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素質教育計劃(通用3篇)
幼兒園素質教育計劃 篇1
一、 明確幼兒素質教育的目標。
以往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于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較多地考慮幼兒學會了多少知識,掌握多少技能;又或者,往往較多地考慮先進的教育手段,而忽視了教學活動本身的生命意義。
這顯然是對素質教育的誤解。那到底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什么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其《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出“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和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的終身教育思想”。這也是我們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目標體現。
1、 學會做人:要求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它是思想品德、道德規范、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各種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毅力等方面的總和。
2、 學會學習:學會運用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來學習,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正確的學習方法,引導幼兒對身邊的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使幼兒獲得初步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3、 學會做事:學會在一定環境中工作、生活的能力,善于應付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學會做事的能力,不僅要學會實際動手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備一種綜合而成的能力,它包括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社會行為、集體合作的態度,主觀能動性,管理能力和解決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冒險的精神。
4、 學會共同生活:即學會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既要尊重多樣化的現實,又要尊重價值觀的平等,增進相互了解、理解和諒解,加強對相互依存關系的認識,并為共同的目標而奮斗。
二、 實施素質教育,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 充分認識教師應充當的角色
我們要讓幼兒全面發展,就要求我們教育者努力地創造條件,真正了解自己充當的角色:一個指導者、觀察者、合作者,甚至是幼兒的參謀和助手。我們要通過觀察,準確地了解幼兒,隨時發現幼兒的興趣,及時調整活動的內容,以滿足幼兒的需要。
另外,要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探索時間,不要隨意打擾、中斷他們的思維,不要急于直接指導,而要適時給予提示、引導,把握好提供幫助的時機、方法和程度。這樣,才能讓幼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并要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用心發現每個孩子的智力潛力和特點,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快樂和成功,為每個孩子提供一條建立自我價值的有效途徑。
2、 培養幼兒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馬克思曾深刻地論述道:“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促進幼兒體、智、德、美諸方面的全面發展,是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科學家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對行為習慣提出了七個方面的重要內容:
(1)慷慨大方。小伙伴在一起時,“把自己的東西一半分給小伙伴”,不能自個兒獨吃。
(2)誠實守信。“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不說假話,要讓別人信得過。
(3)有條不紊。“東西要放整齊”,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
(4)講究衛生。“吃飯前要洗手”,不吃臟東西。
(5)知錯就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小孩子。但“做了事要表示歉意”,迅速改正。
(6)勞逸結合。“午飯后要休息”,平時活動也不能過度。
(7)細心觀察。“要注意觀察周圍的大自然”,要多看看,多想想等。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里逐漸形成的,它貫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應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譬如,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在他飲食、起居等活動中逐漸養成的,文明禮貌習慣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培養的,愛學習的習慣往往是在游戲中形成的,愛勞動的習慣是在自我服務和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培育的。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把孩子本來不自覺的行為,轉化為有意識的自覺行動。這就要求成人要細微地觀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孩子的特點確定培養目標,并善于抓住教育時機,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孩子盡快地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化。
3、 培養兒童創造的習慣。
在養成兒童的各種好習慣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陶行知先生認為是培養兒童創造的習慣。部分教師認為,素質教育就是每天教幼兒畫畫、唱唱、跳跳,教一些簡單的知識、技能或藝術,這就是素質教育。
其實這只素質教育的一個部分,素質教育不僅是“全面”而且還應該不斷發展。我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強調:“素質教育要努力地做到‘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充分發展’。”要讓幼兒能全面地發展并非簡單地增加科目就能完成,它要求我們教育者努力創造條件,把創造還給孩子。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者應該“把自己擺在兒童的隊伍里,成為孩子當中的一員:解放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小孩子的頭腦、解放小孩子的雙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我們要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把發揮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交織在日常活動中,融入教學。
教師要抓住幼兒身邊發生的每個能激起幼兒思考、想象,且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情、境,讓幼兒能大膽地想象、積極地創造。
4、 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的要求,通過交往,人們能夠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協調彼此之間的關系,達到共同活動的目的。幼兒時期的交往對幼兒的成長極為重要,它能促進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未來社會需要我們的下一代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獨生子女恰恰出現了自私、自卑、孤僻等情況,交往能力比較差。由此可見,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非常重要,因此,作為教師應為
幼兒創設更多的交往環境,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與別人接觸、游戲、交流。在交往中,當孩子與同伴發生不愉快時,應留給他們一定的空間,讓他們逐步學會處理一些簡單的問題,不要輕易替他們做主。因為,教師不能永遠把孩子抱在懷中,永遠做他們的保護傘。
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矛盾鬧情緒,如:互相爭搶玩具,不愿與某人交往、與同伴發生碰撞等,作為教師因鼓勵幼兒正確面對這件事,要教幼兒學會寬容別人,原諒別人的錯誤,鼓勵幼兒與他人交往,學會謙讓和禮儀,學會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學會接受別人。利用情境活動和角色游戲等,讓幼兒在模擬的社交環境中獲得各種交往的技能。
幼兒園素質教育計劃 篇2
指導思想:
以國家重要思想和《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為指導,結合學校實際,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求發展,以德治校創特色的辦學思想,采取夯實基礎抓雙基質量,豐富活動促個性特長的發展策略。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關懷下,依靠全體師生,塑德藝雙馨的一代驕子,辦家長放心,社會滿意,國家信得過的市區名優學校。
工作目標:
營造健康和諧的育人環境
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學校全體成員所表現出來的共同的做事方式和處世態度,是人所共有的價值判斷、道德判斷,它不僅表現在認知方面,關鍵是它內在于人的情感和意志,對師生是一種柔性的“精神引領”,它會催生學校一棵蓬郁的生命之樹,健康成長。
辦學條件建設
為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完善學校的辦學條件適應并保證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學校計劃:
1、東樓門窗的改造,防護欄的制作。
2、圖書室的建設和管理。
3、按標準裝備實驗室。
4、繼續抓好體音美器材的配備。
5、更有效的抓好新三室的使用和管理。
6、粉刷教學樓內外,樓梯兩側粘帖大理石面。
7、爭取為實驗班配備實物投影機,以方便教學。
繼續加強謀劃學校德育工作
學校德育工作以《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綱要》和《德育工作綱要》為指導,積極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創造德馨滿園、書香滿樓的育人格局。
目標:
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學生素質——全面綜合提高
學生品德——做真人做實事
師德表現——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愛生,敬業
幼兒園素質教育計劃 篇3
一、活動主題:
本次“素質教育開放周”的主題是“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二、活動目的
為使學生素質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加強,個性得到張揚,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才,達到校風清新、學風濃厚、教風純正的目標。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迎接挑戰,切實進一步提高牛集中心中學教師和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今年素質教育開放周我校將圍繞主題廣泛宣傳學校的辦學理念、管理思路;同時向家長和社會公開學校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宣傳學校加強管理的各項舉措,積極構建與家長、社會良性互動的發展機制、搭建開放與互動的平臺,從而達到溝通、理解與共建的目的。
三、開放時間:20xx年5月21日-27日。
四、開放地點:牛集中心中學課堂、圖書室、留守兒童之家、報告廳。
五、具體安排:
1、在開放周內,由各班召開家長會、組織教師開公開展示課、舉行升國旗并旗下講話儀式、校長接待日、法制報告會、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活動。
2、活動內容和日程安排
(1)5月21日上午7:30:-----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
(2)5月22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活動。
(3)5月23日:--------校長接待日。
(4)5月24日:-------法制報告會。
(5)5月25日:--------召開家長座談會。
(6)5月26日:------家教咨詢。
(7)5月27日:------家教咨詢。
六、具體要求:
1、每位教職工應以主動熱情、認真負責的態度,精心準備,積極參加開放周各項活動。各處室要按照方案認真組織實施。
2、所有課程應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展示昂揚奮發的學生風采和教師個性魅力。
3、展示課期間當堂無課的教師,應主動參加聽課、評課,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并認真做好聽課、評課記錄。
4、素質教育開放周活動由教務處組織實施,教務處負責做好活動材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各相關處室要按照方案協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