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故事學生觀后感(通用3篇)
愛的教育故事學生觀后感 篇1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在看《愛的教育》時,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事跡感動著。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
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利柯在一個學年里的記事,構成了這部作品的主要內容,其間穿插著老師每個月給學生講述的一則美好和真實的“每月故事”。一個小學生的世界活潑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作者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敘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示人性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整部作品并不刻意講究修辭和結構,語言也異常樸實,曉暢,但由于它飽含了作家對在社會中下層艱辛度日的大眾的深沉的關愛,對普通人純真心靈的熱忱贊頌,由于它洋溢著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溫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細微處見真情,平凡中寓崇高;讀完全書,激蕩于胸懷的感情波瀾久久難以平息。不妨說,作者用愛的鑰匙,打開了人們的心扉。
當我們在閱讀這本書時,可以慢慢思考些什么,這些思考使我們能夠深刻體會一下愛的教育。愛是人類的永恒話題,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是教育的關鍵,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愛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愛。教師作為師生關系的主導者,需要“有意”地發現、尋找、創設“有情”情境,運用超乎于父母兄弟的愛,富有更多理性的愛,去感染和培養學生的心靈,發展他們的道德情感,形成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愿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
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里,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啟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常有家長拽著自己不聽話的孩子,慷慨的對老師對老師說:“他(她)要是不聽話,你就狠狠的打。
”時代發展到21世紀,我只能把這話理解成為善意的謊言。教師不適合充當暴力實施者,面對一群素質參差不齊的學生,我們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場持久戰,師生之間的一次簇膝長談恐怕對于部分學生收效甚微,所以在師生之間建立一條“有情,有意,有恒”的道路,則更行之有效。書中給我的啟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受學生喜愛的教師,沒有一位不是以他們的頑強毅力和富有耐性的努力取得成功的。面對素質參差不齊的學生,沒有打持久戰的準備,沒有永不言敗的信心,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要想轉化好一個學生是不可能的。我們常常熱情地與學生長談一次,而更多的時間對他們不聞不問;我們總是希望學生成績優異,不斷進步,而對他們的心理,他們的痛癢一無所知。師生之間建立良好,和諧的新型關系,已成為時代的需要和教育發展的必然,以“有情、有意、有恒”的愛的教育是達成此目的的重要途徑。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
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里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啟示。
愛的教育故事學生觀后感 篇2
一、學生情況介紹
基本資料:,女,10歲,小學二年級學生。
背景資料:家庭成員:爸爸(繼父)、母親。
家庭教育狀況: 她六歲時,生父因肝癌醫治無效而離開人世,他隨同母親改嫁于現在的蘇家,家庭條件較以前更差。
個性特征:本性活潑聰明的她,到了讀書年齡還不能按時上學,現在的他雖入學了,但因年齡大,個頭大,常受同學們的恥笑。所以他從此變得憂郁,沉悶。上課不太聽講,喜歡做小動作,不愿意與其它同學交往,不愿意參加班級活動。衛生特別差,頭發經常蓬松臟亂。
二、原因分析
1.父親的死和母親的改嫁給他幼小的心靈造成一定的傷害。據我家訪,現在的父親游手好閑,喜歡賭錢,無口才但是會狡辯。對她們母子不是很關愛。因以前父親對他們的關愛過甚,如今突然變得冷淡,對于一個正在懂事的孩子而言,他幼小的心靈感到了一絲惶恐和不安。另外通過家訪我還發現,父母親關系不很協調。他現在的父親,對帶來的兒子來說根本談不上有父愛,只能說讓孩子知道自己還是一個父親而已。而他母親又常因小事,受其父親的打罵,這無形中給孩子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這樣的生活讓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因其特殊身份,家里的很多小朋友不愿與他玩。在學校就不愿意主動與其它孩子一起玩,讓他成了一個缺少交往體驗、惟我獨尊的孤立孩子,F在已是二年級孩子的他,在同學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為表現也會遭到老師的批評,所以他在各方面的表現都感覺非常不好,不完成作業是常 有的事。
三、具體教育措施
1.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和愛護。老師主動和孩子親近,和他做朋友。對于她家庭情況對癥下藥,慢慢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心。
2.努力改變家長的教育方法。我和她的家長聯系,告訴他做為一名特殊情景的父親,管理和教育孩子時應該注意的一些事項。并希望他能在學習、生活上,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擁有父親的關愛。
3.教給他一些正確表達內心情感的方法。通過適當的提示幫助他回想郁悶的原因。請他大膽的說說自己的內心感受。帶動班上學生給他找優點、和他做朋友。
4.在集體生活中,多鼓勵他與其他同學交流和玩耍,多些機會讓他參與集體活動,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
四、初步成效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 蘇元娜同學已經有些進步, 變得愿意做作業了,學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人際關系有些好轉了,并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學做朋友,上課有時也能舉手發言了,在同學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強了,參加活動的主動性也高了。希望他有更大進步,明天更美好。
愛的教育故事學生觀后感 篇3
假期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意大利亞米契斯著的《愛的教育》,我非常喜歡,一口氣就讀完了。
“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師如此細膩的用行動教會孩子怎樣去愛!稅鄣慕逃分,作者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老師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愿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于他,這位老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們意識到,老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每個人在生活中,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錯誤,可是我們作為小孩子,卻常常受到嚴厲的批評;而我們的進步卻常常會被忽略!每個人都不希望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媽媽不喜歡的壞孩子。“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老師給我們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愛。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