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經驗交流材料范文
經過近幾年的優化整治,××市的發展環境總體上有很大的改善,但與擴大開放的要求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還存在一些與發展不相和諧的音符,還沒有達到“讓人方便,使人賺錢”的環境效果。政務環境不優問題仍然存在,金融環境偏緊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治安環境混亂現象時有發生。條塊體制碰撞,監督機制欠缺,服務機制不完善的問題仍較突出。優化環境是加快發展的生命線,要在搞好硬環境建設的同時,推行得力舉措,著力打造軟環境,做到“硬件不足軟件補,地緣不足人緣補”,不斷創造更好更優的經濟發展環境。我們的主要經驗做法是:
在優化政務環境上下功夫
一是搭建服務平臺。繼續完善政務信息網站。由市發改委牽頭,有關部門配合,在政務信息網站中及時發布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出臺的各類政策,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功研究的一些專利技術、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一些投資創業項目等,為全市廣大干部和群眾及時提供各類政策以及創業致富信息。明確部門掛點重點企業安商幫商責任。市委、市政府成立安商指導委員會。由市委組織部牽頭,每年從全市各經濟職能部門中抽調一名副科級領導干部,專門從事安商幫商工作,為企業立項報批、辦理證照、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等提供全方位服務,工作與原單位脫鉤,年終由企業評議,組織部門考核。同時,建立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聯系會議制度,堅持每月召開一次聯系會議,交流和通報全市工作情況。二是增加工作透明度。進一步加大政務公開力度,按照“既要最大限度方便群眾、又要廣泛接受群眾監督”的要求,除國家法律、法規、規章明文規定不能公開的事項外,其它各類政務第一范文網事項都必須公開。各單位職能、人員分工、科室布局、辦事流程及有關規定,必須公開在本單位最醒目處。匯編成冊的資料,要擺在辦事群眾一眼能看到的地方,單位工作人員要實行掛牌上崗。三是規范辦事程序。政府各部門尤其是與客商和群眾直接打交道的職能部門,要有明確的辦事制度、行為準則和獎懲辦法;要推行限時辦結制、一次告知承諾制、首辦負責制、部門內部會審制、項目備案制。實行重大投資項目集中聯審和“一事一議”,統一辦理有關證照,開通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做到效率為先,服務至上。四是推行聯合執法。重點是推行“一費制”繳費辦法。由市監察部門牽頭,組織市行政服務中心、工商、物價、財政、法制等有關部門對面向企業的各類收費進行一次全面清理,梳理出各類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依據,審核匯編成冊后,針對企業的性質不同,分門別類印制發放“企業繳費明白卡”,由企業統一到市行政服務中心繳費,并納入財政專戶,嚴格實行收(罰)繳分離制度,各相關部門不得擅自到企業上門收費。對明白卡之外確需執行的個別收費項目,須報市政府審批后,按最低標準收取,切實做到“放水養魚”,不搞“殺雞取卵”。五是實行“六項制度”。實行首查先行責令改正制度、同城一家檢查制度、重大投資項目服務效率跟蹤制度、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監督員制度、損害經濟發展環境黃牌警告制度、投資環境行政問責制度等優化發展環境六項制度。
在優化治安環境上下功夫
一是強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由市政法委牽頭,進一步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在火車站、工業園、新城區、農產品示范園區等重要敏感區域設立治安防控點,及時、準確、高效地打擊一些黑惡勢力和地痞流氓,對強買強賣、敲詐勒索、欺行霸市、強攬工程、偷盜搶劫、尋釁滋事等破壞發展環境的人和事要做到露頭就打,嚴懲不貸。二是建立公安部門與重點企業定期聯系制度。市公安部門要發放《警企聯系卡》,不定期開展企業周邊村莊治安整治活動,嚴厲打擊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人和事;對涉及企業或投資者的刑事、治安案件,要從快查處,從重打擊,切實保護企業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凡出現涉企治安案件或重大財產損失的,要實行限期破案;允許規模企業設立內部保安機構,由市公安部門在業務上給予指導。三是建立健全執法隊伍的管理考核機制。由市政法委牽頭會同檢察、公安等單位就執法人員的管理,尤其是如何做到依法行政、文明執法、亮證執法等,制定詳細的、可操作性的管理考核辦法,加大對各類執法人員的考核和獎懲力度,切實有效解決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不作為”和“亂作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