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脫貧計劃書(通用3篇)
村脫貧計劃書 篇1
一、基本情況
**村位于**縣城及區政府東北部6公里,全村轄18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428戶,村民1560人。村圍南北長3.5公里,東西長2公里,總耕地面積1859畝,區域總面積7平方公里。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縣區內閑時務工為主。轄區屬丘陵地帶,黃膠土質,氣候溫差明顯。
二、社會公益事業及經濟發展現狀
(一)基本設施建設狀況
全村農村電網入戶改造率達100%,移動、聯通、電信、無線信號通訊網絡覆蓋率達90%,電視網絡覆蓋率達75%,村村通公路一條,縣級公路縱橫貫穿轄區,“*廠”、“飼料加工廠”、“物流”等企業居伏籌建在內。
(二)社會事業發展狀況
1、計劃生育及衛生:人口自然增長率同比降低4%,村衛生室一個。
2、社會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為100%,農村低保覆蓋人數53人,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9.7%,農村危房改造占農村危房總數68%。
(三)產業狀況及經濟發展
**村以傳統農業為主,主要是種植業、畜禽魚類養殖業為主,盛產玉米、蔬菜、花生、水稻、小麥、紅薯等多種糧食經濟作物。全村已發展養殖黃牛、生豬、山羊專業戶12戶,增收率同比往年上升40%。
三、貧困狀況及原因分析
**村受自然環境條件約束,沒有較好的經濟產業支柱,農民經濟收入始終無法提升,有點兒存款的農戶都是近年來沒有改造過房屋的農戶,也就是說農民辛苦勞作一輩子或者兩代人攥下的辛苦錢不夠一次的房屋改造,目前仍有部分農戶住著土木或者石木瓦結構的老式房屋,少部分還住著爺爺輩留下的年久失修的危房。
究其貧困原因一是思想觀念落后,缺乏科學種田知識,無支柱產業支撐。二是少部分村民小農思想嚴重,商品意識弱,缺乏市場經濟效益觀念,不懂賺錢途徑和經商理念。三是部分村民文化素質偏低,缺乏技術又不學技術,沒有項目投入不懂改進等諸多方面的影響而遲遲邁不進設施農業、裝備農業和現代化農業的大門,也就自然形成了農戶經濟薄弱,收入不理想。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由于**村地處偏僻,距城區較遠,消息相對閉塞,有些農作物和經濟作物不能及時運送出售,村民經濟收入不樂觀,相應對村組公益事業發展項目資金的投入力度相應不夠。一是部分村莊的道路仍是黃土路,影響農民出行及作物外調;二是農田灌溉水利設施太差,農田不能有效灌溉;三是村民脫貧缺乏資金投入,扶貧工作沒有落到實處。
五、發展思路和發展潛力
按照扶貧工作的三個基本和三項工作的要求,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以穩定增加村民收入為主要目標,以產業扶貧為主要手段,整合資金,集中投入,以整村推進為基礎,統一規劃,推動農業發展,穩定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產業配套、改革創新投入機制,提高產業效益。同時強化村兩委凝聚力,力求干部務實,民風淳樸。
一是要加強村民文化素質教育,改變群眾生產、生活觀念,利用好**村人多地廣的優勢,重點發展短、平、快產業;
二是要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投入再發展,爭取一定項目資金,引導農戶實施,切實改變群眾生產、生活環境。
三是要重視科技教育扶持,大力引進科技人才,做好科技人才返鄉工作,動員組織社會各界參與扶貧,促進扶貧項目的長遠發展,完善推進,實現全村貧困農戶徹底脫貧致富,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六、主要目標任務和措施
(一)基礎設施建設
1、新農村建設內容:
(1)對上場、上學兩個村民組的通組道路進行硬化,投資概算:50萬元。
(2)對三源油廠周邊的尹東、尹西、鄧莊三個村民小組入戶道路修復硬化,路燈安裝、綠化。投資概算:120萬元。
2、水利設施建設內容
(1)對岳莊等14個村民小組重點堰塘整治40處,投資概算240萬元。
(2)對西片岳莊至上場組排水河道及鄧莊至上場東片兩處小河道治理。投資概算160萬元。
(3)對東西片9個村民組新建飲水井50口,投資概算95萬元。
3、危房改造建設內容
危房改造5戶,投資概算120萬元。
4、坡嶺地整治建設內容
坡嶺地整治建設150畝,投資概算150萬元。
(二)社會事業項目建設
教育發展和文化活動中心建設
(1)籌建學前幼兒園一所,技術培訓學校一所,投資概算130萬元。
(2)新建村部及文化活動中心一處,投資概算140萬元。
效益測算:就近兒童入學,豐富群眾文化娛樂生活,提升群眾文化素質,增強群眾生產技能。保障村民集會、學習、娛樂有場所。
(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
建設內容: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組織2個。
1、產業協調資金200萬元幫扶成立黃牛、生豬綜合養殖專業合作組織,提升發展互幫互帶、脫貧致富的自我幫帶能力。
2、產業協調資金90萬元,幫扶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組織4個,提倡科技種植,促進增產增收。
七、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村成立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支部書記任組長,村委主任、支部副書記任副組長,村兩委其他成員為領導小組成員。同時發揮黨員、村民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教育和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建設,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二、整合資源,加大投入項目建設力度,通過積極向上爭取建設項目,建設資金要捆綁使用,從人、財、物上給與大力支持。同事爭取政策支持,加大公共財政向農村經濟發展的覆蓋范圍。
三、項目設施及資金使用實行“四議兩公開”管理,做到規劃民主、決策民主,確保扶貧一次成功一次,實施一種見效一種。
四、定點扶貧單位要參與幫扶,制定定員幫扶扶貧規劃,想盡一切辦法為群眾解難題、辦好事、辦實事,盡可能的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后附**村脫貧規劃項目一覽表。
投資概算:350萬元。
效益測算:不斷完善我村教育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教學環境,縮小城鄉教育環境條件差距,促進區域、社會的協調、和諧與平等。
(2) 、實用技術培訓
建設內容:每年進行實用技術培訓80人,六年共培訓480人。
投資概算:50萬元。
效益測算: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創業就業能力,從而促進農民的增收致富。
(3)、示范戶培育
建設內容:每年對20戶農民進行示范戶培育,六年共培訓120戶。
投資概算:5萬元。
效益測算: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
(4)、勞動力轉移培訓
建設內容:每年進行勞動力轉移培訓200人,六年共培訓1200人,實現轉移就業人數1000人。
投資概算:200萬元。
效益測算: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加勞動者就業,增加經濟收入。
2、基層組織建設
(1)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
建設內容: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個。
投資概算:10萬元。
效益測算:拉動整個農業產業的發展,同時促進農民的增收,按每個合作組織能促進當地農民10戶增收,每戶每年增加XX元的收入計算,六年內可增加農民總收入1440萬元,同時也促進了全村蔬菜產業的發展。
(2)村級組織活動中心建設
建設內容:擴建組級組織活動中心1個。
投資概算:20萬元。
效益測算:豐富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提升群眾的文化素質。
(3)計劃生育
建設內容:完善鄉、村計生服務設備、設施和隊伍建設。
投資概算:20萬元。
效益測算:從根本上解決我村計生服務室,有利于為貧困戶育齡婦女提供優質的生殖健康保健服務。
(4)村衛生室建設
建設內容:維護村衛生院1個。
投資概算:2萬元。
效益測算:改善群眾醫療環境,確保人民的身體健康,疾病能及時、有效得到醫治。
(5)社會保障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建設內容:每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人數達1680人。
投資概算:15萬元。
效益測算:完善醫療制度,促進人民身體健康,社會和諧發展。
2、農村低保
建設內容:每年農村低保覆蓋人數達89人。
投資概算:12萬元。
效益測算:確保貧困家庭、貧困人口的溫飽、幫扶低保戶早日脫貧,進一步完善低保制度,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3、農村養老保險
建設內容:每年農村養老保險覆蓋人數達600人。
投資概算:6萬元。
效益測算:確保老年人口老有所養,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建設,提升社會福利。
(三) 產業發展
1、種植業
(1)蔬菜種植
建設內容:主要在王溝、田東、田西、馬北4個組新增油桃面積350畝。
投資概算:80萬元。
(2)干果種植
建設內容:主要在四個村民小組新增面積300畝,主要品種有核桃等。
投資概算:60萬元。
效益測算:預計栽植六年后進入豐產期,
每年可增加農民收入48萬元。
(3)中藥材種植
建設內容:主要在王溝、田東、田西、馬北新增面積100畝,主要品種有血參。
投資概算:25萬元。
效益測算:預計六年內可增加農民收入50萬元。
2、養殖業
建設內容:新增養殖出欄量0.5萬只,主要發展以林下生態肉雞養殖、蛋雞養殖為主的品種,大力發展生豬生態畜牧業。
投資概算:30萬元。
效益測算:預計六年內可增加農民收入50萬元。
3、資源型加工業
建設內容:建設資源性加工企業3個,主要分布在我村孫洼、馬南、馬北、馬西。
投資概算:300萬元。
效益測算:可促進當地農民進廠就業,按促進100人就業計算,六年內可增加農民總收入達300萬元。
4、市場物流業
建設內容:建設市場物流企業1個,分布在我村中坪組。
投資概算:10萬元。
效益測算:可解決當地40余農民的就業問題,六年內可增加農民總收入達10萬元,同時能為發展蔬菜種植提供良好的物流條件,促進我村農業產業的發展。
5、勞務經濟
建設內容:六年在全村范圍內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訓農民400人次;開展農業產業化技能培訓,培訓農民200人次;轉移就業人數100人,扶持創業人數50人。
投資概算:10萬元。
效益測算:可增強農民就業、創業能力,預計六年內可轉移就業和創業人數達200人,按轉移就業和創業人數每人每年增收2.4萬元計算,六年內可增加農民總收入達2100萬元。
(四) 生態建設及環境整治
1、人居環境改造
建設內容:民居及環境改造176戶。
投資概算:25萬元。
效益測算: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有益于人民群眾身心健康。
2、污染治理
組內垃圾處理 建設內容:主要處理孫洼、馬南、馬北、馬西和一些人群集居的村寨院落的垃圾,六年內處理垃圾50噸。
投資概算:6萬元。
效益測算:美化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減少疾病發生,有益于人民群眾身心健康。
3、環境綠化美化
建設內容:主要在油路兩旁、村院落、人口密集的住宅小區、農貿市場及企業生產區等,六年內建設5萬平方米。
投資概算:30萬元。
效益測算:改善空氣質量,改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維護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
4、天然林保護
建設內容:主要涉及王溝、馬北農民自由的天然林地,六年內對全村1300畝生長較好的天然林進行保護。
投資概算:5萬元。
效益測算:建立管理較完善的管護制度,管好天然林,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改善氣候環境,實施有序砍伐,增加農民收入;還可進行適量的林下蛋雞養殖等特種養殖,發展林下中草藥材等。
四、組織實施
(一)資金保障
首先是國家撥下來的項目資金必須陽光使用,政府采購,保障資金的安全和專款專用:其次是企業都是良好信譽企業,效益型企業,自己籌資部分不存在困難:其三是該規劃涉及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社會事業發展資金,產業化發展資金以及生態環境建設等資金,國家政策給予支持。
(二) 技術保障
首先是有省、市、縣各級專家的支持,其次是鄉內各專業部門的鼎力協助,其三是各村組織相關負責人員具體操作,因此**村脫貧工作有足夠的技術保障。
(三) 制度保障
首先是項目資金的使用實行“四議兩公開”管理;其次是項目資金陽光使用,政府采購,公示群眾,民主監督,跟蹤審計:其三是規劃民主,決策民主,確保扶貧一片,成功一片,實施一種,見效一種。對各生產環節均建立失職贖職追究制。
(四)機制創新
1、建立風險保障機制
扶貧項目中的種、養殖的發展受市場、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大,為確保項目實施具有持續性,讓更多的貧困戶從中受益,項目實施時區政府與受益戶簽訂項目實施協議,項目實施成功見效后實施戶按項目投入上交一定比例作為項目風險金。扶貧項目風險金設專人、專戶、專帳管理,用于農戶生產中不可抗災的生產救助。并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發展保險機制,進一步降低農業項目實施的風險。
2、工作協同、督促與獎勵機制
村、支兩委負責作好群眾宣傳、動員工作,及時處理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糾紛。各村民小組要落實專人負責項目,在項目實施完成后,對項目實施好、成效顯著的村民小組,以及具體項目實施的人員實施專項獎勵。
3、定點扶貧單位參與定點幫扶
定點扶貧工作隊深入村、組、貧困戶及老干部老黨員中了解貧困村的貧困現狀、經濟收入和產業發展情況,特別是特困戶情況,制定具體明確的三年到五年扶貧規劃,千方百計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
村脫貧計劃書 篇2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精準扶貧工作的部署要求,促進我鎮精準扶貧工作的有序開展,狠抓各項幫扶政策的落實,確保幫扶成效,結合實際情況,制定20__年精準扶貧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關于科學扶貧、精準扶貧指示精神為指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參與、全民動員的扶貧開發方式,切實提高扶貧工作成效,確保我鎮20__年貧困人口在現行階段下全面脫貧。
二、任務目標
按照中央、省、市、縣精準扶貧工作要求,進一步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通過“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因地制宜、因戶施策,著力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著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基礎,通過“五個一批”、“六個精準”,我鎮貧困戶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都有保障,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穩定達到脫貧標準,確保到20__年全鎮105戶(最終數據以每年動態調整后為準)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脫貧成果得到有效鞏固。
三、具體工作內容
(1)實施產業發展帶動脫貧。一是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產業,重點解決非困村無支柱產業的問題。通過村集體產業發展帶動脫貧,一方面通過增加的村集體收入通過開發崗位及小微獎補的方式對貧困人口進行二次分配,另一方面通過帶動用工的方式直接帶動貧困人口增收。二是積極發展貧困戶特色種養殖業,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意愿,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漁則漁。
(2)實施基礎設施完善工程。重點解決貧困村、貧困戶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確保貧困群眾飲水安全;農村電網改造、村主干道和村到組道路硬化、移動電話、電視信號、網絡等全覆蓋。消滅全部C、D類危房;建設好村級衛生室、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3)實施教育扶貧工程。重點解決貧困戶學生上學難的問題。通過雨露計劃、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費補貼、高中學生國家助學金、中等、高等職業教育學生“雨露計劃”等工程實現義務教育入學率100%,確保每個貧困村、貧困戶的小孩不因貧困而失學、輟學。通過教育扶貧,做到了扶人扶智扶精神目標,杜絕了貧困代際傳遞。
(4)實施就醫幫扶救助工程。重點解決貧困家庭就醫難、就醫貴的問題。繼續推行貧困人口住院醫療“351”,慢性病補充“180”政策。持續做好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和大病醫療救助標準;完善自然災害救助機制,采取政府幫扶、慈善救助、村民互助等形式,幫助困難群眾,防止群眾因病因災返貧。
村脫貧計劃書 篇3
xx區xx鎮xx村繼續按照 “經濟強村、產業富村、科技興村、文明治村”的發展思路,以“成方連片、規模布局、有序開發、共同發展”為工作思路,突出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為主題,以改善人民居住環境和提高農民收入為己任,以實現xx村繁榮、穩定、和諧發展為目標,進一步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為更好實施貧困村的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各項工作,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重要思想和黨的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體現大扶貧的要求。統籌規劃,周密部暑,全力實施,為貧困村脫貧致富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建設目標:
圍繞國家到20xx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人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即: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到今年年底使貧困村人均收入增幅達到或超過xx區的平均水平;貧困村的基礎設施,村容村貌有明顯改善;特色增收產業基本形成;農民健康生活水平,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明顯提升。
三、主要工作:
一是帶領村干部和黨員認真宣傳好、貫徹好、學習好黨的及今年中央“兩會”精神,把村黨建工作抓牢抓實,繼續鞏固黨組織在農村的執政地位,加快培養農村黨組織的后備力量。主要做法:(一)組織好學習宣傳工作。(二)進一步調研、摸底、走訪,包括:1、建立民情日記、檔案;2、召開村“兩委”座談會;3、深入田間地頭,走訪農戶,組織召開村民小組座談會;4、積極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和其他黨員的教育培養,建設一支能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強有力黨員隊伍。(三)討論研究今年農村經濟發展工作,對制約當前農業發展的因素進行調研,探索農民脫貧致富新思路、新辦法,選準發展路子,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走訪村貧困戶,對他們進行重點幫扶,力爭計劃內幫扶的貧困戶當年脫貧。
二是抓緊抓快協調xx區組織部、計生局、衛生局、文化局等職能部門對村部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的資金投入,監督去年我局資助的資金使用情況。主體工程投資35萬元,計劃3月份動工,6月份完成主體工程,年內交付使用。
三是跟蹤、協調xx區水利局對那馬屯、六合屯的人畜飲水工程的實施,計劃投資30萬元,力爭年內解決兩屯600多人口的飲水問題。
四是協調、跟蹤xx區政府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對全村8條總長12公里的農田水利渠道及那馬屯1.6公里屯級道路的建設。計劃7月份完成,總投資480萬元。
五是協調xx區扶貧辦、國土局等職能部門對那華屯0.3公里,那母屯3公里,平利屯0.5公里,那戶屯0.8公里的屯級道路改造,計劃8月份完成,投資92萬元;二橋頭至百拿屯4.8公里的屯級道路硬化工程,投資200萬元,計劃10月份完成;跟蹤xx區國土局對xx大垌田總長3公里的防護壩建設,計劃11月份完成,總投資600萬元。
六是繼續跟蹤xx區交通局完成對二橋的修繕工程,計劃2月份完工,投資15萬元;協調xx區農業局50噸水泥,發動那華屯群眾投工投勞年內完成屯內道路硬化。協調林業局年內完成500畝油茶低產改造,形成以油茶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七是通過協調xx區教育局及其他渠道為六合屯教學點建衛生間、硬化操場等基礎設施,年內計劃投資5萬元,力爭創造一個較好的教書育人環境。
八是加強宣傳引導,進一步把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到新農村建設工作中來,維護社會穩定,化解群眾矛盾,確保無重大信訪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發生,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建設平安、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主要包括:1、調解、處理一些矛盾糾紛;2、開展反警示教育:崇尚科學、關愛家庭、珍惜生命、反對;3、加強法制教育,幫助村民樹立遵紀守法、依法辦事、勤勞致富的好思想。
九是結合局直屬單位廣西第一工業學校及動力技校開設的中等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熱門教學專業,大力向該村初、高中畢業生等適齡青年及準備外出務工群體宣傳、積極推薦職業資格教育和技能培訓。
十是春節前夕,局組隊深入村屯走訪慰問特困戶,五保、低保戶,老黨員,老復退軍人,貧困大學生及村“兩委”干部,送去黨的溫暖和領導的關愛。
總之,通過一年的努力,使xx村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不斷的發展,群眾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社會穩定、國泰民安,向自治區黨委、政府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