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幼兒園養成教育(精選5篇)
什么是幼兒園養成教育 篇1
總目標:
1、互相謙讓,自己有進步不驕傲,愿意學習小朋友的優點,能為同伴的進步而高興。
2、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有益活動,有自信心。
3、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
4、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
5、愛護公物,節約用水。
6、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7、樂于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8、誠實勇敢,知錯能敢。
9、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
10、愛父母、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
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
1、能愉快的上幼兒園,學會欣賞他人與自己的長處。愿意學習同伴的優點。
2、樂意收拾玩具整理物品等。
3、做事有始有終,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簡單的任務的能力。
第二階段:
1、與同伴友好相處,能主動關心同伴和弟弟妹妹,肯謙讓,有同情心。
2、學會生活自理,樂意為班級服務。
3、愛護公物,節約用水,不浪費糧食,吃飯不挑食,不剩飯菜。
4、遵守常規,注意安全。
第三階段:
1、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養成良好的讀寫姿勢。
2、對人熱情,主動使用禮貌用語,學做小主人
3、尊敬長輩吃東西先請長輩吃。
第四階段:
1、能分辨好壞,是非,學習好榜樣,不學不模仿不良行為,并努力按正確的做。
2、知道要做誠實,勇敢、守信的小朋友,有了錯誤能在大膽承認。
3、能向別人提意見,接受別人的幫助并改正缺點。
什么是幼兒園養成教育 篇2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3—6歲的孩子各種行為尚未定型,加強對他們的品德教育,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一環,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從來都是非常重視良好習慣的訓練和培養的。
行為習慣包括許多內容,如禮儀教育、勞動、生活習慣、愛惜物品、自理能力等。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僅在幼兒園里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在家庭也應嚴格要求,這就需要家庭與幼兒園的合力,實現“家園教育一體化”。具體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在《幼兒園工作規程》和《綱要》精神指導下,深入貫徹《關于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意見》精神,從要求幼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學習”的指導思想出發,以教師和家長的行為規范作表率,幼兒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為基本線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狠抓落實,開創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新局面。
二、實施途徑和方法
1.制定家園聯系表:家園聯系表的作用是在行為習慣方面。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設立的具體內容為8個:早起早睡;有禮貌;獨立進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愛勞動;不挑食,不挑穿;愛護、收拾玩具。每項文字邊上有圖示,便于家長與幼兒共同評價,日期為星期一~星期日,用標記表示幼兒的表現情況,好★中△差╳,在備注一欄里,寫寫今天幼兒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講講有趣的事情,或根據幼兒自己的表現,增添項目,家長堅持每天給予認真的記錄,每周的情況在周五下午總結,經過老師認真細致的整理和統計工作。對在某些方面有明顯進步的幼兒,老師在集體中進行表揚,并作為“評選學園四星”的標準。
設置“小紅花園地”,如午睡小紅花,進餐小紅花,講衛生、愛勞動小紅花,比一比誰的紅花多,誰的進步大。激發幼兒積極向上的愿望,抓住時機,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勵幼兒的進步。
2.設立家教宣傳欄
家教宣傳欄是老師與家長之間溝通聯系的專欄,是反映保教工作情況的一扇窗戶,更是進行教育交流的一塊園地,加強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了解,使雙方形成合力,共同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通過“連心橋”、“回音壁”、“請您關注”等欄目向家長介紹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使家長了解、掌握幼兒園行為習慣的具體內容,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師做好教育工作,同時家長也可以把自己的見解和要求,通過回音壁傳遞給老師。從而實現家園攜手,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搭建家園一體化教育的橋梁。
3、組織家教沙龍
利用家教沙龍組織家長圍繞如何培養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中的若干問題進行討論,如:在家庭中如何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通過討論,使家長知道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內容和條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忽視這方面教育,事事處處為孩子著想,辛辛苦苦為孩子吃穿。孩子從小只想“人為我取”,不想“我為人用”。家長要了解到在向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時,首先應進行自我服務性勞動,教育幼兒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脫衣服,洗手絹,也要為別人做一點事。如回家后,幼兒幫助爸爸、媽媽拿拖鞋,幫助爸爸媽媽擺放碗筷等。
家教沙龍的內容組織一是讓有經驗的家長談談教育幼兒的體會,二是通過電教手段請家長觀看從幼兒禮儀和幼兒行為規范的錄像,運用各種形式,使幼兒家長真正了解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究竟有哪些內容,指導家長用科學的育兒方法,循序漸進,幫助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開展“牽手兩代”親子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可以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親眼目睹幼兒在園的表現,了解自己孩子與其他幼兒之間的差距,同時也增加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增添了樂趣。
什么是幼兒園養成教育 篇3
常規是指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的安排順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個環節總必需遵守的行為準則。所以常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及幼兒的健康成長。為此,我為自己制定了一份大班幼兒常規養成教育計劃:
一.幼兒入學后:我們尤其要注意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專注性和持久性的培養,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二.區域活動常規:培養幼兒能安靜地參加活動,能實現同伴間的交流合作,并有次序的收放玩具。
三.坐的常規
(1)、會搬椅子:一手握椅子背,一首托椅子身,輕拿輕放,轉椅子時要拿起椅子擺好再坐下。放椅子時不能有聲音,知道愛護桌椅。
(2)、上課姿勢:雙腳自然并攏平放,雙手自然擺放。
(3)、繪畫。寫字坐姿:上身與桌子保持適當距離,雙腳自然平放,上身不歪斜,眼物距離適當。
四.衛生常規
(1)、正確使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
(2)、一口菜,一口飯地進餐,不急不慢,不剩飯菜,不撒飯菜,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潔。
(3)、安靜、專心地進餐,不東張西望,不大聲講話。
(4)、養成飯前便后要洗手的好習慣。
(5)、穿衣要干凈整潔,注意儀表。
五.區域活動常規:能安靜地參加活動區活動,做好入區記錄,能實現同伴間的交流合作,并有次序的收放玩具。
具體措施:
1.組織幼兒參加年段組織的各種能力競賽互動,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2.自理能力培養,讓每個孩子知道自己很能干,自己的事自己做,并向幼兒進行友愛,謙讓的教育。
3.通過與家長交流探討,家園共同配合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 每周五組織幼兒評選“本周之星”激勵幼兒遵守班級各項常規。
5.讓幼兒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繪畫,剪紙,書寫等活動,重要是使幼兒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夠堅持一段時間,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適應入小學上課的時間要求打好基礎。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成為一種自覺的,需要的,自愿的行為。所以,幼兒常規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她需要所有教師不斷地長期的共同努力。
什么是幼兒園養成教育 篇4
一些禮貌用語,而是發自幼兒內心的,它的本質是幼兒的社會化過程中學會人與人的相處。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一、融于日常生活
教室的門口是每個孩子每天早上必經之地,每天早上我帶著四位值日幼兒戴著“禮儀小天使”的禮儀帶站在幼兒園大門口,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來,一聲聲甜甜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小朋友早上好”的問候,一個個彬彬有禮的:“請進,歡迎你來到幼兒園”的禮貌動作,構成了一幅幅傳播文明禮貌的美麗圖畫,感染著家長,影響著孩子,每天每位幼兒來園、離園都能做到主動向老師、家長、小朋友問好、道別等,并知道了與人交往要使用禮貌用語。
二、讓幼兒學有榜樣
幼兒的特點是愛模仿,尤其喜歡模仿他尊敬的人。他們常常觀察老師,并自覺不自覺地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老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師與老師之間也應熱情有禮貌的打招呼,特別是本班老師之間的默契、融洽、文明,會帶給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時時、處處、事事要給幼兒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我受“孔融讓梨”故事啟示有意給幼兒分蘋果(蘋果的個數剛好比幼兒人數多一個,教師先取一個,幼兒M取走兩個,最后一位幼兒N就沒有了,這時教師將手中的蘋果遞給N)并看著大家吃蘋果,沒有想到的情景出現了(幼兒M把多出的一個蘋果送到老師手中)。這正是從幼兒美好心靈到行為的外化。只要幼兒有禮貌的行為我都會告訴小朋友自己的新發現,漸漸的他們通過評定別人行為的好壞和自己的模仿,從而積累了經驗和學習掌握了文明禮貌的方式。
三、注重行為訓練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代替枯燥的說教,加深幼兒的印象,使于幼兒記憶,但僅憑感性的認識還不足以形成習慣,還必須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進行行為練習,從而避免只是機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與說的不一致。因此,必須寓禮儀教育于游戲活動中。在幼兒園,通過《熊貓的客人》、《金花學說話》、《小猴請客》等角色游戲,幼兒感受到友愛同伴,禮貌待人的好處,通過《今天我值日》、《好娃娃》、《對不起》、《再見》等歌曲的表演,鞏固禮貌用語。在家里,要求家長適當帶孩子進入自己的社交圈,如外出作客時,讓孩子觀察成人的交往,家里來了客人,讓孩子參與接待、讓座、倒茶、談話等,通過“客人到我家”、“學做小客人”和“我是小招待”等主題活動,使幼兒身臨其境,在真實自然的氛圍中學會了簡單的社交禮儀,習得了禮儀行為。
什么是幼兒園養成教育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歡聚,向大家學習。我是陳翠玉,演講的題目是《真誠關愛每一位幼兒》。
記得讀初中的時候,放學回家還喜歡跟鄰居的幾個五六歲的孩子一起跳牛皮筋。就這樣,我懷著牛皮筋彈起的夢想,入讀職專幼師班。
臨近畢業了,我在海濱幼兒園實習,有時為了第二天能上好課,帶好一天的活動,前一天晚上要
記得剛踏入幼兒園工作的第一天,看到一群群天真的孩子,一張張好奇的小臉,我有點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黃老師——我的搭班老師。正是她,給了我幫助和鼓勵,讓我學到了許多道理,知道了什么是愛,什么是責任心。
從教半年來,讓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兒教師。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則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與能力的素質,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么?可能有人會說:是扎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應該具備的是強烈的責任心和對幼兒的
因為我是幼兒教師,我就要對孩子負責。我就要平等地、真誠地欣賞和對待身邊的每一位孩子。我們應用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愿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