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創業計劃書(精選3篇)
鄉村振興創業計劃書 篇1
一、背景與簡介
近些年來,老百姓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對于肉類食物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然而“禽流感”令人談雞色變;“瘦肉精”又令人們談豬色變。而羊肉相對于雞肉和豬肉而言,更加健康,價格也相對不高,因此運用生態環保的模式養羊相信能夠有不錯的市場前景。 20__年4月份以來,全國各地羊肉價格出現持續上漲,目前全國均價達到每公斤50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漲幅普遍超過20%。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前羊肉價格上漲集中反映了肉羊生產能力不足,供給增長速度跟不上需求的高漲。在當下羊產業發展基礎薄弱、養殖效率不高、飼養成本上升、散戶退出加快、規模養殖發展緩慢的情況下,其供需矛盾將日益突出。
據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對全國480個集貿市場的定點監測數據,20__年7月份第1周全國羊肉平均價格50.60元/公斤,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23.7%。據有關資料對比分析,20__年同期我國羊肉平均價格為每公斤18元,現在漲至50元,同比上漲達到277%。 羊是草食性動物,以秸稈型飼料為主,配以營養全面的精料。養羊業的發展,可促進種植業結構的調整,種草養羊,特別是低產農田,促進土地增值。提高農作物秸稈利用率,變廢為寶,并促進農作物秸稈微貯等加工業和飼料加工業、飼料添加劑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提高地區的整體經濟水平。
二、市場分析
羊肉消費已打破了地域性、季節性限制,從區域性消費變成全國性消費,一季消費變成了四季消費。而隨之而來的是羊肉產能供給的嚴重不足,導致20__年羊肉價格不斷上漲,因此養羊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長期以來,我國羊生產主要依靠地方品種,繁殖率低、生長慢、產肉率低。由于良種繁育體系不完善,優良品種覆蓋率低,現代新技術推廣普及不夠,羊肉檔次提升不大。而我們的創業計劃是要建立一個規模化的肉羊養殖場,采用最新的生態養殖技術,降低成本,提高繁殖率與產肉率。
此外,盡管目前市場豬肉依然我國居民肉類消費的“主力軍”,但牛羊肉消費所占比重不斷上升,逐步向國際“三三制”過渡(豬肉、牛羊肉、禽肉各占1/3)。
三、養殖管理
波耳黃羊是南方優良品種,具有成熟早、繁殖率強、早期生長快、耐濕熱、產品利用價值高等優良特性。適應潮濕、多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在夏季近30℃的持續高溫和80%以上的相對濕度下,仍能正常生長、繁殖,特別適合一些山區飼養。既適宜圈養,又可山上放養,有利于發展規模養殖,從而提高養殖效益。
與當地山羊相比,黃羊的生長速度要快得多,個頭也比普通山羊大。3月齡斷奶體重公羔可達25公斤以上,母羔可達22公斤以上。
成年公羊體重更是高達65公斤以上,母羊也可達40公斤以上。黃羊肉用性能良好,與其他綿羊品種比,瘦肉多,脂肪少,膽固醇含量低,肌纖維細嫩,膻味輕,味美多汁,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保健食品。另外,黃羊繁殖能力強。母性好,泌乳性能高,成熟早,母羊4~5月齡成熟。公羊一般在8月齡、母羊在6月齡配種。四季發情,可年產兩胎或兩年三胎,一般每胎產2~3只,多的可以達到4~5只,產羔率平均為229%。因此我們選擇以黃羊養殖。
1、羊舍管理
羊舍內要求通風、干燥。羊欄面積平均每頭羊2平方米,分建成每個8-10平方米的單欄。羊欄地面一般不需澆鑄水泥,只在泥土上鋪稻草。現也可試用架空羊床,即用水泥板(竹片)架空地面80-100公分,板間留1-1.5公分空隙(以羊糞能掉下而羊腳不會下去為合適),板上不需再墊稻草。;建造符合黃羊的生理要求、便于現代飼養管理的輕型、耐用、高床漏縫地板羊舍或“吊樓型” 羊舍。
2、種羊的選擇
一是選擇產羔率高,一胎產三羔以上的羊或后代留作種用;二是選擇生長速度快、產肉性能好,體型大而豐滿,成年公羊80公斤、母羊50公斤的羊留種。
3、飼料管理
羊的食性比較雜,各類青草、作物秸稈、菜葉、秕谷、豆腐渣、菜餅、蠶沙、谷糠等等皆可作為飼料,同時積極開發新的飼料資源,應用“氨化、堿化、青貯”等養羊技術,利用冬閑田或另星空地種植
產量高、營養好的人工牧草喂羊。種植高產優質飼草,并對飼草進行以青貯為主的調制,確保飼草料一年四季輪供。
4、飼喂管理
除做好常規管理外,重點抓以下幾點。
①保證供應充足、干凈的飲水,適當添加點食鹽。
②挖掘母羊泌乳潛力,實施“一母帶雙羔或多羔”技術。 ③注意羔羊適時斷奶。哺乳期一般控制在45日齡以內。
④肉羊(特別是老羊)出售前需進行1-2個月的加強飼養,以改善肉質,提高肉用價值,增加養羊效益。
5、繁殖管理
黃羊的繁殖季節一般按排在春季4-5月配種,秋季9-10月產羔,一年一胎。但一部分羊也可適當調整繁殖季節,按排在9-11月配種,次年2-4月產羔,以實現“一年二胎或二年三胎”。但秋配春產的羊不宜留種,只準用于肉羊生產。
6、疾病防治
①羊黑快疫:注射“羊黑快疫、羔羊痢疾、羊腸毒血癥、羊卒死”四聯苗預防,發病后治療效果較差。
②五號病:注射“五號病”疫苗預防,一旦發病后,病畜及同群畜全部撲殺處理。
③羊肝片吸蟲:每年春、秋兩季用“丙硫咪唑”驅蟲,效果較好。 ④羊虱:用1%的敵百蟲或殺滅菊脂在羊的背部條狀涂擦,隔三天再涂一次,但每次都不能涂滿全身。
四、市場與銷售
由于冷凍技術的發展,羊肉可以四級供應市場,然而還是供不應求,而且各地都建有活羊交易市場,因此市場銷售基本沒有問題。
五、效益分析
以下收益分析按養殖30頭母羊,配備2頭公羊計算。
1、支出
種羊費用:母羊每頭1000元,公羊每頭1500~20__元,按20__元計,需費用34000元。
飼料費用:每只羊每個月需飼料費用25元,母羊購回后,5個月產仔羊,期間需要飼料費用4000元。30只母羊平均可產仔羊90只,養殖8個月上市,期間6個月需飼喂飼料,則仔羊需飼料費用13500元,種羊需飼料費用6400元。共需飼料費用23900元。
2、產出
目前每公斤羊的市場價格是20元左右,1只仔羊8個月后體重在40公斤左右,每只仔羊可賣得800元,90只仔羊可得產出72000元。按仔羊成活90%計算,可出售成品羊81只,可得產出64800元。
3、收益
64800元-23900元=40900元,平均每只賺505元左右。規模化養殖湖羊成本更低,收入更高,年收益十分可觀。
說明:
①不同場家種羊的價格不同,按種羊體重和品質,價格從800~1500
元不等。
②此收益分析計算中,仔羊賣掉后,種羊可以繼續利用。
③此收益分析中,各個地方的飼草價格有所不同,收益也不同。
六、風險與對策
養羊的風險主要來自于天災與疾病,冬天下雪的時候要注意羊舍頂棚的除雪工作,避免積雪壓塌羊舍造成損失。羊的疾病主要是肝片吸蟲病、腐蹄病、羊快疫等,要注意及時防治,同時還必須實行綜合性的獸醫衛生措施。
鄉村振興創業計劃書 篇2
策劃名稱:
鄉村生態旅游
創業創意主題:
生態旅游,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目標對象:
農村
創業計劃背景:
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鄉村生態旅游作為新興的旅游產業,更是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再看一看城市居民的現狀:城市生活實在讓人頭疼,光、噪聲、汽車尾氣污染,令人談之色變,網民朋友們更是別出心裁地發表出生動而又暗含著讓人發以深思的說說,說說中這樣寫道:“早上起來買地溝油炸油條、切個蘇丹紅咸蛋、啃個染色饅頭、中午、在食堂要個注水肉炒農藥韭菜、來碗翻新陳米飯、瘦肉精的肉下菜、完事泡壺香精茶、下午買條避孕藥魚、開瓶甲醇酒、晚上鉆進黑心棉被睡覺。”雖然你不可能那么的不幸,偏偏說說中提到的每一件事你在一天之中都能碰到,但你敢確定以及肯定地說,你沒吃到其中之一嗎?先不談這些,單單是住房問題就可以讓無數人“錢包漸空終不悔,為房拼得人憔悴!”
在這樣的環境下,誰又能安心生活呢?下面請看我們的“鄉村生態旅游” 產品優勢分析
一、凸顯農村性格充分分析每個農村所具有的自然環境、發展歷史、生活勞動方式、節慶習俗、村民的精神面貌等元素,對村落的旅游特色進行準確提煉,是每個村落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從而形成與其他村落不同的特色。
二、形成城市與鄉村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一方面,通過鄉村旅游的發展,鄉村向城市居民出售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新鮮健康的食品,鄉村里的各種元素都變為可消費的旅游產品,鄉村社區從中獲得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城市居民也在鄉村中得到閑適舒暢的心情、新奇獨特的體驗,并收獲健康和快樂。
三、推動鄉村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鄉村旅游也是把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結合起來的一個典范,有利于鄉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鄉村經濟的和諧發展,特色旅游村的建設應該是一次鄉村合理產業結構形成的過程,應積極提升農產品、鄉土文化在旅游語境下的經濟附加值、社會附加值和生態附加值。
四、人性化經營管理。根據當今城市居民生活現狀做出相應的旅游決策。讓城市人們體驗鄉村生活,從中可以讓他們得知勞動人民的辛苦,從從而珍惜其來之不易的工作;還可以讓他們緩解平時的工作生活壓力。最終達到“雙贏”的最佳效果。
產品劣勢分析
一、交通可能會給旅游帶來不便;
二、部分城市居民的旅游消費方向;
三、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創業計劃意義
1. 有利于改善鄉村生態旅游地環境 通過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可使農民增強環保意識增強繼承和保護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意識更注重村容村貌變被動保護為主動保護。特別是在政府主導下通過實施生態工程制定合理、切實可行的科學規劃將促進旅游地大環境的改善。同時還將促進“鄉風文明”和“村容整潔”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 促進鄉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鄉村生態旅游的開發遵循生態規律及當地的文化習俗,重視生態環境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因而能增加居民對當地文化的自豪感,使當地居民認識文化景觀和文化傳統的價值,讓民間手工藝、音樂、戲劇、舞蹈、飲食等各種文化都在旅游過程中得到保護并發揚光大。同時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也有更深刻的意義。
3.有利于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民生活水平 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將進一步帶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房屋建設的布局更加合理排污、治污更加規范、嚴格,更加注重高科技投入,注重生物害蟲的防治等,從而使農村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善,客觀上為當地農民營造了良好的居住、休憩生活環境,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 并且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可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產業結構以及旅游產品結構,使傳統農業增添附加值提高資源利用率。在生態農業加速發展的同時能夠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民脫貧致富步伐,進而縮小城鄉差別、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
4. 推動鄉村生態旅游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發展鄉村生態旅游要求在充分運用現有鄉村生態旅游資源基礎上運用生態學原理、環境美學、系統科學等方法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通過規劃、設計、施工將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房屋建設等與當地鄉村生態旅游資源、鄉村生態旅游項目開發、游客參與融為一體以達到協調發展,改善當地生態環境的目的,從而有利于實現鄉村生態旅游地的可持續發展。
活動目標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旅游業正在成長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作為中國旅游業的新亮點,近年來興起的鄉村旅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同時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日益繁忙的都市快節奏生活,使鄉村旅游成為人們緩解壓力,密切親友之間聯系的重要的休閑方式。 鄉村旅游業是近年來順應城鄉居民消費新趨勢而發展起來的一門農村新型產業,特別是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鄉村旅游業發展勢頭尤為強勁。農家樂休閑旅游業帶動了特色農業的發展和農村傳統文化傳承、城市文明傳播、生態環境保護。本次策劃就是讓鄉村生態旅游成為旅游業發展的新領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亮點。
創業計劃與流程
鄉村生態旅游的內容包括:一是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民族文化為靈魂,弘揚地區特色,以提高鄉村旅游的品味和豐富性;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強調調動當
地農民的積極性,積極參與其中,充分體現“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民俗特色;三是鄉村旅游的目標市場應主要定位為城市居民,滿足都市人享受田園風光、回歸淳樸民俗的愿望。有以下特征:
一、鄉村景觀環境是半自然景觀和自然景觀共同構成的景觀空間,生態特征是鄉村景觀共同的特征;
二、鄉村旅游、是一種低干擾程度的行為體系,在當地環境容量的承載范圍內,合理的鄉村旅游應當具有較強的生態旅游特征;三、以聚落為核心構成的整體人文生態系統開展的鄉村旅游就是對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進行的旅游開發和生態教育。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地域廣闊,自然景觀差異很大,農業資源極其豐富,鄉村民風民俗豐富多彩,有著發展鄉村旅游的優越條件。同時我國地形復雜,氣候多樣,多種多樣。生物資源豐富,野生生物種類繁多。把這些資源充分利用,形成區域特色農業,使之轉化為旅游資源,并針對我國各地不同的景觀和農業生態生產形勢,設計出形式和內容豐富多樣的農業觀光園。我國類型齊全的地形十分有利于農林牧副漁的發展,而且農業生產歷史悠久,孕育了豐富的水鄉平原草原高原高山等文化內涵及民俗風情為開發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1、田園景觀千差萬別。為了滿足旅游開發的需要,可以在不喪失是個年產能力的前提下改善規格和布局,吸引游客。如構建植物迷宮。造型植物,模擬名畫,大地藝術的等。可以配合旅游的主要時間,合理控制名作物的品種和種植時間,以繁茂的花果為游客提供游憩空間和體驗載體。不同成熟區不同色澤不同花期的品種合理搭配都能創造出宜人的鄉村景觀。
2、農耕文化燦爛輝煌。隨著科學和生產力的不斷發站,農業生產方式不斷進步,大量高科技的運用使得現代農業呈現出五彩斑斕的景象。由此產生的各種各樣的農產品都使旅游者充滿了好奇心。這對旅游者的不同需求讓游客了解這些動植物等。除此之外,游客還可以親自參加農業實踐,以增強對現代農業生產的感性認識,體驗勞作的辛苦與歡樂,得到更多的樂趣。
3、民居建筑類型多樣。主要包括古村落的恢復和保護,營造鄉村氛圍街道服務設施和設備保持傳統古樸的外表,在幾千年的農業文明中民間形成了各色各樣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藝術,無不因其濃郁的鄉土特色二備受游客青睞。民間繪畫簡直民間雕刻鄉村編織鄉村刺繡傳統能夠印染等等經過挖掘和改造,可以提供表演和參與體驗的素材同時開發旅游商品。
由于各地不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出現了多種多樣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包括:
一、民俗風情型。民族風情模式是指少數民族農村地區,以獨特的民族風情為基礎,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和旅游接待設施,引導少數民族農民參與旅游開發,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一種模式。
二、農場莊園型。以農村田園生態環境和各種農事活動為憑借和吸引物,“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摘農家果、做農家事”,將農村生態和農事風情、旅游與休閑相結合,以滿足城市居民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休閑農莊模式是以休閑農莊作為經營單位的發展一種鄉村旅游的模式。休閑農莊是指占地有一定的規模,以農業生產和鄉村生活為依托,以農耕文化為核心,利用田園景觀為游客提供鄉村生產生活休閑體驗以及住宿、餐飲等基本服務設施的經營主體。
三、景區依托型。景區依托模式是指依托旅游景區(點)開展鄉村旅游,把附近旅游景區(點)的部分服務功能分離出來,吸引周邊農民參與旅游接待和服務,并融入一些鄉情活動,從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周邊鄉村發展的一種模式。四、古鎮村落開發。古村聚落主要是指民國以前建村,保留了較長歷史沿革,即建筑環境、建筑風貌、村落地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歷經年代久遠,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古村聚落模式是指以濃厚的古村聚落文化和特色古村聚落建筑為核心吸引物,以保護為主,因勢利導開發旅游,促進鄉村發展的一種模式。還有度假休閑型,特色產業帶動型,紅色旅游結合型等等。
流程: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地發展的鄉村生態旅游類型,然后進行開發。
活動經費: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劃撥經費
風險效果評估
鄉村生態旅游是一種文化性、參與性十分強的產業,發展鄉村生態旅游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管理,并要在內容和形式上充分體現出與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內涵,將之融合于優美和諧、平衡發展的生態環境中,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旅游者的需求動機,推動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本次策劃分析了鄉村旅游背景的優劣勢以及策劃內容流程。相信本策劃可以給鄉村生態旅游開拓一個嶄新的天地,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創業計劃要注意的問題
1、正確處理發展鄉村旅游與農村城市化、農民新型化、農業現代化的關系。發展鄉村旅游,要著眼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社會長期全面協調發展,推動農村居住條件和周邊環境的改善;著力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積極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發展鄉村旅游一定要注意保持當地農村特色,要防止某些“城市病”向農村蔓延,防止工業垃圾、城鎮污染侵蝕農村凈土。發展鄉村旅游,要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環境提升為目標,既不能把新農村建設等同于旅游新村建設,把新農村規劃簡單搞成旅游新村規劃;也不能因為發展鄉村旅游而把農村建成沒有農業、村莊、農民、特色的所謂新農村。
2、正確處理鄉村旅游中政府推動與尊重農民意愿的關系。發展鄉村旅游要由政府來推動,要以農民為主體,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政府推動不是包攬一切,而是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統籌協調、分類指導等方面的優勢和積極作用,因地制宜,推動鄉村旅游的整體發展。農民有選擇是否參與鄉村旅游開發以及如何參與鄉村旅游開發的權利,不應該強求一律。要在政府的指導推動下,尊重農民意愿,依靠農民智慧,發揮農民的積極性,促進鄉村旅游的持續健康發展。
3、正確處理發展鄉村旅游與農村其他產業發展的關系。農村各產業之間和諧發展是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根本前提。要發揮鄉村旅游產業關聯度大的優勢,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促進農村各產業之間協調發展,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鄉村旅游也要充分依托其他產業,取得其他產業的支持,在其他產業發展中得到加快發展。
4、正確處理發展鄉村旅游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應牢固樹立“環境興游”、“生態興游”的觀念,堅持科學保護、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的原則,堅持發展旅游與生態保護間的內在統一規律,先規劃、后開發,使鄉村旅游的發展成為促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渠道。要避免資源的浪費和簡單粗暴使用,杜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性開發。
5、正確處理發展鄉村旅游與傳承鄉村傳統文化的關系。鄉村傳統文化是鄉村旅游的靈魂。要深入挖掘優秀的民族民俗文化,不斷提升鄉村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推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產品化,變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同時,注重對鄉村傳統文化的保護,在實踐中摸索繼承和發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
鄉村振興創業計劃書 篇3
一、仙壩村基本情況
麻江縣杏山鎮仙壩村所在地距縣城15公里,距下司風景名勝區18公里,距320國道2公里。仙壩村總面積20平方公里,于20__年由原仙鵝村和壩寨村合并而成,現有6個村民大組,20個自然村寨,總戶數743戶3336人,畬族人口占98%,其中貧困人口323戶1143人,低保人口302戶536人,五保戶24戶36人;全村耕地面積2876畝,其中:田1624畝、土1252畝、森林覆蓋率達43%,產業以水稻、玉米、油菜為主,經濟作物有烤煙、葡萄、生姜等,養殖有養豬、養牛、養羊、養雞、養鴨等。
仙壩村現有黨員60名,其中女黨員6名,預備黨員3名,入黨積極分子3人,60歲以上老黨員28人,占黨員總數的46.67%。
二、工作計劃
(一)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理論水平
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切實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加強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和宣傳,不斷提升自身政治理論水平。
(二)積極配合實施壩寨片區人飲工程項目建設,解決村民飲水困難問題等民生工程。
抓好項目實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工程順利推進,力爭7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同時,配合村兩委扎實抓好計生、農低保、新農保等各項民生民利工作。
(三)抓好農村衛生環境整治,科學合理落實垃圾池的建設分布。
以“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為目標,大力整治村寨亂扔亂倒垃圾現象,特別是公路沿線兩旁的衛生清理和保潔工作,科學合理選定修建焚燒式垃圾池位置,并向有關部門積極爭取資金實施,計劃投入2萬元修建焚燒式垃圾池10個。
(四)積極爭取實施村級農民健身工程,為廣大村民群眾提供優美的文化娛樂場所。
積極與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協調溝通,爭取今年下半年實施啟動仙壩村級農民健身項目工程建設,并與有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解決項目場地所需建設、征地各項費用。
(五)抓好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工作。
進一步完善村級各項管理制度,包括村黨支部及村兩委會議制度、黨員議事制度、村民代表會議制度、黨員民主評議制度,村務公開制度、黨風廉政建設制度、黨務公開制度、“三會一課三教”制度,實行黨務、政務、財務公開,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健全村級重大事務民主決策程序,提升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注重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后備干部培養。加強村民自治能力建設,強化聯防工作機制,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機制,扎實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作。
(六)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力度,發揮法律服務員的應有功能。
充分發揮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和法律服務員排查化解矛盾工作職能,進一步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和化解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實現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確保“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標。
(七)抓好產業布局,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以整頓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管理為突破口,抓好葡萄、生姜、蔬菜產業的合理分布,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運行,實現產業強村目標,帶動人民群眾發展致富,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活力。
(八)抓好“兩個文化”宣傳工作,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充分利用仙壩村得天獨厚的`人文、自然資源優勢,策劃推出挖掘仙壩古樹保護文化、養鵝土司文化兩個文化的系列宣傳報道,不斷提升仙壩的影響力,為順利實施中國傳統村落項目申報工作積極營造良好氛圍,有力推進美麗仙壩、和諧仙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