定》、《條例》和相關法律、法規。為激勵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積極性,縣委、縣政府凡對見義勇為先進人物不定期進行表彰獎勵。同時,我縣還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現代新聞工具,開辟了《警方750》、《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家談》等欄目,把群眾對社會治安問題自發議論吸引到具體的關心治安、關心綜合治理工作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