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游的活動計劃書(精選3篇)
2023春游的活動計劃書 篇1
1.讓幼兒走進自然、親近自然,感受春天的美景、感受生活中的美,讓幼兒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
2.開拓幼兒視野、增長知識、增強環保意識,激發幼兒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進一步萌發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時間:20xx年4月24日上午8:40~10:10
地點:鎮政府廣場附近
參觀人員:
小班全體幼兒以及教師;其中小一班34人,教師3名;小二班34人,教師3名;小三班34人,教師3名,小四班34人,教師3名;小五班34人,教師3名;共162名幼兒, 15名教師。
活動準備:
1.將春游的時間、地點、有關事宜通知幼兒家長,以就地配合。
2.準備好春游時所需的物品,提出幼兒活動時的注意事項。
3.周五(4月24日)晨間活動時組織對幼兒進行談話對幼兒作一定的安全教育。
4.班主任活動前實地觀察,注意安全。
活動路線:
幼兒園→經過小學→油菜地→農家菜園→田間小路→鎮政府廣場休息玩耍→返校
參觀目標:
1.結合春季,讓幼兒感受、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景象,使幼兒獲得感性經驗。
2.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的花、草、樹木的變化。
3.引導幼兒觀察、感受家鄉的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安全保障措施:
1.加強管理和監督措施。保教主管對各個環節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班主任是班級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幼兒出游的安全工作,教師負責組織好幼兒活動,維持好紀律。保育員負責照顧好幼兒出游的護理工作。除此以外,增配行政人員,保障出游的安全工作。
2.班級教師對幼兒進行春游活動安全教育,增強幼兒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3.保健醫生攜帶好急救用品。以防幼兒突發事情。4.春游活動期間一切行動聽指揮,準時出發,準時返校。5.活動時要做到井然有序,教育幼兒不擁擠、不追跑、不打鬧。
6.注意言行文明,愛護公物,不隨地亂扔垃圾。
7.班主任在每一次集合時一定要清點好幼兒人數,確保幼兒安全。
活動過程:
一、出發前的準備。
1.檢查幼兒的衣著,特別是鞋子是否舒適,隨身所帶的物品要少,便于行走。
2.對幼兒進行出游時的注意事項。
3.提醒幼兒上好廁所。
4.兩路縱隊手拉手出發。
二、田野里的收獲。
1.教師組織并帶領幼兒在規定的范圍內自由活動,讓幼兒盡情玩耍。如:采野花、野草等。讓幼兒充分利用各種感官感受春季的美麗,體驗春游的快樂。
2.觀察農家果園里的桃樹、梨樹等果樹的變化。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交流。
3.在田野的小徑上,引導幼兒觀察田野里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如:油菜花開花了,麥苗長高了等。
4.在田間重點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田間農作物,討論并了解家鄉農作物的生長狀況。
三、廣場上的玩耍。
1.在小土坡的草叢里,引導幼兒觀察了解春天小草的變化、草叢里各種蟲子。
2.幼兒達到一定的活動量,消耗了一定的體力后,可以組織幼兒坐在草地上,吃自己帶來的食物(幼兒園的點心),喝水,但注意飲食衛生和環境衛生。
四、帶著收獲回園。
將教師與幼兒共同采集到的野花、野草等帶回幼兒園,投放在美工區(或自然角)中。
2023春游的活動計劃書 篇2
星期五學校組織春游,同學們都很高興,因為春游時可以帶很多好吃的!星期五到了,同學們都高高興興的到了學校,等著嚴老師說:“出發”!可是同學們一直靜不下來,老師說:“你們再吵的話,春游就取消了”。這時教室里一片安靜,過了一會我們就出發了。一路上都是花花草草真漂亮!到了府山我們一口氣爬到了文種墓前,嚴老師讓我們在這休息一下,大家都拿出了自己帶的零食和同學們分享。后來我們就依依不舍的回到了學校。
2023春游的活動計劃書 篇3
春游那天,陽光燦爛,我戴上手表、相機和手機,興沖沖地背著裝“物資”的背包,來到學校集合。
一進校門,我就覺得特別興奮。
上車后,我狂奔向座位。坐下后覺得輕松了很多,為了消磨時光,我從背包里拿出手機,一頭扎入“推箱子”游戲中。
時間好像偏和我做對,車行得很快,但時間過得很慢。太陽只露出半邊臉,苦惱地抓住擋住視線的云朵丟到一邊去。這時,我們沿著鐵路開著車,太陽總算丟開了該死、擋住它視線的云朵。這時正注視著銀蛇一樣在彎彎曲曲雙行鐵路上飛奔著的“CRH380”高速列車,又看著我們的車,當最后一節車“飛”過我們車邊鐵路時,其車頭一轉離開了粗心的太陽監視的目光。
在這之前,我拎出相機,抓拍到了列車的全套照片。
太陽好不容易才找到我們的車。看呀看,可車又扎入了一個山洞中,在洞里掉了個頭,下了高速路,直奔植物園。
當我抓拍了一系列“花片”時,發現周瑞斌在偷拍。
“好小子!想偷拍?!”我靈活地轉到他身后,“叫你偷拍!”我打開相機,“咔嚓----咔嚓......”
結果,一系列名為“偷拍者”的相片出來了,我決定把它們放到網上。
當周思睿吃東西時,我拍下了他,“跑!!”我和“幕后黑手”---邊關昊一起叫道。
......
當照相機“吃得飽飽”的,我們高興地一起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