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教育案例(通用3篇)
班主任的教育案例 篇1
好動的學生的教育與管理
有教育家曾經說過:“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特別是尊重、愛護、信任學生,使學生真正感到來自教師的溫暖和呵護,教育才富有實效。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問題學生”。他們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殊不知,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殊不知,錯過學生的一個教育機會,沒準就錯過學生的一輩子。
在我接的二年級班里,有一個好動的學生,他叫劉翔,他人長得瘦小,好動愛講話,還特別愛隨地扔垃圾。人很聰明,但是上課的時候總管不住自己的手。不是弄同桌,就是自己玩,有時一個筆頭就能玩大半節課。跟他坐在一起的同學換了又換,有的受到他的感染,也都開始不同程度地違反課堂紀律、影響任課老師的課堂教學和情緒。對于劉翔,任課老師的反應最為強烈,他的行為不僅影響違反了課堂紀律,而且嚴重影響了教學進度和任課老師的教學積極性。他對任課老師的批評教育非但不能謙虛接受,而且還處處找借口,刁難老師。任課老師經常向我反映他的不是,也許因為我是班主任的緣故,在我的課堂上他還算能夠“識相”。
我利用課余找他談話,而他總是這里答應改,轉頭又管不住雙手。有時趁課任老師上課,我到班里聽課,他也能認真地聽講,不過最多十幾分鐘又開始動了。我也找家長多次溝通,共同教育,也無濟于事。
有一天早上,他爸爸突然來學校偷偷地告訴我,孩子得的是小兒多動癥。醫生說吃藥無利于孩子的身體,希望老師能體諒。我只能想方法去慢慢地改變他了。有一天早上正上著課,我發現劉翔在一張廢紙上畫畫,盡管他這樣做固然不對,但畫卻畫得相當不錯。抓住這個機會,我就讓他展示自己的畫,同學們都認為畫的不錯。跟著我向他提出如果在學習上也能這樣出色就更好了。那段時間,他每天都認真地做作業(不過字體就不敢恭維了),我還是及時表揚他。還有一次,班里大掃除,他非常積極,搶著拿掃把打掃清潔,并用抹布把自己座位的周圍打掃得很干凈。我立刻就在班里表揚他,要同學們向他學習,看他多會勞動啊!打那以后,劉翔他扔垃圾少了,有時還看見他自覺地撿地上的垃圾。課間也沒有和同學追打了,并能與同學和睦相處。后來,我又讓他做了紀律小衛士,他非常
開心,看到老師如此器重自己,劉翔的學習勁頭更大了,成績進步神速。
由此看來,只要給“問題”學生多一點的關注,讓他們的“閃光點”發光,使他感到老師時刻在關注他,還有就是不要吝惜我們老師的贊揚之詞,有問題及時處理,有了進步更要及時表揚。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更渴望得到表揚,這會激發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增強信心。轉化一名后進生可以帶動整個班集體的進行,所以其意義非常重大。
班主任的教育案例 篇2
差生轉化案例分析
一、 案例具體情況
擔任班主任沒幾天,張云龍的名字就占據了我的雙耳。第一次寫周記上來,他告訴我說,初中時他多次跟老師打架,并且陪了很多醫藥費,他說想在這兒改過以前的不良的做法,后來在我一次教育他的過程中,他說他不打我是因為我是女老師。寢室里,生活老師多次跟我反應,寢室衛生打掃不積極,早晨不肯起床參加早鍛煉,還有躲在廁所抽煙。英語課上,把凳子當作是馬,當著全班學生和老師的面在那兒騎馬;數學課上,有一次彭老師幫我叫了三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出來,他冒出一句,“三男一女”;在其余課上紀律也是很差。總之,這個學生行為習慣極差,在教室里吃完東西就隨地而扔;上課早鍛煉等經常遲到;講話及其沒禮貌,臟話連篇;學習方面,上課不認真,作業也不做….. 可以說, 學校要求遵守的規章制度,該生基本上都做不到。對他的教育,真是讓我一籌莫展,剛開始我耐心的找他談話跟他講做人的道理,他不但一點沒聽進去,還跟我說想換班,原因是女老師太煩了,想換到男老師當班主任的班級里去。有一次,他又做錯事,我把他叫到辦公室里,很嚴肅批評他教育他,他卻嬉皮笑臉,把我桌上的糖拿了剝了吃并把糖紙塞到了另一個老師的辦公桌里,真是弄得我哭笑不得。我有時甚至懷疑他是不是神經有問題,但想到他對老師的問題總能如此對答如流,又覺得他并不傻,這是這么回事呢?
二、 尋找問題的癥結
面對這樣一個學生,我有些不知所措。第一步我想還跟他家里聯系,通過跟 他媽媽的多次聯系,對這個學生的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1. 這個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非常優越,他的爺爺辦養豬廠,收入非常高,家里住別墅,每個星期的生活費爺爺給三四百,每個星期回家都會給他準備一兩百塊錢的零食,手機已經買了好幾個。
2. 這個學生缺乏父愛,據他媽媽所講,他爸爸似乎在多年前因為打架把人打死了,所以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好像再過幾個月就要釋放了,在這件事上,他比較自卑,他從練士來這里讀書的一個原因就是來這里沒人知道她爸爸的事情。3. 這個學生的家里人認識的人非常多,可以說從小學到初中,他的班主任老師都是她媽媽給她挑的,所以在以前的學校生活中,他遲到曠課等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的事,是他經常犯的,據他自己所說,那時候因為老師都是熟悉的,所以老師都不會怎么說他。另外,他自己說只想在這兒拿個文憑,家里門路很多,有文憑可以找到個好的工作。
針對這樣一個現狀,我仔細分析了下,我覺得這學生的情況是:首先,從其遺傳上來說,這學生跟他爸爸一樣,可能脾氣比較暴躁,很容易沖動;其次,這個學生行為習慣比較差,是因為家里過分溺愛,和以前學校的縱容多方面原因造成,可以說已經根深蒂固,想短時間內改掉有些難;再次,經過多次談話,他表明來這兒的目的就是為一張文憑,不是想真正學到技能,將來畢業托關系找份輕松的工作;最后,這個學生可能因為父親的事,內心有些自卑有些敏感,有一次他跟我借錢,我隨口說了句寫個借條,他回家在他媽媽面前哭了,據他媽媽后來跟我反映,他以為我知道了他父親的事,所以不信任他。
三、 解決問題的措施
針對這個學生的教育,我嘗試了很多方法,剛開始他做錯事時我是耐心教育,每次談話談一節課甚至兩節課,但是發現他根本聽不進去這些道理;后來他做錯事我是直接批評,但也沒有效果,嚴厲批評他,他仍然嬉皮笑臉,也不去改正;接著,他做錯事,我想跟別的同學一樣進行懲罰,但他就是不肯接受,還跟我頂嘴。經過這一系列嘗試,現在針對這個學生,我主要是這樣做:
首先,籠絡人心,讓他在心里上接受班主任,信任班主任,服從班主任。①生活中學習中多加關心,比如感冒了,就帶他去醫院看病;看他情緒低落時,就說兩句貼心的話語;碰到困難時,適時的幫上一把等,讓學生感覺到我是真心誠意在為他好,在關心他。②多加表揚。人多愛聽好話,學生一樣,多表揚幾句啊,學生還是心里上很容易跟老師產生好感。針對這樣一個差生,我還是盡量找機會去發現他的優點,然后加以表揚,比如他在衛生打掃方面在其原來基礎上稍微有了一點進步,我就馬上加以肯定。③抓大放小。該學生所犯的錯誤太多,要是每件事都管,他會感覺老師在故意針對他,也會覺得反感,最后定會讓他增加他的抵觸情緒,我只能抓大放小,先管主要部分,讓他慢慢改正。如先管他做值日生情況,而“在教室隨地亂扔垃圾”先簡單的提醒下,不對他批評教育。④制造機會,對其施小恩小惠。對于這個一個常犯錯誤,又不肯認錯的學生,我故意找機會繳掉其手機,讓他主動來認錯,手機被繳往往是學生最郁悶的事,他也一樣,手機繳上來一般都不還,而他,在他三番五次找我之后,我就同意給他開個特例,條件是一要他保密,二是以后必須聽老師的話,做錯事老師說怎么懲罰就怎么懲罰,且不許頂嘴,同時也讓他寫了保證書。
以上的做法取得的作用僅僅是他不再討厭班主任,不再進行反抗頂嘴,開始在心里上接受班主任,但是他仍然會不斷犯錯,所以下一步我就想辦法找到制約他的“緊箍咒”。半個學期下來,我發現他比較在乎他的文憑問題,我就找個機會跟他談這個德育學分考核,若考核不及格,就要進品行補修班,還要延緩發放畢業證。每次他一犯錯,我就跟他講你這次德育又扣了幾分。特別是德育模擬考評后,他的得分是2.1分,我跟他講了德育不合格,下學期要進品行補修班。他聽了之后非常重視這個分數,現在為了這個德育分,他遵守校紀校規方面已有了很大的進步,還主動要求當班級紀律委員,也開始積極參加學校組織各種活動。雖然該生現在的表現還不盡如人意,但跟學期初相比,已有了巨大的進步。
班主任的教育案例 篇3
知道父母生日的,請舉手
高二,新學期伊始,我接掌高二(10)班,信心十足。班風建設,感恩教育,重中之重,但從何入手?翻開學生成長記錄卡,了解學生過去的表現,當看到楊為袖同學因為在校過生日喝酒被處分時,心中便有一計……。
周一下午第三節班會課,一進教室,我便問:“你們的父母為你慶祝過生日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請舉手”。
全班五十三位同學,五十三只手高高舉起手。
“我前天小生日,媽媽還特地燉了一只雞送到學校來呢!”。有一位同學說道,全班嘩然。
“那么,有為父母慶祝過生日的,請舉手,哪怕是一個祝福電話”,我問道,全班頓時安靜了許多。
有三位同學舉起了手,還有幾位同學左右環顧。
“那么,知道父母生日的,請舉手”。我又問道,這時全班又像炸開了鍋似的,議論不休。部分同學舉起了手,有幾位同學舉起的手又猶豫的放下了。
“不必顧慮,只是調查而已,請如實回答”,我做了補充。
“一、二、三、四……”,我有意提高聲音:“共有十三人”。
“感謝大家真誠的回答,剛才的調查只是了解而已,其實,與大家一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曾忘了父母的生日,但每年父母都會記的我的生日,我十歲生日時,媽媽煮了兩個雞蛋、一碗長壽面、一把雞腿,我的生日在暑期,因此每到這一天,總能吃到熱乎乎的兩個雞蛋和一碗長壽面,”
“雖然只是兩個雞蛋和一碗面”,我停了一下,“但寄托著父母無限的關愛和期望,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我們健康成長,又供我們上學念書,容易嗎?”我反問道。“可我們卻忽視了他們,哪怕是收到生日時一句祝福的話”,全班鴉雀無聲。
“父母是偉大的,古人把父母比天地,天地之大,誰與爭鋒?”我加重了語氣。
“人常言:成才必先成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懂的尊重,學習從何談起?成人從何談起?更不用說成才了,只有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才會懂得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才會尊重學習……,我又開始了演講,“那么,我們班風的建設,就從感謝、尊重父母開始”
接下來,我要求同學們兩件事,即:從今日起到明年的今日在父母的生日、父親節、母親節、元旦給他們打一個祝福電話或道一聲祝福(我還告訴他們父親節和母親節的日期);每人在本月內寫一篇文章,題目為《我的父母》,要求真情實感,體裁不限,
于是,大家開始行動起來
一個月后,在肖輝玲語文老師的指導下,每人完成了題為《我的父母》的寫作,共五十三篇,我認真閱讀了每一篇文章,從中了解到許多發生在同學們與家長之間鮮為人知的事和發自內心對父母的感激之情,以及今后如何發奮努力感恩父母。我將他們的作品打印、編號并分期(每月兩期,每期八篇)發表在學習園地(作者略去),還將部分優秀文章在班上宣讀。這樣持續了整整一個學期,后來我將這些文章打印匯編成冊,取名為《感恩父母》。
元旦后的某一天,我收到一個電話:“感謝老師對我兒子的教育,現在懂事多了,元旦前他給我打了個電話,祝我們父母新年快樂、生日快樂,并說些感謝我們的話……”,感覺得到電話那頭家長激動的語氣。等對方話音落下,我問道:“請問您的孩子是哪位?”,
楊為袖!我竊竊的笑了。
母親節的第二天晨會課,我突然問道:“昨天有給媽媽打電話,祝母親節快樂的請舉手”,三十幾位同學舉起了手。
父親節的第二天晨會課,我又突然問道:“昨天有給爸爸打電話,祝父親節快樂的請舉手”,五十三只手高高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