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計劃書范文2000字(精選3篇)
考研計劃書范文2000字 篇1
曾幾何時,寒假,對于我們廣大的考生來說,是一個充滿節日氣息、極其放松的時期。這段時間,大家走親訪友、辭舊迎新,沒有學校學業的壓力,在濃濃的節日氛圍里盡情地舒展自己。但是,20xx年寒假,因為你的這個影響一生的決定——考研,注定會不同尋常。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作為考研大軍的“預備役”,要想在20xx年的考研大戰中,勝利決出,這個寒假就必須合理地利用起來,科學地進行規劃。
就政治這門課程的復習來講,可能多數考生存在一定的理解誤區。大家常常從上屆師兄師姐那里得到經驗:政治是門記憶性的學科,提前復習,之后也是會遺忘的,不如等到考前兩三個月再開始復習。縱觀近幾年全國考生的政治平均得分,就可以了解到在政治這門課程上,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僅靠考前突擊,是行不通的,需要我們“未雨綢繆”,提前著手準備。老師根據政治“五輪四階”框架復習方法,對大家寒假期間的政治復習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以綱為綱,兼做配套1600題
大綱解析是最權威的備考用書,客觀題的出題知識點、范圍和答案,甚至包括主觀題的標準答案的原話,都能夠在大綱解析中找到。一般在大綱解析中沒有涉及到的內容是不會考的(排除時政),比大綱解析更難的內容也是不必要掌握的。一般而言,大綱解析每年變化不會太大,今年可能會由于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的召開,作出相應修改,但是這主要會體現在毛中特上面,其他部分變化應該不大。所以在寒假這個階段,我們可以通過使用上一年,也就是20xx年的大綱解析進行備考,理清政治各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對知識能夠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把握。另外,看知識點的同時建議使用大綱配套1600題,做相關的習題,以便于鞏固知識、深化理解、發現缺失。
第二,抓住特點,步步為營
根據以往大綱的精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主要考查的是原理、方法論和意義這三個方面的知識點;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主要是圍繞觀點、依據和意義來命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所要涉及到的考點主要是史實、觀點、原因、意義;形勢與政策,主要考查當年從1月份到12月份的國內外重大社會實事;法律基礎和思想道德修養側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方面進行考查,內容涉及到國家與民族、社會、個人與家庭,并且輔修一些法律常識。相比較而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部分,由于在考研政治分值中所占比重較大,同時也是理解考研政治中其它科目的基礎;另外哲學相對于政治中的其它科目來講,理解性較強,需要理解理論,進一步用理論來解釋身邊的現象,不是單純記憶就可以的,所以要提前學習,以理解為主,輔之于記憶。否則,如此多的相近相似的概念和特征必然會產生混淆,反而事倍功半,效果不佳。故馬原會成為整個寒假,我們復習的重中之重。
第三,以框為綱,高效復習
根據跨考教育“五輪四階”教學方法,在寒假階段,對于馬原的復習,除了全面鋪開了解基本知識點,還要加強對框架結構的理解和把握。這種提綱挈領似的學習方式,可以使我們在枯燥的考研政治復習中具有較高的效率。當我們把知識框架和層次結構梳理清楚時,散亂的知識點就會變得清晰、系統、有條理。如何來進行梳理呢?以下我們將以哲學中一個最根本最有用的原理——“哲學基本問題的原理”為例來進行分析說明。我們知道“哲學基本問題原理”既是貫穿于整個哲學體系的理論線索,也是考試中的重要的解題方法。
這個原理在唯物論當中表現為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以及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在辯證法中則體現為唯物辯證法和唯心辯證法的對立;主觀辯證法和客觀辯證法的關系問題。在認識論中表現為唯物主義反映論和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在唯物史觀則突出地表現為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并進一步表現為政治上層建筑和有關意識形態的原理。具體體現在第六章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的原理,或者說由這兩個原理構成的兩條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的基本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如果大家在寒假復習期間能夠把這條線索理清、吃透,對整個馬哲的理解將會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也便于以后對各個原理的識記。
另外,對于20xx年的考生來說,由于我們政治的形勢與政策部分會考20xx年1月到20xx年12月的國際、國內的重大時事,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在復習之余,多關注一下時政,比如聽聽新聞,看看報紙,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拓寬視野,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量;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政治時事部分做一個全年的積累,以減輕后期的復習負擔。我們比較推薦的時政信息源包括《南方周末》、《半月談》等等。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此希望廣大的20xx年考生能夠充實、合理地利用好這個寒假,為自己即將開始的考研之路添磚加瓦!要相信,人生的改變會從你決心行動的那一刻開始!
考研計劃書范文2000字 篇2
先講關于做計劃,我個人建議每一個月做一次計劃,然后每半個月修改一次,因為你每個月開頭總會信誓旦旦寫很多,到其中一半的時候就會覺得完成不了。所以上面這樣子做我覺得是挺合理的。
我從8月底到9月上旬是先看高數課本,還有專業課的課本。(前提是我高數之前已經看了一半,專業課只有一本書,而且當年我學得很不錯的)大家一定要注意我說的這些前提,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們不熟的話,肯定就要花更多的時間準備這一部分,個人感覺還不錯。
9月之后到10月:
數學:李永樂數學二(每天都要做,注意是每天!)
英語:背單詞(非常重要,重中之中,再次強調!很重要)張劍的150基礎篇(一天至少2篇,做完一定要看翻譯,最好就是自己翻譯再對答案,這也挺好的,這個要看個人的英語基礎了)
專業課:每天看一點,因為我比較懶,再加上前提我的專業課比較好,注意前提!!所以我就是有時間就看,沒時間就沒看的這種。每天的重點都在數學和英語上。
10月到11月:
數學:李永樂數學二(每天都要做,注意是每天!)做完就開始做真題!一定要盡快做
英語:背單詞(重要性就不強調了,如果你背完了就從頭再背一遍!一定要再背,閱讀遇到不懂的也要記下來,這些基本的我就不多說,反正單詞是很重要的)如果做完張劍的150篇,一般都會大受打擊,接下來就做做蔣軍虎的閱讀80篇把。這個比較容易,可以虐它~~有空就練練翻譯閱讀的文章,挺好的。
專業課:到這里,肯定要看完一遍,再慢慢做一些練習!注意好自己的節奏。因為是專業課,所以我這里也不好說什么。大家做好自己的計劃就行。
政治:到了10月中我才開始慢慢看,我直接找人復印了一些輔導班的課本,就直接看那些了,我看的是啟航的一本很厚的書,基本的知識點都有,所以我就是掃過的看,看很快,建議可以先看史綱還有思修,比較快,馬克思比較難,毛概就跟史綱比較接近...大家注意一下,然后我之后還去報了啟航的一個班,報班的意義不在于押對題,或者想著他們幫你復習,我個人覺得報班的意義在于他們幫你整理知識框架,有了整體的框架就好記,特別是史綱。而政治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背誦的!其次,去聽課也是當作一種放松咯,老師一般講得比較好笑,所以就當做學習之余的休息。
11月到12月:
重點在與政治和專業課!
數學:還是每天都要做真題,做完一遍記得做第二遍。曾經我也看過一個帖說真題都至少要做三遍,我是因為沒有時間,所以才做了一遍半,而大家有時間的話,至少要做兩遍。如果還有時間,就把李永樂那本復習全書再做一遍,如果這個能過兩遍并且到最后準確率高的話,注意不是背誦答案,而是理解后能做出來,那我覺得你的數學就差不多了,至少不用擔心不過線的問題!
英語:做真題,因為英語二真題很少,所以這個真題至少做兩遍,三遍也可以。然后可以試著把之前做過的閱讀,錯得比較多的再做一遍。隔著兩三天要做做翻譯,作文我因為個人一直比較自信,所以我是大小作文各做過5,6篇而已。這個要因人而異,大家也要根據自己的英語基礎來弄。真題的作文還是要寫的!最后再強調背單詞!
專業課,把往年的真題做一到二遍,找出還不明白的地方。關于專業課我真的不好說什么……因為我們是自己出卷……
政治:報了班的我就是按照報班的資料背,其實還是非常多,說實話根本就背不完,所以我也是每天花1到2個小時來背東西,先不管是不是背了隔天忘,反正就是背熟,就算忘了你肯定還是有那么一些句子會記得的!最后這里一定要強調,一定,一定,一定要買肖秀榮的最后4套卷,過去兩年都證明了它的權威,記得,他的大題也要背,我最后就是背他的大題的,什么啟航的資料我就都當作課本來查找知識露點了,沒有再背了!所以肖的4套卷,請一定不要錯過!
最后的幾天就做做題,放松放松,但也不要完全都不碰,每天還是要花時間看看各科!
最后我再理出我的購書單:
數學:李永樂數學二,李永樂的歷年真題,課本
英語:張劍的150篇,張劍的英語一歷年真題(注意不要弄錯,是英語一,我覺得買來練手也不錯,特別是英語一的完形填空和小作文還是非常非常有參考價值的)蔣軍虎的80篇+英語二的歷年真題蔣軍虎的英語二單詞書(我背了3扁)還有英語一的單詞也背了一點點
政治:肖秀榮的1000題(做了四分之三)肖秀榮的歷年真題(這個不要太認真,就謝謝當作練練筆就行了,大概在12月上的時候寫)啟航的一些資料(如果你有同學去了,也可以找他們復印的,沒什么大問題的!!)肖秀榮的終極四套卷(非常重要,重中之重!!!)(其實我還買了其他許多,但基本都沒看,所以就不列出來了...我真的還是比較懶的..)
最后再說一下我的分數:
政治65,英語二79,數學91,專業課135,總分370
按道理應該是可以過了初試的線,現在也要開始準備復試了,請各位研友祝福我把,希望我能順利!
最后的最后,如果有什么問題大家可以在這里留言也可以你們互相的討論,我之后上這里的次數肯定會比較少了,所以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請見諒!謝謝大家!
考研計劃書范文2000字 篇3
一.試卷結構
選擇題:8題(每題4分);填空題:6題(每題4分);解答題:9題(每題10分左右)。滿分150分,考試時間3小時。
二.考試科目及分值
高等數學:84分(4道選擇題,4道填空題,5道大題);
線性代數:33分(2道選擇題,1道填空題,2道大題);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33分(2道選擇題,1道填空題,2道大題)。
注:數學二不考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一科的分值和試題全加到高等數學中。
三.考生分數
考試中心期望的平均分是75分,因為在選拔性考試中,這樣的分數最具有區分度。總體看來,全國考生的平均分一般也都在70分至80之間。難一點的時候,像近幾年中的20xx年,數一數二數三的平均分分別是62.2,72.28,68.59;簡單一點的時候,像近幾年中的20xx年,數一數二數三的平均分分別是83.03,91.41,81.21。
在分數線方面,數學一數學二的國家線一般在50分到60分之間,數學三的國家線一般在80分左右。自主劃線的學校分數線可能略高,但不會超過90分。事實上,對于很多沖擊名校的考生來說,數學的任務不是過線,而是要考高分。數學的分數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考生的總分能達到的水平。一般來說,我們認為數學二和數學三130分以上、數學一120分以上是高分段,能考到這個這個分數,考絕大多數學校在數學上都不會吃虧了。
四.數一、數二、數三的區別
1.從專業上看:大部分的理工類考生考數學一,像我們所熟知的機械、電子、自動化、信息、計算機等專業;少部分的工學門類專業考數學二,主要有紡織、輕工業、食品、農業工程、林業工程等專業;占考生絕大多數的經濟管理類考生考數學三,但也有個別學校例外,像清華大學的金融學就考數學一。
2.從考試內容上看:數學一和數學三都是三科全考,數學二不考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它們在每個科目內也有區別。
在高等數學中,理工類(數一數二)要考微積分的物理應用,而經濟類(數三)相應的內容則換成了經濟學應用;另外,數學一對多元函數微積分要求較高,在這一部分比數學二和數學三多了三章的內容,多出的內容大約占數學一高等數學的20%;最后,數學二相對數學三和數學一還少考級數這一章。
線性代數中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基本沒有差別,只有數學一多了向量空間這一個小考點。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數學一比數學三多的內容主要再數理統計中,但多出來的內容大部分考查的頻率很低,對考生的復習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3.從難度上看:數學一最大,數學三最小。數學一的難度主要體現在內容多,給考生的復習加大了難度;而數學二由于內容較少,試題的靈活性也相對較大。但總的來說,數一數二和數三區別不大,在都考的部分,要求是差不多的,考試中三張試卷中完全相同的試題也占到了很大比重。這也是我們可以把三類考生放在一起上課的原因。
五.考試大綱的主要變化
相比其它學科,考研數學考試大綱主要的特點是穩定,雖然有一定的變化,但對考生的備考都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影響。近十年中,數學的考試大綱主要有五次變化,其中主要是試卷結構的調整,考試內容并無太大改變
第一次是在20xx年,考研數學的總分從100分調到了150分。調整之前的數學試卷是5道選擇題,5道填空題,9道解答題;小題(選擇填空)每道3分,大題(解答)每道7分左右。調整之后的數學試卷變為了6道選擇題,6道填空題,9道解答題;小題每道4分,大題每道10分左右。
第二次是在20xx年,這一年把選擇題加了兩道。
第三次是在2xx年,這一年把選擇題又加了兩道,大題減少了一道。
20xx年的試卷結構加大了考試的偶然性,加之這一年的試題又過難,考生成績很不理想。因此這種試卷結構只維持了一年,20xx年又變回了原先的模式,即8道選擇題,6道填空題,9道解答題,這種試卷結構一值沿用至今。
近十年中,考試大綱真正意義上的一次比較大的改變發生在20xx年。在20xx年以前,數學有四類:數一、數二、數三和數四;20xx年取消了數學四,原先考數學四的考生并入數學三。相應地,考試內容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原先數學四是不考級數和數理統計的,合并之后的考試大綱在數學三和數學四之間取了一個折中的形式:在數學四的基礎之上增加了一部分,在數學三的基礎之上減少了一部分。
近兩年,考試大綱都沒有任何改變。
六.復習用書
1.考試大綱
考試大綱規定了考試的內容和深度,是考生復習必備的綱領性文件。由于考研數學考試大綱比較穩定,所有一般我們都建議考生在大綱出來之前直接用去年的大綱,新大綱出來以后再對比一下即可。
2.教材
《高等數學》同濟版:講解比較細致,例題難度適中,涉及內容廣泛,是現在高校中采用比較廣泛的教材,配套的輔導教材也很多。
《線性代數》清華版:講解詳實,細致深入,適合時間充裕的同學(推薦)。
《線性代數》同濟版:輕薄短小,簡明易懂,適合基礎不好的同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浙大版:課后習題中基本的題型都有覆蓋。它們都是大學相應學科教學用書,可作為考生在復習初期夯實基礎之用。相比教輔類的書籍,這幾本書的優勢是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講解比較細致,編寫更為嚴謹,設計更為經典,用于打基礎是最合適的。同時,它們是經過全國上百所大學十多年教學檢驗的,質量是最有保證的。但這些書不是針對考研設計的,超綱的內容很多,復習的時候需要對照考試大綱。同時,教材上的例題和習題的難度和綜合性較考研較低,因此到了強化和沖刺階段再只用教材就不夠了。但在任何階段,考生在復習時手邊都應該有相關學科的教材,以方便發現有基礎薄弱的地方隨時查漏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