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保險金糾紛案例分析(通用5篇)
失業保險金糾紛案例分析 篇1
彭某某系某企業單位職工,因年滿60歲,于20xx年10月30日經批準辦理退休手續。因其所在單位暫無人接替彭某某的工作,單位將彭某某聘用回去擔任原工作。起初單位代彭某某領回的退休金發給彭某某,聘回的待遇照本單位在職同等 職工工資發給。
20xx年元月20日,彭某某與單位簽訂了《暫時留用彭某某的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此協議第二條規定:“乙方留用期間的工資、福利待遇與在職職工一樣享受。”全文未涉及彭某某的養老金問題。簽約 后,單位按《協議》第二條規定辦理。每月發給彭某某工資500余元后增至600余元,另發獎金100元。彭某某的退休修養老金單位支配,未發給彭某某。單位口頭對彭某某說:“單位困難,不再聘用彭某某時返還彭某某。”20xx年6月30日終止《協議》時,彭某某要求單位返還養老金。單位拒絕。并稱:發給彭某某聘用期間的每月工資已包括了養老金。彭某某訴至法院,要求單位返還32個月的養老金16568元。
失業保險金糾紛案例分析 篇2
上訴人楊陽與被上訴人株洲金馬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失業保險待遇糾紛一案,楊陽不服株洲市石峰區人民法院于20xx年8月4日作出的(20xx)株石法民一初字第29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楊陽、被上訴人株洲金馬運輸有限責任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戴志剛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失業保險金糾紛案例分析 篇3
原告A單位訴被告劉某1勞動爭議賠償失業保險費糾紛一案,本院于20xx年6月29日受理后,經審查追加C單位作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并依法組成會議庭,于同年8月1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A單位的委托代理人王漢欣,被告劉某1的委托代理人劉聯清、肖明喜,第三人C單位的委托代理人劉家春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A單位訴稱,被告原系我廠職工,后于1998年11月3日自愿解除了與我廠的勞動關系。20xx年11月30日,被告等121名我廠原職工向武漢市漢陽區勞動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要求原告補償其失業保險金。20xx年6月8日,漢陽區勞動仲裁委員會以陽勞裁字(20xx)第12號裁決書裁決:由原告一次性向被告支付失業保險金人民幣4368元。
失業保險金糾紛案例分析 篇4
謝莎莎,這是我們班典型的“后進生”。非常單瘦的女生,平時衣冠不整,11歲,父母離異,現和外婆住在一起。她在整個班級學生群中顯得特別醒目,大部分同學是不愿跟她交往,還有幾個調皮的男生喜歡捉弄,欺負她,所以她給人感覺較孤僻、不合群,學習上反應偏慢,興趣又不大,最主要是學習習慣差且比較懶惰,作業馬虎潦草,常有抄襲現象。
通過觀察和了解,我對謝莎莎存在的問題基本上心中有了數:謝莎莎的孤僻、不合群,是其自卑感所致。而她的自卑一開始主要來自她的父母已經離異,現在這種與其她同學不協調的地位,使她極想回避這個事實而又無法擺脫,這種困惑時時伴隨著她,加上周圍人不良暗示的反復作用。而當她在學習上碰到困難挫折時,她就不敢求助于她人了。長此以往,她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足夠的信心,自然出現反應偏慢這種狀態。反過來,學習上的不如意又加劇了其自卑感,并使其不斷內化。
針對謝莎莎的情況,用常規的談話、批評、表揚顯然收效不大。謝莎莎失去的是自我心理暗示,因此,必須先幫助她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其她工作才能開展。在征得家長、任課老師及同學們的理解支持幫助下,我準備這樣一步一步的幫助她:
1、分析現狀,提出目標。根據對她平時學習情況的觀察,我發現她雖然她的學習成績在班級里也不是最差,但總體仍偏差,不僅在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上更是顯得吃力,而且由于學習習慣差和懶惰,對于基礎性,識記性的學科知識掌握得也很差。對此,我找她進行了一次長談,具體討論她的學習目標問題,針對起點較低基礎較差的現狀,我與她共同制定了相對其她同學較低的目標,定位于書本的基礎,背公式概念、做基本題,難的不作要求,比如,每天自己抽空到我這邊來背誦一首古詩。目標的接近,使她有了試一試的信心。
2、對她進行具體指導,幫助她實現目標。
目標提出后,要做到并不易,而做不到顯然又無法達到轉化的目的。為此,我協同其她任課老師及部分學習較好的同學,給她各科搭配一個小幫手。謝莎莎看到這么多老師同學全力幫她,也體現出前所未有的努力和配合。果然,在接下來的課堂表現以及老師在平時所進行的小測驗或者默寫、背誦等,盡管情況也不是特別理想,但較以前進步是明顯的。
3、對于她的進步及時給予充分的表揚,讓其體驗成功。
有了成績的進步,哪怕就是一次默寫情況的好轉,我都有意識地在課堂上對她的進步進行了一番表揚,讓她在同學中也能夠獲得最為基本的尊重。使她增強了信心,提起了學習的興趣。此后的上課,她顯然比以前投入多了。
失業保險金糾紛案例分析 篇5
一、學生的基本情況
學校:高壩中心小學 姓名:朱耀華
性別:男 年齡:八歲 班級:一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缺乏主動性。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鉆研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后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沖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較差。有依賴和惰性心理,聰明但不愛多動腦。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個案分析
朱耀華今年八歲了,在家里有個姐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我行我素,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布臵的作業常常不做,在班級里,一則年齡大,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
五、采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根據朱耀華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讓他的爺爺奶奶一定要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
2、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松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范。
3、針對朱耀華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看到他認真勞動時,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朱耀華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朱耀華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
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沖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干,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在班上還很調皮,對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有較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